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大家好,我是利利臧。是羊角村分舵的会员,今年我的目标是过完三级。同时也是促进自己能够把想看的书真正的帮助到自己。
【书籍介绍】用FAB法介绍图书
F:本书通过艾美奖获奖记者、美国著名主持人弗兰克·赛斯诺60余年的全球采访经验以及在华盛顿大学教授的“采访的艺术”的课程,从接触到的提问大师们身上总结出11种常用的提问模型。
A:这本书是提问类书籍中非常畅销的一本,书中讲述了非常多的提问了场景和应对的提问模型,简单明了,一点都不枯燥。美前国会议员、高盛董事、等政商学界联袂推荐。
B: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对话,有对话就会有问题。你如果生活中经常有遇到朋友和伴侣吵架,说要分手,向你哭诉;朋友在工作上遇到大麻烦项目搞砸了,向你去寻求安慰。这时候暂且不说理解万岁,你实际很想跟朋友分担忧愁,可实际上你给了很多建议也缓解不了尴尬的场面,如果你想解决这样的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得到启发.
这些问题,即共情型问题,探究人的工作动力、思考的根源、恐惧的来源以及感受的产生。这些问题没有私心,源自真正的兴趣。只是简单地提问,不带观点或评判地去聆听,给沉默留有空间,让想法自由融合,让人深思或把想法表达出来。甚至还可能让人透露内幕。
共情型提问帮助你与他人沟通,例如,一位正在经历离婚困扰的朋友位患癌的家庭成员、一位与分数和社会等级相抗衡的青少年,或者是位领福利的妈妈。当一位同事需要在家详细地讨论一个论点或是在办公室讨论政治,或是当你想要接触一位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或不同视角的人时,使用这种发问方式。
利用问题建立共情关系包括从另一个视角观察、提问。提问时应:
第一、试新鞋。
这是在对话前,不着急说话或给建议,而是先向自己提问,要应用同理心,转化视角看问题。
这里提到我们很多人要纠正的误区,同理心不是把我们代入对方的场景,不是问,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会如何?
而是好奇的问:
l 这件事发生在他身上会如何?
l 站在他的角度,你会看到什么?
l 他在想什么?他感觉如何?
这样同理心切换视角提问,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
第二、用提问进入对话。
首先提大的宽泛性问题,让人们开口讲话。邀请他们进入他们感到最舒适、最熟悉的领域。
第三、聆听言外之意。
提问之后,对方机会开口说很多信息,这个时候需要聆听,听话里话外,话里—他都说了些什么?话外—就是他的语气、心情、表情、眼神、说话节奏等信息。聆听也是共情的重要部分,我们愿意听,就是最好的共情陪伴。
第四、建立亲密的距离。
这里是说,我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客观,才能避免和对方一样进入伤心愤怒冲动的状态,需要帮助朋友客观分析,合适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建议。
【分享I】
1. what,共情性问题,以探究人的工作动力、思考的根源、恐惧的来源以及感受的产生为出发点,是不带私心的,来源于你对对方的真正兴趣。只是简单的提问,不带观点或评判的去聆听,这样可以让人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2. Why:面对你想建立关系的朋友,提共情性问题,有助于理解对方并能建立关系,帮助你与对方的沟通。如果在面对你想建立关系的朋友的问题对话中不做共情性问题,你可能很难再进一步拓展你们的关系。对方依然无法回答你的问题,谈话会陷入冷场。即便谈话符合期望,也是陈词滥调。
举个例子:我一个女性朋友经常一盒男朋友吵架就会来倾诉,一开始的时候我会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应该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下问题了,老是自我中心也不是个办法,把她惹得更气了。再后来我就会说你男朋友的确满垃圾的分手吧,给出很义正言辞的建议,后来发现人家还是好好的在一起呢,一度很尴尬。
3. How:共情提问时应1.试新鞋。用他人的视角看问题,你在想什么?你感觉如何?你会看到的是什么?2.用提问进入对话。可以提比较宽大的问题让他人进入舒适区3.聆听言外之意。语气、心情、肢体、面部、眼神等4.建立亲密距离。表达同情和兴趣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我自己的A1+]
后来我看了这个拆页之后,对待后面再出现的类似场景,我就采取了这样的步骤:
首先第一步向自己提出同理心问题,感受对方的心情。问一问自己:情感危机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她这么重感情的人,一定很痛苦吧。她会压力很大,情绪会失控么?换位思考后我就摆正了自己的心态进入了比较好的状态
第二步,提出宽泛问题,进入舒适的对话状态。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如果这一步她可能情绪一直不好处在宣泄阶段,就先听着。如果愿意说可以接着问,是什么让你这么难过呢?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第三步,认真聆听就好。给予关注并适时的说些安慰的话,的确让人气愤。
等她尽情表达后,心情好些了,也比较清醒的时候,进入第四步。保持客观距离,适当给予建议。比如:你的想法是?你的打算是?我可以做点什么呢?
这样之后,我会感觉我们的关系更进一步了,而不是一直处在互相不理解的状态中,感受非常舒服。
适用边界:
1. 使用几个步骤的时候,实际对象不同,需要灵活使用。如果对方的情况不是很了解,要少一些好奇,多一些聆听。
如果对方不想说任何话,那就一边陪伴和聆听就好。
【分享A1】
请大家小组内分享各自的过往经验(显像提问法),我先分一下组,3人一组。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指令:大家想想你们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时候,你的关系不错的同事来跟你说,最近工作中麻烦不断,非常苦恼。你听了之后,给了很多建议。结果同事还是很苦恼,让你觉得很挫败。请回忆一个曾经发生的比较尴尬的失败的对话事件。并在小组里分享下。
实录:
学习者A分享:我分享一个我工作中遇到的失败案例,有个拆书帮的朋友之前跟我说个事,说新来的一个下属是90后不好用之类的,很苦恼。我就听了他说了新下属的各种问题,就立刻给了建议,跟hr说换人啊,他后来就很长时间不说话,后来他就说,我知道开掉是个有效方法,但是目前我没法开掉他。因为公司现在很需要这种外贸的专业人才,英文很好,老板不会开掉他的。后来我才知道,我没有知道过程,就轻松的给了一个建议,但这并不能缓解他的苦恼。
学习者B分享:我分享一个之前我和我老公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之前我们的宝宝是老公的姑姑帮忙带的,现在姑姑有事情要回去了,没人帮忙带孩子了,老公就很纠结的问我现在怎么办呢?孩子谁带呢?我就很快的说,让你妈来带!明显这不是老公想听到的答案,就很沮丧,我们之间也有些不愉快。
【分享A1+】
好的,刚刚我们也分享了自己遭遇的尴尬的对话事件,那么今天学习了共情提问4步法,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还可以回到当时的场景里,你打算怎么做来与对方进行一次共情式对话呢?请每个小组讨论5分钟,基于四个步骤,写出一段说辞。结束后我会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实录:
学习者A分享:那我再来把我刚刚的例子做个重新步骤吧,如果再来一次,我会这么做。第一步,我会站在他的角度上为什么会这样?他是什么感受?第二步,我会问你们的矛盾点在哪里?什么原因呢?让他来回答我,第三步,我会了解他的言外之意,第四步,我会根据得到的信息给出我的客观建议,比如说你们可以去做一次深度沟通。我想如果这样的话,我觉得对话就会显得有意义有价值。
学习者B分享: 我想到之前我老公问我的场景,其实是没有跟他共情的,如果让我重新面对一次的话,我会先考虑他是什么感受?他一定很纠结,也一定很苦恼。毕竟说服任何一方的老人放弃自己的生活来帮忙带孩子都是很难以启齿的事。这样想的话,我就很能体会到他的为难和纠结。其次的话我会问,你怎么想呢?有没有好的想法?先让他尽情的表达想法。最后再给出我的想法,来找到一个我们比较一致的解决方案。
结束语:时间关系我们只有时间分享一个了。也希望大家能把今天的场景重现真正应用在下一次类似场景中。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技巧就是共情4步法,希望大家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多多加以使用,来成为自己的提问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