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及图书介绍】
大家晚上好,我叫陈静,首先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自己,第一个标签,开福区政协委员;第二个标签,一家咨询公司营销管理人员;第三个标签,9岁男孩的妈妈。
【F】今天我拆的这本书叫《断舍离》,作者是日本山下英子,她是一名杂物管理师。这本书介绍了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A】《断舍离》是张德芬作序、杨澜倾情推荐的一本引爆精神革命的能量书,累计突破80万册,在台湾、日本畅销书排行一直保持第一。
【B】你是否受困于买买买而停不下来?你是否经常感觉家里塞满东西又不知如何整理呢?你是否不断往手机收藏资讯但对自己的帮助又十分有限呢?这本书帮你理清与物品的关系,摆脱对物欲的执念,找到当下自己真正需要的,实现加法向减法转变的高品质生活。
【R原书片段】
我在前面已经反反复复,几乎用尽一切字眼来形容扔东西(舍)的重要性了,断舍离的过程就是“减少、分类、收纳”,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彻底的“减少”。我们原来就很讨厌扔东西,储备物品是人类的本能。为了未来可能会到来的危机而提早做足一切准备的想法总是不断浮现在我们的意识里。不过,如今这个时代,我们所储备的东西早就远远超过必需量了,物品已经达到饱和,而且还存在极端的不平衡。从人类漫长的历史来看,现在的物品量是就异乎导常了。原本每个人所需要的必要物资的量没有太大的个体差别,但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跳进物质的海洋里,可却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溺水了。不过虽说毫无意识,但我们依然会在不知不觉中为其所累。
【I拆解内容】
储备物品、追求更多是人类的本能,因为我们习惯的认为:多就是好。所以我们想买更多的衣服做不同搭配,但是挤满一柜子常穿的只有几件,更舍不得丢;手机中各种公众号、线上课程买了很多,一年下来也没有学习,反而增加了焦虑,陷入一种“混乱”的局面。
【学习目标】具体可测量的行为要求/可被观察到的行动
希望今天我带领大家RIA的现场学习,学会以不断循环代谢为前提,自己当下需求为目标的一种精减技术,用“定目标、做排除、加条件”三步实现对信息、人际关系或者物品的精减,更多了解自己,梳理出自己真正需要的,摆脱内心混乱,让人生更加舒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精减三步:
1、定目标。我们把 “当下、需要什么”作为目标。立足当下,思考自己目前生活需要什么,包括你为实现未来某年的一个目标现在要做出的行动计划。
2、做排除。初选。对照目标,快刀斩乱麻,迅速舍弃掉不符合目标的。当然,这里的舍弃可以送人、捐赠。
3、加条件。精选。省视留下来的东西,我们继续围绕这个目标,加上条件,这个条件可以一个个加也可以同时加,也可以循环的做,越到后面可以越来越严苛。比如,我们招聘选人,身高、长相、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同时满足条件的,条件越多,留下来的越少。
【排除异议】
那你又会问,我为什么要丢东西,丢了多可惜,说不定哪天还能用,我把这些东西用收纳袋收起来,或者收到柜子里不就可以了吗?我们今天所说不是以通过收纳、整理这个行为来保管物品为目的的,而是以舍弃、精减,达到不断循环代谢,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更适合自己的东西。
那么大家会问,你只说了精减、舍弃,这样清理下来不就越来越少,我碰到想买的东西难道不买了吗?当然不是,我们精减的目的,以及新加入的物品,一定是以不断循环代谢为前提,以自己现在真正需要什么为出发。
【案例】
上周,我对自己的衣柜作了一个大清理,纠结了一下,我是想把衣服品质整体提高一个档次,还是把原来深色系调整为浅色系,或者把柜子清空一点,到底要怎么清理呢?
我首先站在自己现在需要什么的角度来作了一个思考:目前,我工作时间占大多数,正式场合还是挺多,深色改浅色不太合适,而且我职位提升了,收入更高了,希望塑造更好的形象,所以我决定把影响我形象的衣服清理掉,第一步,明确了塑造更好的形象这个目的。
第二步,对照塑造更好的形象这个目的,我先把褪色的衣服、起球的毛衣,染了杂色的裤子、化纤的打底衣,清理出来直接“丢”到一边了。同时也几件可以给我妈妈穿。
第三步,对剩下来的衣服我再加个条件,“差不多的只留一件”,于是我对两件差不多,平时又穿得很少的决定只要其中一件质量更好、更新一些的,这样选了一遍以后,再加上“适合不适合我”这一标准,于是把有一件让自己穿着显老的衣服又丢掉了。
最后,柜子空了三分之一,留下来的都是最喜欢与穿着很好看的衣服,整个人舒了一口气,感觉自信都提高了。
A3
【给出具体场景】
我们刚刚学习了对照目标用精减三步法—“定目标、做排除、加条件”,来确定自己当下真正想要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讨论,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讨论的场景:
你很喜欢看书,从大学单身时期的教科书、小说、杂志、名著,到结婚后不断加入的心灵图书、榜单书模着竖着堆满了书柜,经常为了找一本书把柜子翻个遍,现在准备要宝宝,又要买不少育儿书,面对快要挤不下的书柜,你下定决定清理一次。
【给出清晰指令】
现在,请每两人一组,进行讨论。我的左手两位一组,以此类推。用今天学的三个步骤“定目标、做排除、加条件”来精减书柜;讨论时间3分钟,现在开始。3分钟后,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下他们的精减过程是怎么样的。
【解决方案:角色扮演演练/小组讨论分享】
分享者1(男):
我假设自己有一个很大的书柜,按照今天所学的“精减三步骤”,我先确定自己精减书柜的目的是减少书的数量,实现品质提升。那么怎么样实现书的数量减少,首先用排除法,把我不喜欢、对我没有帮助的书清理出来舍弃掉。通过这个过程,发现书还是有很多书没有真正去看,但心里又依依不舍,所以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瘦身。那就进入第二步,加条件,加的第一个条件是进行分类,把同类别,重合度高的书经过对比只留下来更好的一本,其他的丢掉;再继续加第二个条件,又把最近半年没有看过,或者没看过三遍的书丢掉,这样慢慢的精减。
我:谢谢这位小伙伴,运用得非常的好,有清晰的精减目标,实现品质的提升和数量的减少。
分享者2(女):
按照拆书家假设的场景,我有一个大书柜,里面堆满了教科书、我喜欢的杂志,还有我老公的书,现在家里有小孩了,那么我根据目前的生活需要什么,目标出来了,我要精减书柜留出空间来摆放新书。首先,用排除法,我看这些书与目前的目标有没有关系,比如教科书常年不看的,知识已经陈旧了的就拿掉;接下来加条件,很长时间没看,从来不看的书拿掉,比如四、五年也不看的,只是为了装饰书柜的拿掉,另外,可以在网络上查到的知识,那类书就完全不用保留,这样精减完,书柜就会空起来。
我:谢谢这位妈妈,一位非常懂生活爱生活的妈妈,通过整理书柜还想到一些新的书籍整理、知识管理的思路。
谢谢大家,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精减技术,他能通过“定目标、做排除、加条件”三步实现,希望大家未来更多的运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或许是学习规划,或许是未来要走的路,当我们以自我为中心,以当下为原点去舍弃或者加入新的事物时,将越来越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内心也将更加清彻。
“精减书柜”步骤示例:
一步,定目标:(自己当下到底需要什么?)
二步,做排除:(直接舍弃掉不在目标范围内的。)
三步,加条件:(附加几个条件来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