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第68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用三分法结构笔记助力学习与思考。 学习目标: 使用三分法结构笔记,记录学习听课内容,建立基于事实的思考框架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李炜,木子李,火字旁的炜。自从加入拆书帮,我除了成长为了一名正在过级打怪的拆书家,也成为了一名中级生涯规划师、野生摄影师和长沙有书同城的线下活动的组织者。【介绍《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
【事件】大家从小到大,尤其是在学校读书时,是不是总是离不开记录各种学习笔记,包括现在进入职场,来到我们拆书帮也不免要用笔记本记录下所学所思。
【提问】那问下在坐的各位,你记录下的学习笔记都能很好的帮助你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了么?
【影响】一份优质的学习笔记总能节约我们的时间,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让我们更高效的吸收知识,如果你做的学习笔记,不能助你立马回顾所学知识,让你更好的消化理解所学,不仅对你来说没有益处,甚至可以把这些笔记看成一堆占了空间又没有实际用处的废纸。
【解决】而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这本《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是一本教读者如何通过记笔记整理大脑思路的书,它能让你通过正确的记笔记,达到高效学习,快速回顾,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也能为你整理杂乱的信息,辅助你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信息梳理与思考,解决职场与生活难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 阅读原文案例】

A4大小的笔记本可横向使用单页,B5大小的笔记本可以将左右两页作为一页使用,这样可以使视野变得开阔。在左侧记录事实、板书,然后一次往右书写解释、做法(结论)。总而言之,就是按照基于“左侧”的事实在“右侧”展开思考的流程书写。

图片 1.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 学习目标 】 【 可观察到的动作 】,【具体内容 】,【 完成程度 】

希望各位通过此次RIA现场学习,能够在今后阅读书籍或写听课笔记时,用上“三分法”结构笔记,完成高效记录,并能结合自身思考消化所学知识。

 

【互动】

拆书家:大家看完片段可以看到三分法总共有几个区域呢?

爱好者:四个

拆书家:分别是哪四个?

爱好者:标题区、事实区、解释区和做法区。

 

【步骤how】

拆书家;那我们看完原文片段是不是能很清晰的了解三分法结构笔记的一个基本组成框架了?使用它也只需要简单的五个步骤。

第一:在笔记本上建立三分结构。

用一条横线三条竖线画出这四个区域。

第二:顶端标题区写下学习主题和时间

如“3月29日学习整理法”“如何30分钟读完一本书 2018-3-29”

第三:在“事实区”也是笔记本的最左边,写下阅读学习或者听课中的笔记或老师的板书。

第四:在“解释区”,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注意,这部分才是“三分法结构笔记”的重点,你在课堂上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就可以立马写下来,当时没有想法的话,可以留着课后复习时再来写,这个笔记区域是用来消化所学知识做思考记录用的。

第五:在“做法区”写下你学习吸收后得出的结论,或是你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拆书帮的小伙伴听起来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这个“三分法结构笔记”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的RIA便签读书法,R的原文片段变成了“事实区”的学习笔记和课堂板书, I的重述原文就是我们“解释区”的自我思考,最后A的行动建议则是我们“做法区”学习后的结论与行动方案。

 

【预防异议+讲解】

很多小伙伴可能会疑惑,这样换个方向,画几个区域记录下的笔记,就真能更好的吸收我们课堂学习的知识吗?我得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三分法结构笔记最重要的不是你记下了多少内容而是你在“事实区”写下的思考和“做法区”做出的结论和运用,有了思考和运用这样的消化和咀嚼的过程,自然比单纯的抄写笔记和板书要对知识点理解得更深入,吸收得更有效。

 

【明确适用边界】

不过“三分法”结构笔记在听课过程中比较适用于理论和经验性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对于技能性和操作性知识如学习制作幻灯片和PS修图还是有局限的,毕竟这类学习都以操作做主,熟悉才能生巧。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引导学习者伙伴分享场景/需求】

请大家想一下,未来一周的生活或者工作中有能够用到“三分法”构笔记来进行学习和听课的场景吗?比如公司每周的培训会;或者最近打算在家阅读哪本书?准备报名参加什么培训和资格认证的学习等等。请大家想一想,会有遇到需要用上结构笔记记录分享的场景吗?是什么场景呢?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互相讨论一些,待会请大家直接分享出来哦。

爱好者:我刚好这个周末要参加一次培训课程。

爱好者帆:我也是,下个月有场时间管理的培训。

【布置特定任务】

拆书家:感谢大家的分享,看来四月份适合精进学习的好时节啊!那为了更好地练习“三分法”结构笔记这种学习技巧,我来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都说教会他人才是最好的学习,请大家在你未来要用上“三分法”结构笔记的场合下,如刚刚很多小伙伴都要参加培训,那请将你今天学习到的结构笔记的使用方法教给你的同学,使他们也能学会这样简单实用的笔记法如何?

现在,请你设想下你会怎样教她通过五个步骤使用“三分法结构笔记”呢?请花5分钟时间,写下来,待会找小伙伴分享下哦!


拆书家:哪位伙伴愿意分享下?

爱好者帆:我来吧,下个月的培训会,我会这样教我隔壁桌的同学使用“三分法结构笔记”做听课记录,第一步,我会教她用一横三竖画出这四个区域;第二步,教她写下标题和时间;第三步,教她在“事实区”写下听课记录;第四步,告诉她在“解释区”写下对“事实区”板书和笔记的思考;第五步,教她在“做法区”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成一个结论或者实际的行动步骤。

【提问反馈 】

拆书家:非常棒的分享,大家听完后是不是能感受到以教为学就是一种很好的复习和检验所学知识的方法呢?

爱好者:是的。

拆书家:我们通过帆的分享,是不是也能感受到她已经妥妥的知道如何使用“三分法结构笔记”了呢?

爱好者:是的,感觉很明显。


【结语及两个片段之间的联系】

我们通过简单学习和演练知道了如何用三分法结构笔记做听课记录,那你们知道如何用结构笔记思考问题吗?三分法结构笔记除了是我们学习的利器也是我们整理大脑,建立框架思维的好帮手。下一个片段的拆解后,我们会发现同一个结构笔记,不同的用法可以助你理清思路,通过层层追问找出问题本质,把解决方案整理出来。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拆书家:拆解下一个片段前,请各位先完成以下自测量表,动动笔,为自己计个分数,1分代表不怎么符合,6分表示非常符合,请结合你的实际情况来给出分数哦!开始测试吧!

【自测量表】

1、我能基于事实情况思考问题。

1

2

3

4

5

6

2、当我的朋友遇到问题,会向我咨询寻求帮助。

1

2

3

4

5

6

3、在工作中,我会发现大家没有关注到的问题。

1

2

3

4

5

6

4、当我遇到难题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1

2

3

4

5

6

5、我能从很多信息中,找到对工作开展最有利的信息。

1

2

3

4

5

6

 

【自测表 - 量表解释 】

拆书家:不知大家的分数算出来没?现场有没有23分以上的?可以举手示意下吗?

爱好者:有(4人举手)

拆书家:你们肯定是善于思考问题的人,身边的朋友是不是都爱向你们请教呢?

拆书家:那有没有11分以下的呢?

拆书家:1人,如果在这个区间就证明你在解决问题方面可能还有点困难,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提升哦。

拆书家:而剩下几位11-23分区间的小伙伴,就处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平均值,能满足正常需求,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拆书家;那接下来让我们看到原文片段。



【R: 阅读原文片段2  不带HOW】

截止到目前为止,是否有人教过你要基于事实思考问题呢?

正如我前面提到过的那样,很少有人知道要“基于事实思考问题”如果事实与此相反,你早就知道这一点,并且早早养成了“基于事实思考问题”的习惯,那么,你将可以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身后。

不仅如此,这一习惯将为你的一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基于事实思考问题”是一项强有力的武器。

读过前面几章,你应该已经知道要按照三分法使用方格笔记本了吧!用提案笔记本的左侧区域记录事实和用学习笔记本的左侧区域记录板书是一样的道理。因为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基本上都是“事实”比如历史、数学公式、文章、食物链图等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

阅读完原文片段二,希望大家通过接下来到RIA现场学习,在职场或工作中,如果面对信息杂乱难梳理的状况,能知道如何用三分法结构的五步骤,建立一个框架思维模式。

 

【互动】

拆书家:大家看到原文片段觉得它提出的重点是什么?

分享者:要基于事实思考问题。

【概念讲解】

是的,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事实,如果不能区分出事实,就无法真正做到基于事实思考问题,即使有一个思考框架在,也无法正确使用它来梳理我们杂乱的信息。就像方向一开始是错的,一切都会徒劳。而我们要区分的事实也就是客观发生的事情,不以人物主观意向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是怎样就怎样,【举出案例】比如我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这就是一个事实,不管我装得再嫩,别人怎么说看不出来,我依旧是个三岁孩子的妈妈,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不可改变。

【类似概念】

那最容易和事实混淆的是什么?是观点,是一个人对于某个事实的主观判断,而且你很难评判对错,比如,【类似概念的例子】我说自己是一个贤惠的妈妈。贤惠这个词就是我对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在我婆婆眼里,我可未必贤惠。所以贤惠的妈妈,是一种主观判断,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

【步骤how】

所以分清楚这两点,我们才能更好更高效的用三分法结构笔记来进行基于事实的问题思考。

我们可以看到之前用到的结构图。

第一步:画出三分结构区域。【给出图示辅助讲解】

第二步:在标题区,写上想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我最近想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工作期间的办事效率,不被手机消息和临时任务影响?。

第三步:在现状处,先逐条列出目前的现状。用蓝色笔记划出事实,用来和观点做区分。

如我列出来以下几点状况,第一条工作期间时不时刷手机,被各种信息吸引也被各种信息干扰。然后找到事实“时不时刷手机”用蓝色标记。

第四步:在解释区写下,找到基于事实应该解决的问题并连问“为什么”深入剖析,挖掘出本质。

基于事实情况,我才发现自己的核心问题是有时间刷手机,却没有时间完成每天的工作。接着,追溯出第一原因是因为自己心态没有摆正,越来事越拖延。但这只是开始,然后再问自己为什么?再提炼出一个原因,比如我分析后,第二条写下的原因是因为前期工作存在拖延或敷衍对待,遇到紧急任务就容易情绪不好。还没结束再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三次思考写下:因为平时一直在做紧急又重要的事,没有及早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继续追问自己,为什么?第四次思考写下:平时工作习惯没养成,没有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直到得出一个直击自己痛点的结论。要注意的是,同一个问题对不同的人答案未必相同,这毕竟都是基于自己实际情况还有理解和需求做出的解答。

 

第五步:在做法区写下对策,在“事实——解释”的基础上,明确的指出,现在应该由谁,毫不犹豫的采取怎样的行动。我最后给出的对策就是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每天写下今日待办清单,并为自己请一个监督员,未完成每日待办清单就给监督员发一个大红包,连续一周都完成了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

第六步:在标题区域问题的下方,写下问题结论。我写下了“总之,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预防异议+讲解】

当然,你可能会疑惑,思考问题用得着弄得这么复杂吗?我只能说,这个“基于事实思考问题”的结构框架是用来帮助那些不太知道如何从大量事实与观点混淆的信息中,整理出问题的重点,抓住问题本质来设计的辅助思考框架。如果你能一眼就看穿问题的本质,当然不需要这么繁琐的分析方法。


【明确适用边界】

所以它更适用于信息量较大,解决较难梳理头绪需要区分事实与观点来寻求解决方案的问题,如果是天下雨了,要不要带伞?我要不要买那件新衣服?这类只有事实或全靠主观意愿决定的问题,就不存在要基于事实分析问题寻求答案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 微行动学习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明确问题】

拆书家:通过以上拆解,大家是不是已经清楚了如何用三分法结构笔记的方法来建立起基于事实思考问题的框架,大家对步骤或是概念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爱好者:怎么用是知道了,但是我对怎么从现状中得出问题的本质这一步觉得有疑问,不知道要怎么达成。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嗯,谢谢这位伙伴,我和你确认下,是在“事实区”的现状描述,分析结论到“解释区”这一步有困难是吗?

【伙伴确认】是的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好的,其他伙伴认同这个疑问吗?这个问题大家是不是都有疑惑,想再深入探讨下?

【伙伴分享】

爱好者:是的,这个很难。

【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拆书家:那给大家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讨论下,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问题本质】

爱好者: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找出从现状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方法。

拆书家:大家都这样认为么?

爱好者;是的

拆书家:那么,我们接下来请各位联系自己过去的经验,继续分组讨论下,要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好吗?请各组将你们讨论出的解决方案写在白纸上,待会每组派一个代表分享下,你们的解决方案吧!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开始讨论吧!

【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分享呢?

爱好者波:我们组通过讨论,得出的方案是这样的,首先,把罗列出来的现状用蓝色的笔画出事实部分,然后,把这些事实进行分类,比如刚刚你例子中的事实有刷手机和工作不及时完成,两个类别。最后,归纳这些分类,得出结论。

拆书家:这一组能够结合我提供案例来给出解决方案,是不是很有说服力?

爱好者:是的。

拆书家:那另一组呢?

爱好者橘:我们组将方案分成了三步,和他们组大同小异。第一步:区分出事实与观点;第二步,结合事实,多角度分析,看看是知识层面的问题,还是个人意愿的问题,或是技能方面的问题,一一对应得出原因。第三步,归纳原因作出结论。

拆书家:真是厉害,这组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不是条理分明,考虑得也很细致呢?

爱好者;是的。

拆书家:那大家通过交流讨论,对于这个问题还有疑问吗?

爱好者:没有了。


A2

【激活场景】

拆书家:那现在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请各位设想下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可以用上结构笔记基于事实思考问题的场景,比如未来工作中你的下属向你咨询工作难题、生活中你的朋友向你咨询情感困惑,你的客户向你咨询产品问题,任何可能会遇到需要用三分法结构思考问题的场景。

 

【给出清晰指令】

这些场景下。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步骤,编一段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背景、对话,请注意剧本要用对话的形式体现出你能用今天所学的   “三分法结构”五步骤,来进行问题的思考框架搭建,在纸上写出摘要即可,时间五分钟,五分钟后请人来讲讲他的剧本。

 

【伙伴剧本展示】

时间: 下周一

地点: 办公室

故事背景:老李的同事小明找我咨询工作问题

人物角色:老李与小明

故事内容:小明来到老李的办公室咨询老李提升工作业绩的问题

对话设计:

小明:老李,我这两个月业绩老是跟不上去,怎么办呢?没业绩怎能拿微薄的薪水还房贷呢!

老李:你这个问题太抽象了,这样吧,我教你一个思考问题的模型,你可以用它来慢慢分析,等你找到问题的根源,这样自然就有解决办法了。

小明:什么好模型,快说给我听听。


老李:这个是“三分法结构笔记”的思考模型,除了帮你梳理难题,还能拿来做学习笔记呢!

        首先,你像我这样拿出一张白纸,用三横一线画出这样四个区域。第二步,在最上面这个区域写上你的问题,比如我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工作业绩?第三步,你要逐条写下你目前的工作状况,像这样一、二、三、四条罗列出来。


小明:我试试,我的目前的工作现状是:1、连续两个月业绩平平,刚刚达到及格线;2、新客户开发时间不够,被事务性工作缠身,没时间开拓市场;3、感觉精力不够,没时间维护老客户,有客户流失现象;4、业绩不上去,心情就受影响服务质量好像也下降了。


老李:那请你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把你现状中的事实情况标记出来。再根据事实分析你的核心问题在哪里,这个要花点时间,你得自己用心思考,但是一定是要看事实来思考哦!


小明:嗯,我画记了一下,事实情况是我业绩不佳,没有维护老客户,新客户开发得不够,服务质量比以前也下降了。总结起来问题还是我看起来很忙碌,但总是一副力不从心的状态,即没开发出足够的新市场又没维护好老客户。


老李:你有这样的觉察已经很不错了。那第四步,在下面中间这个解释区,追问自己原因,不停的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起码问四到五次,每问一次要给出自己一个答案,直到你找到问题的根源。


小明:为什么这样呢?我觉得是自己工作激情还不够,嘴上喊累没精力,实际又没有真的花精力在提升业绩上。为什么没精力呢?我觉得可能是工作态度不够好,内心觉得销售的工作实在是太辛苦了。为什么会觉得幸苦呢?因为要花很多精力与人沟通,满足客户需求,推销产品,感觉力不从心。为什么力不从心呢?其实别人也是一样的销售目标却能超标完成,我知道了。重点还是自己业务能力要提升,人家三天可以搞定一个客户,我却要七天,这里面的差距就在于我自己还需要多学习销售技巧,提升自己的销售能力。是的,就是这个原因!哎呀,老李,这个工具挺好用啊,这样不停的问下来,我突然就豁然开朗了。


老李:说了是个简单好用的思考模型呀,你能受益就好!你看还有最后一步,也就是第五步,在下面最右边的区域,写下你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你的对策是什么?


小明:我打算向销售冠军请教下,多向高手学习销售技巧,最重要的是把学习到的知识用起来。再报个班,系统的学习和梳理下自己工作经验所得。


老李:这个很重要,希望你找到业绩提升的秘诀后,一定要付出行动去努力工作了。


小明: 是的,你这个“三分法结构”一下就理清了我的头绪,解决了我的困惑,下个月如果业绩提升了,保证请你吃饭。


故事的结果:

小明用“三分法结构”模型思考笔记里写下了问题对策,并虚心的向前辈学习请教,下个月业绩大有提升,也如约请老李吃了顿大餐。

 

拆书家:非常感谢我们分享的小伙伴,你的剧本真心写得溜,简直没有一句多余的对话。再次感谢!

【   结语 】

那亲爱的小伙伴,通过讨论和演练环节,我本次3-3的拆解就到这里,让我们回顾下。第一个片段之后我们是不是能够在今后写学习笔记、听课笔记时,用上“三分法”结构笔记了?学会用这个结构笔记学习后,我们又通过第二个片段的现场学习知道了如何用这个结构笔记法当模型做“基于事实的思考“。同一个框架结构,既可以高效学习和吸收知识又能从大量信息中找出重点,解决问题,是不是非常实用的笔记术呢?那今天再次感谢各位的参与,让我们碰撞出了这么多的精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