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场景法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平时工作中,大家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你和同事谈分工,可谈着谈着两人互怼了起来,本来你还想保持冷静,可对方却步步紧逼,两人逐渐从怼工作,发展到怼人品。
(提问)遇到这样的情形时,你是怎么处理的?是继续争论,还是不欢而散。
(影响)不管哪种选择,都会让彼此觉得很不爽,破坏两人关系。生活中我们也常会遇到这样的冲突对话,处理得不好,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解决)《关键对话》这本书强调了对话氛围的重要性,教我们在隐忍和暴怒间,如何重新回到良好的氛围,找到双方共同目的,并通过倾听了解对方的想法,综合陈述观点等技巧,达到双赢结果。
《关键对话》
还记得上次有人口出不逊而你并不生气是在什么时候吗?比如,有位朋友向你说了一些会让很多人气恼的话,但你并不在意。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相信他的本意是好的,是关心你或你的目标。也就是说,因为你相信对方的意图,因此才会耐心接受令人不快的表达。
由此可见,关键对话会出错并不是因为对方不喜欢对话的内容,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对话内容(哪怕是以温和的方式表现)表明你有不轨的意图。当对方感到你想伤害他们时,他们怎么可能有安全感呢?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的每句话都会显得非常可疑,就连一句最平常的“早上好”也会被误解为讽刺或讥笑。
因此,安全感的第一个条件是共同目的。共同目的是指,你应当让对方感到你们在对话中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的,感到你关心他们的目标、利益和价值。反之亦然,对方也能让你感到他们关注你的目标、利益和值。所以,共同目的可以说是对话的启动因素。找到了共同目的,你就有合理的理由和健康的气氛展开对话了。
【学习目标,可测量】
在双方争论不休,情绪激烈时,我们通过抛出“橄榄枝”、识别真正目的和开发共同目的三个步骤,创建双方谈话的共同目的,从而使对话继续顺利进行。
【讲解】
在一场颇具争议对话中,随着双方态度升温,我们纠结的常常不再是内容本身,而质疑起对方的意图,忘记了真正想要讨论的目的。在失去安全感的对话里,我们不再畅所欲言,经常以沉默、冷嘲热讽或语言暴力的方式对待对方。这个拆页告诉我们,创建谈话共同目的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建立起对话的安全感,将对话继续进行下去。可要找到共同目的,谈何容易,尤其是双方观点南辕北辙的时候。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如何建立共同目的?
【概念步骤how】
1、抛出“橄榄枝”,表明积极寻找共同目的意愿。遇到冲突,双方各执一词时,我们首先不能总认为自己讲的是唯一正确的,除了你的观点、他的观点、或许还有第三种选择。我们可以做出单边承诺,先抛出“橄榄枝”,表示愿意和对方继续对话,直到找出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可以这么说“看来我们都有自己的观点,我们得看看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案。”
2、识别真正目的。(概念混淆)我们常把策略和目的弄混。比如一对夫妻,女方要去看电影,男方要在家宅着。这就是他们真正的目的么?看起来两人要做的事情八杆子打不着一起。其实未必,因为看电影和宅在家都不是目的,而是策略。策略是我们达到目的的手段,是显性的,并不是背后真正的目的。女方看电影的目的是为了逃避家里熊孩子吵闹,而男方宅在家的目的是想安静休息。两者并非完全矛盾,可以找个平衡,比如他俩找家足浴店一起捏个脚之类。因此,真正目的有时藏在策略背后,它更像是做事的动机,需要我们去挖掘。我们可以多问些为什么,特别是当对方自己也没搞清楚真正目的的时候。
3、开发共同目的。如果明确目的后,仍无法取得一致,我们可以通过关注更高层次和更为长期的目的,找到新的选择。举个极端的例子:看看习大大对外的共同目的是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和之前我们说的单向的“中国和平崛起”是不是更体现了共同性,从更高的层次来讲。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抛出“橄榄枝”、识别真正目的、开发共同目的,可以帮助我们创建共同目的。让我们的对话在有共识的基础上,继续讨论接下去的策略问题。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有段时间,我又是拆书,又是赋能班,占据了很多业余时间。我先生觉得我没花精力照顾家庭,对此很有意见。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谈话。因为在时间分配上谈不拢,谈话逐渐上升到我觉得他不关心我,他认为我不关心家的局面。学习关键对话后,我决定先建立共同目的。我对他说,“这样争下去也没什么意思,我接下去还要拆书,我们总要想个大家都都满意的办法,否则以后还要吵。” (对应“抛出橄榄枝”)仔细考虑后,我发觉拆书也是一种策略,我的目的是个人成长,提升教育子女技能等等。对我先生来说,他只看到了我的策略,并不清楚我的真正目的(对应识别真正目的)。所以我把拆书的目的和曾经把拆书中学到的技能运用在家庭事务上的例子和他讲了之后,他终于开始理解拆书也是我对家庭的一种投入,这和他希望多照顾家庭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只是我的目的更长期一些(对应开发共同目的)。达成这个共识后,我们又回到时间分配这个问题上,讨论起来明显不再剑拔弩张,而是互相迁就,都让了一下。
(预防异议):可能有小伙伴会问,就算有了共同目的,对话中还是会有冲突。比如育儿问题,年轻人和老一辈观点不一致,虽然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小孩好。这里需要说明,共同目的的作用是营造安全感,确立共同目的后把对话继续进行下去。它并不能消除所有冲突,但至少能缓和冲突。
【A2编剧本演练】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现在进入演练环节。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大脑里练一遍,相当于实际应用了一遍。请你想一下在未来两周,有没有些事情需要讨论,你预计可能会出现一些冲突,比如和老板沟通精心设计的方案,和配偶讨论孩子上辅导班,和跨部门同事讨论任务分工等等,基于可能遇到的冲突,请按照今天学习的三个步骤编一段小故事。故事里需要有时间、人物、场景、对话内容。我发个故事模板请大家填写下。
时间 | |
地点 | |
人物 | |
场景(冲突) | |
双方对话过程 (抛出橄榄枝、识别真正目的、开发共同目的) | |
共同目的 |
接下来请我们的小伙伴,开始在纸上写下你的剧本,时间五分钟。请大家两两一组讨论,时间4分钟。请哪位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的剧本。
【小伙伴分享案例】
时间 | 某天晚上,我拆完书回家 |
地点 | 家里 |
人物 | 我和老爸 |
场景(冲突) | 我之前身体不好,老咳嗽。老爸很担心我身体,不喜欢我回去晚。我回到家了,老爸还在等我。 |
双方对话过程 | |
爸爸 | 生气地说“你今天晚上怎么又这么晚回来!” |
我 | “我去拆书了” |
爸爸 | “怎么又去拆书。叫你早点回来!每天这么晚回来,身体么又不好!“ |
我 | “老爸,你不要生气。我知道你爱我,我也爱你。”(抛出橄榄枝) |
“我去拆书是为了我个人成长,又不是野在外面。“ (确认真正目的) | |
“我知道你关心我,我也很关心你的。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开发共同目的) | |
“以后拆好书,我就马上回来好了。” |
【总结】
在进行关键对话时,我们要注意观察对话氛围,当双方争执不下,情绪强烈时,我们可以通过“抛出橄榄枝、识别真正目的、开发共同目的”三个步骤来求同存异,创建共同目的,回到谈话的共同初心。不忘初心,我们才能回归到对话本来的内容,达成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