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场景】
大家有没有经历过:
当猎头给到你一份收入客观,但是却需要高强度加班的职位时,你会选择舒适的生活还是高昂的经济报酬;当你终于有一周年假可以去实现自己谋划已久的出游计划的时候,父母却希望你回老家一趟,陪陪家里人,你会选择满足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还是对亲情和家庭的需求;当你要选择一个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时候,你会选择一个爱你的平凡人,还是你爱的优秀者?
【提问】
当你站在这样的人生路口时,你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呢?后悔了吗?
【影响】
很时候,我们会发现,做了什么决定都会后悔,就像张爱玲写的: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更多的时候,我们纠结迷茫、踟蹰不前,最终不管怎么选择,都已经错失了良机。
【解决】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如何在“兴趣-能力-价值”这个职业三叶草的指引下,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而这个拆页,作者告诉了我们通过重新审视和排序自己的价值观,来认清自己,打破迷茫,让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面对人生的分岔路,在价值观的帮助下,做出更好的选择。
这个拆页里我们看到了伽利略面对生命和真理,选择了“活下去”,而同样,我们在拆页里也看到了布鲁诺的选择,坚持学说,最终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我想请在座的想一想,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选择呢?这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真正影响他们做出最终决定的根源是什么?——其实就是他们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什么?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算不算一种价值观?不算,因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强调的是整个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准则,像这样的标准,我们称之为道德观;不偷窃,不抢盗算不是算是一种价值观?不算,因为这个有明确的对错,而且强制执行,我们称之为法律。那我们为什么也会认可这样的观念呢?因为我们有一个隐藏的价值观,叫做“他人认同”,当我们需要满足这个价值观的时候,我们会愿意去认可那些道德观和法律了。
所以真正的价值观是什么呢?
“真正的价值观是你选择生活所依据的信念和原则。”简单地说就是你觉得对的事情,和你希望成为的样子。注意,主体是自己,自己选择的,而不是社会衡量的;也没有对错之分,是自己的感受和评价。没有对错,只有真实与否。比如对于伽利略来说,“安全感”比“成就感”更重要,所以他就选择了悔罪并活下来。
有人崇尚自由,有人追求成就感,有人追逐爱情,有人享受智慧,有人一心为了世界和平……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也许25岁的我们会更看重快速的经济积累,而35岁的我们更追求和睦的家庭,45岁的我们会更追求社会的认同,而55岁的我们可能更在乎自己身体的健康……
那么说到价值观,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我们的价值观排序,来帮助自己解决左右为难的选择呢?我们可以这样去做:
1. 用五个词来概括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没有方向,了解一下常见的18种价值观)
2. 给这五个词语按照重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序。
(可以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来判定顺序)
3. 去掉末尾的两个。
(剩下的就可能是你真正的价值观了。做减法有时候能启发我们深层次的思考。)
【案例】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吧,就是当年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的故事,我相信每个人都非常看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现在的大学而言,本科专业也许决定不了任何东西,但是第一份工作很有可能决定了之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当时我自己学的是生命科学专业,这个专业大约不到200个人,其中约80人出国深造,月40人国内深造,剩下的大约70来人转行就业,而我就在剩下的几个人中。而我当时对于自己的职位选择,纠结得简直就是肝肠寸断,心力交瘁。一来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二来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前辈经验供我对照。最终,对比了当时另外两份工作,一个是医疗器械的销售岗位,一个是教育培训行业的教师岗位,我最终选择了一份生物研究所的工作,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不想浪费了自己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另一个是父母希望我能有一个比较平稳的职业起步。但事实上这份工作我最终只做了1年多,我就回到了我的教育行业,回到了我的教育行业,我才知道,我是一个为教育而生的人。
站在现在,我回忆那段弯路,其实也可以接受,因为雷霆雨露,具是天恩,一切都是最好的存在。然而如果我能够重新站在那个纠结点,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我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
我会首先问自己,什么是我最想成为的样子,并且尝试用五个词来回答这个问题:善良、自由、智慧、社会认可、友谊。
然后我会告诉自己,把这五个词进行排序:自由、智慧、友谊、善良、社会认可。
最终我会对自己说:去掉末位两个吧,尽管这很不容易!
我会发现我很在乎我自己的善良和别人对我的认可,但是如果要我放弃自由、智慧和友谊来换取,我觉得我做不到。
基于这样的梳理,研究所工作的严谨和枯燥并没有符合我追求自由的价值观,而教师的岗位确实可以满足我追求智慧的价值观,满足我追求人与人之间逐步通过沟通产生友谊的价值观,同时也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智慧。
当我愿意和自己做一场这样的对话之后,我就能对自己的价值观做一个更好的排序,那么当我去做选择的时候,是不是就会更加沉着,做出的抉择是不是也就会更加符合自己的需求了呢?
当然,每个人的价值观体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的积累,岁月的荏苒,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定期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梳理自己的价值观,会让我们活得更有定见,面对选择不再盲目,也不再害怕。
拆书家提问:
设想一下你今后的人生是否会出现类似的选择?
其实,我们总会面对,面对跳槽还是留任的选择,面对创业还是就业的选择,面对爱这个还是爱那个的选择,面对早点结婚生子还是慢慢寻觅真爱的选择……
让我们现在穿越时空去到未来那个你抉择难定的时刻,那个未来的你在喋喋不休地跟你倾诉,寻求帮助:“我到底是选这个呢?还是选那个呢?”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帮助他做出选择?
请用故事的形式,来展现这个过程。故事中可以用到我们今天的价值观排序方法,帮助选择。故事必需包括背景、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当时双方动作及对话等。
五分钟时间,写下关键词即可!
(5分钟)
请在小组内分享你写下的这个故事
(2分钟)
学习者分享:
(2分钟)
【案例分享】
(John)我可能会面临的一个纠结就是:我该继续工作呢还是去创业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会指导那个时刻的我: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选择的依据是很么?
那个时刻的我:我一瞬间可以涌现出很多价值观:智慧、自由、有趣、有爱的世界、丰盛的内心……等等,然后按照世界观的排序,一一对比之后,我可能会这样去排:第一个是要有智慧、第二个是期待我周围的世界是充满爱的世界、第三个是期待自由,后面的两个不得不删去了,留到更好的机会再去实现吧。
我启发那个时刻的我:那你按照价值观的排序和分析做出来的结果,你该怎么去做呢?
那个时刻的我:如果我离开岗位,可能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传授,我觉得对于我智慧的需求是加分的;而且对于充满爱的世界而言,我的工作环境可能人不会很多,如果可以走出来,也会更容易让我去接触更多的人,传播更多的爱;而对于自由这个点那,离开工作岗位肯定是有加分的,但是肯定也会有代价,因为我需要有稳定的收入或者经济来源来支撑自己的生活,否则反而是更不自由的,所以从目前来看,有可能是减分的,我要好好去想一下。
【拆书家反馈】
嗯,也就是说,关于自由的价值观,到底是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更能得到自由,还是离开岗位去创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更能得到自由,你还有考虑一下对吧?
那其实这个案例非常好,从John的价值观出发,本来留在原来的行业还是出来,对于他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纠结的事情,但是当John做了价值观的罗列、排序和删减之后,他就明白了,想要的是智慧,是有爱的世界,是自由的时候呢,那么John自己会有一个更好的答案。
【结语】
那其实就像John说的,我们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梳理出来我们的价值观排序,也很难说面对重大选择的时候果断地通过简单分析做出决定,所以这个东西也是需要不断去审视,不断去练习的。
那也希望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选择时,大家运用价值观排序的方法帮助自己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关掉录音后在现场小伙伴们的要求下,补了个结尾)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和认可的东西,与其在选择中迷乱,不如在价值观排序中找到真我,让自己不再迷茫,活成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