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QT,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广州人,目前以一名创业合伙人的身份从事着私募基金这个行业,而我自己对房产投资也蛮有研究及操作经验,所以要用三个标签形容自己的话,第一个标签是投资;
那么我个人对待事物是比较追寻本质,特喜欢做一些探索研究验证的事,有点类似科学怪人,故此我的第二个标签是怪人;
而这名怪人身为被世人称作什么都能吃下的广州人,却对大部分的肉食感到恶心,只对素食感到欢心。故此我的第三个标签就是素食。
大家多多指教。
介绍完自己,接着给大家介绍下拆书帮,要了解拆书帮,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什么是拆书?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 分为个人拆书法和组织拆书法;
个人拆书法就是标签法,它可以实现,通过看一本能帮解决你问题的书,让你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参与同主题培训课的效果。
组织拆书法,就是拆书活动,通过一名拆书家用自己拆过的书加工成一场现场学习,引导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学习的效果呈现,拆书家不亚于一名培训师。
为什么能这么神奇呢?
因为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知识点关联学习者经验,规划具体应用为基础框架。
而拆书帮,就是由拆书法学习爱好者组成的社群。以拆书帮分舵的形式表现在全国各地,目前属于公益性组自发织,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
接下来,进入我们的R环节,请大家利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
《影响力》经典版 P273~274
理查德的工作就是卖车。但不是在汽车展厅里卖,也不是在旧车行里卖。他会按报纸上的消息,在这个周末买进几辆二手车,再把车子用肥皂水洗洗干净,下个周末在报纸上打出广告卖掉卖掉。从中赚取可观的差价。要做类买卖,他得了解三件事情件事:
1. 他必须对汽车有足够的知识,以便按蓝皮书上的价格底线买进车辆,同时在合法的范围内以较高的价格卖出;
2. 一旦买到车,他必须知道如何编写一则能刺激潜在买家兴趣的报纸广告;
3. 等买家到了,他必须知道如何利用稀缺原理,刺激对方对汽车产生高于所值的欲望。
这三件事,理查德都很精通。不过就本初讨论的目的而言,我们只需看看他在第三点上的高超技艺。
他会为自己前一个星期买下的车在星期天的报纸上登一则广告。因为广告写得特别高明,通常,星期天一早,就会接到一大串潜在买主打来的电话。对每一个有兴趣来看车的人他都会与他们约在同一个时间。因此,假如有6个人要来看车,他会让这6个人全在当天下午2点来。这种安排上的小技巧,为之后的顺从铺平了道路,因为他创造出了一种竞争有限资源的氛围。
通常,第一个达到的人会按照标准的买车程序,仔细检查车子,指出任何缺陷或不足,问价钱能不能再商量。然而,当第二个买车人赶到时,第一个人的心理状态马上就发生了变化。由于对方的存在,使每一个买车人觉得买到车的可能性受到了限制。很多时候,第一个到的人会情不自禁地萌发出竞争意识,宣称自己有先到先得的权利。“请你先稍等一下,是我先到这儿的。”即使他这么说,理查德也会替他说。他会对第二个买车人说:“对不起,这位先生比你先来。因此,能否请你在车道另一边等几分钟,让他先看?如果他决定不买或暂时决定不下来,我就请你看车。”
理查德说,有时你能亲眼看到第一个买家脸上现出激动的神情。他本来悠闲地评估着车子的好坏,突然之间,这车就成了一项有人竞争的资源,他得分秒必争地作出决定。如果不按理查德的要价把车买下来,再过几分钟,他就有可能败在那个在一旁窥视的新到者手里。他会在路旁来回踱步,明显很紧张地想得到这坨突然变得很紧俏起来的金属圪塔。要是一号买家不买车,或是不能当场拿定主意,二号买家会立刻扑上前来。
倘若说光有这些条件还不够让买家立刻拿定主意,等三号买家赶到的时候,理查德的圈套就彻底收紧了。据他说,此时累积起来的竞争压力,往往让最先来的买家没法承受。他要么是答应理查德的要价,要么是立刻走人,以此结束压力。如果碰到后一种情况,二号买家会为前一位买家没把车买走而长出一口气,但同时也感觉到了在一旁窥视的三号买家带来的压力。
所有这些为理查德生活费费做了贡献的买家,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下决定买车的一点基本事实:刺激他们出手买车的强烈欲望,跟车子自身的价值毫无关系。他们之所以没意识到这点,原因有二:
l 理查德设计的买车环境让他们产生了情绪反应,买家的脑袋不清醒了;
l 出于前一个原因,他们从来没停下来想过----自己买车是为了使用,而不光是为了拥有它。理查德利用稀缺资源营造的竞争压力,只影响了他们对车的占有欲。而从买家买车的真正目的来看,这种压力并不会影响车子的实际价值。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在顺从环境中受到了稀缺压力的包围,那么我们最好是采用一套两步应对法。一旦我们觉得自己在短缺影响下产生了高度的情绪波动,我们就应该把这种波动当成暂停的信号。要作出明智的决定,恐慌、狂热的反应是不合适的。我们需要冷静下来,重拾理性的眼光。只要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转入第二个阶段: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想要那件东西。如果答案是我们想要它,主要是因为想拥有它,那么我们应当利用它的稀缺性来判断该为它出多少钱。倘若答案是我们想要它主要是为了它的功能(也即想要驾驶它、喝它或吃它),那么我们必须牢记一点:该物品不管是稀缺还是充足,其功能都是一样的。简而言之,稀缺的饼干并没有变得更好吃。
在生活中,我们偶尔会遇到一些,人造的稀缺场景,以致我们作出不理智的冲动决定。譬如常见的促销活动、谈判合作、拍卖会以及分手后的不理智行为。那为什么稀缺会引发不理智产生呢?
原理在于,做决定本身就意味着得或失,而稀缺就意味着 “错过,也许就再也没有了”。 “再也没有”的这种心理会激发出害怕失去的恐惧,从而刺激你占用的欲望,引起你情绪的激动,扰乱你的心智。让你忘记了作决定的真实价值,此刻只会想着要还是不要,在强烈占有欲望下,很容易就让情绪主宰了你的决定。 被占有欲屏蔽了思考真实价值的理智。
那我们怎样减少这类不理智呢?
在情绪激动要做决定时,特别是稀缺氛围的场景,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 把激动当成是一个该冷静的信号。(冷静) 第二. 思考真实动机来权衡真实价值。(想真价值) |
接下来进入A1环节:
2016年8月份的一个傍晚,在我家附近,我参加了一个某名牌以老客户答谢会为名的新品发布会。
当然我不知道是新品发布会,因为有小礼物及抽奖,我才参加的。
流程在说了一大堆大健康概念后进入到演示新品的环节,新产品是一款“净水机”,产品演示后,现场借着出色的演示效果利用限时优惠及限量抽奖,营造出稀缺氛围,促使我支付了100元定金。
回到家,清醒以后,点了下到手的礼物奖品,价值约70元不到,而机器用不着,直到现在都没让上门安装。
反思自己,被现场的稀缺氛围屏蔽了理智,害怕错过,而失去理智地让占有欲指引我做了支付的决定。要是当时懂得把激动的情绪,当成一个该冷静的信号。思考我要获得“优惠”“奖品”“机器”的真实动机及真实价值。机器虽好,我是用不上的,机器有价值,“优惠”才有价值。 奖品的价值也没超过我支付价钱的价值呀。那我当时就不会做出这愚蠢的决定。
接下来进入A2环节:我们公司,有块法拍房投资代操作业务,常会找我们一起参与竞拍,为防止过客户受稀缺影响过拍,我打算做一张小纸条,内容:
是稀缺感让你情绪激动了吗? 1. 冷静! 2. 思考占有动机?真实价值
贴到工位桌上,每天当有客户来找我们一起参与竞拍活动时,就默念几篇。在客户激动得想过拍的时候,我就请客户先冷静,再问他买房的动机。 计划3月1日起,一个月内,月底统计,期间有遇到客户竞拍热烈引起情绪激动,我能把激动情绪当成该提议客户冷静的信号,并让客户经过真实价值思考才做出决定。则该运用目标达成。
碰巧前两天3月6日,跟客户进行房产拍卖。 房子市场价约110万、起拍价约65万、因客户是房产投资需求,到手保证20%的收益,手续税费清场等成本约10万,故设限价80万。
竞价已经开始,经过十来分钟,价格已竞到80万,这时客户有点激动,让我继续加价。看到他的激动,我脑海响起该冷静的信号。跟客户说:冷静,请问拿下这房子是投资还是自己住? 客户思考了一下说:投资。 我说:继续加价的话,投资收益率就会下降,这投资就不是好投资了。而且按这样的势头,超90万都有可能,利润空间就更低了。 客户又思考了一下说:好,行了,不加了。
这是我的一次A2应用。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