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所属活动: 拆书帮兰州金城关分舵第46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觉察真我,选择和平 学习目标: 学会觉察自己,活在当下,改变对人对事的理念

开场: 今天简介拆书帮、拆书、RIA便签读书法后,重点实践RIA便签法,通过学习片段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们常说,“我做这一切是为了你”,这句话的另一面是“你得为我的人生负责”。
  一天下午,我在自家厨房里洗碗,和往常一样,我洗得有些马虎,一个碟子洗了三遍才算干净。
  拿着一个碗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隐隐有些不开心。我想,这该是我马虎的原因吧。我试着觉察下,这个不开心是什么。
  洗碗的动作慢了下来,而在水流冲过手的某一瞬间,我发现,我心中在暗自抱怨:凭什么是我?
  这种抱怨源自儿时,因妈妈体弱多病,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妈妈从未主动要我做什么,都是我自己主动去做。但是,这种主动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我这样做也是想换取妈妈或家人的赞赏,同时隐隐还有些埋怨,而这埋怨我从来没有在家中表达过,但它一直存在。
  因为渴望换取赞赏,也因为不情愿,我并不能真正地投入到做家务的事情中去,所以,尽管我在原来的家中和现在的家中都会主动去做家务,但都是比较马虎且效率比较低的。
  也可以说,我在做家务时,是处于一种幻觉中。看起来,是我一个人在洗碗,但其实,我是在为一个幻觉中的妈妈和其他亲人洗碗,也对着这个幻觉中的妈妈和其他亲人埋怨。
  明白了这一点后,我的不情愿消失了,我全然投入到洗碗的事情中。而在那一刻,我的心中突然一片空明。我发现,原来只是清水流过手的皮肤的感觉都可以那么美,甚至手指轻抹过饭渣时的感觉都带着一种安宁和喜悦,而以前当手轻抹饭渣时总是有些抵触。
  这一刻过去后,我想,这就是活在当下的感觉吧。头脑中的幻觉一旦放下,我就可以和当下的事物建立一个单纯的关系,并能全然投入到这个关系中,这时就能体会到当下任一关系中的喜悦和安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原文主人公由于自恋幻想,做家务时不情愿有抱怨,如果放下幻想,单纯地做事就会安宁和喜悦。请大家说说活在当下的感觉,放下假我后,你能体会到什么呢?如原文实例,真我感觉投入到洗碗的事情中,水流过手的皮肤的感觉都可以那么美,甚至手指轻抹过饭渣时的感觉都带着一种安宁和喜悦。
你对原文的实例心有所动吗?请联系过往分享实例并写在A1粉色便签上。
你如何引用原文知识点,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如改变与亲人的交流方式、改变自己的情绪等,请写在A2绿色便签上。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参与者1
A1曾经在一次叫孩子回家事件中,对老公很愤怒,发现自己积累了很多对老公的抱怨。就像原文洗碗的实例一样。当下我开始放下对事件是愤怒、放下对老公的抱怨。
A2在每次情绪来临时,觉察自己内在发生了什么?比如在自己不愉快时,觉察自己因为什么不愉快,感受真我,不排斥自己的真实感受,让能量在自己的觉察中顺畅流动即体验,尊重自己。
参与者2
A1以前出门默默地离开,总认为家人都熟悉没有必要打招呼。
A2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改变原来的想法,出门前与家人亲切交流两句,把好心情带给家人。
参与者3
A1以前只顾及个人感受,没有耐心听别人讲话,就发表个人意见和想法,结果相互误解抱怨。
A2今天阅读的片段对我有启发,我以后做事都要换位思考。活在当下的感觉是无论对父母、爱人、以及朋友,多想他们的好,多反思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爱体会到安宁与喜悦。
参与者4
A1以前自己特别执拗,看不惯别人和自己的做法不一致,抱怨别人。如单位领导安排工作,总是感觉同事比自己的工作少,跟领导争执。在家里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
A2阅读此片段,找到真我,首先我得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用心做事不抱怨,用别人需要的方式爱人,而不是用自己认为的方式爱人。对亲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给家人一个温暖的微笑或一个拥抱等。
参与者5
A1周末两天一直陪伴孩子,时间长了总在想“为了陪孩子,自己什么事都无法做”心里有些郁闷。
A2现在我觉得,我陪了孩子,孩子也在陪我,是一种相互陪伴,我做饭搞家务都是孩子在陪我,同时,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小丫头慢慢地学会下面条、做西红柿炒鸡蛋、做洋芋饼了,我享受当下的生活,带着一种平和喜悦的心态陪伴孩子。
参与者6
A1以前总是责怪别人的一些做事行为,如爱人不与孩子交流、同事不按我的想法配合,自己心情极差,影响健康。
A2遇到生活中的困境我必须独自面对,那是生活的义务和责任。放下以往的负面情绪,心平气和地和爱人沟通,相互理解,共同经营生活;工作中,改变自己主观的错误观念冷静思考,与同事相处融洽。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片段三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片段四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