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及图书介绍】1—2分钟
【开场】大家晚上好,我叫陈静,首先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自己,第一个标签,开福区政协委员;第二个标签,一家咨询公司营销管理人员;第三个标签,9岁男孩的妈妈。
【F】今天我拆的这本书叫《正面管教》,作者是美国的简•尼尔森,她是教育学博士也是7个孩子的妈妈,这本书介绍了如何不惩罚、不娇纵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
【A】《正面管教》被翻译成16种语言畅销全球,在亲子教育类书籍中已经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正面管理”理论也研发成了系统课程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让孩子、父母和老师读了都受益终生。
【B】你是否遇到无法与孩子合平共处的困惑?你是否还没找到培养孩子自律、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是否缺乏与团队高效沟通、相互协作的技巧和原则?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答案或解决办法,帮助我们成就和谐共赢的人生。
今天现场可能还有很多是没有孩子的朋友,《正面管教》这本书并不是只适合亲子关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同样适用,到底我们可以用到哪些地方,等会也将与大家一一呈现。
今天我带来的拆页是关于在人际关系互动中关注于解决问题的片段。请大家阅读手中的片段,时间是1分钟,阅读完了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R原文片段】《正面管教》P62页
正如“克莱默夫妇”中的爸爸一样,当我们感到受了伤害时,就会自然反击。这似乎是人类的天性,也正是报复循环如此普遍的原因。我们又要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人要求孩子控制他们的行为,而大人却难以控制得住自己的行为。然而,控制你自己的行为对于打击报复循环来说是重要的。在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时,要注意不能反击,而应该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你现在一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能理解。要是换成我,我可能也会有那种感觉。”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是消除报复循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还需要紧跟着解决问题:“当我们都觉得好受些以后,为什么不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呢。”
【I讲解引导】
我看到大部分的小伙伴已经读完了。
【学习目标】
希望今天跟随我完成RIA现场学习后,在遇到他人的行为带给我们失望、受伤、难以置信的情绪反应时,我们通过改变自身行为,运用“停止反击,确认原因,理解对方的感受,解决问题”四步,解除对抗循环,使他/她感觉被接纳,促使对方积极参与,实现在沟通中解决问题。
我想问一下大家,是对方的哪些行为让我们产生“受伤、失望、难以置信”的情感反应呢?是不是一些感觉遭受对抗或者回击的事,比如,你凶了他,他凶回来;与同事之间,总是针锋相对。
当面对这些对立、抗争行为,我们通常又是怎样做的呢?很多时候我们是直接反击。只不过,有恶报恶、以牙还牙的方式,会使我们进入对抗的恶性循环中,形成恶劣的互动模式。
怎样做才能解除对抗循环,建立和谐、相互协作的互动模式呢?通过控制自身的行为,运用这四步:
第一步,停止反击。遇到对方的报复,首先停止自己的反击行为,目的是让彼此冷静下来。我们可以自行约定一个方法,比如:闭嘴、暂时走开、深呼吸10次等等。对待家人,也可以和他们共同约定一个“积极暂停”的方法。
第二步,确认原因。因为对方也受了伤才会有报复行为,我们猜测并且询问对方因为什么而受伤害。询问要真诚而和善的态度。
第三步,同理感受。表示对对方的理解,站在对方的角度,说出他的感受。比如说“因为某某事,你感到很伤心、难过、生气是吗?”
第四步,解决问题。情绪已经得到缓解,最后一步是商讨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提供几种选择表示给他人尊重和给双方一些空间。
【举例子】
学习到这个片段,让我想起上周我们两个家庭自驾到珠海的经历,有一天,我们吃完晚饭在回酒店的路上,我儿子和朋友家的女儿格格,开始有说有笑打打闹闹的,后来就吵起来,因为我儿子不断的开窗关窗,因为是她家的车,就让格格很生气,为了平息他们的争吵,我就警告我儿子,说你要再弄就下车去。我儿子听了后很生气,说要停车,他要下车,我朋友说“现在没弄了就不用下车了”,但我儿子说“我妈妈要我下车,我就要下车”。我听了后,坐在车上一直没有说话,既是也是给双方一个台阶下,又想冷静一下,就这样开到酒店。下车后,我儿子还是气冲冲的,我觉得有必要单独沟通一下,说“刚才我让你下车是不是觉得很伤心”,他委屈的眼泪就下来了说“是的,要是在长沙还好,在珠海这里你要我下车,就像是你抛弃了我一样。”(确认原因);我于是表示了道歉,并且说“感觉被妈妈抛弃确实让人很伤心”(同理感受);接下来我又说:“那以后碰到这种我说了几次你也不听,该怎么办呢?”他说:“那你就抓住我的手,或者瞪我一眼,不用这么严重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子有效性】
这个前几天发生的例子,我觉得正是因为首先有了第一步闭上了我的嘴,没有反击说让孩子下车,给了双方冷静的时间,事情才会往好的方面走,下车后抓住机会确认了原因、同理了感受,不但因理解而增进了感情,更是对类似问题达成了一致,具有长期的效果。
【预防异议+讲解】
大家可能觉得这样做太麻烦了,说“我家孩子好好说一般听不进,吼一下倒是见效很快”。是的,通过吼叫能控制行为,是因为孩子害怕要接受严重的惩罚或挨打而停止,一有机会他就制造各种麻烦,又进入了以牙还牙的循环中,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大家还可能觉得,这只适用于对孩子,但其实同样适用工作中,面对同事带给你受伤的感觉,如果以恶报恶,空气中总是充满看不到的硝烟战火,十分影响每天工作心情,也失去了合作、共赢的关系基础。
虽然四步走,需要一些耐心,但是可以建立有长期效果的亲子互动与人际互动模式,我相信大家是愿意花一点时间来运用的。
当然,在遇到紧急情况、危险的时刻,没有时间解释,应该首先采取强制的、命令的方式先制止行为。
【A2催化联想】指向未来的显像提问法。
请大家想象一下,在未来的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这些场景:你的孩子故意毁坏了家里的东西;你不要孩子做的事他偏要做;你与下属、同事的工作配合总是磕磕碰碰。
未来一周,你生活中会有类似让你感受到失望、受伤害的情形发生吗?请大家设想一下,等会请一位朋友分享。
【学习者分享1】
分享者:我想到的是下周四晚上,我要过来拆书,准备要出门了,可能孩子还躺在沙发上看书或者在玩玩具,我越催她她越不动这种情况。
【A2规划应用】催化学习者加工未来的场景
大家刚刚预想了接下来的一周中可能让自己失望、受伤害的某个场景,接下来,请大家把今天学到的四个步骤应用到预想的场景里去。
请稍作思考,然后分享。总共限时8分钟,现在开始。
【学习者分享2】
分享者:接下来的一周中,有可能会运用在我女儿晚上洗完澡,拖延去睡觉的事情上。之前每次澡完,是我们催了几遍不动就来气了,今天学习了这四个步骤,下次沟通的话,我首先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不去对孩子凶、吼;第二步,确认原因,看她是想再玩一下玩具,还是不困不想睡;第三步,去换位思考,理解他的心情,说出她的感受,比如她想再玩一会再睡也很正常,有时大人也会这样,可以说说是不是因为还想玩但爸爸妈妈让她睡不开心了?;第四步,解决问题,我们和她商量我们先把灯关了,可以睡觉之前陪她聊会天,或者讲个故事,
我:恩,我们给对方多一些选择。
分享者:是的,当然,我们要非常和善、温柔的和孩子说。
我:谢谢这位爸爸的分享,运用得非常好,步骤也非常的清晰。我的拆解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参与,希望在未来生活中出现对抗情形时,今天所学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