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语言的魔力》 所属活动: 改变视角,改变心情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改变视角,改变心情 学习目标: 让学习者在遇到困境时能够使用视角换框改变心情

开场:

           各位新朋友老朋友,大家好!我是今天带领大家拆书的糖果。在开始之前给大家介绍一下介绍一下接下来20分钟内,我们需要完成的7个部分的内容。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当学习者遇到困境时,尝试用视角换框来看待困境,找到让自己有积极体验的框架。 

【F特征】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叫《语言的魔力》。这本书的作者是国际NLP大师罗伯特·迪尔茨。罗伯特是NLP的殿堂级大师,也是NLP大学的创办人。他开发了多项教练技术,被公认是现今对NLP贡献最大的人。他是国内NLP大师李中莹、戴志强和张国维共同的老师。
 

【A优势】
大多数NLP类书籍都会强调通过改变感官元素来改变来自己的体验。这本书侧重于强调如何通过语言模式的改变,达到提升积极信念的结果。
 

【B利益】
筹备了三个月的项目,临近要接受检查的关口,团队核心成员却要离开……那一刻,你可能感到焦急万分,不知所措……这时候,如果尝试用书中的十四种语言回应模式来转换你的语言,能让你从问题状态里跳出来,平静地接纳现实,并开始冷静地思考解决方案。和动辄上万的NLP培训费用来比,学习本书的内容是一个超值的享受。
本书第二章有个片段介绍了一种换框的方法,通过改变框架大小让你体验到不同的意义,从而改变你的心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这个片段来感受一下语言的魔力。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引导阅读】

<语言的魔力>第二章 框架与换框P25-26

下面就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完手中的片段,看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一下。好,现在开始阅读:

换框着力于帮人们改变感知问题的框架,从而重新解释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换框的字面意思,是围绕一些想像或体验更换新的或不同的框架。在心理学上,对某事物“换框”意味着,将其置于与之前感知的有所不同的背景框架或情境下,从而改变其意义。

图片周围的边框,是理解换框概念和换框过程很好的比喻。根据图片的框内包含什么,我们会对图片内容包含的信息有不同感知,于是对图片代表什么会有不同的认识。

对于特定的经验或事件来说,心理框架会决定我们“看见”什么、感知到什么,所以它影响我们体验或解释某种情境的方式。下列图片可以作为例证。

image.png

现在看一下如果框架扩大会怎么样。注意你对该情境的体验和理解是如何被扩展,从而容纳新的观点的。

image.png

第一幅图其实没有太多的含义。它只是一条某种类型的“鱼”。当框架扩展出现第二幅图,我们忽然看到不同的情景。第一条鱼不单是“鱼”,它是“将要被大鱼吞掉的小鱼”。小鱼看起来没有意识到这个处境;而从我们的观点和“较大的框架”可以很容易看到。我们可能会吃惊并关心这条小鱼,或者接受大鱼为了生存必然要吃掉小鱼这个事实。

注意一下,当我们更加扩展我们的视角再次换框会怎么样。

image.png



现在我们有了不同的视角,也看到新的含义。改变框架大小后,我看到不止小鱼有危险,中间的鱼也同样将被更大的角吞掉。中间的鱼为了生存在全神贯注追食小鱼,但事实很明显(螳螂捕蝉,黃雀在后),它自身的生存都受到大鱼的严重威胁。

从这里所展现的情景可以看到,对看待情景的视角换框,带来新的意识水平,这是心理换框的过程和目标的绝好比喻。人们常常在看到小鱼,或中间那条鱼的情景时就停下了。他们或者像小鱼那样意识不到大环境中即将来临的挑战,或者像中间那条鱼一样,太聚焦于实现某个成就,而注意不到逼近的危机。中间那条鱼的矛盾,是它的注意力太集中在某些与生存有关的行为上,却在另一方面让自己陷入极大的生命危险。换框让我们看到“更大的画面”,可以施行更合适的选择和行动。

在NLP中,换框为体验或情景的内容设立了新的心理框架,拓展了我们对情景的认识,从而使我们更明智更机智地处理面临的情景。

我们所关注的框架大小,决定了我们能够感知到的大部分意义,在有效解决问题方面这点尤为重要。

用下列步骤尝试一下改变框架大小的模式:

1.回想一个你觉得困难、失望或痛苦的情景。

情景:                                                                                                                         

2.你看待这个情景时,当前用的框架是什么?(即:即刻结果、长远、后果、个人、群体、社会、过去、木来、具体事件、整个系统、作为成人、作为孩子等。)

当前框架:                                                                                                                 

3.改变框架的大小,让它更宽广或更聚焦,包含进来更多的时间、更大的人群、更大的系统等。而后缩小框架,集中于特定的个体、有限的时间框架、单一事件等等。注意这会怎样改变你对情景的认识和评价。短期看来是失败的事情,长远来看经常是走向成功的必需步骤。(例如,意识到个人的挣扎是每个人在某些时侯必须经历的,会让他们觉得较容易承受)。

4.是哪个更长(或更短)的时间框架,更多或更少的人群,较大或较小视野的框架能够改变你对情景的判断和总结,使之更积极正面?

框架:                                                                  

回应术模式中改变框架大小和转换至另一结果,在NLP中成为情境换框或意义换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讲解片段】

好,时间到,接下来我们进入I重述原文,拆书讲解的环节。

【What】

换框是什么呢?通过片段的阅读,我们了解到换框是指改变感知问题的框架,将事情放在不同的背景框架或情境下,重新解释问题,得到不同的意义,找到解决方案。

【Why】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视角换框呢?视角换框,为我们体验的内容建立了新的框架,拓展了对情景的认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认知,从而找到更适合、更可行的选择和行动。如果没有进行视角换框,我们容易陷在当前的困难里,看不到希望,充满无助感。在遇到困境时,我们可以通过变换视角来重新审视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选择。

那么,如何转变视角,转变心情呢?我们通过改变框架大小来实现:

第一步:找到一个自己觉得困难、失望或痛苦的情景;

第二步:识别当前框架。从系统、时间、身份和范围等维度来考虑,识别自己当前状态下所使用的框架是什么?

第三步:改变框架大小。从时间、系统和范围等维度先放大再缩小框架。留意视角变化如何影响你对情景的认知和评价。

第四步:选择框架。选择让自己对情景有积极正向感受的那个框架。

【预防异议】

听完了刚才的内容,你是不是觉得具体怎么来操作还有些困惑呢?这和这本书的翻译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其实不难理解,而且对我们每个人都很有用。下面我来举个例子就容易理解了……

【举个例子】

最近公司有4个项目同时启动,每个项目都有接近20个人的需求,因为客户给的到岗时间短、单价低,所有的社招、校招、内部推荐和外部推荐的招都用上了,还是没有能及时满足需求。真是感觉焦灼万分,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步骤来操作的话,我可以试着这么来做:

识别框架:识别当前使用的框架,面对当前招聘困难的情景,目前使用的时间框架是现在,只关注于自己目前碰到的问题和想即刻得到结果。

改变框架大小:如果转换视角,放大到更大的系统来看,其实市场中很多同行的单价也和我们差不多,他们的需求和能给的待遇也和我们差不多。我们难招的问题,其他企业也一样面临这个困境。从时间框架来看,在这之前,我们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也是觉得万念俱灰,后来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再把视角拉回到这个岗位的招聘上来看,我们的岗位发布信息是怎么做的,电话约见的方法有没有哪些需要提高的?能否调动其他部门的资源一起来协作共同努力?

选择框架:通过换框,了解到招聘的困难是每家企业都面临的,之前遇到类似的困难也顺利地解决了。这让我开始冷静下来,理性地进行分析,开始关注面向结果的改进措施,而不是陷在问题里,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现在我们进入拆为己用的环节,请你想一下,未来的一周,你会遇到什么情景?在那个情景下,你可能会遭遇到困难。比如: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上司否定了你的方案、爱人又违反了你们的约定……。(这里请注意,是未来的,还没有发生过的事)请想象一下这个具体的场景,那是一个具体什么样的场景,在那个场景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然后用2-3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接下来,我将邀请小伙伴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叶:我现在有个问题,我不知道把我招进来的公司只有一个人来做体系工作,来之前以为一个团队,我以前的公司有10几个人的团队,来了之后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现在的问题是,要建立一个体系,要靠我一个人的话,时间紧,任务重,现在公司急于把体系建立起来,现在感觉很焦虑。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感谢叶枫的分享,现在进入我们最后一个环节,请大家想象一下,假如下周的某一天,你真的遇到了刚才你想到的情景。突然,你想到了今天拆书学到的换框的方法,你会如何应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呢?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思考,并将你规划的应用写在便签纸上。好的,我看到大家都已经完成了,接下来,我来邀请一位小伙伴进行1分钟的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叶:

识别框架:现在是把体系工作的人员限定在自己身上,觉得没有资源,日程紧。

改变框架大小:把框架放大,体系工作不是自己个人的工作,同时也是公司整体的工作,需要把团队扩展到公司各个部门,自己负责框架搭建,各个部门负责内容的填充。再回到体系工作这个事情上来看,各个部门都有职责负责,所以,自己和各部门配合一起来做,导入和时间都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把控。

选择框架:选择把框架放大到全公司一起来负责,大家配合来做,对于自己来说,焦虑的心情可以得到缓解。

   


【结束语】非常好!感谢叶枫的分享!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有疑问的,我们可以私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