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所属活动: 大连筹备分舵重启第一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QBQ应用 学习目标: 完成TF1-1拆书练习

开场:

           大家好,我叫张翠玲,可以记为翠绿色的张爱玲,我的英文名Kerstin,有人说不好记,就叫做老K,很多人说,你真的是老K 吗?你就是老K呀!潜伏得太棒了!
我有三个标签,

1、IT女、学习者和分享者。首先,我是一个IT女,从97年毕业开始,我就一直在做IT方面的工作;
2、其次,我是一个学习者,参加了很多认证考试,也拿到了好多的证书,比如说PMP、ACP、NPDP、CSM、CSPO、CSP、还有心理咨询2级、教师资格证。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是个实践者,希望做到知行合一。
3、我现在是一名培训师、也会在敏捷沙龙里面进行分享。分享让我感觉快乐,同时带给其他人正向的改变。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拆书帮。
什么是拆书帮呢?拆书帮是一个公益性的组织,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有38家分舵,1500多为拆书家会员,拆书帮在植舵方面不同城市会有不同的状态,大连正处于植舵的阶段,所以可能你还无法在拆书帮网站找到大连的正式分舵。
在成为正式分舵的过程中有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完成30拆,学会一个人拆书;第二个阶段完成植舵,第三个阶段才能成为正式分舵。
什么是拆书呢?赵周老师写了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中介绍了一种读书法RIA便签读书法。其中的R就是要找到适合你阅读读片段,进行以人为中心的阅读;I就是进行自我的知识点整理和引导的过程,进行I的编写应该用自己的话,清晰地写出这个知识是什么。
A分成两个部分,A1和A2,A1是结合以往的实际情况,联系过往的经验进行知识的链接,可能是失败的也可能是成功的经验。A1 要求描写具体的发生经过和场景。
A2是行动计划,规划未来的行动走向,要求符合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达成、有结果,有时间限制。
这是一个人的拆书,很多人可以一起拆书,互相帮助、互相扶持,这就是拆书帮。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MyTF1-1.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大家都读完了,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对QBQ的梳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会不自觉地通过抱怨的方式开始,带着指责、遗憾、愤怒等不良情绪,提出的问题也往往会是负向问题。QBQ这本书希望大家通过正向的提问来解决问题,提出一个正向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关键点就是“我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首先聚焦于我本人,而不是聚焦于你们怎么没做、怎么这样做,你们什么时候做?

第二个就是在提问的时候要聚焦于问题是什么,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什么时候,或者是谁来做,因为这些问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重点是落地到我们如何做,把大的目标变成小的分解计划。

生活和工作是不分家的,QBQ这个知识点既可以用于工作,也可以用于生活中,甚至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以上的方法,这样的提问方法可以给大家提供正确的引导,有效地避免成员之间互相指责、互相抱怨、互相推诿。进而成就更好的事业和人生。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对我来说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是在于孩子的教育上。因为我经常出差,老公也长期在外地工作,孩子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成绩持续下降,在这个过程中,之前的我和老公儿子有很多争执,而且会伪装成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对老公说“你为什么不回来管管孩子呢?你什么时候才能好好指导一下孩子?”对孩子说:“这是随谁呀!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吗?”甚至问自己:“我之前瞎忙什么去了?我怎么这么不称职啊?”这样问的结果是,老公感受到我的指责,会各种辩解、争执;儿子感受到我的鄙视,会感觉很委屈、自卑;我自己也会感觉懊恼,愤怒、无计可施。不但没有解决孩子学习的问题,还伤害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个人心理,简直让人崩溃。

当我遇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开始对自己说,关键在自己身上,提问说:“我现在开始我可以做什么?我做些什么能改善孩子的学习状态?该怎么做?”当我这样提问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回归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上,这让我能够根据孩子状态判断他特别需要陪伴,所以我就辞职换成自由职业;发现在教育方法上也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就自己报班还拉着老公参训,我和老公一起每天给孩子写赞赏的话,希望就此有些改变。事实证明,当我问自己怎么做能解决问题的时候,确实有作用,缓和了夫妻关系,两个人的教育方法改善,孩子不再那么抵触,也自信了很多,学习成绩慢慢提升,我自己也没有那么懊恼了。

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失败的经验也是一个成功的分享。关键是把问题变成“我可以做什么、怎么做?”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出现了转机。


[A2]

QBQ好像很简单,但有时候我还是会忘记,比如说,目前我在做培训师,我前几天发现自己的提问方式依然不符合QBQ,前段时间我还会先问:“为什么她不给我涨工资,这个课她怎么就不给我讲呢?为什么让我连续30天在微信里给学员免费答疑呢,另一个老师一句忙就没事了?”我问了很多这样无效的问题。当我又回到这本书介绍的QBQ方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应该回到的问题是“我要做些什么才能使她给我涨工资?我怎么做她才会把这个课给我讲?我做些什么才能处理掉类似的不公平的答疑问题?”。

知道不等于做到,我计划在未来的一周里这样练习QBQ

1、为了能让自己在遇到问题事件的时候提出符合QBQ的正向问题,我会写下QBQ三个字母粘贴到手机壳背面。

2、然后改变自己的提问方式,比如:“在提高培训绩效方面,我要做些什么,我该怎么做?”并进一步做出计划和跟踪。

3、同时,每天晚上回顾的时候看看是不是都能在3个问题以内就想到“我做些什么?我怎么做?”这个问题。

4、如果下面一周里有3次提出了QBQ问题,就奖励自己一份外卖奶茶。

 

希望通过这些练习可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提问方式,进而成就更好的事业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