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哈尔滨筹备分舵7月14日线下过级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四步创建共同目的 学习目标: 使用与对方创建共同目的,实现与化解矛盾,达成一致的策略。

开场:

           各位热爱学习的伙伴,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拆书过级活动,我是今天的拆书家王辉。我先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我是一个学习者,最近进入了新的行业,需要学习很多新知识。

第二个标签,养生实践者,在听到拆书帮的伙伴分享黄帝内经后,就开始学习并且开始尝试艾灸。

第三个标签,一个运动的运动爱好者,最近这一年只跑了一次20公里和一次10公里。 

【分组】我们今天一共5个伙伴,我们分成2组,钟雪和娟姐一组,其他人一组。 

接下来,我再介绍一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图书《关键对话》 

F(特征):这本书的四位作者在美国培训界都是顶级大师,都有20多年的积累,合力推出了这么一本书。这本书在美国的累计销量有200多万册,可以讲非常有影响力。这本书还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称为:当代的一个伟大贡献。可以讲,这是一本有影响力的沟通书。 

B(优势):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书中的方法论并非是作业的主观臆断,而是作者通过大量的成功案例总结出来的方法论,可以讲是一本实战类的沟通书籍。 

A(利益):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的情况,跟上司汇报方案,却被批评了一番;给下属分配工作,下属沉默对待;跟家人商讨家里的事情,家人却漠不关心;请朋友帮忙,朋友却总以各种借口推脱。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还要拍案而起,强硬解决?还是灰心丧气,沉默以对呢?其实,我们还有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利用《关键对话》中的沟通技巧,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今天,我们来体验一下《关键对话》中的一个片段【创建共同目的】 。

【设定学习目标】期望现场的各位伙伴在学习完这个片段后,能够在和对方目的不一致的情况下,使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创建共同目的四步法的方式】与对方创建共同目的,实现与化解矛盾,达成一致的策略。


观察点2、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者理论类图书。

观察点5、在FAB学习法中,可以清晰的分辨出FAB。

观察点4、学习目标包括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者动作,现场学习设计清晰的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   选自《关键对话》P75-76    

四步创建共同的目的    

有时候,我们会和对方陷入争论是因为双方对话的目的是不同的。例如,你刚刚得到职位升迁,这次升迁可以极大地推动你的职业发展,为你带来更多权力,而且薪水回报也不错。但是,你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即全家要搬到国外生活,可你的妻子和孩子不愿这样做。你觉得这件事肯定会让妻子感到左右为难,没想到对方居然要争执的意思。对她来说,你的职位升迁是个坏消息。首先,你们必须要搬家;其次,你的工作时间更长了。虽然收入增加了,权力变大了,但这些都不足以补偿团聚时间的损失。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对话高手会使用下面介绍的四种方式创建共同目的,即共同目的四步创建法。
    1.    积极寻找共同目的—做出单边承诺,表示愿意继续进行对话,直到找出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2.    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询问对方为什么想要实现所说的目的,分清他们的要求和要求背后的真正目的。
    3.    开发共同目的—如果双方目的之后仍无法取得一致,那就想办法开发级别更高的、更为长远,能够帮助双方避免争执的新目标。
    4.    和对方共同构思新策略—明确共同目的之后,你应当和对方一起寻找对对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    


观察点3、【R】所选拆页,包括How的内容;且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便签】我看到,大部分伙伴已经看完了我们的便签,没有读完也不要紧,我会带着大家一起解读一下我们今天的便签。    

【是什么】这个便签主要讲的是,【适用边界】因为我们和对方的目标不同时,发生争论的时候,如何使用四步创建共同的目标,最终化解矛盾,达成意见统一。    

【怎么做】第一,积极寻找共同目的,就是态度要积极,要主动想着目标是达成共识;第二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我们正常沟通情况下,往往不会说目的,而是说我们建议的行为,这一步要了解到对方行为背后的目标是什么;第三步,开发共同目的,开发一个双发都能接受的目的;第四步,和对方共同构思新策略,基于双方都认同的目的,看看该如何去行动。接下来我用书中的一个案例,来说明一下,这四个步骤。    

【举例】有一对夫妻,周五晚上在为第二天的行程而发生了争论,丈夫希望能够在家里,妻子希望能够出去转转,两个人争论了一个晚上,最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两人都沉默不语。在这种情况下,妻子开始使用这四步创建共同的目的的方法化解矛盾。    

第一步,积极寻找共同目的。妻子打破僵局,试着与丈夫沟通,希望可以寻找到两全其美的方法。这时,妻子说,你看,我们刚才都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要不我们试试,继续讨论,直到找到我们双方都满意的方案。丈夫虽然抱着怀疑的态度,但还是和妻子继续讨论。    

第二步,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妻子问丈夫,你为什么想要待在家里呢?丈夫讲:我不想到处乱跑,受不了喧闹的人群。妻子:你是想保持安静吗?丈夫回复:是的,并且问了妻子,你为什么想去看电影呢?妻子回复:这样可以暂时放下孩子,享受一下二人世界的乐趣。这步,妻子不仅了解到了丈夫的真正目的,还影响了丈夫的沟通方式。    

第三步,开发共同目的。妻子建议说:你想享受安静时光,我想和你一起去躲开孩子的纠缠享受一下二人世界。那我们只要找到一个既能躲开孩子,又能享受安静时光的选择,我们就皆大欢喜了,对吗?这个时候,妻子就找到了两个人行动建议背后的目的,并且试着开发并寻找两个共同的目的。    

第四步,和对方共同构思新策略。这时丈夫回应:是啊,要不咱们开车去峡谷看风景怎么样……两个人就开始讨论了各种方案,最终,二人达成了一致,成功创建了共同的目标。    

【预防异议】在之前讲这个方法的时候,有小伙伴提出了一个问题:当和别人发生突出的时候,我肯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为什么要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呢?其实我们还有第三种解决办法,就是达成共同目标。
    

观察点6、【I】的讲解中,有举例说明。
观察点7、【I】环节中提出了学习者可能提出的异议,并给予了预防性的讲解。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步催化1】接下来我们进入A2环节,想想在未来的生活里可能会遇到以下哪种情况呢?跟上司汇报方案,上司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相互争执不下;给下属分配工作,下属不愿意接受这份工作,导致发生了矛盾;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因为和家里的老人意见不一致,相互不认同对方的做法,而导致发生矛盾的?或者在和另一半沟通的过程中,为晚餐的选择、周末休息计划或者是旅游行程而发生矛盾的?    

想想发生矛盾的时候,具体的细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每两位伙伴组成小组,相互分享,时间为3分钟,然后我会请一个伙伴分享他的案例。    

(拆书技能观察点8:   A2分步催化中,提问中包括情境和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想要和老爸在下周谈谈,我们家换房子的问题。现在我们住的房子是五楼,但是老爸不同意换房子。老爸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现在的房子住的久了,习惯了,第二,有很多的老邻居,如果换到另一个地方去,再联络新邻居比较慢。    

【设计提问】(367字)    

【A2便签】【分步催化2】让我们再回到刚才的场景,如果下周一,这件事就发生了,我们要如何用拆页中的“四步创建共同目的”的方法去解决这场矛盾呢?请大家用2分钟思考一下,我们可以如何应用今天的方法呢?
    好的,大家分享的差不多了,哪位老师想分享一下?     

2分钟时间,请大家写到便签上,然后讨论一下,每个小伙伴都尽量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等一下我们请几位小伙伴来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计划下周末会与老爸进行一次沟通,因为老爸现在腿脚不好,我希望给老爸换个电梯房,可是老爸坚持不换房子,我们因为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好几次的冲突。
      【积极寻找】我会把妹夫一家都叫来,然后让让老爸和外孙子玩一会,他心情会很好。然后,下午,我再和老爸去交流,告诉他,希望能够好好聊聊,把换房子这个事情商量出一个结果。
    【识别策略的目的】我会和老爸去问问,为什么不想换房子呢?老爸可能会讲,住习惯了,舍不得老邻居。
    【开发共同目的】是不是能够找个老爸熟悉的环境,而且经常和老邻居在一起的房子,老爸就愿意搬家了呢?
      【构思新策略】可以和老爸聊聊,在附近的小区买个电梯房或者是我们住的小区买个1楼或者2楼,这样的话,既能减轻老爸腿脚的压力(不用上楼或者楼层低),又能够熟悉环境和老+C52邻居们还在一起。    

【强有力的结束语】最后感谢各位小伙伴的精彩分享,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各位伙伴在未来可以使用我们今天的四步创建共同目的的方法去化解我们遇到的沟通上的矛盾,最后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四步:积极寻找共同的目的;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开发共同的目的;和对方共同构思新策略。最后希望每位伙伴的感激更加充分,让对方能够更好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再次感谢各位小伙伴!    

观察点8、【A2】分步催化中,提问中包含情境或者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观察点9、【A2】分步催化中指令清晰,有学习者根据指令,规划出了以后可以如何做的具体计划。
观察点10、总时长没有少于15分钟,没有超过20分钟。
观察点11、每个环节的时长分配符合本级训练概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