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图书介绍】1-2分钟
【场景】各位伙伴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每逢当当满减活动,曾经感兴趣而加入购物车的书籍都会统统买回家。当读到一些经典书籍时,感觉收获满满。当读到能马上解决问题的书时,会马上打开各种笔记和导图,梳理重点并记录下来。
【提问】面对家里囤的书,会不会让你更焦虑?经典书籍的的知识虽好,是不是派上用场了?笔记和导图的重点知识帮你解决棘手问题了吗?
【影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反映出两个问题:1.读书没有目的性,2.照搬的知识点不加工应用。这两个问题我们影响非常大。没有目的的阅读,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我们宝贵的了时间精力,照搬的知识点,对我们当下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一点帮助。
【解决】不论是还在困惑中,或是 意识到了还未行动,你将通过今天的学习大有收获。今天我拆解的两个片段来自《跃迁》这本书。职业生涯规划大咖古典老师关于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就给出了功利读书法及萃取知识晶体的方法来帮助你解决读书无目的及知识学了用不上的痛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原文片段一(跃迁-第三章 联机学习 –功利学习法 P124-125)
功利读书法
有人会说,从第一页开始读不是更加系统吗?
第一,如果你脑子里面没有框架,看完全书也不可能有框架。如果把系统比作大象,你的认知和记忆区间是手掌,仅凭直线型地看书希望摸出系统就如盲人摸象,如果你脑子里没有全图,增家再多细节也没用。
第二,也许你并没有配置更加系统的认知资源和时间,很多书半途而废,可能更加不系统。
极其功利地读书,按需分配地读书,不从第一页开始读书,有了目的性、认知资源以及带着问题读的三个筛子,要读的书应该会少75%,阅读速度至少会提升一倍,那样就不会有太多知识烦扰你了。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来?
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认知吝啬鬼,我们本能地选择最简单最不耗脑子的方式,那就是拿起一本大家都在看的书说:“读点儿书总没有错,大家都在读。”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寻求阅读奖赏。
而功利的读书法在获得阅读奖赏之前选择了延退满足一先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间题进入。“就这三步,就让你跑赢90%的人。
【I环节:拆书家引导讲解——强化讲解概念的能力】3-4分钟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以前拿起书就读的学习者,能够应用(行为)“一定二选三切”的功利读书步骤,带着问题读书(界定),提高学习效率。
【why】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和提升自己技能的重要学习途径,但你常常发现会越学越焦虑,自己感兴趣东西太多,时间精力有限,并且很有可能你也没有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学。正是由于这个普世的问题阻碍了太多个体的成长,所以古典老师提出了功利读书法的概念。
【what】那么什么是功利读书法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对比说明一下。
比如,看到感兴趣的书,拿起来就读,这是不是功利读书呢?(反例1)显然不是,因为功利读书法需要在开始读书前明确读书要解决的问题。(关键1)
再比如,明确了自己解决当众表达语无伦次的问题,分析后问题本质是思维逻辑混乱,上网搜索了10本解决思维力的书之后,一本本的开始读。(反例2)这是不是功利读书呢?也不是,因为功利读书的第二关键点是要功利的选书,解决表达类思维力的书籍很多,直接挑选和问题本质相关的是作者提倡的。这是功利读书法的关键之二。(关键点2)
还是这个例子,明确了自己要解决当众表达的问题及问题本质,并找到了10本书,又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了最终的1-3本书后,开始从第一页读(反例3),这是不是功利读书法呢。也不是,因为功利读书法的最后一个关键点直接切入重点章节,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点3)
【概念讲解及适用边界(预防异议)】
通过以上案例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功利读书法是一种带着极强目的性(即解决当下问题),功利的选书,并且直接带着问题切入重点章节找答案的读书方法。(预防异议)大家听完是不是觉得读书这么美好的事情,被功利二字搞得好不文雅,失去了读书本身的乐趣呢。(适用边界)这就不得不说说这个方法的适用边界了,是不是所有的书籍都要这样功利的阅读呢?当然不是,不论是怎么的读书都要从目的出发,如果你的目的是娱乐型的消遣阅读,比如读小说,读散文那显然不用功利读书法,而如果是为了解决你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时,古典老师就建议使用功利读书法来提升阅读效率。
【how】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功利读书法的具体步骤:
一、定: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明确问题还是非常有挑战的,需要你对自己的问题剖析的非常清楚,这里给大家一个小方法,1.描述现象标准句式:___________情况下,我总是___________,2然后问,导致这个现象的关键因素有哪些?最关键的是哪个?)
二、选:浏览书评目录对比选书。(这样做的好处是淘汰了含金量低的畅销书,目录能大概知道讲哪些内容)
三、切:切入重点章节找答案。
【正例】
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其实刚刚那个公众表达语无伦次的案例的主人公就是我。在及解决这个问题时,我就采用了功利读书法,我显示在拆书帮发起了书单的推荐,然后通过书评及豆瓣查看了书籍的目录和评分,确定了3本大概能够解决我问题的书籍。买回来以后,我在《精准表达》这本书的目录中,找到了一个重点内容——叫金字塔原理,让结论先行,那个激发了我的好奇,看完以后我就开始在每次表达时候都可以练习这个点,尤其是在工作汇报的时候。我能体会到这个知识点对我的帮助。
【A2 学习者拆为己用——A2技能点:教学习者编剧本】7(5+2)分钟
好了,再清晰功利读书法的概念、好处、以及具体的方法后,下面我就来现场应用一下。《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有介绍了一个关于学习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大脑中过一遍,等于实际应用一遍。
下面就请大家自己编写一段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发生在未来,包含主题、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的内容等等。要求是在故事里,你应用了我们刚才总结的一定、二选、三切的功利读书法。
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下个星期的某个场景下,这个场景可能是:你朋友像你倾诉自己读了很多书却并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可能是一个咨询师在引导一个书呆子如何看书的过程……以上场景是举例。请大家发挥你的想象,好好发散一下吧。
请大家把故事概要写在我提供的模板上,时间是5分钟,5分钟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下她编的小故事。
【学习者分享】2分钟
小剧本 | ||
项目 | 内容 | 备注 |
背景 | 刚刚到一个新公司,做了主管,不会分配工作,事情非常多,每天像个陀螺一样不停的被琐事牵着走。 | |
时间 | 2017年10月 | 刚调岗至IQC主管 |
地点 | 博世(宁波) | 质量会议室 |
人物角色 | 角色A— 荣荣(我) 角色B—质量经理 | 可为多人角色 |
事件内容概述 | 第一次质量会议,因我资料准备不完整被领导责骂。原因是个人不懂的时间和任务分配导致没有精力完成任务,后通过学习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克服了这个困难。 |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述 |
对白 | 角色A:经理,这是整个关于IQC的10月份质量报告 之后,通过这段段话发现了根本原因是我不懂的管理 于是通过网络查找分析了三本书:《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横向领导力》《桌有成效的管理者》然后从书中找到了任务分配的重要性,和领导对人员管理的方法。 在以后的工作中,秉承能安排他人去做的事情不自己去做。节约了自己很多的时间。 | 人物间对话的具体内容 |
针对学习者分享的剧本中,不太完美的地方使用提问式的回应与反馈。
这个是个非常好的案例,我们对比板书的三个步骤再来回扣一下:
他的一定,明确的问题是什么?
学习者1回答:自己不懂得如何分配任务
他的二选,通过浏览书评目录对比选书,选择的是哪三本书呢?
学习者2:是《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横向领导力》《桌有成效的管理者》
他的三切,具体章节,他比较关注的内容是什么?
学习者3:任务分配。
OK,非常好,稍后也请大家用按照这样的回扣对比的方式检查一下自己的剧本,看看你都没有都用上这三步。
【过渡】1分钟
下面进入第二个片段学习,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没地找,别人一说都看过,只好感叹,你讲的真好。怎么让我们以后变成会讲的人呢?一起带着好奇开始第二个片段的学习。
原文片段二(跃迁-第三章 联机学习 –萃取知识晶体 P126-127)
萃取知识晶体
我们先来谈一个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知识晶体。
一张银行卡,你存进去再多,如果不知道提取密码,就没法提现;知识也是一样。知识晶体就是知识的提取密码。大部分人学了很多,却因为不知道这个概念,没法提现,非常可惜。反过来说,有很多人学习投入不大,只是特别擅长整理和结晶,也就是能从众多散乱的知识里拿出不错的产品。知识晶体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
我们都知道,石墨和钻石都有相同的碳原子组成,只不过钻石的碳原子之间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六面体晶体结构,这也是钻石是已知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的原因。钻石的硬度,来源于它的结构。
另一个例子是沙子和混凝土,散沙根本抓不住,一使劲儿就散了。但是混入了水泥和石块,这些东西之间形成结晶,散乱的沙子就能够建起高楼。
知识也是一样,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知识从散装变成晶体,就变得不容易磨损,强度很大,也容易整体提取。
星座就是个特别典型的知识晶体。
满天星星谁都记不住,古人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相距数千光年的星星,形成“晶体”(整合知识),然后再给晶体赋予美好的故事(形象化呈现)。
只要你受过几小时训练,在夏天的晚上认出星星不是难事。
知识晶体的多少,也决定了你的专业程度。前文中提到,心理学家西蒙发现国际象棋大师的工作记忆并没有显著高于常人,但是他们长时记忆里有5万~10万个棋局组块。高手们脑子里都是一套套的知识晶体。
我遇到过一位1990年出生的小朋友,他就精于此道。虽然大学毕业才三年,他却已经是日薪10万元的企业咨询老手,可以搞定大部分打拼多年的企业家,靠的就是满肚子的知识晶体。
比如,大家都在谈女生生完孩子出来工作,很难做到工作、事业两不误,然后就是一顿抱怨,偶尔有人出来抖机灵将俩金句。他基本会听一会儿,其实脑子里在搜索“晶体”,最后他会说:“你们说的这个问题,根据心理学家萨柏的观点,其实是个人生角色平衡的问题。”
你看,知识量不是重点,让脑子里的知识形成多少知识晶体才是知识提取能力的关键。如果你看了想不起来,张嘴就忘,明明记得但讲不出来,那就证明你脑子里没有知识晶体,只有知识豆腐脑。
在阅读片段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测评,进行一下摸底。以下5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中的每一句话,根据自己的和实际情况给自己打分。
描述 | 打分 | |||||
1 | 2 | 3 | 4 | 5 | 6 | |
1.我能轻松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知识点。 | ||||||
2.我会认认真真把书中的知识点摘录到书面或电子笔记。 | ||||||
3.读书时候,我能找到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 ||||||
4.我擅长把两本同主题的书中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在一起。 | ||||||
5.我擅长将新知与之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关联和比较。 |
【互动提问】1分钟
好的,那现在我们来计算一下分数吧!
1、总分低于10分的,有没有?请大家举手。
2、总分在11-20分之间的呢?
3、总分在21分以上呢?
【解释自测题】得分<10分,你很有可能看书就是照搬知识点,不能学以致用,接下来的片段学习你将知道如何萃取知识。得分在11-20分之间,你在萃取知识到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应该有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接下来的学习中希望能找到可以改善的地方;如果得分在21分以上,你应该在读书总结内化和应用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学以致用。请在下面的学习中,检视一下自己的方法哪些地方可以更加精进。
【R阅读原文】2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原文拆页,一起来学习如何“萃取知识晶体”,看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
【I】拆书家引导讲解5分钟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的现场学习后,让平时读书照搬知识点的参与者,在通过阅读学习时,(行为)运用“炼重点、找关系、画成品”三个步骤,建立知识点之间的结构,达到知识加工的目的。
【互动】
原文片段中提到一个重要概念是什么?
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______最重要?
【what】作者告诉我们知识晶体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知识点之间建立了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从散装变成一块晶体的特点是,不会轻易忘记,可以和新的知识点不断迭代,易整体提取。(儿子玩具示意:每一个点和条都是一个知识点,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知识晶体,可以这样,也可以这样。这根据具体应用知识的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只要自己能应用就好)
【why】为什么萃取知识晶体对我们这么重要呢?知识萃取的本质实际是知识内化和精简的思考过程,也是我们搭建自己知识体系的关键步骤。不经过这个过程,等到我们要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你所有的知识都是散点,无法解决不了问题。
【how】萃取知识晶体的步骤:
一、炼重点。提炼重点知识。
二、建结构。知识点之间找逻辑关系,建结构,组合成知识晶体。
(啥样的叫知识晶体?请大家看看手中的几幅图(出示图片,共6张,没有全部截图)
是不是知识晶体呢?最后一个出示我的板书,说明最初级的列表式也是最简单知识晶体,知识晶体听上去很高深,其实就是我们思考逻辑的体现,也就是很多培训老师经常会说建模)
三、画成品。总结后以结构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不这么做的坏处】
看书时遇到重点内容,【负面的一般做法】如果还像往常一样仅仅是会划重点、记笔记、整理思维导图而不关注知识间的关系【分析有哪些坏处】那么,知识点越多,你越负累,不利于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遇到复杂问题,也无法直接提取知识晶体【反面案例】我看《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这本书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的书。非常细致,但对我的工作和却没有一点帮助。【反面案例加工】学习萃取知识晶体的方法后,我的笔记是这样的。(展示见下图)我这次按照自己的逻辑整理了这些内容间的关系,建立属于自己的时间管理模型。并且我还把这个画了出来。这对我的时间管理非常有用。
【适用边界】现在我不仅仅用这种方法提炼书籍的重要内容,遇到好文章、好帖子、好文献,其实都可以用萃取的方法帮助我们内化和深入思考总结。
【A3 微行动学习】28分钟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到萃取知识的步骤,接下来我们将针对步骤执行的难点进行现场的讨论,大家群策群力去找到解决难点的方法,便于大家以后顺利应用今天的方法。
【分组】1-2分钟先进行分组,明确组长,组长掌控整体节奏,并记录内容。我来当大家的计时员
【明确问题】1分钟
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萃取三步法中,哪一个相对比较难?1分钟时间。
第一组:第二步建结构
第二组:第二步建结构
【讨论问题本质】5分钟
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一步比较难操作呢?(如果因素很多,小组内明确最想解决的一个) 3分钟时间。
第一组:找不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二组:不知道知识点间的关联关系
【明确问题本质】3-5分钟
通过激烈讨论,找出导致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一起讨论解决了。请各小组讨论明确下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要解决到什么程度(解决多少)?
第一组:如何找到重点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
解决程度: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并且有一个行动计划。
第二组:如何找到知识点间的关联关系并建立正确的结构?
解决程度:梳理具体可执行的步骤。
A3【小组讨论-解决方案】5-7分钟
接下来花5-7分钟的时间,还延续刚才的分组讨论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稍后请一组小伙伴分享。
小组分别讨论中……
【结果呈现-小组分享解决方案】2-3分钟
第一组:如何找到重点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
1. 积累经典的逻辑关系和模型,从书本及培训等。
2. 提炼知识后确定基本的关系,如递进、并列、较差等。
3. 模仿类似模型,搭建自己的框架。
第二组:如何找到知识点间的关联关系并建立正确的结构?
1. 先梳理书本本身的原有框架,即知识点作者的关联关系和结构。
2. 罗列重点后,进行筛选并且进行归类归纳。
3. 实践总结出问题点。
4. 迭代更新新的结构。
【小结】1分钟谢谢伙伴们的精彩分享,非常棒,我们两组讨论的问题是基本一样的,通过这样的激励的讨论,我们一起总结了解决如何找到知识点间的结构关系问题的具体方法是:
1. 梳理书本原有的框架。
2. 罗列重点筛选归类。
3. 经典模型模仿应用。
4. 实践问题迭代更新。
【A2布置作业】1分钟
接下来为了巩固今天的学习成果。我来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
请你回去后在一个星期内,用今天学习萃取知识晶体的方法,总结出一个小的知识晶体。可是以前读过的书,可以是对你非常有价值的文章或者资料。
要求:下周日之前将你画出来的知识晶体呈现在我们今天的群里。
【结束语】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片段,一个是功利读书法可以帮助我们聚焦问题,提高阅读效率。一个是萃取知识晶体,这个是我们整个学习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希望大家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刻意练习,让知识学有所用。我今天拆书就到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