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晚的拆书家管凤华,先介绍一下我的三个标签:第一个标签,十年项目管理领域的工作经验,并且早在08年的时候就通过了PMP的国际认证;第二个标签,翰林分舵的会员发展长老,在座的小伙伴如果有想成为会员的,欢迎随时勾搭我;第三个标签,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坚信唯有终身学习才能应对当前这个不确定的时代。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来这里与大家一起拆书学习。
【学习目标】今天我的拆书主题是:如何把“知道”变“做到”。在跟随我完成本次学习后,各位小伙伴能够(澄清)使用绿灯思维(行为)接收(界定)新信息,并(澄清)通过制定跟进计划,学会(行为)应用(界定)新学到的知识。
【场景法介绍图书】今天的拆页内容选自《知道做到》这本书。
【事件场景】相信小伙伴们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当你阅读一本书或者参加一场培训时,如果某个知识点对你有所启发,你当时的心情会很兴奋很激动,觉得只要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一定能让自己的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你当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练习这个知识点,变成自己的能力。结果怎么样呢?当你走出培训教室,回到家中或者当你开始阅读一本新书后,这个知识点很快被遗忘,你又陷入到每天忙着吸收各种新知识,却始终无法将过去的某个知识点学以致用,变成自己能力的怪圈中。
【提问】你是不是一直为此苦恼不已?该如何打破“道理懂很多,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魔咒呢?
【影响】毕竟大家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读了那么多书,参加了那么多培训,却始终无法提升自己的能力,会让我们怀疑努力的意义何在?
【解决】幸运的是,《知道做到》这本书帮我们破解了这道难题。它找到了人们无法学以致用的三大根本原因,并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大家实现“不但知道,还能做到”的终极学习目标。
第一个原文片段选自本书的第8章“使用绿灯思维”,绿灯思维是应对无法学以致用原因之一“消极心态”的解决方案,请大家开始阅读。
【主题】培养绿灯思维
【图书】《知道做到》
【章节】第8章 使用绿灯思维
【页码】P77-P79
R:
“我想菲尔一定告诉过你,我以前总是喜欢泼冷水。我的做法早已超出了一名充满疑虑的首席运营官的范畴。幸运的是,第一年结束时,菲尔跟我进行了一次毫无保留的谈话。” “毫无保留?”作家充满疑惑。
“是的”,苏珊说,“他非常有爱心,但同时也非常坦诚。他告诉我,‘苏珊,你是我所见过的最出色的首席运营官之一。你了解我们这一行,我相信你能确保我们不会犯错误,但你的消极批判思维方式让我和所有的团队成员都要发疯了。所以,我希望你把改变这种思维方式作为自己明年最重要的任务。’”
“我告诉菲尔,我非常清楚他的意思,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从现在开始,’他告诉我,‘每次和我开会,或者参加任何小组会议时,我希望你能负责进行绿灯思维(green light thinking)。’”
“我当时根本不知道他所谓的‘绿灯思维’是什么意思。”苏珊说,“于是我请他解释一下,他说:‘下次参加会议时,只要一有人提出任何新想法或新的项目建议,你就立刻开始指出为什么你觉得这个想法或建议是可行的。换句话说就是,你要鼓动大家接受这个建议。在人们提出所有积极、创造性的看法之前,你要阻止你自己任何消极的反馈。 哪怕是跟我私下里开会,我也希望你能启动自己的可能性思维。’”
苏珊一边摇着脑袋,一边继续说:“这可真让我大吃一惊,但我知道自己并没有任何选择。菲尔想让我成功, 他不会容许我继续表现出他说的那种消极过滤系统。”
“你在开会时还可以发表任何反对意见吗?”作家问。
“是的,”苏珊说,“每次菲尔和我跟我们的团队开会时,在绿灯思维过后,我还可以启动黄灯思维(yellow light thinking)。虽然我并不能第一个发表反对意见,但我们都可以给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反馈意见。不过有一点,那就是在作出任何消极反馈之前,我们一定要首先给出积极的反馈。”
“你觉得这个方法效果怎样?”作家问。
“好极了,”苏珊说,“刚开始,我感觉自己有些排斥这种做法。但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由于过于集中在积极的可能性上,所以每次到了该打出黄旗或红旗时,我反而想不出任何反对意见了。我的关注点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简短互动】拆页内容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小故事,故事中提到了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对,绿灯思维和黄灯思维。
黄灯思维指的是一听到不同观点就消极处理,准备防卫,看到的都是缺点和不可能;而绿灯思维指的是带着一种开放而积极的心态去接触新信息,内心的潜台词是: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该如何把它应用起来呢?
【对比概念与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绿灯思维,接下来我举个例子,大家一起判断下哪种回应方式属于绿灯思维。
一位客户对化妆品公司的销售员小王说“我觉得你们公司的产品价格太贵,包装也不够精致,建议你们做下改进。”
小王的第一种回应“产品价格高是因为我们使用的原材料好,成本高;我们的包装虽然看上去不够精美,但包装的制作材料都是环保的,不会污染环境。”
小王的第二种回应“对对对,您说的太正确了,我一定把您的意见反馈给公司领导,按照您的要求去改进。”
小王的第三种回应“感谢您的建议,这些反馈对我们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关于产品价格,我们的定价的确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想我们可以考虑将产品划分为高中基础三个系列,实行分级定价策略:关于产品包装,我们可以尝试换种包装图案,图案色彩更亮一些,给人的感觉就会高大上了,太感谢你的这些建议了。”
这三种回应方式哪种算绿灯思维呢?答案是第三种。第一种回应方式属于防卫性解释,找理由证明自己是正确的,第二种回应方式属于不加分析的照单全收,客户说什么就是什么,而绿灯思维强调的是带着开放积极的心态,分析对方观点中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拿过来为自己所用。所以它既不是简单拒绝,也不是照单全收,而是经过思考分析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点。
【具体步骤】在具体使用绿灯思维时,可以问自己3个问题:
1、这个观点的优点是什么?
2、这个观点的缺点是什么?
3、我该如何规避掉这些缺点,把它应用起来呢?
还是回到销售员小王的例子,他在使用绿灯思维思考顾客建议时,可以先问自己,这个观点的优点是什么?“让我意识到我们的产品价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包装也不够上档次”;这个观点的缺点是什么?“产品的成本高,不可能直接降价啊,包装的材料是环保的,也不能轻易更换”;我该如何应用起来呢?“也许可以考虑分层定价,改变包装图案和颜色的改进方案”。
【适用边界】绿灯思维可以应用在任何涉及到接收信息的场合中,比如与人沟通时、参加会议讨论时、阅读时或参加培训时等等,都可以使用绿灯思维。
【异议预防】讲到这里,有些小伙伴可能会有疑问,今天的拆书主题是:如何把“知道”变“做到”,绿灯思维与这个主题是什么关系呢?绿灯思维开启了“知道做到”的第一步,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知道”,因为绿灯思维是基于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启发我们看到知识应用的更多可能性,让我们做好知识的输入。
【A2环节(8-10分钟)】
(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演练环节,今天的演练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编写一个剧本。剧本设计的具体要求是:要有人物角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有对话,最重要的是故事中的人物要应用绿灯思维进行回应。
可以先设想一个绿灯思维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比如客户给你提意见时、老板对你的工作给出反馈甚至提出批评时、学习者对你的拆书提出改进建议时、团队会议中同事提出不同的观点时等等,基于这个场景再编剧本,剧本概要写到拆页背面即可。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个小组进行剧本分享,现在正式开始。
【学习者案例记录】
第一组派出2名代表进行剧本分享,剧本的故事场景是老板对员工的年度工作总结给出反馈意见,故事中的人物对话设计如下:
老板:XX,我看了你的年度工作总结,最大的2个问题是,一是工作量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从总结上看工作内容很少,但实际上你平时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二是整体缺乏逻辑性,看不出内容之间的联系,看不到工作亮点。
你回去好好思考一下,修改后再提交一稿上来。
员工:谢谢老板的改进意见,您的反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写总结之前,我并没有提前列好写作大纲,也没有梳理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而是凭感觉想到哪写到哪,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拆书家通过提问进行回应式反馈】继续想想看,你可以如何把老板的改进意见应用起来呢?
员工:接下来,我会先搭建出一个整体的写作框架,这样既能保证工作大项不遗漏,也能理顺工作间的逻辑关系,这个大框架出来后,我再补充具体的工作内容。
谢谢老板啦,我这就回去改。
【拆书家回应】感谢两位小伙伴的剧本分享,故事中的员工,在面对老板的工作反馈时,通过使用绿灯思维,找到了反馈意见中对自己有启发的点,明晰了年度工作总结的改进思路,非常好!
【拆页一与拆页二的过渡语】拆页一的绿灯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知道”,帮助我们开启了“知道做到”的第一步,那如何把“知道”变“做到”,把知识变成能力呢?答案就在拆页二中。
【A1环节,请大家进行量表自测】
(量表题清晰设置了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一种情况下自己的表现)
阅读拆页二之前,我们先做个小测试,测试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自查在学完新知识后,是否有对应的跟进计划?
【I 解释自测题】如果你的得分在20分以下,说明在练习应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你的跟进计划是缺失的或者说是不完善的,接下来要学习的拆页二,就会告诉我们如何制定一份周密的跟进计划,下面请大家仔细阅读片段二,自测中大于等于20分的同学,也要仔细阅读,相信片段内容也会对你有所启发。
R环节:
【主题】制定跟进计划
【图书】《知道做到》
【章节】第9章 原因3:缺少跟进
【页码】P91-P92
R:
“还是那么好学!”菲尔大笑着说,“听起来这几天学到的东西让你受益匪浅。”
“的确如此!”作家说,“它对我的影响不只体现在高尔夫球技上。我非常想知道怎样才能学以致用。我翻了一下以前的笔记,你说人们没能学以致用的第三个原因是缺少跟进。”
“没错,”菲尔说,“有些人在接触了新事物之后,没有制订一个跟进计划,猜猜结果会怎样?”
“我想他们很快就会恢复旧习惯。”
“一点儿没错,”菲尔说,“要想将知识变为行动,你需要制订一个跟进计划,这就是我向苏珊提出的要求。
当我说服她应该放弃四处泼冷水的消极过滤系统之后,如果我们没有一起制订一份跟进计划,我想她可能根本不会产生任何变化。当然,她可能会在某段时间里保持一种比较开放的心态,但过不了多久,她的老习惯就会卷士重来。”
作家点点头,“这让我想起了彼得·德鲁克的话,没有什么好事是偶然发生的。”
“一点没错,”菲尔说,“要想改变某个行为,得到自己预期的结果,你需要指导(structure)、支持(support)和问责(accountability)。人们没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第三个原因是缺少跟进,而这是所有障碍当中最难克服的,所以我们才需要制订一份周密的计划。”
【简短互动】拆页内容向我们介绍了人们无法学以致用的第三个原因,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对,缺少跟进。一份周密的跟进计划需要包括三个要素,拆页中也提到了,大家还记得么?没错,分别是指导、支持和问责。
下面分别解释一下这三个要素。
指导:我们的跟进计划要能提供指导功能,指导可以让你清楚的知道关于这个知识点的正确做法是什么样的,保证你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指导可以来自于某个专业教练、支持团队或者某个能让你实现转变的人。
支持:如果说指导的作用是让你沿着正确的方向练习,支持就是在你遇到困惑时,有人为你答疑解惑,在你取得进步时,及时表扬鼓励你,让你有足够的动力到达终点。
问责:问责可以翻译成一个更容易理解的词“监督”,我们的跟进计划中要有监督机制,监督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练习过程中的惰性。
【举自己的反面例子】说实话,我自己读完这个片段,触动很大,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人们无法学以致用的原因之一竟是缺少跟进计划。前段时间,我对结构思考力很着迷,读了很多相关书籍,并提醒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去刻意练习。到现在有半年的时间了,结构化思考还是没有变成我的习惯,大多数时候仍旧在使用旧的思考和表达方式。现在想想,问题就出在没有跟进系统上,刚学完的那段时间,没有及时获取到对应的指导、支持和监督,导致学习新知识的那股新鲜劲过去之后,很快就松懈下来了。
【异议预防】讲到这里,有些小伙伴可能会有疑问,这个跟进计划要持续多久啊?我不可能找个人一直在旁边给我指导、支持和监督,作者告诉我们,在整个学习讨程中,最关键的时间就是我们刚刚学完新知识的那段时间,所以跟进系统要在学完之后立即启动,持续1.5-3个月的时间,当应用新知识变成习惯后,就不用再依赖跟进计划了。
【A3 主持微行动学习】
【A1】接下来,请小伙伴们回想一下,你最近一次没有做到学以致用的经历是什么?比如你最近可能学了非暴力沟通的技巧、时间管理的技巧、精力管理的技巧等等,但却没有将这些知识应用起来。请想一想类似的失败经历,想好后在小组内轮流分享。
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我曾经多次读过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每次读完的时候都觉得特别有启发,可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一直应用不起来,比如书中讲到的如何与人沟通的技巧,我很喜欢,可就是做不到。
拆书家回应:让我们掌声鼓励一下这位小伙伴的主动分享。我想在座的每位小伙伴应该都经历过这种学完新知识后,却无法做到学以致用的失败体验。
【明确问题,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请大家在刚才失败经历的基础上,反思一下,导致自己无法学以致用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是缺乏跟进计划,还是说跟进计划中缺失了某个要素(指导、支持、问责),抑或是有其他的原因?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大家可以互相深入追问,找到无法学以致用的本质原因。讨论时间5分钟,5分钟后,各组派代表分享一下本组的讨论结果。
每组派代表讲解成果:
小组一:
1、动力不足:没有想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很多时候只是跟风学,学完之后并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实践去应用。
2、跟进计划缺失:学完新知识后,没有制定对应的跟进计划,缺失指导、支持和监督。
小组二与小组三均认同小组一讨论出的本质原因
【明确问题本质】
拆书家总结:就学完新知识后,人们做不到学以致用这个问题,三个小组讨论出的本质原因,出奇的一致,说明大家对这2个本质原因是非常认同的:第1个本质原因是学习动力不足,第2个本质原因是跟进计划缺失。
【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在找到了无法学以致用的本质原因后,我们进行下一步,请就这2个本质原因,各小组集体讨论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每个桌子上都有白纸,请把讨论出的解决方案记录在白纸上。给大家5分钟的讨论时间,5分钟后,请每组派代表来讲解你们的成果。
小组一:
针对动力不足的解决方案:
1)与长短期目标相结合:长期学习目标要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吻合,短期目标达成后,可以及时奖励自己
2)以教为学:通过教别人,让自己有足够的动力去应用新知识
针对缺失跟进计划的解决方案:
1)参加学习社群:社群中最好有大咖,可以为自己提供指导和支持
2)与其他人结对:利用集体的力量,互相鼓励,互相监督
小组二:
在小组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说明
针对动力不足:
1)从痛点问题入手:先找到自己的痛点问题,然后反推学习内容,解决动力不足
2)利用外部刺激的力量:比如自己英语不好,可以到英语角让自己出糗,比如自己表达能力差,可以参加演讲比赛,让自己当众出丑一把
针对跟进计划缺失:
1)阶段复盘:达成阶段性的小目标后,可以自己反思新知识应用过程中的得失,改进下一阶段的做法
小组三:
在小组一、二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说明
针对动力不足:
1)利用正向激励:比如以某个比较牛的大神为榜样,想象自己成为大神时的美好景象,让自己充满动力的去学习去实践
2)营造好的应用环境:比如想培养阅读的习惯,可以在周围环境中多放置些书,随时可以阅读
针对跟进计划缺失:
1)请牛人一对一指导:比如通过在线付费平台,在行、分答等,付费邀请领域牛人为自己提供一对一指导和支持
【拆书家总结解决方案】
经过三个小组的互相补充,我们已经输出了一份很完整的针对动力不足和跟进计划缺失这2个根本原因的解决方案,我帮大家统一整理如下:
针对动力不足的解决方案:
1)与长短期目标相结合
2)以教为学
3)从自己的痛点问题入手
4)利用外部刺激的力量
5)利用正向激励
6)营造好的应用环境
针对跟进计划缺失的解决方案:
1)参加学习社群
2)与其他人结对
3)阶段复盘
4)请牛人一对一指导
【A2 给学习者布置一个回去之后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回家后梳理一下自己正在学习或准备学习的某个知识点,然后输出针对这个知识点的跟进计划(包括指导、支持和问责三要素),帮助自己将新知识真正应用起来。
现在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可以把跟进计划先粗略的写到拆页上,只有写出来的计划,才更有可能落地实施。
学些者分享:
我正在参加一个“思维导图”的线上学习训练营,为了真正掌握这个技能,我后续的跟进计划是这样的:
1、指导与支持:加入训练营提供的思维导图作业交流群,群里有专业的教练,上交作业后,可以直接艾特教练,对自己的作业给出反馈与指导;练习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直接向教练寻求支持。
2、指导与支持:我还认识一个画思维导图特别厉害的朋友,训练营结束后,我可以找她给我提供更长一段时间的指导与支持。
3、问责:这个已经在做了,我是与同事一起报名参加的这个训练营,我俩互相交了200元的押金在对方那里,督促对方每天都要按时完成思维导图作业,违规一次扣50元。
【强有力总结】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共学习了2个拆页,拆页一的“绿灯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知道”,拆页二的“跟进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到”,祝愿大家都能实现“知道做到”的终极学习目标,打破“道理懂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魔咒。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