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东莞乐享分舵第四十九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表达自我和倾听他人 学习目标: 学完后,学习者能提高表达自我和倾听他人两个方面的沟通能力。

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拆书帮的警察蜀黍李季,本次拆书时长大约是一个小时,我会尽量控制时间,如果意犹未尽或者有其他想法我们过后可以在微信群里进一步讨论。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分下组。现场按照坐的位置以4人为一个小组。今天我要拆的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F 特征(核心是,用于满足好奇心):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他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2006年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他在本书中推崇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与其他沟通类书籍相比,《非暴力沟通》不讲求高效,更不功利地以控制他人为目的。它更加强调让爱融入生活,用尊重、理解、欣赏和感激主导生活。可以说,你学到的不只是沟通方法,还有融化你我的爱的语言。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跟上司、同事、伴侣、孩子融洽的沟通,或者说经常因沟通不畅产生焦虑,读了这本书会让你通过关注双方的内在感受和需要,减少悲哀、愤怒等负面情绪。学会非暴力沟通,能超越我们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我们固有的容易引发负面情绪的思维模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本次拆书我节选了两个拆页,从自我表达和倾听他人的角度,让我们先从非暴力沟通众多方法中最易上手的技巧来学习掌握这项爱的语言。接下来我们看第一个拆页。




拆页:

《非暴力沟通》P50

       使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

“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

“我很伤心,你说你不爱我。”

“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很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非暴力沟通又叫做“长颈鹿语言”。为了更加形象地介绍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发明了两个形象:一个叫长颈鹿,一个叫豺狗。所谓的豺狗更类似我们日常的语言模式,所谓的长颈鹿就是非暴力沟通模式。

   由于成年长颈鹿的心脏有40公斤,因此让人联想到它很少受到伤害。另外,长颈鹿身材高大,所以可以看到很远,不会被眼前的东西所阻碍。除此之外,它还有非常特别的牙齿,因此它能够吃很多带刺的植物,把它们转化为养料。所以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无需他人改变的力量。

而豺狗是一种比狼还要小的动物,它的两只眼睛非常聚集,因此视野也相对比较狭隘,只能看到表面的现象和考虑短期的影响,它急躁,具有攻击性。因此豺狗的语言模式就是只提及相关的事情和行为,并迅速的反击、指责对方。如果他和别人沟通,别人说的话他没有听懂,他会认为他人的表达有问题;如果他讲话对方没有听明白,那他会认为是对方的听力有问题。   

【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我们对一个人说“你很过分”,可能会被以牙还牙“你才过分,你什么都不知道”,随后双方争执进一步升级,不欢而散。其实我们指责对方实质是因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能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后,我们会说“你这样说我感到很难过,我需要被理解”。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如果你关注到自己内心体验和感受,并用它来代替指责的话语,就能更好地获得对方的理解,你们的沟通就会变得更顺畅。

【HOW】所以更有效的做法是:

1.先停止指责和自责

2.用心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及需要

3.通过“你刚才这样做(观察).......我(感到).......因为我(需要)......”这种表达方式来跟对方确认需要。

    举个例子,我同事答应后天帮我顶班,结果那天他却忘记了这回事,害我被领导骂了一顿。通常我们错误的说法是“我很生气,因为你没有做你答应我的事情”。而使用长颈鹿语言我们可以这样表达:“你没有做你答应过的事情,我很失望。因为我希望我可以信任你。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让我们不开心、不满意的事情,比如夫妻争吵、孩子叛逆、领导批评、同事争执等情景,不管是因为什么事情,我们遇到不能忍受的情况后都会忍无可忍地怼回去指责对方,或是跟对方争论事情的对错。请大家小组互相讨论并回忆过往的经历,把一件印象较深的写在便签纸上,越生动具体越好,最好写完还能回忆起当时那种咬牙切齿的感觉。


学习者案例记录: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P90-P91

给他人反馈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做出必要的补充。我们的问题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他人的观察:“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2. 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 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订酒店?”

        请注意上述问题与以下问题的区别:

1. “你说的是什么事?”

2. “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你会有那样的感觉?”

3. “你希望我怎么做?”

        第二组问题并不需要我们用心体会他人。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直接,但根据我的经验,它们并不是获得信息的最佳方式。这样的提问方式,就像心里咨询师在帮助客户,容易产生距离感。如果我们真的要这么问,那么,在提问前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将鼓励人们主动表达自己。例如:如果我们想问别人“你说的是什么事”,我们可以说:“我有些困惑。我想知道你是指哪件事。告诉我好吗?”虽然,这并不是必要的——有时,我们的语气已经表明了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但我还是建议主动表达感受和需要,特别是情绪很激烈的时候。

        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反馈呢?首先,在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把握时,我们需要对方的确认。然而,即使确信自己已经明白了,我们可能还会发现别人正期待我们的反馈。有时,人们甚至会直接问:“我的意思清楚吗?”或“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时,简单回答“是的,我明白了”可能是不充分的,人们也许期待我们说得具体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反馈,是倾听中的重点,也是一项技术活,因为它可以达到沟通的两个目的:

1、通过反馈,让对方了解我们是否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就可以进一步纠正我们。

2、通过反馈,让对方进一步自我检视他们的感受和需求,从而让他们正确看待沟通中的问题实质。


【防止异议】有人可能会觉得: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给他人反馈是在浪费时间。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将情况说明清楚就ok啦,没必要跟对方沟通得那么深入,他们看重的是效率。恰恰相反,给他人反馈是在节约时间。关于劳资谈判的研究显示,如果双方同意在作出答复前事先准确地重述对方的观点,那么达成协议的时间将比平时缩短一半。

【意译原文案例】我自己有过类似的例子:我曾经以自己的理性分析为傲,觉得自己看事情比别人深刻,透彻,既然这样那我就负责说明事实和解决问题好了,干嘛还要费时间精力去反馈和努力让别人满意?”我老婆因此跟我抱怨:“你就像一台电脑,我输入,然后你才会有输出。但是我无法知道你把我的话听进去没有,反正,我就是不喜欢跟你讨论问题。”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后,我跟她说,“你曾经说我像一台电脑的事情(观察),我后来思考了很久,听起来,你是觉得失望(感受),需要自己的意见得到尊重和支持(需要),是吗?”她说:“我觉得你跟人交谈没有感情。”我说:“听起来你觉得很伤心(感受),你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照顾(需要),是吗?”“要是你以前会这么说就好了”。我知道我的反馈有效了,我明白了她的需求同时也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

      【HOW】接下来照例给个模板:

(1)观察

你所观察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幸福的具体行为:“当你……”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又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你感到……吗?”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导致你那样的感受:“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所以,你想……”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在倾听时正使用反馈的技巧,现在我给出一个场景,请大家小组内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在给定的情景中,进行1对1的现场演练: 

        4年级的小明放学跟着同学在外面玩,因为赶不上班车到了8点钟才回到家,爸爸妈妈已经满街找了他几个小时了,回来后爸爸骂了小明一顿:“你去哪里疯了?你瞎了眼还是没带脑子?知不知道现在几点了?你什么时候能让我们省心?”小明觉得自己又不是故意晚回的所以一点认错的态度都没有,眼看暴脾气的爸爸就要“家法伺候”了,妈妈想起了非暴力沟通,并使用反馈让小明了解了自己的行为和理解爸妈的心情。 下面请小伙伴们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小明,试试看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反馈,感受自己的心情和沟通的氛围有什么不同?大家有10分钟的时间进行练习。


学习者案例记录: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才我们演练过反馈的技巧,那么接下来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想象一下未来一周你的家人可能会遭遇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是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考试没考好?或者爱人在工作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抑或是跟你在家庭琐事上发生一些小争吵?试想以上类似情景之一,你会如何倾听并反馈对方呢?请小伙伴们小组内讨论并写在便签纸上。稍后我们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结语

       我期待大家一周内将应用的经过或结果分享在微信群里,每分享一个鲜活的案例,就能让我们对原文知识点的理解增进一分。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中关于正视自我感受与需要的正确表达方法,以及通过倾听和反馈来感受和确认对方真实需求。非暴力沟通是爱的语言,他不要求高效,更不追求功利,需要我们通过爱,来正确地表达自我和倾听他人。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