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范丹燕,非常高兴今天晚上由我来带着大家拆书,根据今天座位情况,咱们这边三个人一组,这边两两分组。接下去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第一个标签我要做一位教练式妈妈、第二个标签是拆书练级者、第三个标签是超级行动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图书是《被赋能的高效对话》。
【F(特征)】这本书的是由玛丽莲•阿特金森和蕾•切斯合著,其中玛丽莲是埃里克森学院创始人及院长,大师级培训师。从这本书的副表题《教练对话流程实操》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关于教练技术的书,书中有很多方法和案例结合,对教练的对话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A(优势)】这本书是玛丽莲《教练的艺术与科学》三部曲中唯一一本讲方法的,是ICF认证最高级别专业教练培训课程《教练的艺术与科学》的培训教材。此课程已经扩展到45个国家,70多个城市。书的每一章节还设定了练习,方便读者现学现用。
【B(益处)】在生活中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扰?在和家人朋友说一件事情,我们非常诚恳的提出意见,但对方并不领情,甚至不愿意继续说下去?大家可以从这本书中学习到高效能的聆听和提问。不需要给出指示和建议,只需使用书中的方法向对方提问题,就帮助对方找到答案,实现有效沟通。
《被赋能的高效对话》P39
例如,想象我问你:“你为什么开会迟到了?”你会怎么回答呢?像很多人一样,你可能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说交通不好啦,车子坏啦,闹钟没响啦,孩子洒得你满身牛奶啦,等等。这是因为“为什么”的问题会引发辩解,而任何决定,任何结果都是可以在时候被合理化,加以解释和辩护的。
注意,关于某种情境的“为什么”问题,常常暗示这个人是“错的”。当人们感觉到你在暗示这一点,他们就会陷入对自己的解释和防卫,这样一来,转化式的对话就不可能发生了。
要从过去得到反馈,并将其用在未来作出有效的转变上,比较好的方法是提问“如何”的问题。“如何”往往会揭示这种情境的结构,而不会导向辩护。
【学习目标】
今天,希望大家跟随我完成RIA片段学习后,今后能在工作生活中用“如何”来代替“为什么”向对方提问,聚焦解决问题,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这个片段主要讲解了,在和他人沟通中用“如何”和“为什么”会带来不同的谈话效果。
【负面一般的做法】
当遇到问题时,我们会习惯性的问对方“为什么”,这会让对方马上想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怼回来。
【负面的例子】
我想起这周三晚上,老公两点钟才回来,第二天早上,我问他:“你昨晚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你不知道家里只有我和孩子么?”他回答:“昨晚我们同学聚餐,家里有要紧事么?你不是在家么?晚回来又怎么啦?”他是不是有非常多的理由反问我?
【这样做的坏处】
当我们用“为什么”去发问,对方得到的暗示是不被认同,是责怪,产生的是自我保护意识,马上用各种理由去辩解,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实我们期待的是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是不是?
【拆页行动建议】
如果此时用“如何”去代替“为什么”去问对方,那对方得到的是一种支持他采取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态度,促进对方聚焦解决问题,采取积极行动去改善现状,不是像“为什么”一样只是得到辩解。
【变成正面例子】
那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问对方是不是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呢?还是上面这个例子。如果我早上这么问的:“老公,因为家里只有我和孩子,你如何保证每晚12点前回家?”他会不会开始自我反思?思考怎样才能做到?即使是同学难得聚餐,是不是有某些同学可以约下次再聚,或者约家里来聚会?而不是聊到很晚才回家?
【边界】
用“如何”代替“为什么”来提问也不是万能的,“如何”主要用于针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得到有价值的反馈,避免以后发生类似事件。并不适用于聚焦未来。
【A1】
【显像提问法】
这个片段讲解完毕,下面请大家想一下,在生活中,是不是和我一样,当对方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时,我们就会向对方提问“为什么”?比如,在工作中,你的下属没有完成业绩,你是怎么跟他沟通的?你回到家发现你刚买的只能干洗的衣服被老妈水洗了,你会如何去沟通?你的孩子被请家长了,老师批评你的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回家后你会怎么和孩子沟通?
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时间2分钟。
我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在过去的有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李先生
案例:前天晚上,我老婆陪我女儿做作业,我女儿做作业拖拉,很晚了也没有做完。我老婆特别生气,就质问女儿:“你为什么做作业这么拖拉?为什么做到这么晚还没做完?”我女儿听完这个问话,就一句话也不说,用无声做为反抗,认为父母拿身份压制她。我在旁边听了也很无奈。
【A1+强调过去发生的事】
刚才我们的小伙伴做了很好的分享,那么针对我们自己刚才组内分享时想到的场景,为了让我们彼此之间沟通更加顺畅,如果运用“如何”来代替“为什么”,我们又可以怎样去沟通呢?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李先生
案例:针对孩子作业拖拉的问题,我回到家会和老婆商量发生这样的事情要这样和孩子沟通:“你如何才能保证几点前完成作业?你如何才能做到做作业不拖拉?” 相信这样会容易引起孩子的思考。
【总结】
谢谢大家,希望通过我们的学习,大家学会使用“如何”来代替“为什么”向对方提问,使我们聚焦解决问题,让我们工作、生活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