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晓。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3-1的分享。
事件场景: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跟家人、朋友、甚至同事之间在沟通一个问题时候,因为一句话或一个表情而吵了起来,到最后不但问题没解决,你们之间还闹了很大的不愉快。
提问:这样的经历是不是还挺常见的?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你都是怎么处理的呢?你是陷于情绪无法自拔,不管问题如何解决,先争个对错再说?还是也尝试过其他解决方式?结果又如何呢?
影响:本来是要解决问题的,结果因为沟通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导致原有目的没达成,并且带了不好的结果。这说明沟通的好坏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会影响人际之间的关系。想要维持好的人际关系,想要顺利解决问题,需要一个高质量的沟通。
解决:那么,该如何保证沟通的高质量呢?《沟通的艺术》可以给你答案。这是一本全面论述沟通的心理学专著。从这本书里,你可以了解到沟通的过程,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提升沟通质量的技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今天我带来的同理心的技巧,就是一个提高沟通质量,促进人际关系的利器。
同理心是指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来体验世界,重新创造个人观点的能力。也许我们不可能完全体会到另一个人的知觉,但若付出足够的努力我们的确可以更了解世界对他的意义。
当我们在使用同理心这个词的时候,它包含三个面向:
第一,同理心包含获得观点——一种采用另一个人观点的尝试,这需要中止你的论断,将自己的意见放在一边,同时试着去了解对方。
第二,是同理心的情感面向,使我们更贴近地去体验别人的感受,去感受他们的恐惧、喜乐、伤心等感觉。
同理心的第三个面向是真诚地关心对方的福祉,不光是和对方有一样的想法和感受,而是更进一步,真实地关心他们的福祉。
学习目标:
在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学会放弃以己度人的反应,而使用换位思考以及真切关心对方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同理心。
I讲解:
这个拆页是讲同理心的。那到底什么是同理心呢?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了解下这个概念。(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明确边界等)
Eg1、一个小孩看到了玩具猴,吵着跟妈妈要。妈妈给了孩子一巴掌,说:“猴子猴子,一天到晚就是知道要猴子,你已经有很多猴子了,走,给我滚回家去!”这个妈妈有同理心吗?没有,一点也没有。因为这个妈妈的反应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她觉得孩子不应该再有一个猴子了,就粗暴地拒绝了小孩地要求,而没考虑过孩子是怎么想的。同理心首先要做到的是放下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的各种反应,然后再试着去了解对方的想法。
Eg2、老公下班进门
老婆说:“老公,你终于回来了,今天家里好乱。”
老公说“是么,哪里乱,我去收拾下。”
老婆不悦“今天孩子一点都不省心,一直在哭”
老公:“真的啊,我去哄一哄。”
在场的女生们,如果你照顾了一天孩子,你与你老公来上这一段对话,你心里是啥感受?简直是又好气又气不起来对吧。因为你想要的是理解与支持,而他给的是问题解决方案。仅就老婆的感受可以判断,这个老公的反应也算不上具有同理心。因为同理心需要能感受到对方的感受。这个老公虽然听到了老婆的话,甚至给出了表达关心的意思,但是,没有展现出任何理解老婆感受的意思。所以,没有感受到对方的感受也算不上同理心。
关于同理心的感受方面,比较容易跟同情心相混淆。但是同情心与同理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同情心也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处境的情绪性反应,但是同情心是以自己的观点来看别人的困境而产生的悲悯之心,是以己度人后产生了同情的情绪。而同理心是先放下以己度人的看法后,以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他人后产生的感受。比如,你看到了要玩具而不得的孩子被妈妈打了一巴掌,你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认为,小孩不过是要个玩具,不但没被满足,还被打了一巴掌,这个小孩好可怜,这是你的同情心。而如果你放下自己的经验与判断,从小孩的角度出发,那观点与感受是,那个猴子好可爱,我想要一个,但是妈妈不但拒绝了我,还打了我一巴掌,我很伤心,也很生气。
前面讲了同理心的两个面向,放下以己度人的第一反应,换位思考与感受。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同理心还意味着要为对方的福祉考虑。那么关于这一点,该如何做呢?我们要将自己的换位思考后获得的观点与感受,以请求确认的方式来跟对方表达出来,甚至提供一些帮助方面的询问。
我们继续用老公老婆的例子来看,如果老公想展现自己的同理心,听到老婆的说法之后,他首先会放弃自己以为老婆需要帮助的判断,他就不会回应说哪里不妥,我去做。而是去换位思考,老婆今天在家带了一天孩子,孩子一直哭,老婆可能会有挫折感,可能也会疲惫。孩子一直哭,家务活大概也顾不上了,甚至孩子还制造了好多家务活,老婆会觉得家务都没做好,有点难过吧,老婆好不容易啊。这样一番思考后,老公可以这样回应:“嗯,老婆,我终于回来了呀。你说今天家里好乱,孩子也不省心,一直哭,你是不是感到有点受挫或难过啊?老婆你一人面对这些是不是很不容易呀?要不要老公去哄哄孩子或者收拾收拾,还是陪陪你给你捏捏肩膀?”
这样的回应,听起来是不是就很贴心了?这个回应里,老公首先放下了自己的判断,从老婆的角度去感受她自己面对家务与孩子一整天的心情,然后用询问的语气,对老婆进行了回应。老婆听到这样的回应以后,肯定感受到了老公对自己的理解以及关爱。
让我们总结下展现同理心的具体步骤:
1、放下以己度人的第一反应,这些反应包括情绪反应、给与建议、或直接行动等内容。
2、换位思考与感受,以对方的视角来思考对方的需求、情感、动机、逻辑过程等内容,以获取对方立场上的新观点,以及感受对方的感受。
3、用请求确认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甚至提供一些帮助方面的询问。
这三步中,最困难的是第一步,放下以己度人的第一反应。因为这个第一反应属于本能的反应,本能反应向来是个很大的挑战。但是,你要时时记得,重要的是你跟对方的关系,是你关心对方这件事儿,这个关心是需要你超越于自我满足为先的。所以,一方面要谨记表达同理心的目的与意义是,你关心对方,你重视你们的关系。另一方面,你需要努力多了解自己的反应,并且多多练习放下的技能。
由此,我们也知道,使用同理心的范围在于,你关心与看重的对方,比如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同事等等。而对于其他人,也不是不能使用,只是当你不熟练的时候展示同理心可能会给人造成刻意、奇怪等不好的印象,这个步骤等你使用娴熟的时候,只要你愿意,你大可任意使用,这样至少能使他人迅速对你形成良好的印象。(明确边界)
A2激活经验:
有研究说:在大脑中过一遍,等于实际应用了一遍。那现在,让我们来在大脑中过一遍我们刚刚学到的使用同理心的技巧。请你来做个编剧,来编一个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话/旁白等内容的小故事,其中对话部分请使用同理心的技巧,因为同理心的第一步是不使用以己度人的反应,这一步在对话中是表现出来的,所以这一步请使用旁白或心理活动的方式来展现。你可以只写摘要就好,时间五分钟,大家写完之后,我们请小伙伴来分享下他的故事。现在请开始你的编写吧。
现场伙伴分享:
人物:参加多年工作的哥哥与刚工作不久的妹妹
起因:妹妹最近在工作上捅了个大篓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公司尚未对事情进行最终处理。妹妹现在终日处于担惊受怕中。于是打电话给哥哥。
妹妹:哥哥,因为我的问题,我给公司不但造成了数十万的损失,还在客户那里给公司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也不知道我咋了,怎么就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我觉得自己好蠢啊。现在公司还没处理这件事儿。我觉得我会被开除啊。唉,我好怕啊。我领导现在什么都还没跟我说,越是这样,我越觉得不知道那会儿我就会被开除了。第一份工作就被开除简直是太难过了。
哥哥内心OS:换作以前的我,我的反应是这样的:直接帮妹妹分析这件事儿妹妹要负多少责任,这个责任该如何处理,好让她的受到的损失最少。我不会注意到她的情绪,也不会注意到当前她最需要的可能并不是解决方案。
而现在我学习了今天的展示同理心的方法,我就会改下我的回应方式:我先抑制住自己的第一反应,不去给建议。而是换位思考下妹妹的处境,并尽可能地去感受下她的感受。妹妹刚参加工作就出了错误,给公司造成了损失,想必她非常自责与后悔吧。她人认为这样的损失足以导致自己被开除,而公司现在尚未跟她谈过,这个等待过程想必很煎熬吧。本来若真被开除就是个很大的事情,足以对妹妹以后的工作造成信心的巨大打击,现在又迟迟得不到结果,妹妹肯定又担心又焦虑。真如热锅上的蚂蚁啊。
哥哥:妹妹,因为失误给公司造成了损失,你是不是特别自责与内疚啊,觉得自己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的。
妹妹:是啊是啊,哥哥。我觉得自己好愚蠢。真想一头撞死自己。
哥哥:嗯,我理解你的心情。自责与内疚让人很不好过。
妹妹:并且我还怕我会被开除……领导到现在也还没找我说这事儿。
哥哥:嗯,有可能被开除、结果又没确定之前,的确很煎熬。本来就害怕被开除这样的后果,现在不出结果,你大概既有害怕又可能有时候想着可能不会吧,一会儿担心,一会儿想可能不会,这个过程真的不好过啊。
妹妹:是啊,哥哥。还是你懂我。我现在的每分钟都在煎熬啊。你说我该咋办啊?
哥哥内心OS:虽然妹妹在问咋办,如果我巴拉巴拉给了建议,还是从我自己视角出发给的建议。她问咋办可能只是当前情绪太多,她在被自己的自责、内疚、担心、焦虑所裹挟,以至于不堪重负而没有精力去思考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儿。
哥哥:嗯,现在你可能有很多情绪在飞奔,并且这些情绪让觉得每分钟都是煎熬,你特别想摆脱这些感觉是吧?这个时候你大概是没有精力去思考咋办的。
妹妹:呜,咿,对啊,哥哥,你说的太对了。
结果,在哥哥展现同理心的帮助下,妹妹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情绪,理清楚了自己的思路。然后按照自己找到的方法去解决了这个问题。妹妹现在工作更加卖力了。跟哥哥的感情也更加亲密了。
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这个故事里的对话与内心OS全面展示了一个很好的使用同理心的过程。非常棒。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何谓同理心,以及展示同理心的技巧。希望借着同理心,你能在通往幸福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