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欣悦。我今天拆的书是《关键对话》,是由美国的科里帕特森(kerry patterson),约瑟夫格雷尼(joseph grenny),罗恩麦克米兰(ron mcmillan),艾尔史威茨勒(al switzler)一起撰写的。大多数人在面对难以解决却将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时刻”,都不知如何应对。其实,在隐忍和暴怒之间,还有一种方法,既能圆满地解决问题,又不会伤害或冒犯对方。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在《关键对话》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阅读原文。
要改变这种情况其实很容易,但首先你必须愿意面对这个问题。当你意识到自己正在拼命宣扬自己的观点正确时,你应当放弃咄咄逼人的攻势,想想希望为自己、他人、你们之间的关系实现怎样的目的,然后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些是我真正希望实现的目的,我该怎样做?”只要你体内的肾上腺素不在肆虐,头脑马上就会变得清醒,这时你就可以使用综合陈述法解决问题了。
首先,关注你的行为。你应当关注那些对方抵制你的情况,为应对你的做法,他们可能会提高音量或是强调自己看法背后的事实,当然也有可能以沉默不语的方式表示反抗。这时,你应当把关注点从话题(不管多重要)转移到你自己身上,留意你的自我表现:你是否身体前倾、怒目而视?你是否提高了嗓门?你是否一心只想战胜对方?你是否不给对方机会,长篇大论地指责对方,使用各种花招为自己辩护?记住,对问题本身越关注,你就越难以做出正确的行为表现。
其次,缓和你的做法。你应当表现出宽容、开放的心态,假定对方的观点也有价值,也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然后请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放弃对自我立场的强调是一种完全违反意愿的做法,很多人都难以做到。当你完全相信某个观点时,想要让你缓和咄咄逼人的语气是很难的。毕竟,当你知道对方的想法不正确时,又怎么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呢?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的确,当你坚信自己的观点正确时,如果扔试探性地征求别人的看法反而会让人感觉更不真诚。可是,看到别人偏离健康对话,并强迫施加自己的观点时,我们很清楚,除非他们放弃强硬立场,否则其他人很难接受他们的观点,这是我们客观观察的结果。反过来也一样,如果我们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看法,只有放弃强硬立场才是正确的做法,难道不是吗?
所以,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面对问题。我们在观点强硬时往往会意气用事,从而让自己成为激动情绪的牺牲品。诚然,坚定地相信一件事,这种做法本身毫无问题,你完全可以持有毫不动摇的观点。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表达观点的方式出现了偏差。
例如,一旦相信自己的看法或理由正确无误,我们的情绪便会悄然作祟,想当然地认为应当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当情绪取代理智时,我们的思想就无法正常运转,导致观点无法继续自由交流。与此相反,我们的强硬想法会像消防龙头里的水一样喷涌而出,不给对方任何反馈的机会。结果呢?这种做法只会招致对方的抵触情绪,达不到期望的效果。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的情绪会把原本正确的观点变成令人难以接受的洪水猛兽,我们的激情举动往往会扼杀而不是推动对话。
最后,控制你的表现。那我们该怎么做呢?你应当在发表长篇大论之前及时控制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开始感到义愤填膺,是否弄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不肯接受你的观点。毫无疑问,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信号,他们能帮助你发现自己的是否正在以身涉险。
放弃你强硬立场和绝对化的表达,但是不要放弃你的观点。你当然可以拥有坚定的信念,只要调整好表达策略就好。
这个拆页主要讲的是,当你想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却遭到了反对,而你又想拼命的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这时不易用非常强硬的态度,你应该想想你最终要实现什么目的。然后保持清醒的头脑去解决问题。
具体有三个步骤:
第一:是关注你的行为。
在对话中,当你感受到自己恼怒、恐惧、受伤的时候,先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想法,关注自己的行为,留意自己的表现。例如:我是否已情绪激动,是否提高嗓门,是否想要跟对方争个高下?
第二:是缓和你的做法。
这时候你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试着以宽容的心态,姑且假设对方观点也有道理,也能解决问题,然后让对方说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是控制你的表现。
在你想要发表观点之前,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放弃暴力的方式,心平气和的陈述你的观点。
我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客户要求签订培训满意度协议,根据满意度的高低,付款的比例也不同。我每次一看到这个要求,就立马会火冒三丈,并且气愤的说:“这个协议什么意思?很明显是不信任我们的老师!这条删除我们才签字!”而客户往往回复是:“这是我们公司规定,必须按这个要求签!”为了合作,我还是屈服了。
如果以后我在碰到这个问题,我就可以用以上这三个步骤跟客户沟通。
首先让自己保持冷静,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看看是不是又要发火了,又要开始暴力沟通了。
然后,试着以宽容的心态,换位思考一下,想想客户是不是也有他的道理,请客户说说为什么要签这条满意度。
最后,向客户陈述我自己的观点前,控制好情绪。心平气和的跟客户说:“签这个协议,无形中增加了对老师的心理压力,这对培训效果来讲,没什么益处,我不建议在协议中加这一条,请你们慎重考虑一下。”
这样的方式去沟通,我想效果应该会比我之前的沟通方式要好很多。
现在我们进入A环节:
【A1激活经验】
我们读过这个拆页,了解到当自己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别人却不认可时,应该先关注行为,在缓和做法,最后控制表现。那么,请我们每个人想一想,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观点遭到了别人反对,而你又想要拼命的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呢?现在我们左边2位小伙伴一组,右边2位小伙伴一组,请你在小组内与大家分享。时间5分钟。
【A1:学习者案例】
在今年4月份,我们某分行系统升级时,技术支持方面出现了问题。当大家在讨论谁是责任人这个问题时,都是各持观点,互不相让的。我在发表观点时,也是很强硬的坚持自己的观点,现场就吵起来了。
【A2催化应用】
现在请大家在便签上写一下,以后在工作或者生活中,你有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你要跟爱人讨论房子装修的事情,你们意见出现了分歧;或者你在跟同事讨论一个项目方案,你们却各持观点互不相让等等等等的情况,运用我们刚才讲到的三个步骤,一关注行为,二缓和做法,三控制表现,规划出你在这场有分歧的对话中具体应当怎样做。
大家把操作步骤写在便签上,给大家2分钟时间,写好的小伙伴可以把便签交给我。
【A2:学习者案例记录】
案例一:
下周项目沟通会上,我部门与对方观点不一致时,我首先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要大声说话,是否开始愤怒;接着缓和我的做法,假定对方的观点很好,并且让对方把观点说出来;最后,我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心平气和的陈述我的观点。
案例二:
下周处理有关售后咨询问题,而我们观点不一致时,我首先关注我的行为,是不是想发脾气;然后缓和我的做法,假设客户说的有道理,让客户说说他的观点;最后,我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礼貌的与客户说出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