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二级拆书家肖智英,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书是«非暴力沟通»。
【场景法介绍】
【事件】工作、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同事跑到领导面前打你的小报告,你的朋友又一次爽约,或者你的孩子在公共场合跑离了你的视线,你刚找到他。
【提问】我想问下大家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你一般是怎么做的了?是生气的批评指责你的同事、孩子、朋友,还是生气不理你的孩子、又或者因此就跟你的同事和朋友划清界限了?
【影响】其实不论选择哪一种方式,都会有不舒服的一方。选择大吵一架,你愤愤的宣泄了自己的情绪,但有可能因为表达不当让对方感觉到委屈或是愤怒,而后导致感情破裂。选择冷暴力的,怒火全憋在自己心里,无法有效宣泄,长此以往更是不利于双方感情维系。
【解决】那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双方都不要受到伤害,又能合理的表达你的愿望,对方又能接受?那本书中的非暴力沟通的四的个要素,就可以帮助我们不带评价的说出我们的感受、需要和请求,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那说到这里,有的伙伴表现出了兴趣,那么现在请跟随我进入阅读原文片段环节。
«非暴力沟通»第6页
【原文why/原文what/原文案例】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首先,要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力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学习目标】在跟我完成本次学习后, 【可观察到的动作】学习者能够再遇到生气、不开心、失望的时候,不再运用批评、指责的方式,而是运用【具体内容】“陈述事实+说出感受+表达需求+提出请求”的方法,【完成程度】与对方进行有效的沟通。
好,看完原文片段,我想问下各位小伙伴,原文中告诉了我们哪四个非暴力沟通的要素?(互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对的!那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第一步观察,这里是指清楚的表达观察的结果,那我想问下大家“他总是不守时,经常迟到。”这是不是观察?(互动)对的!不是。这是一个评判。因为当一句话带上了“总是”“经常”2个字,就加入了判断、评判。那“他这周上班迟到了三次”这是不是观察?对的!这就是观察,所以这一步的重点在于观察结果一定要用事实。所以这一步我们可以称之为'陈述事实"。
第二步表达感受,这里的感受主要是指的我们自身的一种情绪。比如:开心、生气、愤怒、失望等等。
第三步说出需要,指的是引起我们感受的需要。比如“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被尊重”。这里我们可以用“我感到。。。 是因为。。。”的句式来说出我们的需要。
第四步,具体请求。具体指的是不泛泛而谈。那这里我说两个句子,大家看是不是具体请求:(互动)“你以后是否可以讲究下个人卫生?”这是具体请求吗?不是,因为它不是具体的。“你散步的时候可以把垃圾一起带下去丢掉吗?”是的!这就是请求。
好了,那我们就可以简单的将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总结为“述说需求”四步法,这里跟大家举个前段时间发生在我家的例子,上周五晚上,我在家里写文案,我女儿和她同学在我家玩躲迷藏,而她们两个是基本躲到我房间里,出出进进的,我当时就完全静不下心来写文案,这时候我就运用了非暴力沟通的四步法:
第一步:陈述事实。“宝宝,妈妈在写文案,你和雨乔在妈妈房里躲迷藏,出出进进的。“
第二步:说出感受。“妈妈有点不开心。”
第三步:表达需要。“因为妈妈需要安静的写文案。”
第四步:提出请求。”你可以先在客厅和其他房间,跟同学躲迷藏,1个小时之后再来妈妈房间,好吗?“
那通过我这样的表达,我家宝宝果然在那1小时内,没再来打扰我写东西。那刚刚用例子跟各位小伙伴完整的回顾了非暴力沟通的的四步法,大家都记住了吗?有哪个小伙伴可以再说下我们四步法的四个字?“述说需求”。嗯,非常好,谢谢各位小伙伴很认真的听。非暴力沟通的四步法其实不是固定的公式,我们也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调整,它的精髓就在于我们对四个要素的觉察。
讲了这么多,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现在进入演练环节。实践应用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请大家给自己设定一个未来可以用到这种沟通方法的场景,比如:下周的某一天你老公又应酬到半夜才回,你的朋友爽约,或者你的同事在办公室抽烟,请编一段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背景、对话,内容,结果,其中部分对话运用刚学到的的四个步骤,来跟对方沟通。在纸上写出摘要即可,
在大家演练之前,我举个案例给大家做参考,假如未来的某一天,我还是遇到我女儿来打搅我工作的情况:
故事背景(时间、地点) | 下班回家,家里 |
人物 | 我和女儿 |
故事内容(事件经过) | 我想写文案,我女儿跟同学捉迷藏,总躲我房里,我无法安静的写文案。 |
对话设计 | 我:““宝宝,你们躲迷藏都躲在妈妈房里,出出进进的,妈妈有点不开心” 女儿:“为什么啊?妈妈。” 我:“因为妈妈需要安静的写文案。” 女儿:“哦" 我:“宝宝,那你可以先到客厅和其他放进跟同学躲迷藏,1个小时之后再来妈妈房间,好吗?” 女儿:“好的。” |
故事的结果 | 女儿和同学在客厅玩游戏,1个小时之后才来找我 |
好,接下来请我们的小伙伴,开始在纸上写下你的剧本,时间五分钟,五分钟后请人来讲讲他的剧本。
【伙伴展示】珊珊
故事背景(时间、地点) | 下周一 公司 |
人物角色 | 我和同事小西 |
故事内容(事情的经过) | 我同事小西因为没按期给我报价单,导致我的预算没办法完成,我很不开心 |
对话设计 | 我:“小西,采购清单已经发给你两天了,但到现在我还没收到报价单。” 小西:“哦!好像是的” 我:“我很不开心而且很着急因为我需要按期完成价格预算。” 小西:“哦,不好意思” 我:“我希望你能在下午5点之前把报价单发给我。” 小西:“好的。” |
故事的结果: | 小西在下午4点把报价单发给了我 |
反馈:
非常棒,请大家掌声鼓励下我们的珊珊。珊珊分享的这个故事很好的运用到了今天讲的四个步骤,也就是我们的“述说需求”。
练到这里,可能很多小伙伴会问了,那我们有时候用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提出方请求,为什么对方还是会感受到我们的批评、威胁,甚至很生气的拒绝我们,实际上主要问题出在我们在表达请求时,混淆了请求和命令,一旦对方感觉到我们是在命令他们,他们就不会愿意满足我们的愿望,接下来,请各位小伙伴进入我们第二个片段,一起来学习区分请求和命令。
«非暴力沟通»第74页
【原文why/原文what/原文案例】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防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A1 自测:
首先我们通过一些自测题了解下自己,请大家阅读以下5个题目,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请大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打分
【自测量表】
当我提出请求时,我认为对方就应该答应。 | 1 | 2 | 3 | 4 | 5 | 6 |
当我的请求被拒绝时,我会批评指责对方。 | 1 | 2 | 3 | 4 | 5 | 6 |
当我提出请求时,我会利用对方的内疚达到目的。 | 1 | 2 | 3 | 4 | 5 | 6 |
我提出请求时,总是用些抽象化的句子。 | 1 | 2 | 3 | 4 | 5 | 6 |
我提出请求时,总是盛气凌人、很强势。 | 1 | 2 | 3 | 4 | 5 | 6 |
总分 |
【自测表-量表解释】
好了,大家已经做完了表了,这个表呢,是通过回忆我们日常的一下习惯性思维,来测试我们是不是容易混淆请求和命令,现在请分数1-10分的朋友举下手,那1-10分的小伙伴说明你非常棒,你平时区分请求和命令是非常清晰的,基本也可以正确表达自己的请求,并获得他人的支持和认可,那你可以听一听今天这种方法你会不会用,用过吗?如果用过一会也可以请你跟我们分享下经验。分数在11-25分之间的小伙伴举个手,这个分数之间说明你可能还出现有些时候是会正确的提出请求的,可有的时候你也会有混淆这两个概念的情况,说明你对请求和命令的区分还存在模糊地带,这一类型的伙伴,今天可以更好的参与进来,去更清楚的学习和区分请求和命令;那有25-30分的伙伴呢,这一类伙伴可能平时表达比较有个人色彩和特点,当你在区分请求和命令时,可能有一些障碍和困惑,那没关系,今天我们就重点讨论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I:
【学习目标】在跟我完成本次学习后, 【可观察到的动作】学习者能够遇到需要表达请求时运用【具体内容】“区分语气、语调+请求具体化+体会需要+尊重选择”的方法,让对方认同你提的是请求而不是命令【完成程度】。
我想问下各位小伙伴,从原文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了两个什么词?(互动)请求和命令,那什么是请求,什么是命令?你生气的跟你小孩说;“我再说一遍,请你把你的玩具收到柜子里去。”这是请求吗?不是,这是命令,【类似概念】命令是指的一种强制性的指示。【类似概念的例子】如老板命令我今晚必须把材料整理好。【概念提出】那什么是请求?【概念讲解】请求是提出具体的要求,希望得到满足。【举出案例】比如请求同事帮助我晚上把材料整理好。【概念难点】请求和命令都是希望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不同的是命令认为得到满足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请求认为双方需要互相确认才能实现的。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命令带有强制性,一旦没有被满足就会产生批评、指责或惩罚。而请求没有强制性,它只是提出一个愿望,即使没被满足,也没关系。那我想问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区分命令和请求?难吗?有点难!因为到底你发出的是命令还是请求,并不是由你决定的,而是在于对方听到的是请求还是命令,那我们应该怎样提请求,才能让对方感受到的是请求而不是命令了?
【概念步骤how】接下来了,我就给大家总结了四个行动建议:
第一:从语调、语气中区分开来。这里是指我们表达请求时应运用温柔的语气,一般采用疑问句,语调一般用降调为宜。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你今晚要在家加班做报表,你希望你老公能独自带孩子去上培训班,这里你就可以温柔的语气(降调)的跟他说:“老公,我今天晚上要加班做报表,你可以一个人带宝宝去参加培训班吗?
第二:请求具体化。这里是指请求一定要具体化,不能泛泛而谈,不具体的请求让人听到的更像是命令。如上面的例子,你如果跟老公说:”老公,我今晚要加班,你体谅下我,当下好奶爸可以吧?“这样的表达,很容易让对方听到的是命令,因为“好奶爸”很笼统,说清楚具体去做什么才符合标准,具体表达应该是:希望老公今天可以一个人带宝宝去上培训班。
第三: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这里是指如果对方拒绝我们的请求后,我们应该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这里我们可以用“站在对方立场思考他的感受和需要+确认他的需要”方法。比如如果这时候你老公拒绝说:“我今天真的很累,你让你爸爸送下吧。这时候你应该站在他的立场思考,他这时候可能更需要的是休息,你就可以问他说:“老公,你是说你今天工作一天,感觉很累了,需要休息,对吗?
第四:尊重对方选择。这里不管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我们都应该尊重对方的选择,这时候你就可以说:“好的,那你好好休息,老公!我再想其他办法吧。”
好,刚刚通过一个例子,跟大家分享了表达请求的四个行动建议,下面我想请各位小伙伴跟我一起重述下我们表达请求的四个行动建议。(互动)。。好,谢谢大家。
【预防异议+讲解】说到这里,可能有的小伙伴就会问,那如果按你说的我们提出请求是不在意结果的,那我们就没必要提出请求了啊,实际上我们学习提请求而不是命令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我们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沟通。
【适用边界】那这个方法适用与亲人、朋友、同事之间交流,但不适用于一些简单的请求,如“请帮我递张纸,请给我让个路,请帮我端杯水“之类的。
A3 微行动学习:
伙伴们,我今晚的这个片段分享内容到这里,想请问下大家,在刚刚的这个片段里,有没有觉得哪个知识点还不太能理解的?或者有难点需要解决的?
【伙伴提问】
芳姐:第二步和第三步有难度,莉莉:第一步有难度;肖雄、珊珊:觉得第三步有操作难度。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
好,我听到小伙伴们都有不同的答案,那因为今天现场时间有限,我们就举手投票,选出我们最需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好吗?
【伙伴确认】
好的。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
觉得第一步有难度的请举手(1票),第二步有难度的请举手(2票),第三步有难度的请举手(5票),好的,我们看到选择第三步的小伙伴最多啊,那今天就集中解决第三步--------体会地方感受和需要,好吗?
【伙伴确认】
好的。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
好,那大家都觉得体会对方感受和需要有难度?那能不能请大家说下,具体哪个位置有难度呢?
【伙伴确认】
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第二种情况是他知道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他就是不说,这两种情况,都不知道如何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
追问:好的,很好啊,我们刚刚小伙伴提出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方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一种是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是不说,我相信如果这两种情况都能解决的话,我们的沟通技巧肯定会有个大幅度的提升,但因为今天现场只有10-15分钟时间来解决问题,那我想请问各位小伙伴,如果我们今天只能暂时解决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更常遇到和更需要解决的是哪个问题?
【伙伴确认】
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是生闷气,故意不说,那这个时候怎么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明确问题】
追问:好的,我再确认下这个问题,就是当对方知道自己感受和需要,就是不说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引导对方说出他的感受和需要,对吗?
【伙伴确认】
是的。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
嗯,好的。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是否都有这个疑问?是否都想深入探讨下呢?大家都点头说是。
【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个问题重要,我们就用微行动学习的方法,来场头脑风暴,尝试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呢想请大家先来分组讨论下,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伙伴分享】
分析对方不说有两个原因:一是生闷气故意不说,二是没有安全感,不愿意说;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引导对方说出感受和需要。
【明确问题本质】
好啦,大家都认为当对方有负面情绪或者没安全感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引导对方说出感受和需要,对吗?这大家认同吗?有补充吗?(大家基本表示认同),
【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进行下一步---分组讨论解决方案,大家根据刚刚分析的本质,在小组内讨论,当对方有负面情绪或者有不安全的感受时,如何引导对方说出感受和需要?时间4分钟,看大家能给出多少思路来。可以把讨论后的办法都写在便签纸上,5分钟后我们请人来分享你们讨论的办法。
【伙伴分享】
第一组分享:
1.猜测对方感受和需要,如:“你今天不开心是因为。。。。吗?”
2.用开放性的问题提问,如:“刚刚是不是我做的了什么事情或哪句话让你不开心了啊?”
3.用示弱或安抚类的动作,引导对方说出感受和需要,比如抱抱她,摸摸他的头之类示好的动作。
第二组分享:
1.鼓励表达。像心理学的阳性强化法。
2.猜测他的感受,比如问他:“你是不是生气了?”
3.给对方营造安全感,让对方觉得跟你说不会受到攻击。比如跟伴侣说:“你知道我是爱你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我不会因为。。。”
【拆书家反馈】
谢谢大家的分享。大家的分享中有猜测对方感受和需要,用开放性的问题提问、给对方营造安全感等等,非常的不错。大家也将方法都写在了便签纸上,我们现在把便签纸都放在桌面上,我们来看下是不是可以把刚刚大家分析的发放总结归纳成这几个:1.营造安全感,可运用对比消除法,鼓励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猜测对方感受,通过引导提问,说出对方的感受和需要。3. 用示弱或亲密的行为引导对方说出感受和需要。这样总结大家是不是更加清晰呢?认同吗? 大家回复认同。
好,给自己一个掌声吧。我们通过微行动学习,明确了问题本质并讨论出了解决方法。
A2 :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拆为己用,学习到熟练之间还有一个不短的刻意练习时间,那现在我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家庭作业了。
【回馈】在接下来的一周,可能出现你需要提出请求的情形,那试着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四个行动步骤,我想肯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布置作业——特定任务/分享/陪练】可能是你想跟你老公出去旅游,又或者是你想请你的同事帮你做方案,当然也可能是你与朋友亲戚发生的事,而你用了今天四个步骤,提出请求,欢迎大家分享到我们爱好者群,分享者@我有大红包哦
【伙伴分享场景/需求】
伙伴:珊珊分享:
这周末我希望我老公能陪我回我河北的父母家,看看老人。于是我就运用了学习提请求的四个行动步骤。
珊珊当时就用温柔的语气(降调)的跟他老公说:“老公,这个周末我们都有两天假,你可以周六上午陪我一起坐7点的高铁回河北看看我爸妈吗?(区分语气、语调,请求具体化)
珊珊老公:“我这周好累,周末哪里都不想去。”
珊珊:“老公你是说你这周工作强度很大,你感觉很累,需要休息,对吗?”(用“站在对方立场思考他的感受和需要+确认他的需要”方法,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珊珊老公:“是的”。
珊珊:“好的,老公,那这周末就在家好好休息,等你下周工作强度不大的时候,我们再商量周末去看我父母,好吗?(尊重对方的选择)
珊珊老公:”好的,谢谢老婆理解。”
【强有力的总结】
好了,今天一共跟大家分享了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呢,简单跟大家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互动),第一,陈述事实;第二表达感受;第三说出需要;第四,提出请求。第二个片段呢,重点区分了请求和命令。因为当我们混淆请求和命令的时候,对方就容易听到批评和威胁,所以我们学习了正确提出请求的四个行动步骤,第一,区分语气和语调;第二,请求具体化;第三,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第四,尊重对方的选择。通过这四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提的要求而不是命令。那知道和掌握中间了还需要不断的刻意练习,所以也希望各位小伙伴,在今后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需要表达请求的时候了,刻意的运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方法,不断提高你的有效沟通能力。
恩,好的,谢谢伙伴们的互动,那今天我的拆书就到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