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分组指令】等下活动进行期间会有一个互动讨论的环节,大家以三人为一组,一会儿根据引导一起学习讨论哈。
那我们就此开始带拆环节。首先问候在座的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是鲍林峰,很高兴又能和大家一起进行拆书学习。我们今天学习的片段选自拆书帮系列丛书之《拆出你的沟通力I》。【F】这本书的作者是赵周,他是拆书帮创始人、成人学习专家、马云钦点销售部前培训负责人。《拆出你的沟通力》总共有两册,内容涉及沟通中常用的四种核心能力,分别是表达能力、主动倾听能力、说服能力和提问能力。这是第一册,解析了表达能力和主动倾听的能力。【A】这两册书在心理交往类读物中是非常实用的书籍,书中所引用的片段多摘自沟通类的经典图书,其中对应每个片段设计的应用环节与工作和生活都息息相关,可谓上引沟通经典力作,下接生活职场地气,许多知名企业的培训负责人都很推荐这本书,比如百度、腾讯、惠普等。【B1】所以说,这两册书相当于提升沟通能力的武功秘籍,只要多加操练提升单个或多个沟通的核心能力,就完全能帮助你在人际交流方面取得进步。比如你想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让大家对你印象深刻、在重要场合发言的时候想瞬间整理思路且条理清晰,那么这本书的能帮你升级表达;如何你想提升准确理解他人话语背后意思的能力、洞察他人情绪的能力,那么这本书中的主动倾听能力的内容,将是你最好的学习选择;【B2】接下来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主动倾听能力的两个片段,有助于提升大家倾听的能力和沟通的品质。下面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一个拆页。
【拆页一】
不幸福的伴侣在彼此倾听方面也表现得很糟糕。他们很少有耐心仔细思索伴侣所说的话,反而仓促地得出结论(常常假设最糟糕的情形),并根据自己揣测出的伴侣意图突然改变做法。其表现之一就是读心术,即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无需询问就能理解伴侣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所有的亲密伴侣都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读心",但苦恼的伴侣却以挑剔和恶意的方式来"读心";中性或积极的动机往往被他们解读为存心不良:"你这么说就是要惹我生气,是因为昨天的事向我报复"。不幸福的伴侣比幸福的伴侣更多地以消极方式打断对方的谈话。并不是所有的打断都会引起人的反感,为了表示赞同或者要求解释打断伴侣,沟通实际上仍能愉快而有效地进行。但如果打断谈话是为了表示反对意见或转换话题,就可能会显得不够尊重和欣赏伴侣。
苦恼的伴侣总是能在对方所说的任何事情上找出纰漏或不可行性,这样他们的倾听能力很差。总是使用“是的——不过”句式,它不断地传达出对别人观点的批评:“是的,我们可以试一试,不过这并不可行,因为……”不幸福的伴侣还会进行反向抱怨,避开对方关注的问题,只用自己的抱怨来应对伴侣的抱怨,而不是对伴侣所说的话表示关注:
“我讨厌你把盘碟堆在洗涤池里不洗。”
“哼,我讨厌你,把衣服随便扔在地板上。”
----摘自《拆出你的沟通力I》P102~103
《亲密关系(第五版)》P163~164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交流的时候识别自身不恰当的倾听表现。
我们仔细阅读不难发现,主要讲述了会导致伴侣关系紧张的三种表现:
(1)读心术,也就是常常打断对方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但实际上是错误地解读了对方的意思;
(2)打断对方并指出对方的错误,批评对方的观点;
(3)打断对方的倾诉或抱怨,并用自己的抱怨来回应抱怨;
以上三种表现就是我们在倾听时候常见的错误,表现在伴侣地方影响亲密关系,表现在其他人地方,同样也会影响沟通,且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为这三种表现的共同本质是:不尊重对方,不关注对方,只急着表达自己。
【举例】昨天,我就表现出了糟糕的倾听。一个开烧烤店的朋友说:"我在搬一次性餐具的时候,闪到腰了,腰间隐隐作痛。那一大箱实在太重了。"我回应道:“一次性餐具,这么轻的东西,你也会闪到腰?你也太弱了吧?!”说完之后我才反应过来,他搬的是餐饮店经常用的塑封的一次性碗筷,除了筷子包含吐碟、碗、调羹、杯子,都是陶瓷的,一箱确实很重。大家看看,我短短两句话就暴露了我糟糕的倾听,第一个表现就是读心术,以为知道他在讲什么,其实我理解的一次性餐具和他说的一次性餐具不是一回事;第二个,我还指出错误,批评他,“这么轻的东西,你也会闪到腰?你也太弱了吧?”这背后的本质都是不关注对方,急着表达自己。
【预防异议】大家可能会想,难道打断对方就意味着不尊重对方、不关注对方吗?关于这个问题,拆页中也有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打断都会引起人的反感,为了表示赞同或者要求解释而打断伴侣,沟通实际上仍能愉快而有效地进行。”
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提炼拆页一的内容,就是在倾听的时候,参照三个糟糕的倾听,能达到识别自身的表现是否恰当的目的。
【A1激活经验】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在理解了以上三种倾听误区之后,请大家回忆下自己最近有没有对应的倾听糟糕的表现,比如在某次谈话中,对方说了上半句,你就急着打断并替对方接了下半句,结果这下半句却不是对方想表达的意思;又比如在某次会议或谈话中,对方提出了些观点和看法,你觉得不妥就马上打断并指出对方的错误;等等;请回想下当时是在哪里?具体是什么情况呢?然后反思如果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如何做可以避免糟糕的倾听。请在组内分享对应的事件及反思,请每位小伙伴都尽量分享下,每位分享时间在1分钟左右,好,现在开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大叔:他在家里经常与爱人产生一些误会。他的爱人会跟大叔讲述孩子近期的表现,觉得孩子不爱运动,也不喜欢说话等等;大叔的第一反应是,那你让我怎么办?你要不教他啊?这时就表现出了读心术,以为爱人是在担心孩子,就提建议一起教他。然而事实是,他的爱人就是这么一说,感叹下而已,没有其他想法。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景,他会不着急打断对方,先听爱人把话讲完,再进行对话。
方玲:近期与老板有一次交谈,他本来想表达对我的关心,询问我近期工作压力大不大等,但是我理解成了老板把工作的矛头指向了我对我近期工作表示不满意,于是就引起了一个很大的误会,我当场就反驳老板的一些观点,事后还有离职的冲动。后来通过同事与老板的沟通了解到,老板当时只是想表达对我的关心,并没有责怪我的意思。所以我当时就表现出了拆页中提到的“读心术”,这种糟糕的倾听。
拆书家:是的,这位小伙伴提到的点也很常见,领导本来想表达关心,自己却理解成了批评,错误地理解了对方的意思。这表现出来的“读心术”就是糟糕的倾听。可能与小伙伴当时工作压力大也有关系。【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好,谢谢小伙伴的分享。通过分享相信大家对糟糕的倾听表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识别了自己糟糕的倾听之后,接下来如何做能关注对方、尊重对方呢?请大家一起阅读第二个拆页。
【拆页二】
在沟通中当我们接收到他人的信息时,有两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第一是要准确地理解对方话语所表达的意思,第二是要向对方传达关注和理解,让他知道我们对他的话是在意的。这两个任务都可以通过复述接受到的信息而完成。即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意思,让信息的传递者有机会肯定那就是他要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人们在谈话中用到复述时,并不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理解了对方的话,并马上给予答复。相反,他们会复述对方的话,并向对方重复地说出,从而花些时间来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这看起来会使沟通不太流畅,但它确实是个避免争吵和冲突的非常好的方法,不这样做就容易引起误解和错误。无论谈话在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过热,复述都可以使之免于失控。看看下面的对话错在哪里:
妻子:(叹气)我感到很高兴,婆婆决定下周不来我们家住了。
丈夫:(发怒)我妈怎么了?你总是拿她说事,你真是个忘恩负义的贱人。
也许丈夫在冒火之前,做一点复述就能缓和关系。
妻子:(叹气)我感到很高兴,婆婆决定下周不来我们家住了。
丈夫:(发怒)你是说你不喜欢她来咱们家?
妻子:(惊奇)不,我一直欢迎婆婆来我们家。只是我的课程论文就要交了,下周我会多点时间待在家里。
丈夫:(松了口气)哦!
----摘自《拆出你的沟通力I》P116
《亲密关系(第五版)》P163~164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倾听的时候,通过复述的方法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
【在X场景下用Y的方法达到Z的效果】这段拆页主要讲述的是,我们在接受他人信息时或者谈话过热时,通过复述的方法,可以达到准确理解对方意思的效果。
【细化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
拆页中给出的避免争吵和冲突的方法是,通过复述来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我们可以把它再细化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参考拆页一种的三个糟糕的倾听表现,判断自己有没有不恰当的倾听表现;如果有,那么进行第二步,判断自己对对方传达的信息理解是否有把握;如果没有把握,则进行第三步,复述对方的内容,用“您的意思是不是说……”的句式来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直到对方觉得你理解了他的意思,再继续交流。
【不那么做的坏处-负面一般做法】通常情况下在沟通的时候,人们更倾向于听到和解读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所以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说,这也就意味着会出现自己解读的信息和对方想传达的信息不一致的情况。
【不那么做的坏处-这样做的坏处】没有准确理解对方意思,且不说这样会导致后续的交流没有在一个点上,浪费时间,关键是还容易引起误会和冲突。
【意译案例(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比如,一位儿子和妈妈在周末来临之际,发生了如下的对话:
儿子说:“太好了,明天周日又可以休息了!”
妈妈没有确认对方意思就不假思索地回应道:“别人家的孩子,即使休息也会报个学习班充电,考个证书啥的,让自己在工作上表现更加出色,你整天想着休息休息,没出息的。”
儿子默然:“......”(遭嫌弃,心里委屈,懒得继续交流,冷暴力应对)
【不那么做的坏处-结合拆页行动建议把反例变成正面的例子】
如果这位妈妈尝试用复述的方法回应,那对话效果会如何呢?
儿子说:“太好了,明天周日又可以休息了!”
老妈本能的反应以及心里活动是——没出息的小子,又想着休息出去浪吗?咦?不对。他一定是出去浪吗?不太确定,先问问看。
于是妈妈以复述的方式检查自己理解是否准确:“是啊,明天可以休息了,你的意思是又可以出去浪了?”
儿子回应道:“哪有啊老妈,我是想到明天休息意味着可以自己安排时间,这样我就又能去拆书帮继续学习啦!!”
妈妈经过确认,发现儿子不是出去浪而是去学习,欣慰地说道:“原来如此!去拆书帮学点干货,以后对生活工作会有帮助的,有出息的!!”
大家看看,妈妈用了复述的方法与孩子进行交流,就避免了误会和冲突,我们也何乐而不为呢?
【A3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A3之场景设计】下面是一个场景演练的环节,需要大家在该场景下应用复述的技能,请大家根据我的提示记录重要信息:
周五下班,妻子已经在家准备完晚餐,丈夫刚入家门。新婚之后,夫妇两人忙于工作,柴米油盐的日子趋于平淡,妻子发现已经很久没有出去玩了,想周末两个人一起出去放松下。妻子准备完晚餐,就开始寻思如何向以事业为重的丈夫提议出去玩的事情。她一见丈夫回来,马上到门前帮他拎包,丈夫一脸疲惫,移步到桌前用餐。开饭不久,妻子终于鼓起勇气开启了对话:“亲爱的,周末有空吗?”……………………
【A3之小组讨论】
接下来请以两人为一组,一个扮演妻子,一个扮演丈夫,尝试编写接下来的对话,对话中要体现使用了复述的技能。大家先花5分钟时间讨论和编写,5分钟后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好,现在开始。
【A3之角色扮演】
好,时间到,大家编写得如何了?下面是大家展示的时间,哪一组小伙伴愿意先跟大家展示呢?
【学习者案例记录1】
文娟:你周末有空吗?
勇:我周末事情有点多哎,周六要加班。
文娟:周六要加班,那周日呢?
勇:你有什么事,你说吧。
文娟:是这样,你平时工作这么卖力,工作的时间肯定有的,我就是想着我们好久没有两个人出去玩了,你要不把周末的一天时间空出来,这一天我们出去放松一下,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勇:你的意思是说,要我把周末腾出一天,陪你一起出去玩吗?【复述确认】
文娟:是的。
勇:嗯,可以啊。
【学习者案例记录2】
六子:亲爱的,周六有时间吗?
敬佰融:有什么事吗?
六子:你有没有时间啦?
敬佰融:有什么事啊?
六子:额,你这么不愿意回答我有没有时间,是不是周末有其他安排了?【复述确认】
敬佰融:时间还是有的,你有什么事,说吧。
六子:我是觉得我们好久没有一起出去吃饭了,如果你明天有时间的话,我们一起去外面吃饭放松放松,你觉得怎么样?
敬佰融:好啊。
拆书家:大家看看,妻子只想邀请丈夫出去吃饭,丈夫以为又有什么苦差事要处理,迟迟不肯回答,于是妻子就问“是不是周末有其他安排了?”这个复述来确认一下,消除误会。很完美的呈现,大家来一个赞赏的掌声如何?【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A2催化应用】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联系具体应用场景】
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在今后工作或生活的交谈中,哪些情境会用到复述这个技能?有没有可能是在接受领导的工作指示时?或者是在听他人讲解产品介绍时?亦或是听家人讲述近期遇到的事情时?请关联一个具体的会用到复述的情境,设想在该情境下你的身边有谁,发生了怎样的对话?
【规划行动】
给大家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在拆页空白处记录下来,今后遇到该情境时,可以如何应用复述,减少误会冲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邀请分享】
好,下面是分享的时间,有没有小伙伴愿意分享下刚刚关联到的场景以及如何在该场景下应用复述这个技能呢?
【学习者案例记录】:
勇:这个复述,在公司里用的还是比较多的,比如领导跟你说了很多话,你最终要总结出领导希望你做的事情,这时就会用到复述的技能。公司每周会开例会,下周公司会议的时候,我需要担任会议主持,在会议结束的时候,我会用复述的方法,对整场会议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以确认即将落实的工作,就是整场会议讨论的结果,避免衔接工作或落实工作的时候出现差错。
【结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个关于倾听的片段,第一个片段让我们避免倾听的三个误区,防止给对方造成不关注和不尊重对方的坏印象,第二个片段学习了通过复述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并且达到关注对方的效果。希望今天的学习后,大家在交流中都能做到,倾听有力,理解准确,沟通高效!!我今天的带拆学习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