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学会“对比法”,消除对话中的误会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学习对话中的“对比法” 学习目标: 使用对比法的三个步骤,消除在对话中对方存在的误会

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怡记,是佛山一家陶瓷企业的内刊主编,今年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三级拆书家。为了更好地完成拆书,我们来分一下组。两两为一组。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以后,大家能够在使用对比法的三个步骤,消除在对话中对方存在的误会。【行为】+【界定】
【场景介绍法】
场景:想象一下,一个休息日,天气很好,风和日丽,你从床上起来,和另一半说我想去看电影,但是他却说,我想待在家里休息。于是你们便开始争论起来。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无法取得一致的场景?
提问:大家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呢?是据理力争,还是委屈自己向他人妥协?你们觉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影响:其实像上面这样的问题,看起来虽然是件小事,但如果不妥善解决,不仅仅是当时争得面红耳赤,还会影响双方以后的关系。
解决:《关键对话》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对话中的共同目的危机,并创建共同目的,达到双赢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通过创建共同目的的方法,让双方达成一致目标。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现在我把拆页发给大家,大家阅读两分钟左右,阅读完毕请举手示意。

(《关键对话》67页)【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

 

【原文片断】

 

有时候,即使你没有做任何不尊重对方的举动,他们还是会在对话中感到不受尊重。诚然,尊重感出现危机,有时是因为你的做法明显伤害了对方,但还有些时候,令对方产生这种感受完全是无心之过。

对共同目的来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你的话绝无恶意,但对方仍会觉得你的目的是要伤害他们,或是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道歉显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既然你本来就没有恶意,道歉岂不是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证明你自己虚伪吗?那么,你又该怎样重建共同目的和互相尊重感,以便把对方拉回到对话框架中呢?

 

【不包括HOW的片断】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大家都阅读完毕了是吗?我来讲解一下。


正如原文拆页所说,在我们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有时候对方会因为我们的无心之过,让对方感觉被指责,他们就会建立起心灵防线,用于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利益,甚至进入战斗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关注对方的安全感,并采取“对比法”来确立对方的安全感。

 

那么,什么是对比法呢?

 

所谓对比法,就是对造成对方误会的点进行澄清,并阐述自己真实目的的一种方法。

 

【易混淆的情况】

如果你和对方说,“我很抱歉,你没有那么差,你是对的,一切都是我的错。我收回我说过的话”。

(根本差异)


这是对比法吗?不是,这是道歉。


我们必须注意到,对比法和道歉并不是一回事。对比法并不是用来收回我们说过的伤害对方的话,而是用于确保我们所说的话不会让对方产生误会。


【正确示范】

再举个例子,如果我说,“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


这是不是对比法呢?是的。


【适用边界】

对比法,适用于已经产生误会或容易产生误会的对话,用于消除或避免误会的产生。它不适用于我们明明做错了,需要道歉的场合。

 

那么,怎么样进行对比说明呢?有以下三个步骤。


【具体行动步骤】

第一步,厘清对方的误解。

想象一下对方可能对你产生什么误会。是我们的什么说法和做法,使对方产生了误会,我们首先要把对方的误解找出来。

 

第二步:对误解进行澄清。

也就是说,向对方说明你没有这个念头,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可危及安全感的误解问题。在上一步的基础上,你做出澄清。句式可以是“我不认为……”,“我不是……

它可以打消对方认为我们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你必须首先说明不希望出现的情形以便消除误解,让对话中的安全感恢复到正常水平。

 

第三步,作为对比内容,确认你对对方的尊重,说明你的真实意图。

谈话的最终,你还是要说明你的真实意图,才能实现我们的谈话目的。

 

【正面案例】那么这个方法怎么运用呢?我有一位下属小李,工作有点粗心。我要和她谈的就是她总是粗心,影响工作的事。如果我直接地说我想和你谈谈你做事很粗心的事,那她可能会很抵触,认为我要批评她工作态度不好。我是怎么谈的呢?

 

首先,我去厘清她的误解,想象一下她有可能对我说的话产生怎么样的误解,那我觉得她可能会觉得我就想批评她工作态度不好。

 

第二步,我进行了澄清,表明我没有这个念头。我告诉她,我并不是对你的工作态度不满意。

 

第三步,我表达了我对她的尊重,并说出了我的真实目的:我认为你的工作态度还不错,不过细心地对待工作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希望你能在这方面做出一些改进。如果你能在这个方面稍加关注,其他方面就没有问题了。

 

这样,小李就明白了我的真实意图,我们之间聊得也很愉快。

 

我举的这个例子,大家明白了吗?

 

(学习者:明白)

 

【预防异议】在使用对比法的时候,因为这不是一个你天然的反应方式,可能最开始你会觉得不适应。但是假如你开始经常用这种反应并且逐渐增加使用的频率,你就会慢慢领会到它的价值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

【让学习者编剧本】

 

拆书家设计提问(逐字稿):

今天,我们学习了对比法的相关知识。学习的目的,终究还是为了使用。

 

我们来想想,自己是不是曾经被他人误解,引发了一些误会?有哪些误会在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里,有可能遇到?

 

比如说你和别人拍挡打羽毛球,那个人总是失误,导致比赛输了,于是你说其实你可以如何如何打,他听了觉得你否定他的技术,大家不欢而散。

 

又比如说你和闺蜜聊,聊到她与男朋友关系的话题,你对闺蜜和男朋友的相处提出了一些意见,结果她以为你想对她的关系指手划脚。

 

在未来的生活中,还会有很多类似的场景出现,你们脑子里有没有这样一个在对话中被人误会的场景?那面对这个场景,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那接下来,请每个人运用已经学到的对比法的知识,也就是先厘清,后澄清,再说明真实目的的步骤,结合我们刚才想到的那个对话中存在误会的场景,去编写一个有起因、经过、结果的剧本。请大家设计出人物、情节和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剧本的主角就是你自己,大概写100字左右即可。

 

如果还不清晰的话,可以参考我给大家的这个表格的模式。

 

现在给大家五分钟左右写,然后在组内两两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剧本。之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的剧本是关于迟到,我和同事约定了一个时间去客户那里,我已经把时间说早了半小时,但是她超过约定时间半小时还没到。

 

人物:我和同事。

地点:客户办公室外

起因:我和同事去拜访客户,结果同事迟到。

经过:

我:你怎么那么晚才到啊?我都故意把时间说早了。我都约了别人很久,对方是老总。

同事:我已经提前出门了,地铁很挤,我挤不过别人,而且这也是你的事啊。你干嘛还说我。

我:没有啦,我知道你平时上班很准时,工作很努力,我相信你不是故意迟到的。我只是想告诉你,我对这件事情、这个谈话看得很重,对方是老总,我也不想让对方觉得我们对这件事很忽视。

同事:好的,我明白了。

 

【拆书家反馈】很感谢这位学习者的分享,她在这个过程中用到了我们对比法的三个步骤,分享得很精彩,让我们给他一点掌声。


【结语】今天,我们学习了在对比法的三个步骤,消除在对话中的对方的误解,确立安全感,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后用起来,以达成良好的对话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