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促动》 所属活动: 学习DISC理论,来一次正向引导吧!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SHARE”模型 学习目标: 运用“SHARE”模型,“对事不对人”地给予反馈

开场: 大家好,我的拆书名号叫做花婆婆。我的三个标签:1、终身学习者; 2、跨境电商一枚 3、家庭教育探索者。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当给别人反馈时,学习者可以运用“SHARE”模型“对事不对人”地给予反馈。下面请大家按2个人一组,来分一下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图书介绍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原文片段取自这本《促动——激活团队能量的领导力新法则》。

F这本书的作者是段泓冰,导师级的促动专家,曾任世界500强企业大学负责人。这本书其实是作者多年的经验总结,详细讲解了比如在我们拆书帮大受欢迎的私董会、世界咖啡、未来探索等十大促动技术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A:这本书在豆瓣是8.3分高分推荐的,并且是国际促动师协会为《职业能力》证书课程唯一指定教材,内容十分权威。同时书中促动技术的讲解都配有鲜活的案例和故事,可读性极强,一点都不像印象中的教材那么枯燥。

B: 你有没有过好心地给别人反馈被怼回来的经历?这本书能让你学会“对事不对人”地给予反馈,同时化解成员间的矛盾。你的团队成员中有没有磨洋工的,沟通成本特别高的成员?这本书中的各种促动技术可以帮你节约沟通成本,提升整个团队的执行力。若你想召开高效,有成果的会议,以及做领导的能力,都可以从这本书中的促动技巧中得到一些启发。

原文片段

image.png

反馈者的语气、态度、时机,被反馈者的个性类型、过去的职业经历都会影响反馈效果。然而,一般人们在接收到建设性反馈,即别人坦诚地告诉他做得不太好、需要改善的地方时,通常有以下四个反应,即吃惊(Surprise)、气愤(Anger)、理性化(Rationalization)和接受(Acceptance),也就是“SARA”反应。

作为一名管理者,请记住建设性的定义是“有用,有帮助,建立、推进或改进,获得积极的结果”。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了,时间到,没有读完的也没有关系,请重新回到我这里来。

【what】原文片段给我们介绍了高效沟通反馈的“SHARE模型”,具体包括正面反馈和建设性反馈两种方式。请看我手里的图表。

image.png



S是具体的情境场景,时间地点;HA描述观察到的确切行为;R为结果,描述行为作出的贡献或者造成的损失;E则是期望对方需要巩固或改正的行为。

SHARE模型的核心难点就是HA步骤,即描述观察到的确切行为,因为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我们需要学着识别评判,以及通过刻意练习多使用描述事实的语言。

识别评判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把自己的观点、预测、推测当成事实,而不是观察到的事实。

2、当出现“你/他应该”、“我认为”、“我觉得”、“我感觉”、“你总是”、“你每次”等词汇时,则需立刻提醒自己是否处于评判状态了。

描述事实常用的语言是:我观察到……;我注意到……;我看到……等。不管是否喜欢他人做出的行为,重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

【不这样做的坏处】【why】日常生活中,我们惯常采用指责、质问、挖苦、兜圈子、打比方或者笼统的方式给别人反馈,要么引发对方的愤怒和互怼,要么无法引起对方的重视,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这种沟通反馈是无效的。

【反面举例】举个例子:仓库小李发错货了,老板很气愤对他说:这个客户对我们特别重要,你货都发错了,他肯定会对我们失去信任,难道你没有仔细核对发货清单和货物型号,数量是否匹配吗?你让我怎么和客户解释?你说说这种错误你已经发生过几次了?你能不能长点记性?会话在小李的低头沉默中结束。

反例变正例】导致这个沟通反馈无效的原因是老板采用了责备、质问以及笼统的方式来给予反馈。

HOW根据拆页的“SHARE模型”四步反馈过程:

S:小李,昨天下午我核查发货记录时,

HA:发现你发往迪拜的GB008订单货物型号发错了。

R:因为你一时的疏忽,导致客户无法正常参加当地最盛大的展销活动,客户不仅不能拉到新客户,连有些老客户都会失去。

E:我希望你立马联系货代公司,看是否可以加急立马帮客户寄出正确的货物,以后发货之前至少要清楚核对3次型号、数量和收件人是否匹配。先完成一单的包装再开始做下一单的,可以减少出错的概率。

我们通过案例可以看到SHARE”模式的反馈更有说服力,能让对方理性地去看待自己的行为造成的结果,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有明确的改进方案。同时沟通反馈的焦点在“发生的事情上”,而不是聚焦在“做事的人”身上,即“对事不对人”。

【适用边界】SHARE模型”适用于我们在乎和对方的关系,或者我们希望能和对方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比如公司会议讨论、教育儿女、家人之间的沟通等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一下是否有过给予人反馈时,被对方看成是“故意找茬”或者对方完全不重视你的反馈,导致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的经历?请大家把相关经历记录在便签上,然后在小组内分享。时间是3分钟后,稍后请1位小伙伴为我们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海峰:小李,你怎么每次都把分配给你的项目任务拖延到最后几天才完成?你有严重的拖延症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因为你的拖延每次都让我们的项目不能按时上报?你必须提高一下你的工作效率和改改工作习惯,否则我们整个团队就因为你每次拖后腿,不要每天一上班就是刷朋友圈逛淘宝。结果小李充耳不闻,每个月的项目依然是拖延到最后几天才草草完成。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假如上帝再给你一次机会,回到之前的场景,带着今天学习的“SHARE反馈模型”,你会怎么“对事不对人”地给予反馈呢?


学习者案例分享:

海峰:

 S:小李,你昨天在公司加班,

 HA:我注意到你加班到10:30才离开公司。

 R:你负责的项目部分在截止的最后一天10:30才完成,导致我今天没能按时提交给客户。同时,你加班到这么晚,不仅增加了公司的运营和人力成本,而且影响了我们整个项目的进度。再说你一个女孩子加班到深夜才回家,安全风险也大大的增加了。

 E:我希望你以后把项目任务分解,每天按时保质的完成当天的工作,尝试不要把工作都积压到最后几天才匆忙的赶制出来。同时,我这边有一些可以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和专注力的APP,我可以分享给你,咱们一起把项目做好。

 好的,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