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语言的魔力》 所属活动: 打破“但是....”魔咒,用语言框架积极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打破“但是....”魔咒,用语言框架积极体验 学习目标: 学习者看到“但是”能使用“虽然”来换框

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新朋友老朋友,大家好!我是今天带领大家拆书的糖果。说到糖果,大家会想到什么味道呢?对,甜甜的。我有两个千金,一个叫甜甜,一个叫糖糖,所以我取名叫糖果,希望大家听到我的名字后心里有甜滋滋的感觉。我的职业是又做好人又做坏人的HR,同时也是职业生涯规划师。我致力于做终身学习者,希望自己在拆书家升级打怪,成长的过程中,能促进大家共同学习。
【图书介绍】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叫《语言的魔力》。这本书是国际NLP大师罗伯特。迪尔茨的作品,罗伯特有多重身份,是作者也是培训师和顾问,是教练技术中多项技术的开发者,也是现今被公认是对NLP贡献最多的人。 本书主要讲述了从如何与别人交谈到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从简单的句式转换到各种回应术模式的综合运用, 《语言的魔力》在不知不觉间转变了我们的信念,教会我们一种全新的世界观。
【分组】
今天我们一会儿会有讨论的环节,为了等会儿更好地可以讨论,在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个组。等会儿我们就按现在的分组进行讨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语言的魔力>第一章 语言与经验 P14-15


语言如何框架体验

  话语不仅描绘我们的体验,也常常为体验设立框架。话语将体验的某些方面置于显著位置,将其他方面留在背景中,以此来架构体验。例如,考虑一些不同的连接词“但是”、“同时”、“虽然”。当我们用不同的词将想法或体验连接起来时,这些词会引领我注意体验的不同侧面。如果有人说“今天天气朗但是明天会下雨”,这会让我们更多地关注明天会下,而忽略今天天气晴朗的事实。如果是用“同时”来连接这两个相同的表达即“今天天气晴朗同时明天会下雨,”则两件事被强调的程度相同。如果说“今天天气晴朗,虽然明天会下雨,”则会影响我们注意前一陈述—今天天气晴朗—把后陈述遗忘到背景中。

  无论表达什么内容,这种言语设框和“换框”都会发生。比如这一陈述“我今天很快乐但是我想这不会持续下去”;”我今天很快乐同时我想这不会持续下去“;”我今天很快乐虽然我想这不会持续下去“,其强调的变化与描述天气时一模一样。在下列陈述中同样如此:”我想做出成果但是我有一个问题“;”我想做出成果同时我有一个问题“;”我想做出成果虽然我有一个问题“

  当某些结构在不同内容中被应用时,我们称之为模式。例如,有些人有这样的习惯性模式,用“但是”这个词不断抵消其体验的积极面。

  这种言语框架会明显影响我们解释和回应特定陈述与情境的方式。考虑下述陈述:“你能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如果你愿意付出足够多的努力。”这是一个非常肯定而赋予力量的信念。它用因果关系将体验的两个重要部分连在一起:“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和“足够多的努力”。“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非常能激发动机。“足够多的努力”就不那么令人向往了。但由于这两部分联系在一起,并将“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放在显著位置,它创造了很强的动机感,将梦想、愿望和实现的必需资源联在了一起。

  注意,如果你颠倒次序说“如果你愿意付出足够多的努力,你能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会发生什么。虽然这句话用了完全一样的字句,它的影响力还是会有所削减,因为“努力”的意愿被放到了显著位置。这更像是试图说服某人去“努力”,而不是肯定“你能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在第二个框架中,“做你想做的”更像是“努力”的一个回报。在第一个陈述中“努力”则被构架为“做你想做的事情”所需的内在资源。这个差异虽然细微,却足以对信息如何被接收和理解造成明显影响。

“虽然”换框法

  识别言语模式使得我们可以创造语言工具,帮助我们塑造和影响从体验中认识到的意义。范例之一就是“虽然”换框法。这个模式的应用,是在任何以“但是”来减少和贬损积极体验的句式中,简单地用“虽然”来替代但是”。

  用下列步骤来尝试它

1.识别出用“但是”来贬损积极体验的陈述。

例如:我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问题以后可能还会出现。

2.用“虽然”这个词来替代“但是”,看一下这会如何转移你的注意焦点。

例如:我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虽然问题以后可能还会出现。

  这个结构使得人们保持正面的关注点,同时也满足保持平衡观的需要。我发现,这项技术对那些倾向于使用“是的,但是…·”模式的人特别有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讲解片段】

大家已经看完原文片段,接下来进入I环节,我将对原文片段进行一个讲解。

【What】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我们描绘体验的工具,通过不同的语言框架能为我们建构不同的体验。“虽然”换框法是指在句子中用“虽然”来替代“但是”的方法,通过换框,能够达到提升积极信念的效果。

【Why】

通过刚才的片段阅读,我们了解到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连接词来连接,所创造的意义和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会有明显的不同。使用“但是”的句式往往会抵消我们体验的积极面,使用“虽然”换框法,能够让我们打破“但是”的魔咒,保持正面的关注,感受到积极的体验,同时也能满足平衡的需要。

【How】

那么,如何使用“虽然”换框法呢?

第一步:识别但是陈述。找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用“但是”来陈述,且含有降低积极体验的表述方式。

第二步:用虽然替代但是。把表述方式中的“但是”用“虽然”这个词来替代,再来看一下你的注意焦点有什么变化,感受又会有什么不同。

【举例】

在生活中,有人常常会不知不觉地给积极情绪后面加上“但是”,我就是其中一个。上周开会时有人给我建议,我随口就回答道:“你提的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操作起来有些不现实。”对方听了我的话之后就不说话了,当时我感觉到我的说话方式给她泼了冷水,打消了她给我提建议的积极性。如果用虽然换框法来说“你提的这个想法很好,虽然操作起来有些不现实”,我既考虑到了操作的难度,也对她的建议表示了肯定,带给对方的感受会不一样。

【Where】

“虽然”换框法的使用步骤非常简单,可以让我们日常在说笑间转变信念,在我们生活中和工作的各个场景中都可以使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指令】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A1是描述自己过去相关经验的环节。经过刚才的片段阅读和例子讲解,我相信大家对于这个换框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想请大家每个人用1分钟回想一下,你最近在什么时间,因为什么事情比如说讨论方案或接受建议时曾经用过“但是”魔咒呢?当时你是怎么说的呢?说完以后,对你当时的心境有什么影响呢?想到后请在小组里和你的伙伴进行相互分享,一会儿我会在小组里找代表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伟卿:在现场和伙伴分享的过程中,我不间断地用了很多的“但是”模式,这我觉得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昨天我在爱好者群里看到我们今天下午的拆书课的活动预告,很想参加本次活动,但是被告知没有名额了。那时候嘴上没有说,心里想着我只有1个人也不能加进去吗?我内心感觉是比较亏。后来知道上午也有课时,我就打算先过来感受一下拆书家是什么?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时间就没那么重要,你不花在这个地方就花在其他地方,就没有价值,所以就打算过来。结果,晚上的时候,下午拆书课有名额空缺出来了,那个时候,我一边欣喜想参加的活动终于有机会了,一边心理又想着但是我已经参加上午场的拆书活动了。而且,下午我觉得很远,不知道路,要跨几个区,是否要跑过去,这时我内心就不是特别想去。


A2【催化应用指令】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感谢伟卿的分享!他的分享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魔力。我们知道,使用不同的连接词,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体验。接下来,请每一个人都想象一下,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你会在什么场景下,比如说开会讨论,或朋友给你建议时来应用“虽然”换框法呢?通过换框,你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呢?针对这个目标,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如果你达到了你的目标,谁会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呢?下面就请大家先想1分钟,然后把你规划的应用写在便签纸上。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1、在我确认谈话目标后,我会去识别但是模式,然后用虽然来换框。我本次谈话的目标是和设计师小王沟通,提升她工作的积极性。我会说:小王,我看到你好像不太开心,我可以感觉到近段时间你的努力,虽然这次作业老板不太满意,以后我们一起加油吧!这样她心理会比较好受点,也会感觉到我对她的支持。有现场的伙伴提出,果然是有参与就有收获啊。

分享者2、我觉得执行中最重要的不是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怎么去发现这个问题。我想到两点1、用小本子刻意练习记录平时使用“但是”的模式;2、要实践,刚才拆书家提到谁会第一时间发现这个问题很重要,我回去之后会把今天的内容跟老婆分享,让她来帮我抓这个点。


【结束语】

经过刚才的练习,大家有没有发现,使用“虽然”换框法可以让我们转变注意的焦点,持续我们的积极体验。期待大家在生活中继续使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方法,真正地达到我们拆为己用的效果。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