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A-Z》 所属活动: 大连筹备分舵重启第五次练级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爱哭的孩子 学习目标: 在孩子哭的时候,运用接纳和共情的方法,解决孩子哭的问题。

开场: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孩子哭的时候,运用接纳和共情的方法,解决孩子哭的问题。 


打招呼:我叫王志晶,我的三个标签是:正面管教讲师,宝妈,终身学习者。


图书介绍:

我今天为大家分享的片段是摘自于《正面管教A~Z》,作者是简.尼尔森。简.尼尔森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本书中,作者提出了日常养育难题的1001个解决方案。本书是家庭教育方面的畅销书,以实例讲解不惩罚、不娇纵管教孩子的“黄金法则”。通过这本书的学习你会从中找到不惩罚、不娇纵地解决各种日常养育挑战的实用方法,而通过今天这个片段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在孩子哭的时候,运用接纳和共情的方法,解决孩子哭的问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摘自《正面管教A-Z》

1.哭和笑都是释放压力的自然而健康的过程,无论对于男孩还是女孩都是如此。通常,那些被教导不能哭的人,不得不比别人笑的多,因为 他们用笑来掩盖痛苦。

2.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应该允许他们哭。然而,如果你认为孩子是在用泪水的力量来操纵你,那就要承认他们关切的事情,但不能受到他们的操纵。

      3.解决孩子的感受不是你的责任。你的责任在于接受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以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哭是孩子释放压力的最自然的方式,但是很多父母接受不了孩子哭,也不知道在孩子哭的时候,自己该做些什么,通过理解,接纳,共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给予理解

要在孩子哭的时候,父母在孩子身边陪伴或是拥抱孩子的方式来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2.拒绝行为,接纳情绪

当孩子的行为不合理时,父母可以明确拒绝孩子的要求,但要允许孩子用哭的方式,来表达心里的愤怒和不满。

3.共情。

说出孩子的感受。比如:在孩子平静后对孩子说:“你现在看起来确实很难过……”



预防异议:

1: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说的容易,做起来太难了,受不了孩子那么一直哭。”确实很多家长都不舍得让孩子哭,但我们并不是说在孩子哭的时候不管他,而是通过陪伴,拥抱,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并让自己的情绪得以释放。


举例:

有一次我带女儿去超市,我女儿喜欢一个超市卖的很漂亮的一个小被子,我告诉我女儿家里有好几个你的小被子了,不能再买了,我女儿一听,说什么也不同意,便坐在地上开始哭,我女儿哭的时候我没有对我女儿说不许哭,而是在一旁陪着她,等她哭的差不多了,我对女儿说:“那个小被子确实很漂亮,妈妈不给你买,宝贝是不是很难过?很失望?”我说完后,我女儿点点头,并让我抱抱,然后女儿情绪平静后,我们便离开了超市,在女儿哭的时候,我也没有不理她,而是陪在她身边,我没有给孩子买小被子,但我允许她用哭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内心的不满,在女儿哭完后,我和女儿共情,说出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而家长在孩子哭的时候要做的就是给予理解,可以拒绝孩子的行为,但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最后帮助孩子,说出孩子的感受。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组:接下来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和互动,我们先分一下组,你们三位小伙伴一组。


分布催化1:

根据我上面的讲解,大家想想,在未来什么场景下可以用的这个方法?比如:去超市见什么都想买,不给买就哭,或是孩子在外面玩,你让他回家,他不肯回,还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没有孩子的小伙伴们,如果你朋友的孩子到你家,很喜欢你放在书桌上的一个工艺品,你不给他,他就哭。具体的场景是什么呢?我们先在 小组内讨论,每个小组3分钟,然后我请一位学习者为大家分享。


学习者分享

周末孩子的妈妈去上课,在妈妈走的时候,孩子不想让妈妈走,就开始哭,妈妈走了以后,孩子又要去妈妈上课的地方去找妈妈,结果哭了很长时间。


分布催化2:

谢谢王仲昊的分享。这个场景很真实具体,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想到的场景,想想在该情景下如何用这个方法?请在小组内分享,每个小组三分钟,然后我会请一位学习者为大家分享


学习者分享

王仲昊:“我的做法是:1:给予孩子理解。在孩子哭的时候,去抱抱孩子,让孩子感到被理解。2:拒绝行为,接纳情绪。我虽然不能带孩子去找她妈妈,但要允许孩子用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3:说出孩子的感受。等孩子不哭的时候,就对孩子说:“妈妈去上课了,不能带你,你特别想妈妈,特别难过,是吗?”然后再和孩子商议以后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们能做点什么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呢?”


结束语:

谢谢王仲昊的分享,真的是学以致用,行动清晰具体。这就是我今天带给大家的关于孩子的“哭”的主题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