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拆书家Lian。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进行一小时的学习和分享,在这一个小时里,我们一起学习【主题】培养“要事第一”的自我管理习惯,【学习目标】完成学习后,大家能够学会确定自己的“要事”,合理规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养成“要事第一”的思维定式、高度自律的个人管理习惯。所以呢,希望大家积极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因为今天人比较少,就作为一组讨论,请小辉任组长,接下来组内讨论的结果就有您来记录和分享,谢谢!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 一天我到社保局去做单位的养老保险清算工作。前一天我已经电话预约好了对接人,9:00整我将所需要的资料按顺序排放到对方的办公桌上,准备好工作。可是到10:30时,才核了两个人的基本信息。不是因为内容有多复杂,而是因为对接人一会要接电话,一会又是别的同事请她帮忙出XXX表,一会儿又是领导要YYY材料;看她这么忙,我就和她寒暄了几句,对方委屈的对我说,清算工作任务太艰巨了,就因为自己沟通不及时,导致财政局和地税局衔接不当,造成全兰州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能按时发放,老干部上访,昨天被上级约谈了。【提问】我们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辛苦工作,忙的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的人还被领导约谈?真的是因为工作能力不足造成的吗?【影响】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没有整天都在忙于应付各种紧迫的任务。总是被事情牵着鼻子走,没有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和重要的事。【解决】怎么破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告诉我们,将所有的事情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分为四类,坚持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常抓落实,就可以减少许多“危机”性的问题。用这个方法来应对生活和工作的所有事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请大家利用1分钟来阅读原文,读完请向我示意。
【R】阅读原书拆页
高效能人士总是避免陷入第三类和第四类事务,因为不论是否紧迫,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他们还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在第二类事务来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
第二类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人人都知道这些事很重要,却因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轻。
按照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观点,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定式是预防性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他们也有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和紧迫事件需要马上处理,但是这里事件的数量相对来说很少。他们能够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并不紧迫的事务上,即第二类事务。完成这些活动能够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
【I】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问:大家能尝试说一下这个片段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理念吗?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答:将时间和精力放在重要而不紧迫的事上。【强化概念和对比解释】对,我们看看概念,“紧迫”:形容事物紧急迫切的状况,没有缓冲的余地。“重要”:指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
本书所述的最新个人管理理念,是将我们日常面对的所有事务,根据“重要不重要和紧迫不紧迫”分成了四类如图所示:
紧迫 | 不紧迫 | |
重 要 | I 危机 迫切问题 在限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 | II 预防性措施 建立关系 明确新的发展机会 制定计划和休闲 |
不 重 要 | III 接待访客、某些电话 某些信件、某些报告 某些会议 迫切需要解决的事物 公共活动 | IV 琐碎忙碌的工作 某些信件 某些电话 消磨时间的活动 令人愉快的活动 |
下面,我就每一类事务的概念、特点、应对方法以及将精力集中在此类事务上所导致的结果,通过举例做个简要的讲述:
Ⅰ类(概念) 重要+紧迫;
(特点)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会影响后面的进程,也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应对方法)不能耽误,立即投入精力解决;
(举例)比如,截至今天17:00必须提交的计划书;
(结果)对这类事务投入精力过多,结果就是压力大,筋疲力尽
Ⅱ类(概念)重要+不紧迫:
(特点)做好这类事,可以直接减少甚至杜绝I类事务的发生,可以保障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条不紊的进行;
(应对方法)将目标任务细化,并常抓落实;一般安排精力充沛不易受打扰的时间断来完成
(举例)强身健体计划;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身体的健康,饮食无规律,长时间透支体力,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吗?对,多病,甚至威胁生命。
(结果)自律、有条理有远见、减少危机;
Ⅲ类(概念) 不重要+紧迫;
(特点)对别人来说重要,但对自己不一定;
(应对方法)根据环境和事务性质来区别对待;勇于说不;授权;
(举例)比如:某人总是让你放下手里的事,去帮他完成XXX事。导致你没有按时完成手头的项目计划书。长期以往,想想自己的心情会不会郁闷,相应的你们的关系是否会产生隔阂?
(结果)短视近利,怪罪他人,人际关系紧张;
Ⅳ类(概念) 不重要+不紧迫;
(特点)浪费时间,一时的精神愉悦,长期的内疚感;
(应对方法)减少或者避免;
(举例)琐碎忙碌日常工作,长期以往,造成热情衰减,失去追求。然后通过刷微信,看电视来消遣;
(结果)轻视目标、依赖他人,无责任感。
我们知道了“要事第一”的意义所在,那么具体该如何实施呢?
根据本书的知识脉络我梳理出如下三个技巧:
技巧一:将II类事务作为自己的重中之重,并坚持将这类事常抓落实;具体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什么时间达到什么结果。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期望自己通过自身不断进步来影响我的孩子,我的家人。所以对自我成长来说,我将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作为近期发展目标。那么我列出具体的计划,每周利用三个晚上读沟通类书籍,每次1小时,在1个月内,能用书中提供的要点和孩子有效沟通。
技巧二:勇于说不。当次要之事牵绊我们的当务之事时,要大胆取舍。
同样举个自己的例子如:同事对我说,哎呀遇到了一个电脑方面的难题,知道你爱研究这方面技巧,能否请你帮我装一下XX软件。因为当时自己正在做报表,思维高度集中。如果帮完同事,可能又要重新来计算前面的数据了。所以,我问她,你这事情急吗?因为我正在做报表,而且明天就要数据,如果不急,等我忙完这些,再去帮你,你看成吗?同事表示理解,可以再去请教别人。
技巧三:授权他人,将某些责任明确后,分配给胜任者来完成,不要事必躬亲。
举例:打算带着父母去旅行,需要制定路线计划,定车票,定旅馆,还要搜集景点信息。任务可谓繁重而琐碎。于是我将路线和时间定好后,将买票的任务交给了老公,将定宾馆的任务交给了孩子。我只告诉他们,我需要什么时间的XXX。结果轻松而然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适用边界】需要强调的是,技巧一,是每个人规划做事顺序时,都必须要落实的。但是技巧二和技巧三,就要视事务的性质而定了,比如:保密的事你就不能授权别人去做;紧迫之事你就不能推脱责任。所以在运用的时候一定根据环境和事务分类来确定。
【A2】催化应用(可选)
拆书家提问设计:(技能点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学习者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现在请你们编一个小故事,要求:1、通过刻画人物角色,演绎出一个起因、经过、结果完整的小剧本;2、时间一定是指向今天后的某一天;3、应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三个技巧中的技巧一和技巧二、技巧三中的任何一个;(比如未来的某一天有人向你吐槽,自己总是被琐务缠身,成天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而被整的精疲力尽,反而没有时间做陪孩子啦、给自己充电啦等等,请你和他分享你今天所学的的根据重要与紧急程度将“事务”分类,并用(技巧一和二)或者(技巧一和三)的方法改善自己的生活现状。)
给大家2分钟讨论,然后请人来扮演角色分享。在开始讨论前,我们先一起复习一下:技巧一以II类事务为重,常抓落实;技巧二勇于说不;技巧三授权他人。
【学习者案例记录】小辉扮演主人公“我”,胖丫扮演“我”的朋友
(背景:为了让父母不感到孤单,“我”每周天都要去陪伴父母的。明天又是星期天了,就在我准备去看望父母的时候,朋友打来电话,吧啦吧啦向我吐槽老公的种种不是。“我”打算用技巧一和技巧二来实施自己的计划。)
时间:星期天早上9:00
地点:家里 ,手机响了……
朋友:“喂,亲爱的,我都快郁闷死了,我们家那个不要脸的,尽然……吧啦吧啦一大堆埋怨和种种数落,连珠代炮……”
我:“宝贝,你现在心情很糟糕,我很同情。我应该来陪陪你。但是我现在正准备出门去父母家,父母年龄大了,很需要我的陪伴。我们每周上班工作实在太忙,也就这么一天可以去父母那里,所以我想先去看望父母。改天我们再约,详谈这件事,您呢也先静一静,您看成吗?”
朋友:“那好吧,我先挂了。代向叔叔阿姨问好。”
我:“好的,谢谢!”
【回应和反馈】感谢两位的精彩表演,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在“说不”的时候,用到了同理心,给对留了尊严。顺利按自己计划完成自己重要的事。非常棒!
我们学会了根据重要与紧急程度给事务分类,也知道如何去做。现在我们来完成下一个【学习目标】培养“要事第一”的思维定式,合理规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养成高度自律的个人管理习惯。
先请大家做下面的自测题来看看自己的做事习惯:1-5分从不符合到符合,分数越高越符合情况。根据自己的情况,打分然后计算出总分。
【A1】请大家自测(1分钟)
内容 | 分值 | ||||
1、我花了很多时间在重要而且需要立刻关注的活动上,如:截至日期即将到期的项目。 | 1 | 2 | 3 | 4 | 5 |
2、我觉得自己总是“到处救火”,不断处理危机。 | 1 | 2 | 3 | 4 | 5 |
3、我觉得自己浪费了好多时间。 | 1 | 2 | 3 | 4 | 5 |
4、我花了很多时间在虽然紧迫但与我的最高优先毫无关系的事情上(诸如无端的干扰、不重要的会议、非紧急的电话和电子邮件。) | 1 | 2 | 3 | 4 | 5 |
5、我觉得自己总是在处理对他人重要但却对我并不重要的事情。 | 1 | 2 | 3 | 4 | 5 |
6、我花了好多时间在繁忙的工作、过多的电视节目和玩游戏上。 | 1 | 2 | 3 | 4 | 5 |
【I】解释自测题(1分钟)
11分以下,恭喜你,有很棒的“要是第一”自我管理习惯;
12-17分,你有“要是第一”的概念,但是自制力不足,不能让你很好的坚持;
18-23分,你对“要是第一”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但常常被琐事牵绊,不能主动规划做事的习惯。
24-30分,你对“要是第一”完全没有概念,做事基本处于被委派的状态。
小辉20分,胖丫21分,容易被琐事牵绊,丁丁12分不能很好的坚持。当然今天的测试只是你目前的状况,不能代表你的未来。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会受益,做事习惯有所改善。
现在请大家利用1分钟来阅读第二个片段,读完后给我示意。
【R】阅读原书拆页
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领导者首先要决定的,就是哪些事情是重要的;而作为管理者,就是要将这些重要的事务优先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对计划的实施。
根据英语词源学,“纪律(或自律)”是由“信徒”一词衍生出来的。通常情况下,信徒指的是信奉某种哲学或者某种学说、原则、价值体系的人,他们信奉某种高尚目标或这种目标的代表人物。
换言之,如果你能够成为高效率的自我管理者,那么你的自律就是由内而外形成的,是独立意志的具体表现,你所信奉与追随的就是内在的价值观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生要旨。有了独立意志和诚信人格,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冲动以及情绪,服从这些价值观的约束。
《成功的普遍共性》一文的作者格雷(E.M.Gray)一直致力于研究所有成功人士身上普遍存在的共性。他发现成功的决定因素并非辛勤的工作、出众的运气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虽然这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都比不上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习惯三“要事第一”。格雷说:“成功者能为失败者所不能为,纵使并非心甘情愿,但为了理想与目标,仍可以凭毅力克服心理障碍。”克服这种心理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使命,要有习惯二中所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内心要有燃烧的激情,让自己对所有其他不相关的事情大声说“不”。克服这种心理还需要有独立意志,愿意为自己所不愿为之事,能够做到在特定时刻始终坚持自己的既定价值观,不屈服于一时的冲动和欲望。这种能力会让你成为一个诚信的人,让你忠实于自己积极的第一次的创造。
【I】拆书家讲解引导(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边界)
(互动)问:大家能尝试说一下这个片段的关键词吗?答:要事第一、自律、条理、目标。【强化概念和对比解释】大家总结的很全面啊,我们首先来看什么是“要事”,本书作者清楚的给出了界定,“要事”就是“如果做好了,能够彻底使你的个人生活得到改观的事(如: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做好了,能够彻底使你的工作局面得到改观的事(如:具有建设性的工作计划)。也就是上一个片段中的第II类事。
那么什么是自律呢?【百度自律】,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总结这段话就是,以第二类事务(明确的价值观和目标),为生活中心的思维定式,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条理的进行。
具体怎么做呢?根据本书内容我概括为四步:
第一步:确认角色;就是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如: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儿子或女儿、员工、经理。
第二步:拟定目标;根据每个角色使命拟定一两件你最想做的重要之事作为目标。(如:我自己母亲这个角色,因为孩子正在上大学,所以,保障孩子的的基本生活需求,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就是我的重要之事。)
第三步:安排进度;以一周为单位,为每一个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如:制订个人成长计划或周计划的理想时间就定在周六或周天,因为这时候你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反省,寻求灵感,并根据各项原则和价值观来审视自己的生活。如果你给自己定的目标是通过锻炼,增强体质,那么就可以安排一周三到四天,每天一小时的锻炼。)
第四步: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不这么做的坏处】有些事情无论他是否紧迫,他都不重要。如果你过分注重紧迫事务,那么它们的范围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占据你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像是冲浪一样,来了一个大问题,把你从冲浪板上打到水里,你好不容易重新爬上去,但是下个问题又来了,于是你又重重地摔了下来。
(互动)现在给2分钟时间,请大家针对自己的某一个角色,试着写出1到2个重要之事。请写好的同学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小辉:
1、角色:刚入职的新员工
2、目标:一个月内了解企业文化,三个月内熟悉自己业务相关的知识
3、进度安排:每周三天暂定在星期一、三、五,每天1小时查找相关资料,向同事请教。
4、调整:如果有突发事件耽搁,就调整到周六或周天来解决。
【回应与反馈】感谢小辉的分享,目标和实施计划和落地,有可行性。学习能力真强!
A3促动参与
【抛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确定自己的要事,那么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日常办事的习惯:是优先安排重要的事,自律有条理的来实施我们的计划呢(如:所做的事务都是围绕自己制定的中长期目标)?还是习惯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来判断做事的顺序,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燃眉之急的事情上,然后利用小部分时间来偷闲娱乐,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要事”?(如:正在进行的项目因为人员的不协作而中断,造成项目延期。你要应对上级的督查,还要疲项目计划的补漏,苦寻整改方法。)这两种做事习惯,你更倾向于哪一个呢?
答:胖丫和小辉第二种。 丁丁第二种也有发生。
问:普遍存在第二种行为习惯,就是说“习惯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来判断做事的顺序,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燃眉之急的事情上,然后利用小部分时间来偷闲娱乐,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要事”这类行为习惯管有共性,大家认可吗?
答:认可。
那么,我们今天就进行一个微行动,通过整理自己最近一周所有做过的事务清单,来发现【问题】都是哪类事消耗我们的精力?自己在最重要事(II类)上投入的精力是多少?然后寻根朔源,我们来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最后大家集思广益,研究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好吗?
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时间,做三件事:
1、请大家将本周消耗我们时间和精力的所有事务都罗列出来(每人列出5条,要求其中最少有1条是II类事务);
2、根据重要与紧迫程度,给这些事务分类;
3、并将所有事物按照所耗时间由大到小排序(如:IV、III、II)或者(I、III、IV、II);
2分钟后,请分享出你的结果: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辉:IV类(看视频、刷网页)、I类(答辩资料,取快递)、II类(学英语,跑步)、III(同学聚会、微信聊天)
胖丫:I类(开会、报表)、III、IV(朋友聚餐、看微信、陪朋友逛街)、II(锻炼身体)
丁丁:I类(报表)III类(电话)、II类(锻炼、陪伴父母)
【回应与反馈】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我们普遍是被I类紧急之事和III类IV类事务消耗掉我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谢谢大家的分享。
【引导分组讨论本质】(结合经验,鼓励学习者相互深入追问)
【明确问题】我们做事的习惯还是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燃眉之急的事情上(I类),然后利用小部分时间放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偷闲放松一下(III、IV类),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要事(II类)。
问:大家认为这个问题有没有共性?
答:有共性。
那么我们通过组内探讨,来看看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大家可以利用相互追问的方法讨论本质并将这些原因排序)
给大家5分钟时间组内讨论,5分钟后请小组长分享你们讨论出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们讨论出问题的本质是:1、没有目标2、没有计划、3、自律性差
【回应与反馈】感谢小组长分享,仔细听了大家讨论的过程,考虑的很全面也很透彻。现在【明确问题本质】没有明确的目标来指导行动计划,没有良好的自律监督计划落实。大家都认可这问题的本质原因对吧?是!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出解决方案。
【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现在请大家就我们所一致认为的【本质:没目标、自律性差】原因,进行组内讨论出【解决方案】:即今后该怎么做,才能做到有目标,有计划的优先安排重要的事,并自律有条理的实施计划,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接下来请大家做两件事:
1、讨论出具体的行动步骤:用12345步来表达
2、告诉我你们判断这件事情已解决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说你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判断你的这件事情解决了?(如:目标,什么程度就算完成?或者自律:怎样就算做到了?)
给大家5分钟时间组内讨论,5分钟后小组长分享你们的解决方案。
【学习者案例记录】
解决方案:1、根据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要事;(如:角色是父母,那么亲子教育就是重中之重)
2、制定具体可执行的计划;(如:阅读亲子教育类书籍,30分钟/天;每周三次有效亲子沟通;)
3、完善补救措施,保证计划完成;(如:突发事件影响了今天的计划实施,那么明天一定要补着完成。)
4、每周评估;(如:这个目标完成了,可以买个奖品犒劳一下自己,体会一下成就感。)
5、及时调整要事,根据角色和环境变化及时变更。(如:单身变成已婚,或者已婚变成父母,那么重要之事要随之变更。)
问题解决的标准:世间有硬规矩和软规矩之分。所以不能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在软规矩允许的范围内完成计划就应该算达到了目标。(如:原计划今天做20个俯卧撑,但是今天身体欠佳,那么我可以只做10个,或者明天补做20个,一样算完成。)
【回应与反馈】感谢大家的讨论和分享,“软硬规矩”真的非常精彩,让我们的生活有趣而不会呆板,坚持这个行动方案,生活一定会越来越有条理。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光说不练假把式,现在开始培养你“要事第一”的个人管理习惯吧。利用我们刚刚讨论出的行动方案【1、根据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要事;2、制定具体可执行的计划;3、完善补救措施,保证计划完成;4、每周评估;5、及时调整要事】,首先关注你下周活动计划中拟定的要事;其次等这个星期结束后,评估一下这个周计划是否能够体现你的人生目标和主导价值观。将你的作业分享到今天的学习群,让大家见证你的成长。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丁丁:
1、角色:退休人员;
2、要事是“强身健体”:颈椎不好,坚持做颈椎操,不能让病情加重。
3、实施计划:每天坚持步行1小时;外出办事采用步行;颈椎保健操1次/晚,每次做15分钟,动作规范。;每天震动机按摩15分钟;
4、如果因为家中来客人或者身体不适,就少做几次或者找时间补做(软规矩下完成);
5、评估: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精力充沛。
【回应与反馈】丁丁姐作为学习爱好者,今天是第一次参加我们线下拆书学习,能够快速领会和掌握我们的学习要领,学习能力非常强!为您点赞!
结语(1分钟)我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是要事;也学会了怎样确定自己的要事;通过微行动,也找到了“如何做到要事第一”。“要事第一”是高度自律的个人管理习惯,如果你能够将此习惯体现到日常实践中的话,你的生活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的带拆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