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丘瑞云,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1、职场妈妈:我在移动公司从事IT支撑的工作,同时也是一名2岁男孩的妈妈;
2、旅行团长:我热爱旅行,常常自封团长,自制攻略,带着我的亲友团、闺蜜团、辣妈团出去看天看地看人看世界。
3、终身学习践行者:我喜欢学习带给我成长,打开我的眼界的感觉;
我坚持每年读5-10本书,但我感到很困惑:读书不算少,但成长不算快,书读完了,时间长了就忘记了,能指导实践的更少了,直到我遇见拆书帮,学习拆书法,有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
那什么是拆书法呢?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方法,而拆书法就是这么一种学习方法论,让我们从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里去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以个人的需求为中心,而非以知识为中心,按应用可分为个人学习方法——便签读书法,也叫RIA读书法,R指的是阅读原文,I指的是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原文,A分为A1和A2,A1是指激发过往的相关经验,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反思,A2是链接到未来的行动计划。组织学习方法——由拆书家带领一群人将知识拆为己用。
那拆书帮又是什么呢?拆书帮则是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的社群,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是青年公益组织,使命是帮助更多的人成为拆书家。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事情而感到愤怒,愤怒虽然是一种让人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但也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但是,如果我们应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表达愤怒,往往会伤害别人,破坏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同时也难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那么,如何恰当表达你的愤怒呢?那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方式。
我所选的片段来自于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P140-141,这本书主要介绍如何通过非暴力沟通,来获得爱、和谐和幸福。下面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读完请向我示意。
以下是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方式
在生气时,批判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判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具体步骤有三:首先,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我们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我们只是静静地体会自己。接着,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例如,无意中听到某个人的谈话后,我们认为由于种族的原因自己遭到了排斥。这时,我们体会着愤怒,并留意脑海中盘旋的想法:“这太不公平了!她这是种族歧视!”我们知道,像这样的想法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于是,接下来,就去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把某个人当做种族主义者,我的需要也许是接纳、平等、尊重或联系。
为了充分表达自己,我们现在需要张开嘴,说出自己的愤怒——怒火此时已经被转化为需要以及与需要相联系的情感。然而,表达此时的感受也许需要很大的勇气。对我来说,生气并冲着人们嚷“你们这是种族歧视”是很容易的。事实上,我甚至还会觉得高兴。但是,倾听心底深处的感受和需要却很可能引发不安。为了充分表达愤怒,我们也许会对那个人说:“你走进房间后,和其他人都打了招呼,却没有和我说话,现在你又在议论白种人,注意到这些,我的胃有些不舒服,而且很害怕,因为我很看重平等。我想请你给告诉我,听到我说这些,你的感觉怎么样?
好,我看小伙伴们已经阅读完原文片段,那如何去理解原文呢?
愤怒时,我们通常会用批判和指责他人来表达愤怒,宣泄情绪,然而,这种暴力的沟通方式并不能真正表达我们的心声,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为什么这样做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呢?因为当人们受到指责和批评时,往往会很难再去理解别人的感受,体会别人的需要,所以说,批评和指责是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的。
那如何才能既表达我们的情绪,又满足我们内在的需求呢?这里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勇敢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愿望及感受!具体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分三个步骤:
首先,当我们感到愤怒时,先避免指责和批判他人,深呼吸,体会自己;
然后,想一想我们为什么生气了?我们的内在想要满足而没有得到满足的愿望是什么?
最后,勇敢地说出自己的需求以及未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A1:
【经历】学习完这个片段,让我联想到最近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阳春三月的一个周日,天气很好,我的朋友小希,邀请我和我老公一起带孩子去松山湖华为的欧洲小镇游玩,为了精心准备这次聚会,我提前准备了美食、野餐垫、照相机,满怀欢喜出去。到达目的地时,我们发现欧洲小镇还没有建好,停车配套也没有,我和小希的方向感都不太好,所以没有办法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所在的位置,导致兜兜转转找了很久才汇合。我先生这时就很烦躁,很郁闷地叹气。本来我的心情也很失望,看到他满满的负能量,就更生气了,所以,我就开始指责他太负能量了,出来玩遇到问题就不停地叹气,破坏了游玩的心情。他本来就心情不好了,被我指责以后他也生气了,反驳我说:“是你自己没有安排好,还指责别人。”
【反思】再回过头来想一想,其实,我们都期待去到一个美丽的地方游玩,当看到事实上我们是去到一个还未建成的工地时,都是非常失望的,而且在和朋友汇合的过程中,兜兜转转找不到对方也是同样焦急的,这个时候还被对方指责,肯定更生气了,哪里还顾得上去体会和理解对方?至于满足对方需求就更无从谈起了。如果我当时掌握了这个片段所介绍的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方式,我应该先避免去指责对方,深呼吸;然后去体会自己为什么生气了?原来是我当时也很失望很焦急,我希望在这个时候,先生是理解我的,并且能够和我共同去想办法,我更希望他能够给孩子树立一个正能量的榜样。所以,我现在觉得我当时应该将自己内心的愿望表达出来,可以说:“老公,我也没想到欧洲小镇还没建成,还是一片工地,我很失望的,跟朋友汇合又兜兜转转找不到对方,也很焦急,所以特别能理解你的心情。那这次既然我们都准备好了野餐的食物餐垫,不如我们就换个地方玩呗,去旁边的松湖烟雨也很不错啊!”在去松湖烟雨游玩时,可以再找个适当的机会,敞开心扉,表达我内心的下一个需求:“老公,你还记得之前我们看过的“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吗?其中有一集,林志颖带着小KIMI抽到一间有老鼠和蟑螂的最差房子,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当时是想尽办法引导孩子开开心心地接受,其实我觉得你稍微努力一下也能做到这样,给孩子一个正能量的榜样。”我想如果我当初能这么表达的话,我们肯定会度过美好的一天。
A2:
那这个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方式这么好用,以后我们要怎么应用起来呢?我想到了一个情景,我喜欢带着家人出去玩,出去玩时安排的路线比较随意,比较曲折,而我先生是有点强迫症的理工男,他理所当然地认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安排路线应该简单直接高效。而我却觉得不一定要高效,出来玩,随性一点无所谓的,游玩过程中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我们的矛盾点,我们出去游玩时经常会因为这个问题互相生气。那学习了这个片段之后,我计划应用这种非暴力沟通方式来表达我内心的需要。
先说说我的行动计划:下周,我要带家人去惠州游玩,其中第二天,我安排了两个景点A和B,各游玩半天,AB之间是非常近的,中午吃饭安排在某好评餐厅C点,离AB大概5公里,我计划上午在A景点游玩,中午开车去距离5公里左右的C点吃饭,然后休息一会,下午再回到B景点游玩。正常情况下,我先生肯定会吐槽,并且要求,要么在AB就近吃饭,要么上午把AB两个点逛完,然后去C吃饭,吃完早点回家。当遇上这样的情景,我就要避免像往常一样去指责对方,先深呼吸,然后静下来体会自己,其实每次我看到他不高兴的时候,我生气是因为我的感性和随意没有被他理解、接纳和包容,我希望他能理解我这种出来玩就比较放松和随性的方式,能够陪伴我出来好好放松一下,同时我也希望他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放松。最后,勇敢地将我内心的需求表达出来。我可以这么对他说:“老公啊,我很了解,你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你做任何事情都倾向于用最高效率的方式去完成,但是出来玩,我们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完成什么任务,主要是为了放松,我们平时白天上班,晚上带娃都挺忙的,精神也绷得紧紧的,好不容易出来玩,我们就放松一点嘛。如果出来玩也要求最高效率,走直线距离,那对我来说真的很累,达不到放松的效果。你不妨尝试一下随意一点,放松一点?”也许我这么说,他就能够理解我的感受,并满足我的需要了。
我的分享完毕,感谢大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