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拆书帮的大家庭,我是哈尔滨筹备分舵的祖迎馨,首先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自己,第一个标签是一个六岁孩子的妈妈,当女儿来到我身边,我才深刻的感受到教育孩子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业,所以我在怀孕期间把省图的育儿类书籍全部看了一遍,接触到拆书帮后,发现拆为已用是更加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我站到这里跟大家一起过级;第二个标签是哈尔滨冰橙会的会员运营官,之所以做会员运营,是因为我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分享,发现拆书不但可以自己提升,更可以共同进步时,我就欢欣鼓舞的来参加了;第三个标签是旅游爱好者,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宗旨,每年必备的两次旅游,在享受生活时,拓宽女儿的眼界,让她在旅行中观察生活,掌握新知。
自我介绍完毕,我再来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这种方法是为了解决成人学习的问题,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需要把知识同学习者的经验、规划相关联。拆书分为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两种形式:个人学习是自己读书时可以使用便签法,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是由一位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那么“拆书帮”正是将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组织在一起的社群,表现为全国各地的拆书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的青年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R阅读原文】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马丁内斯太太与我们分享了她下面的这个经历。她的女儿琳达放学回到家,报怨老师在全班面前朝她吼叫。马丁内斯太太双手扠腰,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道:“哼,你做了些什么?”
琳达垂下眼帘,生气地回应道:“我什么也没做。”
马丁内斯太太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地吼学生呢。你到底做了些什么?”
琳达阴着脸颓丧地坐在了沙发上,怒视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继续以指责的口吻说道:“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琳达怒气冲冲地回答道:“没什么可做的。”
这时,马丁内斯太太想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一口气,换了一种态度,以一种友善的语气说道:“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第一步,表达理解。)
琳达抬起头来,有些狐疑地望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她说,“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我当然认为老师为这么点小事吼我很不公平。”
马丁内斯太太说:“嗯,我很理解你肯定会那么想。你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步就没有必要了。)
琳达回答道:“我想我可以多准备几只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
马丁内斯太太说:“这听上去像是个好主意。”
马丁内斯太太的一个目的是要帮助琳达找到一些办法,免得惹老师生气和批评。注意,当她第一次让琳达想办法解决问题时,琳达正因为心里充满了敌意而无法与妈妈合作。一旦妈妈采用了鼓励的方法(通过“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琳达就感到了亲近和信任,而不再是距离和敌意,并且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当妈妈能够从琳达的角度来看问题时,琳达就不再觉得需要戒备了。
现在大家对拆书学习法和拆帮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一场拆书之旅,首先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拆页,如果看完了,请跟我示意一下,我的拆页选自《正面管教》一书。
好地,现在大部分小伙伴都已经阅读完了折页,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的 I便签,也就是我对原文的理解:
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我们需要的结果是让孩子认同我们的想法,或者是同孩子共同找到双方都认同的想法,最后得以执行,但要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这时我们就要运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理解,首先要从内心理解孩子的这个行为,转换角色,想一下如果是自己在那个年龄,遇到同样的事情,会是什么心情,把你自己内心的感受告诉孩子,让她知道你是理解他的,并跟他确认你的理解是否正确。
2、表达同情,但不能宽恕,在确认孩子的感受后,要对孩子表达出你的同情,但切记不是对孩子的问题表达出宽恕,然后再想想自己小时候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事情发生,并找出一件事情告诉孩子,你也曾遇到过同样的情况。
3、表达感受,告诉孩子你当时是什么感受,我觉得这样做会大大减少你对孩子的怒气,因为会让你想起你小时候的同样经历和感受,会更加理解孩子,并在接下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4、解决问题,这应该是四步里最难的一步,难点是如何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同时还必须是有效的,易执行的。在你已经理解孩子的感受后,要启发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先让孩子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办法不是很完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对此进行深入的讨论,最后找出双方都认同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并尽量保证不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这四个步骤能够保证你从内心真正的理解孩子的感受,并能够从愤怒中解脱出来,平静的跟孩子讨论解决的办法,最重要的是把你的感受告诉孩子后,孩子也会入下戒备,跟你共同面对并解决问题。当然,这个沟通步骤最好不要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要找到相对宽松的环境和时间,比如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孩子能够独立思考之后使用,建议在五岁之后。
大家现在对原文是不是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呢,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A1便签,也就是我自己的经历:
前段时间,老师说女儿上课的时候总是回头看一个小男孩,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女儿听课,经过老师的询问,女儿告诉老师,那个男孩子总是指着女儿窃笑,并嘲笑女儿笨,丑,装扮不好看,导致女儿很苦恼,总是控制不住上课分心并发脾气,老师对女儿进行了帮助,并希望家长也给以关注,昨天我也询问了女儿,可她只是说那个男孩子总是笑她,她就生气,当我再问她为什么会这样的时候,她就不肯多说了。
看了以上的片段,我意识到我当时只是询问了女儿发生的事情,但并没有真正从内心理解女儿,并且我当时还觉得女儿自控力太差,确实是有点生气了,虽然我没有批评女儿,但我的情绪女儿是可以感受到的,可能这也让女儿产生了戒备,认为我并不理解她的感觉,所以不想跟我讨论解决的办法了,看了这四个步骤,我认为对于父母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可以让我们从无谓的愤怒转向理智的帮助孩子分析解决问题,并可以走进女儿的内心,让她感觉到真正的理解和尊重,我相信如果我坚持一直这样做,当女儿青春期的时候,我就不会束手无策了。
所以根据拆页中的方法,我这周打算在晚饭后,再跟女儿重新进行一次交流,看看运用这个方法能否解决女儿的问题,下面分享一下我的A2:
第一步:表达理解,首先自己要转换角色,想一下自己在那个年龄,遇到同样的事情,会是什么心情,告诉女儿如果是妈妈,可能会更生气,也会不知道要怎么做,还有可能会动手打那个男孩子呢,并问一下女儿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感受。
第二步:表达同情,但不是宽恕,先告诉女儿上课不认真听讲是错误的,可以询问女儿是不是当那个男孩子说她丑的时候,会觉得非常丢人,觉得很生气,进而还会感觉到自卑。可以告诉女儿妈妈上小学的时侯,我同桌的男孩子也曾经说过我长得黑,长得矮呢。
第三步:表达感受,告诉女儿妈妈当时是真的觉得自己很失败,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但是还没有什么办法不让男孩说我,会相当的郁闷,当时还会一个人偷偷的哭呢。女儿已经做的很好了,她能够把事情告诉老师和家长,而妈妈非常愿意跟她一起来想想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第四步:解决问题,先问一下女儿,对这个问题是否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如果没有,就告诉她如果男孩子再说她笨,说她丑,女儿可以告诉男孩子他这么说是错误的,是不尊重别人的,而女儿也可以换一种思路,想一下男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个阶段的男孩子可能就是这样有点淘气,但会不会也是因为女儿其他方面比他优秀,他才会从相貌之类的其他方面来打击女儿,正是因为他嫉妒女儿,才会这样做,如果这样想,会不会就觉得不会伤心,反而会开心起来呢。不知道这样能否解决女儿的这个问题。
经过对片段的拆解,大家有没有受到启发呢,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可以按照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来试试看呢,没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小伙伴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