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安珂,今天的3-2给大家拆解的片段来自采铜的《精进》,副标题: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采铜选取了影响人生的七个关键面,为大家提供了实现自我成长的精进路径。
【事件】相信我们都遇到过这样事后后悔的场景:你面前有一个锻炼提升自己的好机会,但那件事情略超出了你的能力,你犹豫退缩了,这时候总有其他人迎难而上,并且较为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你在处理一件棘手的事情时,遇到瓶颈就放弃了,“看吧,就是很难,我做不了的”,以致很久以后那件未完成的事情就像卡在你喉咙里的刺……
【提问】有这样的场景吗?(停顿、互动)你是不是事后会无比地沮丧和懊恼,为什么当时我就不能勇敢地迎上去,为什么做成这件事情的人不是我?
【影响】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类事情“遇到机会-退缩-沮丧”就是一个死循环。一次次的退缩,一次次的沮丧,严重打击了我们的自信心,阻碍了我们的个人成长。
【解决】《精进》这本书提到了一对很经典的心理学概念——僵固型心智和成长型心智,有些人可能会有些陌生,没关系,今天我们学习这个片段让我们来了解自己属于哪种心智,我们会出现遇到挑战就退缩的反应,其实就是与这两个词有关,以及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帮助我们成为“成长型心智”的人,获得学业和事业上的更大进步和成长。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与其用“发现并使用”的眼光去看待才能,不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才能,这就是“普遍—发展”观。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成长型心智”理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德韦克发现,有些人坚信只要足够努力,自己就能变得更有能力,这样的人就具有“成长型心智”的特征,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努力或不努力都不会产生什么改变,这样的人具有“僵固型心智”。德韦克同时发现,具有成长型心智的人,他们所取得的学业或事业成就明显高于僵固型心智的人,也就是说,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的信念通过努力换回了变得更好的现实。
【学习目标】【可观察到的动作】【具体内容】【完成程度】
完成这个片段的现场学习后, 各位学习者在今后遇到挑战时,能识别自己的“僵固型心智”——自动冒出的“我做不了,我不行”等想法,通过三步法调整转变为“成长型心智”——注意力放在“我怎么才能做好”“我能收获到什么”上,从而不惧挑战,迎难而上。
【互动】
在这个片段当中,提到了两种不同的心智,分别是什么?(互动,对,成长型心智和僵固型心智)。
那首先简单说一说心智是什么,心智就是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所形成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模式。
片段当中提到两种不同的心智——成长型心智和僵固型心智,具体表现是不同的:
比如面对困难和挑战,“僵固型心智”的思考方式是,这个我做不了,这件事我不擅长;“成长型心智”想到的是如何克服它,如何达成目标。
比如进入一个新领域,执行一个新任务时,“僵固型心智”主要想到的是“我能否做得让别人觉得我很出色?”“我会丢脸吗”“别人会笑话我吗”……等,而“成长型心智”主要考虑的是,这件事对我而言是否值得挑战,我能学习收获到什么?
可以看到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考方法。对应不同的思考方法,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片段中提到,“具有成长型心智的人,他们所取得的学业或事业成就明显高于僵固型心智的人”。因为不同的思考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行为选择,不同的行为选择最终决定了不同的结果。
可能大家觉得思维、心智是很抽象的东西,其实没有那么神秘和复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小方法,不断地调整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从僵固型心智转变为成长型心智。
语言是一种很神奇的工具,能够重塑我们的认知。我们今天就用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的方式来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第一步,觉察。当你迎接一项新挑战,当你着手一件新事情之前,首先觉察自己内心冒出来的否定、消极的想法,比如:“我不擅长做这件事”“我不够聪明”“我能力不行”等等,一般都是简单粗暴的结论或者评价。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第一次拆书我是1-1/1-2一起过的,当初豆子师父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我立马内心反驳了自己,“我不行的”“我一次性怎么搞得定两场过级”。
第二步,调整。觉察出否定的想法后,进行调整。将否定、消极的说法换成肯定、积极的说法,具体方法——去掉否定词,同时加上开放式提问。
比如“我不擅长做这件事”把“不”这个否定词去掉,变成“我擅长做这件事”,然后加上开放式提问,“我要怎么样才能擅长做这件事呢”“有哪些方法能让我擅长做这件事呢?”
用在我拆书这个例子上,觉察到自己有否定的想法“我不行”之后,调整句式,“我行的,我可以的,那我怎么能够保证一次性两个级别现场都能通过呢?“
第三步,表达。是的,最后一步很关键,通过说或者写的方式表达出来。因为说出来听到耳朵里,写出来被看见,能强化我们对这句话的印象,同时帮助你将注意力从“逃避挑战”转移到“寻求方法”上。
事实上,我第一次拆书不仅将“我可以的,我怎么保证一次通过两个级别“这句话说了出来,还就这个话题和我的师父豆子进行了沟通。
结果表明这个方法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预防异议】
当然我们今天的三步法只是让你转变想法和思路,相当于在迎接挑战这件事上开了一个好头,后续你如何做,如何做好,以及如何持续做好,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交流讨论,或者参与到拆书帮后续的学习活动中。
A1自测:
【自测量表】
首先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自测题,并在最后计算出自己的总分。
【自测表-量表解释】
这是一个关于思维模式的小测试,请总分在32分及以上的小伙伴举个手,给他们点个赞,这一类小伙伴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你们的成长和进步很快,今天的拆书片断可能契合你的一些观点,说不定还能给到你新的启发;
请总分在16分及以下的小伙伴举个手,这一类小伙伴你们是否经常有面对机会不敢动手而事后后悔的困扰呢,你们可能更在意外界的关注,旁人的眼光。没关系,今天的片段就能很好地帮助你转变思维,扭转被动局面;
处中间区间即17-31分之间的小伙伴可能仍有一些阻碍个人进步的惯性思维,今天的片段内容能帮你get到一些小技巧。
好,接下来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片段。
A3:
好啦,我们了解了培养“成长型心智”的三个步骤,不如我们来练一练,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巩固知识点。接下来我会给出一个场景,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给出具体场景】
思思是公司的培训助理,平时都是做培训的辅助事务,从没有进行课程主讲。她的师父聪聪原计划下周末要开展一场销售培训,但临时接到通知,月底有重要事情出差,聪聪打算将这场培训工作交给自己的培训助理思思。
聪聪:“思思,我下周六要去一趟深圳,总经理交待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知道我们下周六要实施一场销售培训,通知都已经发下去了,我打算让你来讲。”
思思:(摆摆手)“啊,师父我讲不了!”
……
【给出清晰指令】
场景大家已经清楚了吧!请根据场景分组,一人扮演培训助理思思,一人扮演思思工作中的指导师父聪聪,聪聪帮助思思运用“成长型心智”三步法迎接这项培训挑战。
我这里抛砖引玉,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啊,聪聪先指出思思的这种直接反应是一种僵固型心智的表现,接着帮助她分析这种心智影响了职业发展,最后通过今天的三步法指导她如何转变心态,寻求方法。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演练,之后邀请一组小伙伴来给大家进行演练分享。
我表达清楚了吗?大家明白接下来要干什么吗?
OK,如果有疑问可以及时提问,同时我也会观察和跟进大家的讨论过程。
【现场演练】
方方饰演师父聪聪
思思饰演培训助理思思
方方:思思,你知道我们下周末有一场销售培训,通知也发下去了,但是总经理临时安排我下周末要出差。我打算让你来讲。
思思:啊,师父我讲不了……
方方:恩,我明白突然接到比较难的任务会让你有恐惧感,我曾经也有这种体会!
我最近参加了拆书帮活动,学习了什么是成长型心智和僵固型心智,你这种表现就是一种僵化型心智。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既然你是在做培训的工作,总有一天是要上台讲课的,我觉得这次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思思:确实是个好机会,但我一想到要上台就害怕。
方方:你看你可以这样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和注意力,当你首先冒出我讲不了的念头时,你要试着调整一下,将“我讲不了”转化为我“能讲,我可以”,然后再去考虑如何才能讲好。
思思:那我怎么才能讲好呢?
方方:这门课你也听过我讲了好几回,基本的思路你还是清楚的,你可以这几天把我的课件拿过去再熟悉一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趁我没出差还在公司的时候来问我
思思:好的,我可以,那我就赶紧动起来!
【拆书家反馈】
拆书家:大家可以看到这位师父聪聪对徒弟真的是循循善诱啊,不是一上来说你要怎么做,而是先铺垫,接着用到了今天的三步法,让思思明白自己有僵固型心智,然后告诉她如何将注意力转移到“寻求方法”上,并且还给出了具体方法和资源提供。请大家把掌声送给两位的精彩呈现!
A2:
【布置作业——特定任务/分享/复盘/陪练】
大家也感受到,僵固型心智总在无意中冒出来,我们要多多加强这种练习,因此我们最后再来布置一个作业。帮助大家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点以及步骤。
请大家回去之后,这一两天找到你的亲人或者是朋友闺蜜,聊聊你们以前做了哪些临阵脱逃追悔莫及的事情,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挑战和机会,你会如何转变自己的思路或者你如何指导你的亲人/朋友/闺蜜调整思路。
欢迎大家将你们分享讨论的过程发到爱好者群里,@我我一定发红包哦!
【伙伴分享】
分享者:俊俊
我找了好朋友一起聊以往做了哪些临阵逃脱事后后悔的事,主要是我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并告诉她如果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机会,我肯定不会再错过了。好友也表示赞同,深有启发。
我:前几周学校组织去山区小学送爱心,当时年级主任找到我说有电视台的待会要进行一段采访,问我愿不愿意出镜,我犹豫了后来还是放弃了这个露脸的机会。
后来我看了电视上的这段新闻录播,出镜的是一位新来的很活泼的女老师,崽崽孩子一旁问,诶,妈妈我怎么没看到你。那一刻我就特别后悔,为什么我要放掉这个眼前的机会呢?
如果下次有类似的机会和挑战,我会首先发觉自己内心冒出来的想法,“我不敢,我做不了……”,将它转化为肯定积极的句式——“我可以的,我能做到……”之后,再去寻求方法,我怎么能做好这件事,如果条件允许再找其他人帮忙。
【结语】
成长型心智和僵固型心智并不是意味着一个人的思维模式非此即彼,非A即B。从前面的测试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出于中间状态,即两种模式兼有。因此今天的三步法更有必要了!
不要轻视简单的练习,我们身体的大部分能力,无论体力上还是智力上,是可以通过持续的简单练习得以增强。我们通过今天的三步法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刻意练习,调整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不断向进取型、成长型心智靠拢。
感谢大家的积极投入!记得一定要多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