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凸法则》 所属活动: 5月30日|滨江|208期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用“襁褓”裹住谈话 学习目标: 使用设定一个“限制”的方法,帮助自己节约时间成本,提高效率

开场:

大家好,我是师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书是《凸法则》。

F:本书作者山姆洪恩是一位心理学家,风靡全球的沟通学作家。通过精彩的开场,创新的思路,高效的沟通等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优点,赢得别人的关注。

A:相较于别的社交类书籍,“凸法则”是一种运用心理学,达到“知己知彼”状态的竞争法则,本书还结合了大量的案例,提供了可使用的场景。

B:当我们相互竞争时,可以通过展示罕见特点为自己加分;当我们面对紧张气氛而又想不出缓解的方法时,不妨关注并记录令你哈哈大笑的事物,再根据主题灵活应用。

学习目标:通过这次RIA学习, 学习者在需要简练说话时,可以通过设定一个“限制”的方法,节约时间成本。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P110

用“襁褓”裹住谈话

        午餐时,里克和我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承诺一定做到“说话简练”。他说:“我们的讨论对我的影响很大。如果我总是漫无目的地说,那我的谈话就一点儿范围也没有,我的沟通就是开放式的,我需要‘用襁褓裹住它’。设定适当的截止时间和更严格的范围限制,可以让我每个字都说到点子上。”

        举个例子,如果我确定一共写10页纸,这就是一件‘稳定背心’,会改变我写作时的心态。问题不再是“这个例子或见解能引人注目吗?”而是变成了“我是不是超出了10页纸的限制?如果超出了,肯定有些没用的内容要删除。”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小伙伴们都读完片段了,下面我来进行I部分的讲解。

         给要做的事情加上一些限制,可以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有效率。

        比如说:在每周晨会上,明明只要告诉大家,接下来这周需要完成哪些事情,但是在表述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时间的限制,就会发生越说越多的情况,并且通常情况下,这些多的部分对晨会没有多大帮助,反而会消耗多余的时间。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来帮助自己做事情更有效率。大家可以试试按照下面几个步骤:

1.     确定内容;就像文章中里克说的:“如果我总是漫无目的地说,那我的谈话就一点范围也没有”,这里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谈话开始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主题,具体要做什么。怕自己会忘记,或者是一开始没这方面习惯的小伙伴,可以用本子记录自己要做的事情,在谈话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本子上记录的来说明。

2.     给个限制;这就是原文所说的“稳定背心”,也就是原文中的“设定适当的截止时间和更严格的范围限制”。对要做的内容给定一个限制,可以是时间(各类会议谈话),也可以是内容长度(发邮件时)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限制的给定,是从我们已经做过的事情里总结出来的,比如说晨会,大概在开过4-5次之后,我们得出,每次每人花个3分钟的时间足够了。

3.     修改内容;对比12的差距,当发现内容超过限制时,修改内容。不断比较修改,直到内容符合限制。

 

         举个例子

       【反面】我们小组之前每个周一会有10-15分钟的时间讨论上周工作进度以及这周工作内容,但是经常会遇到明明内容很少并且只有3个人的讨论(这个3分钟是我们经过4-5次讨论得出的),却要花上半个小时的时间。

【正面】现在每周一早上我们是这么做的。首先,先在手机上记下自己要讲述的几件事情;然后限制自己在3分钟内讲完工作进度和工作内容;接着对比记录的事情和限制,看看会不会超出时间限制,讲述的内容是不是存在没用的内容。不断修改内容,符合限制。同时,我也要求小组成员也这么操作,按照123这三步来准备汇报情况,提高一整个讨论进度。

(不这么做的坏处)

        那么,我来说一下不这么做的坏处。不难看出,在晨间例会的时候, 我们小组不仅没把事情说清楚,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但是当我们给晨间例会加上了时间的限制之后,不但减少了会议时间,还让大家清楚的知道工作进度。

         当然有的小伙伴会想,如果我在讲“废话”的同时解决了别的问题,也算是提高效率。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是针对自己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提高效率,对于延展话题的想法,可以先记录下来,结束了之后在讨论。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比较适合用在我们需要限定时长/内容的事情,比如说开会,写演讲稿,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能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写作能力。

       但是当我们和亲戚朋友交流自己最近发生的一些琐事的时候,就不要有那么多限制了,怎么欢快怎么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拆书家提问设计:

大家试着回想一下,可能是在上周,也可能是在上个月,当你在开会的时候(任何职业),或者是你在做销售方案的时候(销售),再或者是给领导发邮件的时候,也可能是其他的情况下。有没有遇到过因为没有限制,让谈话,方案描述,邮件内容多出了很多没用的内容,现在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回想一下,并记录在便签上。

(确认1分钟时间)好的,大家现在花2-3分钟时间小组内分享一下。


下面,我们来请一个小伙伴分享一下他/她的故事。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现场小伙伴分享,家里孩子放学回家之后,会监督孩子写作业。本来2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的作业(按照平时还自己写作业的时间)。但是因为在开始写作业的时候会问孩子,今天语文有什么作业,数学有什么作业,这里就要占用15分钟的时间, 让写作业的时间变长。



A1+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如果现在我们坐着时光机,到达我们刚才自己回忆起的场景下,如果重新来一次,使用今天学习的方法,你会怎么做呢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把解决办法写在便签上。

(确认1分钟时间)好的,大家现在花2-3分钟小组内和小伙伴分享一下。


下面,请刚才分享的小伙伴来对自己的故事进行一下改造,如果回到当时发生的场景,他/她会怎么做。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了今天这个技能之后,我对小孩放学回家写作业可以通过以下三步,帮助自己在限定的时间内监督孩子写完作业

1.  明确目标;明确自己要做的事情是监督孩子写作业。

2.     加个限制;给监督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加个限制,按照之前几次的经验得出,大概需要25分钟时间,孩子可以完成数学作业。这是监督的时间。

3.     修改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避免自己做和目标无关的事情,比如之前的问孩子今天都有些什么作业,因为孩子自己知道都有什么作业,只要做就可以了。同时总结时间经验,在之后的作业中也可以不断完善【时间限制】

通过以上三步,我不仅用时间这个“襁褓”裹住了监督孩子写作业这件事情,节约了自己的时间,还提高了孩子写作业的效率,让孩子在这个时间段内,专心完成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襁褓裹住谈话”,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当我们要做一件事情是,首先要确定内容,明确我们要做什么事情;接着加个限制,给要做的事情加上一个限制,可以是时间上的,也可以是内容上的,还可以是其他别的限制;最后修改内容,对照12之间的差距,不断修改完善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