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介绍下我自己,我是周盛佳大家可以叫我佳佳,给大家带来1-2片段。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1、名字介绍:爸妈的姓+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双十一,买东西送的;2、爱好想环游全世界,受飞屋环游记的影响,现在在努力中;3、拆书目标,今年10月份拆到3级,正在努力中;介绍完自己,开始介绍今天带来的书——非暴力沟通,在介绍书之前先用3个问题让小伙伴思考一下,
1)如果想知道对方是否明白你的意思时,会如何表达?
2)如果想得到对方明确表态,会如何表达?
3)如何让别人理解我们的意思,当说出我们的小建议;
这3个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书中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用两个维度讲这些问题,告诉我们诚实的表达自己,关切的倾听别人的沟通方式,改变自我。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片段。
片段《非暴力沟通》P70 请求反馈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有时,问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吗”,然后,对方表个态就足够了。在另一些时候,听到“是的,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样的回答,我们并不放心。为了确保对方确实明白我们的意思,我们希望他充分表达他的理解。这样,一旦他的理解与我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我们就有机会作适当的补充。
例如,一位老师和她的学生说:“托尼,今天批改作业时没有看到你的作业本。我想知道,你是否清楚我上次布置的作业。放学时,来我办公室一下好吗?”托尼咕噜了一句:“好,知道了。”然后,他就转过身去,准备离开了。老师站在那里,不清楚学生是否已经明白她的意思。于是,她叫住他:“麻烦你说一遍我刚才请你做的事情好吗?”托尼回答说:“放学后,我没法看足球赛了,因为你要把我留下来做作业。”老师发现托尼并没有听明白她的意思,她准备作出解释。这时,她很注意她的方式。
当我们在表达自己请求的时候,对方会出现理解偏差,如何让对方正确接收我们的信息,概括成3点,1)提出请求,2)提问确认,3)请求复述;
片段中老师如果没有向学生进行提问确认,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老师的要求,会出现问题。
【A1】
书中的例子因为职业差异,会有理解上的不同,举个职场例子,前几天我需要相关部门配合做数据核对,发信息说:“某某,数据已发您,请核对下数据,如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告诉我”,其中A部门简洁的回答“好”。我默认为已经知道这件事情, 数据整合好交上去,部门A和我领导反应我没有讲这件事情,当时我有点炸毛,有点不爽,什么,不是已经通知过你。 【A1+】: 做个深呼吸,反思下自己的行为,用3个步骤反思这件事,复盘一下
1、提出请求:
如果把我的目的说的更清晰:“核对数据可以提高大家的效率,找出错误,提高数据的正确率。”
2、提问确认:
如果用“我说明白了吗?“更好会有反馈
3、请求复述:
将我的理解复述给他听,“数据是晚点给我吗?是在明天下班前16点前给我吗?“ 更清楚我是否理解他的意思。
【适用边界】:方法有适用边界,在工作中上下级、老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之间,比较适用。刚开始用请求反馈技能时会不适应,多加练习
听完我的分享,脑海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可能是上周与同事讨论工作不欢而散,上上周领导布置任务,你做出的结果与领导想要的不一样,和小伙伴沟通中出现的小事情。回想下当时的场景,在什么情况下,和谁,为了什么事情,思考1分钟。我分下组,延续之前的分组,分享下你的经历。
【学习者案例】
分享个失败例子,周一开早会,安排工作周四、周五发课程推文,以为会按照计划做,星期三培训的人出差,今天下午(周四)才发现连海报还没做,意识到问题,我以为他们都懂,其实我应该周二或周三问下进度。得出两个结论,和90后相处要从零的心开始的,让他们喜欢你才会做事,第二,事情进展到一半的时候要督促一下。
小伙伴建议:沟通关注结果,我们做目标分解,通过目标分解来把控工作进度。
【A2】:小伙伴设想在未来的一周,或者更久的时间半个月,可能是公司同事出现同样工作讨论或是朋友在类似的小事情上,你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应用刚才学的三个步骤,将如何解决写在便签上。
小伙伴都写好,来分享一下,用三句话总结下
【学习者案例】
1、 放养式
2、 圈养式,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