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neo,姚梓洋,比较广为人知的名字就是我的网“玩死队友”,(字面意思)对,就是那个每天 在小蛮腰分舵发早报分享音乐催你们买全国年会早鸟票的那个。三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第一,群主,我是拆书帮预备群的群主,第二个,精通PPT ,第三个,老广,正宗的老广州人。
【拆书帮拆书法介绍】
Ok,那我接下来就介绍下拆书法和拆书帮 ,先说下拆书法
在成人学习中也会有3个郁闷点,没时间读,读了也读不懂,读懂也不会用。那么拆书,其实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种学习方法论,也称为RIA便签读书法
目的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学习者去释放自己自身的能量。解决刚刚所说的3大困难:没时间读,现在只需要读一小部分片段就好了R.reading。读又读不懂 ,自己或他人引导促进,I:interpretation。读懂了又不会用. 联系过去和现在,指导未来拆为己用,A:Appropriation
使用场景有两个,一个是自己一个人看书的时候对自己使用,另一个是线下组织学习,比方说平时周六日的拆书课还有现在的练武场。
那么什么拆书帮呢?
它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在全国各地也有分舵,也可以称为拆书俱乐部。是一个公益性组织,目的很简单,就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然后让各个拆书家去促进更多学习者释放能量。
当你打算发生一系列行动,建立一项新的行为时,你并不是在凭空建立它,一项新行为的建立,必然影响到旧的行为,如果旧行为有足够强的竞争力,更可能争夺走你的时间、注意力和意愿,那么新行为就很难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光设计出新行为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你还必须分析与之竞争的旧行为,并设计一些行动来规避、削弱、消除它们。
哪些行为可成为新行为的竞争者?事实上任何行为都有可能。如果你的新行为简单有趣,那么它的对手可能会很少,但如果新行为困难且枯燥,那几乎所有其他行为都是具有诱惑力的。竞争性的行为不一定都是娱乐休闲性质的,也有可能是另一种困难的工作,它们带有令人“废寝忘食”的性质,可以抢夺做其他事情的精力。此刻,我的健身行为(2017年开始的新行为)正在遭受写作这件事儿的打压,当坐下开始赶进度,起来费力地动一动就显得不那么吸引我,为此我必须重新设计行动方案。
规避:以前我的健身是集中在午前和午后进行的,一般是两组到三组健身动作,加起来30多分钟,这在最开始是奏效的,但遭遇写作竞争后,频次逐渐降了下来。于是,我把健身动作拆解了一下,早起后一次,约10分钟,游泳前一次,约10分钟,下午写作时保留两次。这样,早起后和游泳前没有写作或其他任何事情的争夺,这两次可以很好地保持,这就避免了与写作行为的直接竞争。
削弱:专注写作时,的确点也不想干别的, 一旦一个部分写完,开始构思下一段时,这个间隙就可以被利用。喝水、吃点、东西、溜达溜...这个时候,虽然仍然处于写作时间,但它的力量没有那么强大,插空健身就成为可能。我给自己规定了两组健身动作,利用这个间隙来完成。健身也可以让大脑放空,接下来写作的时候会更加专注。
那我接下来用最传统的黄金圈法则去进行讲解下
What?
他其实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想需要做出改变,那改变总不可能就这样说改变就改变吧,你要做出一些可视的东西,那就是新的行为。但这个新的行为,肯定是需要是时间的嘛,所以可能就是要替换掉了原来自己旧的事情的时间
Why?
那么这个新的行为真的就那么容易替换掉原来时间段做的事情吗?不用我多说都知道,并不是,所谓万事开头难嘛。改变很可能就是你做之前不那么习惯去做的一些事情。就他总会有那么一些不顺手的时候,这时候旧的行为就会和新的行为作出抗争,消耗我们意志力的时候到了。
很快如果意志力烧完了,人就会趋于稳定偏向旧的行为,那改变就此结束。
很明显这些正面硬钢的事情并不是上策,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来避开这种正面硬钢
How?
我们就可以用这两个方法
1) 躲避分解
既然内心还是想不打扰原来的时间段做原来的事情,那我们就避开这个时间段,对吧。将原来打算做的新的行动分解出来若干个时间段去做。
比方说原来是打算8:00-8:30 做某个新的行为去改变自己,但又不想放弃原来的这个时间段的事情,你就可以将新的行为拆分出3个10分钟,在其他时间段做了
2) 间隙替换
或者说用另外的一种方法,还是选择在原来的时间段做原来的事情,但你可以见缝插针的间隙的替换掉原来的事,每次只花一丢丢的时间,先让自己熟悉下,如果觉得可以了再逐渐扩大的这个替换的时间。就不用完全正面硬刚的不做原来的事情,
当然这里提及下适用边界,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这样做,有些你本来就固定要做的事情,比方说早上开例会啊, 或者说做学生的时候的上课啊。这些肯定要你做原来事情的时间段,就不要想用新的行为去替换旧有的行为,因为这些是固定变不了的。因为你改变的意愿并没有大到要完全改变原来比较稳妥固定的身份行为
【A1】
OK,那接下来我说下自己过往的经历。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
我前段时间开始学理财,理财理财就是理清楚自己与钱财之间的关系,对吧。那就要每天记账,看自己每天能有多少钱可以用了。那当时我就想设定自己目标,每天下班回家坐公交,撘地铁的时候都记账了。
经过
几个月过去之后我就发现,自己怎么也执行不了。
首先:记账这个事情看上去简单,其实蛮麻烦,每次要打开记账APP和支付宝微信账单来回切换,背数字的记来记去蛮烦躁,而且有时候我内心没那么多能量去面对这个糟糕可怕的账单
其次:因为我原来下班的时候就是玩手机游戏部落冲突,做任务,拿奖品的啊。这个游戏我只有下班的时候玩,其他时候我都不玩,我又不想因为记账而放弃这个玩了4年的手机游戏。而且我每天上班那么累,肯定要玩下不需要用脑的手机游戏放松下吧?
最后的结果就是: 草草了之,就逐渐没养成记账的习惯了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SB了,我为什么要正面硬钢这个时间段呢?空余的时间很多啊。我除了下班还有其他空余的时间啊。我就可以用躲避分解的方法,将记账这个事情拆分开来,并不是一定要下班才记,我早上上班的时候可以记一次。回到办公室等电脑开机的时候发呆可以记一次。午休结束的5分钟睡意朦胧的时候发呆可以记一次。总之就不一定要死守等到下班回家才记账
【A2】
所以我以后要怎么做呢?我接下来的一个月去20次健身,每次至少30分钟
若当天下班或者周六日能去健身房健身那就自然最好
若不能,我就将这30分钟拆开来, 分成3段完成
1)下班故意提前1个站下公车,然后骑20分钟摩拜单车回家。
2)临睡前在床上做5分钟 3组抬腿。
3)起床看书的时候,番茄钟休息的时候做5分钟肌肉训练。
我会每天用便签纸打卡,若果最后超过15次的话,我就奖励自己买一瓶2.5L的肥宅欢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