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郭峰,来自海运物流行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我的三个标签是:
1.HR老兵: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13年;
2.培训师: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
3.生涯咨询师:帮助更多人探寻生命的可能性。
[图书介绍]:
今天的拆页选自《非暴力沟通》。
F: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在书中提出了一种包括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要素的非暴力沟通方法,用以解决沟通中广泛存在的指责、抱怨、嘲讽等各类语言暴力,借以教会人们更好的谈话和倾听,实现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A:本书长期排在沟通类图书前列;作者是心理学大师,曾获得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书中没有说教,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简单实用的工具教会读者发自内心的表达自我和理解他人。
B1:通过该书,学习者可以突破那些引发指责、抱怨、愤怒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表达自己,化解冲突,轻松获得好人缘。
B2:今天的拆页可以帮助学习者学会用“封闭疑问句”从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方面向对方进行反馈,提高倾听和沟通质量。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做出必要的补充。我们的问题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他人的观察:“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2.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订酒店?”
请注意上述问题与以下问题的区别
1.“你说的是什么事?”
2.“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你会有那样的感觉?”
3.“你希望我怎么做?”
如果你问一个人:你会倾听么?可能每个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比如你的老板问你“报告弄怎么样了?”,有的人可能理解老板在跟踪进度,而有的人理解老板在催促工作,这时,如何确定老板的真实意图呢?就需要给出倾听后的反馈。
(前因后果-做的好处和不做的坏处)及时反馈后,如果证明我们正确理解了对方的意图,有助于让对方产生被理解感,使双方良性沟通继续深入,如果表明理解有差异,还可以请对方进一步澄清,防止分歧扩大。如果不及时反馈,万一我们的理解是错的,那么轻则沟通起来鸡同鸭讲,浪费彼此时间,严重地可造成不必要的误解,甚至酿成不良后果。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反馈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封闭疑问句,从四个方面进行反馈:
1、关于他人的观察。参考句式:“你是不是说我昨天睡觉又说梦话了?”
2、关于他人的感受。参考句式:“你是不是不开心?”
3、关于他人的需要。参考句式:“你是不是想要爸爸给你买那盒彩笔对么?”
4、关于他人的请求。参考句式:“你是不是希望我带你去医院?”
根据倾听他人的不同内容,可以四个方面都反馈,也可以反馈其中某一方面。
(案例)比如:上星期,妈妈给我打电话,告诉我父亲最近戒烟效果不佳,又每天抽很多烟,她很上火,怎么劝也不听。我当时就给予她这样的反馈:“你是说我爸现在每天回到抽半盒烟的状态了?(观察)你又着急又担心(感受),希望他控制烟量,别影响健康是么?(需要)是不是想让我找机会劝劝他?(请求)”
(适用边界)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要反馈,比如时间特别紧张,或者对方的表述十分明确时,如果你再反馈,也有多此一举之嫌。
(异议)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我不太会区分感受和想法,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借鉴。一般来说,感受和想法都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但感受往往用来形容自己的情绪状况,带有客观性;而想法往往带有判断色彩,不带有客观性。比如:我很丑(这是想法,不一定真丑),所以我很难过(这是感受,自己认为难过就是难过,是真难过)。再比如:我感觉被大家接纳了(这是想法,大家不一定真接纳了),真开心(这时感受,自己认为开心就是开心)。
也有的小伙伴会说,我过去没这么用也没什么问题啊?其实你可以回忆一下,是否曾经有过对别人说的话存在误解的情况?我想或多或少都有过吧?那如果用了今天的方法,是不是就能减少误解呢?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1)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有很多倾听别人表达的机会,比如领导给你交代工作任务、下属跟你汇报工作进度、父母对你千叮万嘱、妻子要你晚上少喝点酒、孩子跟你说TA又喜欢上了某个玩具等等。想想看,未来几天,你会遇到以上哪类场景呢?或者其他类似的场景?
先请小伙伴们在小组内分享类似的经历,然后请一位小伙伴上来分享,时间2分钟。
[分享]:
哪位小伙伴可以分享下自己想到的类似的场景呢?
[学习者案例记录]:
案例1:
我的女儿在上幼儿园,今后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比如她想要什么东西会不直接说,会说我们班某某小朋友他也有这个东西。她这样说的时候,我理解其实她听想要的。
案例2:
在与客户或职场中沟通时也会碰到,比如下周我要去辽宁省保密局,对方在跟我沟通的时候会存在这种需要我反馈的情况。
案例3:
父母会给我打电话或者与我微信聊,借口说我妹妹的事然旁敲侧击,看我是否晚上在不在家,或者了解我最近过的怎么样等等。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2)
刚刚各位已经跟小伙伴分享了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一个情景,那你能不能运用今天所学习的“疑问句反馈法”来表达一下给予对方的反馈呢?我们先在小组里讨论,每人1-2分钟,讨论完之后请一位学习者为大家分享。记得要应用到今天学的反馈知识哦。
[分享 ]:
好的,下面请一位小伙伴为我们分享一下,在TA的场景里,会怎么样反馈?
[结束语 ]:
好,今天我带来的拆页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记住并熟练运用“疑问句反馈法”,从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方面对别人的表达进行反馈,提高自己的沟通力,谢谢大家。
[学习者案例记录]:
案例1:
女儿如果跟我说,你看这个东西很好看,某某某都有,我就会这样向她反馈:这个玩具确实挺好看的,你是不是很喜欢啊?(感受)你是不是很希望拥有漂亮的玩具啊?(需要)你是不是想要妈妈给你买啊?(请求)
案例2:
下周去保密局办事,因为涉及到保密资质,我们领导肯定会对我说:这个事你一定要好好办。我会这样反馈:领导,你是不是需要我这次与对方打成某某成果?(需要)你是不是希望我把相关工作流程和有关文件拿回来?(请求)
案例3:
如果妈妈再给我打电话,说妹妹的事,我会这样反馈:妈妈你是不是担心我呀?(感受)是不是希望我经常给你打电话报平安啊?(请求)你是不是希望我安全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