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大连筹备分舵重启第六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倾听时的反馈,特殊情况下的直接请求及回避 学习目标: 倾听时需要反馈,痛苦到无法去倾听别人时要关照自己。

开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通过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四个要素,对内倾听自己,对外倾听他人并给予他人反馈,从而使我们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打招呼: 

我叫王志晶,我的三个标签是:正面管教讲师,终身学习者,宝妈。 


图书介绍:

 我今天为大家分享的片段是摘自于《非暴力沟通》,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本书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讲述了如何专注于彼此的感受,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互助。
本书是沟通类图书的畅销书,书中有丰富的案例,便于学习者更好的学习和理解,非暴力沟通也被称为神奇而和平的沟通方式,使世界各地无数的人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通过本书的学习,学习者能够知道如何关注自己的内在,友善、诚实的表达自己,倾听他人。而通过今天拆解的片段的学习,学习者能够通过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四个要素,对内倾听自己,对外倾听他人并给予他人反馈,从而使我们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给他人反馈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做出必要的补充。我们的问题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他人的观察:“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吗?”

2.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订酒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后,通过给予他人反馈,来确认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从而达到有效倾听。     


讲解:

倾听可以增近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但有时我们听到的和对方所要表达的并不完全一致,这时就需要我们给予对方反馈,以确认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并让对方及时纠正我们。


(How细化原文步骤)

具体做法如下:

1:向对方确认他的观察。可以问对方:“你指的是……” 例如:“你指的是昨天他没来上班这个事?”

2:向对方确认他此时此刻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问对方:“你感到……你需要……”例如:“你有些生气?你需要得到支持?”

3:向对方确认他的请求。可以问对方:“现在你希望……”例如:“你很希望他能够答应下周五把报告交给你?”


适用边界:

是否用语言来反馈要看当时实际交流的需要,如果对方只希望我们可以安静的去倾听,那么就没有必要给予反馈,或者我们觉得没有必要通过反馈来确认自己的理解,则无需反馈。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不确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也不和对方去反馈,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误解。对方可能感到不仅没有被倾听,被理解,还有可能觉得更加生气,愤怒。而我们也丧失了让对方纠正的机会。


举例:

前几天和老公发生争执,老公说让我说话的时候好好说,别总是动不动就发火了,我当时对老公说:“我怎么就没好好说话?你怎么总是说别人错了,就你是对的?”我说完后,老公也很不高兴,于是谁都不搭理谁了。

看完今天的这个片段,我觉得如果我能按照片段所讲的那样去和老公沟通,完全可以避免这些无谓的争吵。我具体的做法是:

1:和老公确认他的观察。

比如,问老公:“你指的是周末出行安排的那件事,我没有好好说吗?”

2:和老公确认他的感受和需要

比如,问老公:“你是不是感到很生气?你需要理解和信任?”

3:和老公确认他的请求

比如,问老公:“你现在是不是希望我说的更清楚一些?”

相信这样沟通过后,我和我老公之间一定不会发生争执。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刚才我们已经分好组了,现在就不再分组了。

A1: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你们经历过的类似的事情。比如:你的好友找你谈心,你们在聊的时候,你没有给予任何反馈,结果好友和你说的是A,你却以为好友说的是B,最后你和你的好友弄的都很尴尬……我们现在小组内分享,每个小组三分钟,然后我再请一位学习者用一分钟时间为大家分享。

王仲昊分享:

前几天加班,我同事向我各种抱怨,说这几天连续加班,客户有时半夜还打电话给他,我当时听完后,我附和的说:“客户做的确实很过分,不理解我们。”但我当时说完后,我同事心情也没有变好,还越说越生气,我们的谈话也没解决任何问题。


A1+:

谢谢王仲昊的分享。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打算如何去处理这件事情呢?我们先在小组里讨论,每组3分钟,讨论完之后请一位学习者为大家分享。

王仲昊分享:

我来分享,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想我的做法是:

1:先和对方去确认他的观察,我会问他:“你指的是现在正在加班的这个项目吗?”

2:和对方去确认他的感受和需要,我会问他:“你最近是不是觉得很累,很疲惫?你需要被理解是吗?”

3:和对方确认他的请求,我会问他:“你希望客户做事更有条理,和你说的更清楚,能更理解你一些?”


拆书家反馈:

谢谢王仲昊的分享,通过和对方反馈他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不仅可以确认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还可以帮助他人更深入地体会自己,了解自己。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一般来说,这反应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如果告诉他人我们正处于痛苦中,我们无法顾及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别人很可能就会伸出援手。

      然而,在许多时候,我们需要自己的体贴。联合国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 Dag Hammarskjold)曾经说道:“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一旦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如果做不这一点,我们还有另外两种选择。

      其中一种选择是大声地提出请求。有一次,我应邀去协调两个帮派之间的矛盾。在冲突中,双方都有人死亡。最严重的一个月,一方死了两人,另一方死了一人。为了帮助他们倾听彼此的意见并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我紧张地工作了三天。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感到筋疲力尽,我和自己说,我再也不想去协调任何冲突。

      可是,一到家,我就看到我的两个孩子在吵架。我没有力气去了解他们的情况,于是,我就大声地提出请求:“我很痛苦!我现在真的不想过问你们的事情!我需要安静!”我年仅九岁的大儿子停了下来,问道:“你愿意和我们说说吗?”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直接地表达我们的痛苦,那么,即使对方也处于痛苦之中,有时他也能够意识到我们的需要。当然,我并不想冲着孩子大声地喊:“你们怎么回事?你们就不会乖一点吗?我在外面忙了一整天,还不够累吗?”我也不想说别的来指责孩子。我大声地提出请求,是为了提醒他们注意我此时此刻的痛苦和需要。

      不过,如果对方正处于激烈的情绪中,他也可能无法留意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的另一种选择是,换一个环境。我们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调整状态,等平静下来了,再回来。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自己痛苦到无法去倾听别人的时候,通过体会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请求,来让自己平静下来。


点出两个片段之间的关系:

上一个片段讲述了全身心的倾听他人并给予反馈,而接下来这个片段则进一步说明了当我们自己身处痛苦,无法给予别人倾听和关注时,我们要先体贴自己,关心自己。


讲解: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倾听并反馈他人,让他人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被支持,但有时我们痛苦到无法去倾听别人的时候,我们就要先体贴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请求,并且给自己时间和空间,让自己平静下来。

具体做法:

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比如:我感到……,我需要或看重……

2:提出请求。

比如:我希望……

3:换环境。

当对方情绪比较激动,无法顾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时,我们可以给自己换一个环境,比如: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给自己一点时间,让自己平静下来。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体会自己的感受,需要,说出自己的请求太难了,我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的感受,需要,更没有和别人提出过请求。”是的,确实是不容易,但我们总是希望别人能够了解我们,理解我们,但你连自己的感受,需要还有请求都不清楚,别人又怎么能清楚呢?所以,虽然难,但值得我们去做。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原文例子:

作者在紧张地工作了三天。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感到筋疲力尽,和自己说,再也不想去协调任何冲突。作者体会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但回到家后作者看到两个孩子在吵架。于是作者大声地提出请求:“我很痛苦!我现在真的不想过问你们的事情!我需要安静!”

同时作者也指出如果对方正处于激烈的情绪中,无法留意彼此的感受和需要时,就需要另一种选择:换一个环境。



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比如我昨天的心情很不好,晚上女儿让我陪她玩,我当时的状态很差,根本没有办法陪伴女儿,我感到很疲惫,很无力,我需要短暂的休息。于是我对我女儿提出请求:“妈妈很累,妈妈想一个人休息一会儿。”但女儿不同意,偏要和我玩,为了可以一个人安静的呆一会儿,最后我让老公先陪孩子,我自己一个人到小区的小广场坐了很久,等自己完全平静了,才回家陪孩子。


通过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提出请求,换一个环境,我最终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不知道现在大家是不是也对这三个步骤很清晰了呢?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演练,应用一下这四个步骤,场景是这样的:你这一个星期都很忙,你觉着自己特别累,心情也很差,今天终于到周末了,你可以在家休息了,但你老婆却想让你和她一起收拾家,你不愿意,你老婆便开始指责你说:“好不容易休息了,你就不能和我一起把家收拾一下吗?”可你心里也很委屈,因为你真的太想休息了,请大家现在尝试用这三个步骤,看看你该如何去做呢?我们先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每组一个人演老公,一个人演老婆,每个小组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会请一组小伙伴现场角色扮演一下。大家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运用刚才学习的这三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角色扮演:

学习者张翠玲扮演老公,学习者郭峰扮演老婆。

老婆:老公这都已经九点了,你快起来吧!我还等你收拾家务呢。

老公:老婆,我真是太累了,我特别需要休息,你让我再睡一会儿。

老婆:不行,你别睡了,你一睡,这时间就又过去了,这一上午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老公:这样吧,你让我再睡半个小时。

老婆:半个小时也不行,我不能等。

老公:要不你也休息一会儿,你到客厅去追会儿剧,我去儿子那屋休息一会儿,然后洗洗脸起           来,咱们再一起干。

老婆:好吧,那我就勉强答应了,我去看会儿电视。

老公:好的。


拆书家反馈:

谢谢张翠玲和郭峰的分享,非常棒的演绎,尤其张翠玲(老公)在表演中充分体会自己的感受,需要,表达自己的请求,让问题最终得以解决。谢谢两位的表演。


A2:

分步催化:

根据我上面的讲解,大家想想,在未来一周什么场景下可以用的这个方法?比如:你在单位被上级训斥了,心情很差,回家后你爱人又向你抱怨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或者你的工作压力本来就已经很大了,但你的父母还不断的给你施加压力,告诉你别人都已经一个月挣多少钱了,你看你都不如人家挣的多……具体的场景是什么呢?我们先在 小组内讨论,每个小组3分钟,然后我请一位学习者为大家分享。


郭峰分享:

场景:平时晚上我老婆要求我和她一起做家务,但我白天上班特别累,晚上还要送孩子去学习,晚上八九点回家,老婆还要让我帮她拖地,我觉得这个场景下可以用到这个方法。


分步催化:

请大家根据自己想到的场景,想想在该情景下如何用这个方法?请在小组内分享,每个小组三分钟,然后我会请一位学习者为大家分享。


郭峰分享:

我的做法是:

1:和老婆表达感受:我会和老婆说:“亲爱的,我今天太累了,白天工作很忙,晚上又要送孩子去学习。”

2:表达需要:我现在需要休息。

3:提出请求:你让我休息半个小时,然后再干活。

4:老婆不同意的话,我自己去书房休息半小时,然后再帮老婆做家务。


拆书家反馈:

谢谢郭峰的分享,通过关注自己的内在,倾听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请求,并想办法让自己平静一下,比如:换一个环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关心自己,爱自己。


强有力的总结:

对他人要倾听,并反馈你对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可以让他人感到被倾听,被理解,而对自己内在的关注,体会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请求,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爱自己,最后让我们把非暴力沟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