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牛魔王露露,今天带来的片段来自《跃迁》这本书。
【图书介绍】1-2分钟
【场景】各位伙伴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每逢当当满减活动,曾经感兴趣而加入购物车的书籍都会统统买回家。当读到一些经典书籍时,感觉收获满满,并会马上打开各种笔记和导图,梳理重点并记录下来。
【提问】面对家里囤的书,会不会让你更焦虑?经典书籍的的知识虽好,笔记和导图的内容是不是派上用场了?
【影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反映出两个问题:1.读书没有目的性,2.照搬的知识点不加工整理。这两个问题我们影响非常大。没有目的的阅读,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我们宝贵的了时间精力,照搬的知识点不整理,对我们当下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一点帮助。
【解决】不论是还在困惑中,或是 意识到了还未行动,你将通过今天的学习大有收获。今天我拆解的两个片段来自《跃迁》这本书。职业生涯规划大咖古典老师关于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就给出了功利读书法及萃取知识晶体的方法来帮助你解决读书无目的及知识点不知道怎么提炼的痛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R阅读原文】1分钟
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段,阅读后请举手示意。
原文片段一(跃迁-第三章 联机学习 –功利学习法 P124-125)
功利读书法
有人会说,从第一页开始读不是更加系统吗?
第一,如果你脑子里面没有框架,看完全书也不可能有框架。如果把系统比作大象,你的认知和记忆区间是手掌,仅凭直线型地看书希望摸出系统就如盲人摸象,如果你脑子里没有全图,增家再多细节也没用。
第二,也许你并没有配置更加系统的认知资源和时间,很多书半途而废,可能更加不系统。
极其功利地读书,按需分配地读书,不从第一页开始读书,有了目的性、认知资源以及带着问题读的三个筛子,要读的书应该会少75%,阅读速度至少会提升一倍,那样就不会有太多知识烦扰你了。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来?
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认知吝啬鬼,我们本能地选择最简单最不耗脑子的方式,那就是拿起一本大家都在看的书说:“读点儿书总没有错,大家都在读。”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寻求阅读奖赏。
【R阅读原文】1分钟
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段,阅读后请举手示意。
【学习总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使用功利读书步骤, “一定二选三切”,找到和问题相关的重点内容找到整点内容后,能够使用建立萃取知识晶体的三个步骤,如炼重点、找关系、画成品,找到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
【I环节:拆书家引导讲解——强化讲解概念的能力】3-4分钟
【R1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C),以前拿起书就读的学习者(A),能够使用(B)功利读书步骤,如“一定二选三切”,找到和问题相关的重点内容(D)。
【why】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和提升自己技能的重要学习途径,但你常常发现会越学越焦虑,自己感兴趣东西太多,时间精力有限,并且很有可能你也没有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学。正是由于这个普世的问题阻碍了太多个体的成长,所以古典老师提出了功利读书法的概念。
【what】那么什么是功利读书法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对比说明一下。
比如,看到感兴趣的书,拿起来就读,这是不是功利读书呢?(反例1)显然不是,因为功利读书法需要在开始读书前明确读书要解决的问题。(关键1)
再比如,明确了自己解决当众表达语无伦次的问题,分析后问题本质是思维逻辑混乱,上网搜索了10本解决思维力的书之后,一本本的开始读。(反例2)这是不是功利读书呢?也不是,因为功利读书的第二关键点是要功利的选书,解决表达类思维力的书籍很多,直接挑选和问题本质相关的是作者提倡的。这是功利读书法的关键之二。(关键点2)
还是这个例子,明确了自己要解决当众表达的问题及问题本质,并找到了10本书,又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了最终的1-3本书后,开始从第一页读(反例3),这是不是功利读书法呢。也不是,因为功利读书法的最后一个关键点直接切入重点章节,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点3)
【对比讲解及适用边界(预防异议)】
通过以上案例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功利读书法是一种带着极强目的性(即解决当下问题),功利的选书,并且直接带着问题切入重点章节找答案的读书方法。(预防异议)大家听完是不是觉得读书这么美好的事情,被功利二字搞得好不文雅,失去了读书本身的乐趣呢。(适用边界)这就不得不说说这个方法的适用边界了,是不是所有的书籍都要这样功利的阅读呢?当然不是,不论是怎么的读书都要从目的出发,如果你的目的是娱乐型的消遣阅读,比如读小说,读散文那显然不用功利读书法,而如果是为了解决你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时,古典老师就建议使用功利读书法来提升阅读效率。
【正例】
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其实刚刚那个公众表达语无伦次的案例的主人公就是我。在及解决这个问题时,我就采用了功利读书法,我显示在拆书帮发起了书单的推荐,然后通过书评及豆瓣查看了书籍的目录和评分,确定了3本大概能够解决我问题的书籍。买回来以后,我在《精准表达》这本书的目录中,找到了一个重点内容——叫金字塔原理,让结论先行,那个激发了我的好奇,看完以后我就开始在每次表达时候都可以练习这个点,尤其是在工作汇报的时候。我能体会到这个知识点对我的帮助。
【how】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功利读书法的具体步骤:
一、定: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功利读书法的目的是要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所以第一步是要明确目的)
二、选:浏览书评目录对比选书。(这样做的好处是淘汰了含金量低的畅销书,目录能大概知道讲哪些内容)
三、切:切入重点章节找答案。
【A2 学习者拆为己用——A2技能点:教学习者编剧本】7(5+2)分钟
好了,再清晰功利读书法的概念、好处、以及具体的方法后,下面我就来现场应用一下。下面就请大家自己编写一段小故事,包含主题、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的内容等等。要求是在故事里,你应用了我们刚才总结的一定、二选、三切的功利读书法。
举几个例子: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下个星期的某个场景下,这个场景可能是:你朋友像你倾诉自己读了很多书却并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可能是一个咨询师在引导一个书呆子如何看书的过程……这仅仅是例子,大家可以联想自己的小故事。
请大家把故事概要写在我提供的模板上,时间是5分钟,5分钟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下她编的小故事。
【学习者分享】2分钟
【学习者小剧本分享】
小剧本 | ||
项目 | 内容 | 备注 |
背景 | 10月份有个培训项目做总结,想对结业典礼做个策划,但对策划活动没有相关的经验。 | |
时间 | 2018年9月10日 | 刚调岗至IQC主管 |
地点 | 杭州公司办公室会议室 | 质量会议室 |
人物角色 | 角色A— 郑媛 角色B—胡老师 | 可为多人角色 |
事件内容概述 | 向有经验的同事描述自己遇到的困难,同事通过引导帮我明确了问题,并针对问题的推荐了图书。郑媛使用功利读书法找到了解决方法,并向同事分享自己的成果。 |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述 |
对白 | 角色A:胡老师,我最近正在犯愁我们A培训项目的结业典礼,要怎么样才能让学员感受更好,我现在一头雾水。 角色A:我不太知道这个内容要怎么设计?各环节怎么衔接? 角色A:嗯嗯,对的,我好像在活动策划方面比较弱。(明确问题)这个能力对我的工作来说还是挺重要的一个能力。胡老师有什么好书推荐吗? 角色B:我推荐活动策划领域广受好评的10本书。 角色A:太感谢胡老师了。那我这周就回去好好看看这些书,到时候再和你汇报我的成果。 一个星期后: 角色B:郑媛,你的活动策划的书看的怎么样了? 角色A:胡老师,我已经找到方法了。我拿到你的十本书籍,先对比目录和书评选择了3本活动策划技巧案例类的图书(对比选书)。通过目录找到了一些会议策划类的重点章节(切入重点章节找答案),对其中的重点案例进行了研读。其中很多好的方法可以借鉴呢。现在我已经在开始起草10月份的结业典礼的策划方案了。非常谢谢你的帮助。 | 人物间对话的具体内容 |
针对学习者分享的剧本中,使用提问式的回应与反馈。
这个是个非常好的案例,我们对比板书的三个步骤再来回扣一下:
他的一定,明确的问题是什么?
学习者1回答:如何策划10月结业的活动?
他的二选,她是怎么操作的?
学习者2:胡老师推荐的10本书,对比目录和书评选择了3本活动策划技巧案例类的图书
他的三切,具体章节,他比较关注的内容是什么?
学习者3:会议策划类重点案例
OK,非常好,稍后也请大家用按照这样的回扣对比的方式检查一下自己的剧本,看看你都没有都用上这三步。
原文片段二(跃迁-第三章 联机学习 –萃取知识晶体 P126-127)
萃取知识晶体
我们先来谈一个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知识晶体。
一张银行卡,你存进去再多,如果不知道提取密码,就没法提现;知识也是一样。知识晶体就是知识的提取密码。大部分人学了很多,却因为不知道这个概念,没法提现,非常可惜。反过来说,有很多人学习投入不大,只是特别擅长整理和结晶,也就是能从众多散乱的知识里拿出不错的产品。知识晶体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
我们都知道,石墨和钻石都有相同的碳原子组成,只不过钻石的碳原子之间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六面体晶体结构,这也是钻石是已知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的原因。钻石的硬度,来源于它的结构。
另一个例子是沙子和混凝土,散沙根本抓不住,一使劲儿就散了。但是混入了水泥和石块,这些东西之间形成结晶,散乱的沙子就能够建起高楼。
知识也是一样,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知识从散装变成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
星座就是个特别典型的知识晶体。
满天星星谁都记不住,古人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相距数千光年的星星,形成“晶体”(整合知识),然后再给晶体赋予美好的故事(形象化呈现)。
只要你受过几小时训练,在夏天的晚上认出星星不是难事。
知识晶体的多少,也决定了你的专业程度。前文中提到,心理学家西蒙发现国际象棋大师的工作记忆并没有显著高于常人,但是他们长时记忆里有5万~10万个棋局组块。高手们脑子里都是一套套的知识晶体。
我遇到过一位1990年出生的小朋友,他就精于此道。虽然大学毕业才三年,他却已经是日薪10万元的企业咨询老手,可以搞定大部分打拼多年的企业家,靠的就是满肚子的知识晶体。
比如,大家都在谈女生生完孩子出来工作,很难做到工作、事业两不误,然后就是一顿抱怨,偶尔有人出来抖机灵将俩金句。他基本会听一会儿,其实脑子里在搜索“晶体”,最后他会说:“你们说的这个问题,根据心理学家萨柏的观点,其实是个人生角色平衡的问题。”
你看,知识量不是重点,让脑子里的知识形成多少知识晶体才是知识提取能力的关键。如果你看了想不起来,张嘴就忘,明明记得但讲不出来,那就证明你脑子里没有知识晶体,只有知识豆腐脑。
【过渡】1分钟
第一个片段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功利读书法来,找到和问题相关的重点内容,那么找到这些重点内容之后,如何萃取和提炼这些知识呢?一起带着好奇开始第二个片段的学习。
【自测题】1分钟
在阅读片段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测评,进行一下摸底。以下5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中的每一句话,根据自己的和实际情况给自己打分。
描述 | 打分 | |||||
1 | 2 | 3 | 4 | 5 | 6 | |
1.我能轻松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知识点。 | ||||||
2.我会认认真真把书中的知识点摘录到电子笔记上。 | ||||||
3.读书时候,我能找到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 ||||||
4.我擅长把两本同主题的书中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在一起。 | ||||||
5.我擅长将新知与之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关联和比较。 |
【互动提问】1分钟
好的,那现在我们来计算一下分数吧!
1、总分低于10分的,有没有?请大家举手。
2、总分在11-20分之间的呢?
3、总分在21分以上呢?
【解释自测题】得分<10分,你很有可能看书就是照搬知识点,并没有进行知识整理,接下来的片段学习你将知道如何萃取知识。得分在11-20分之间,你在找到知识重点到知识整理的过程中,应该有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接下来的学习中希望能找到可以改善的地方;如果得分在21分以上,你应该在读书总结和整理方面做的比较好。请在下面的学习中,对比原文检视一下自己的方法哪些地方可以更加精进。
【R阅读原文】2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原文拆页,一起来学习如何“萃取知识晶体”,看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
【I】拆书家引导讲解5分钟
【互动】
原文片段中提到一个重要概念是什么?
学习者:知识晶体
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______最重要?
学习者:稳定的结构
【what】作者告诉我们知识晶体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知识点之间建立了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从散装变成一块晶体的特点是,不会轻易忘记,可以和新的知识点不断迭代,易整体提取。(儿子玩具示意:每一个点和条都是一个知识点,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知识晶体,可以这样,也可以这样。这根据具体应用知识的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只要自己能应用就好)
【why】为什么萃取知识晶体对我们这么重要呢?知识萃取的本质实际是知识内化和精简的思考过程,也是我们搭建自己知识体系的关键步骤。不经过这个过程,等到我们要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你所有的知识都是散点,无法解决不了问题。
【how】萃取知识晶体的步骤:
一、炼重点。提炼重点知识。
二、建结构。知识点之间找逻辑关系,建结构,组合成知识晶体。
(啥样的叫知识晶体?请大家看看手中的几幅图(出示图片)是不是知识晶体呢?最后一个出示我的板书,说明最初级的列表式也是最简单知识晶体,知识晶体听上去很高深,其实就是我们思考逻辑的体现,也就是很多培训老师经常会说建模)
三、画成品。总结后以结构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不这么做的坏处】
看书时遇到重点内容,【负面的一般做法】如果还像往常一样仅仅是会划重点、记笔记、整理思维导图而不关注知识间的关系【分析有哪些坏处】那么,知识点越多,你越负累,不利于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遇到复杂问题,也无法直接提取知识晶体【反面案例】我看《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这本书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的书。非常细致,但对我的工作和却没有一点帮助。【反面案例加工】学习萃取知识晶体的方法后,我的笔记是这样的。(展示笔记)
我这次按照自己的逻辑整理了这些内容间的关系,建立属于自己的时间管理模型。并且我还把这个画了出来。这对我的时间管理非常有用。
【适用边界】现在我不仅仅用这种方法提炼书籍的重要内容,遇到好文章、好帖子、好文献,其实都可以用萃取的方法帮助我们内化和深入思考总结。
【A3 微行动学习】28分钟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到萃取知识的步骤,接下来我们将针对步骤执行的难点进行现场的讨论,大家群策群力去找到解决难点的方法,便于大家以后顺利应用今天的方法。
【分组】1-2分钟先进行分组,明确组长,组长掌控整体节奏,并记录内容。我来当大家的计时员
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萃取三步法中,平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每人思考1分钟时间,写在便签上,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分享。请组长总结一下共性问题写在大白纸上,3分钟之后组长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第一组:知识面太窄,知识点理解不透彻。
第二组:列出的知识点太多,很难建立结构。
【明确问题】1分钟
OK,两个问题都是影响我们的实际应用的难点,现场我们来解决一个大家最关注的问题,请大家投票选择一下吧。
好的,经过大家的激烈投票,现场选择最想要解决的共性问题是:列出的知识点太多,很难建立结构。
【讨论问题本质】5分钟
好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小组长带领大家讨论,组长可以尽量用提问的方式引发组员思考,并总结小组讨论出的问题本质写在大白纸上,5分钟后请组长分享一下结果,另一组进行补充说明。
问:为什么列出的知识点太多,很难建立结构呢?
答:知识点如果太多,找到知识点间的关系就变难了。
问:是不是知识点太多,就建不成结构了呢?
答:我觉得能,知识点太多可以分层去建立逻辑关系,建立关系网。
问:怎么分层建立知识点的关系呢?
答:将知识点间归纳总结合并同类项。
答:嗯,归纳总结能力差是比较主要的原因。
【明确问题本质】1分钟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得出的问题本质是:归纳总结能力差,是列出的知识点太多,很难建立结构的本质原因。
既然找到了问题本质,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讨论“如何解决归纳总结能力差”呢?讨论前,请大家先想想,接下来的5分钟内,大家觉得讨论到什么程度就算满意了?
学习者讨论回应:有3-5个具体可借鉴的方法就行。
A3【小组讨论-解决方案】5-7分钟
接下来花5-7分钟的时间,还延续刚才的分组,围绕刚才提出的“如何解决归纳总结能力差”以有3-5个具体可借鉴的方法为目标进行小组讨论。
学习者讨论中……
【结果呈现-小组分享解决方案】2-3分钟
问题:如何解决归纳总结能力差。
第一小组:
1. 可以先通过文章或者标题先了解大致方向;
2. 结合第一个片段,找到和解决自己问题相关的重点内容,
3. 在重点内容中找到关键段落,关键句及关键字。
Ok,第二小组有没有其他补充呢?
第二小组补充:
4. 结合一些经典思考模型(黄金思维圈等)思考关键点之间的关系。思考模型需要平时多积累。
5. 问问其他提炼和规划做的比较好的伙伴的经验。
6. 实践上面的方法并刻意练习
7. 阶段性总结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小结】1分钟谢谢伙伴们的精彩分享,非常棒,通过这样的激励的讨论,我们一起看下解决归纳总结能力差的具体方法,我来做个小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以下方法来尝试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1. 了解原文大意,找关键段、句、字;
2. 用经典思考模型或逻辑思考关键点之间的关系;
3. 请教优秀伙伴经验补充;
4. 刻意练习不断优化迭代。
【A2布置作业】1分钟
接下来为了巩固今天的学习成果。我来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
请你回去后在一个星期内,用今天学习萃取知识晶体的方法,总结出一个小的知识晶体。可是以前读过的书,可以是对你非常有价值的文章或者资料。
要求:下周日之前将你画出来的知识晶体呈现在我们今天的群里。
【结束语】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片段,一个是功利读书法可以帮助我们聚焦问题,高效找到和问题相关的内容。具体方法是:
一、定:确定要解决的问题。
二、选:浏览书评目录对比选书。
三、切:切入重点章节找答案。
当我们找到了和问题相关的具体内容后,萃取和提炼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知识晶体就是找到知识点间的架构,那么萃取知识成为晶体的具体步骤是:
一、炼重点。提炼重点知识。
二、建结构。知识点之间找逻辑关系,建结构,组合成知识晶体。
三、画成品。总结后以结构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希望大家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刻意练习,让整理知识学有所用。我今天拆书就到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