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重塑心灵(升级版)》 所属活动: 青岛筹备分舵年后第二次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倾听是良好沟通的前提 恰当使用正面词语 学习目标: 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开场:

     大家上午好,我是瑩雪。很开心跟伙伴们一起进行我的2-4拆书。今天我们依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首先我们进行一下分组(两人一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F今天我要拆的片段出自国际NLP大师李中·莹经典著作《重塑心灵》,李中莹先生最早把NLP完整地介绍到国内,因而被誉为“华人世界的国际级NLP大师”,他发展出大量独到而实用的思想和行为技巧,可以有效地帮助一个人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A《重塑心灵》一书最大的特色是保持了李中莹老师惯有的务实与落地的态度。《重塑心灵》一书站在大众的角度,以尽量通俗的语言或接近英文原意的中文重新诠释了惯用词汇。NLP在中国尚不明确的时候,李中莹老师已经做了先驱,为我们指引出一条丰富多彩的道路。

B《重塑心灵》是讲NLP的书,而NLP是很实用的学问,它能够推动一个人快速地提升他的素质,进而享受更大的成功快乐。

    书中有一部分讲的是个体在生存时面对的问题。

个体在生存时面对的问题很简单,一方面是对待自己,另一方面是对待他人。在与他人沟通的时候 我们也要选对表达方式,使用正确的表达方式会使得沟通变得很简单许多。在对待自己的时候,我们也要使用正确的表达方式。使用正面词语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正面词语不仅可以用在沟通,也可以用于对己。

今天的拆书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沟通和正面词语方面的知识。

请阅读第一个拆页:

R1阅读原文片段

沟通是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接收进去,并且做出回应。当沟通用非语言的方式进行,倾听将需要用眼睛完成;当沟通用语言的方式进行,则倾听将需要同时用眼睛和耳朵进行。更积极的倾听还需要用上嘴巴、心甚至整个人。有了足够的倾听,我们才能清楚准确地了解信息发出方的意思,因而才能够做出最正确的分析、感受,并且做出最符合所需的回应。

卡拉•韩娜馨博士是运动机制学的权威,她研究指出,每个人都有两边脑、两只眼睛和两个耳朵,但在幼时成长的过程中,会发展成主要运用其中的一边。我们都知道左边的脑控制右边身体,而右边的脑控制左边身体。当一个人处于压力下时,非主要运用的一边脑会几乎停顿,而只靠主要运用的一边脑处理事情。

在另一方面,倾听并不是只听到对方的文字及其意思,更重要的倾听是:

对方语言文字背后的信念、价值观、规条和对方对自己“身份”的定位。若有问题、争吵或冲突,真正的原因总是在这里找到。

对方说话时的语音语调和身体语言。这些显示出对方的内心状态,尤其是他的情绪感受。嘴巴可以说出很多好听的话,但是语音语调和身体语言真实地显露他内心的真正立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重述知识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基本解决在与他人沟通时因不会倾听而导致矛盾的问题。

不管是家人,朋友,同事甚至上司,每个人身上都有密码,倾听是打开密码的钥匙。也就是说,只有你会倾听了,就会在倾听中知道他们所要关心和感兴趣的信息,能听到说者话里的心里话了,那么反馈,自然就一击即中。

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搜寻行为。倾听与一个人的态度、理解、记忆、情感都有一定的联系,倾听是一种行动,一种艺术和一种心智,使我们了解他人和事情真相,不需出声即可达到沟通目的。步骤:倾听的艺术关键是在于,一、听者应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二、听者应该适时给说话人一个示意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有忠实的听众,用心倾听最大的好处就是深得人心,容易使双方心灵沟通、增加信任度,这一点在工作和交友上至关重要,在婚姻与家庭生活中更重要。设身处地地倾听不但可以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还有助于增进彼此的感情。所以,无论你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都要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即使无力解决实际问题,也比不说不听、袖手旁观强百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自己的耐性,在倾听别人的同时也常倾听自己的内心,学会倾听有利于知己知彼。不这么做的坏处:不懂倾听的人,不会是一个好的沟通者,在沟通过程中,大多数人习惯着急发言,总在听到他人前半句的表述之后,就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殊不知,我们可能因此就让倾听半途而废,进而曲解了对方的意思。案例:有这样一则故事,课堂上老师提问一个5岁的小男孩:“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飞机驾驶员!”男孩气宇轩昂地站起来回答道。“很好。”老师继续问:“如果你驾驶的飞机经过大海时,引擎熄火了,你怎么办?”“我会让大家绑好安全带,然后,我带上降落伞,跳下去。”男孩几乎没有犹豫,答案冲口而出。“坐下!你是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我很失望。”老师生气了,冷冷地挥了挥手。坐下的男孩满脸通红,周围传来了同学们窃窃的笑语。突然,男孩大声哭着说:“老师,我要回来的,我还要回来的……我是去取燃料!”晶莹的泪滴挂在男孩胖乎乎的脸上,孩子的眼睛明亮有神。老师愣了几秒,脸颊微微发起烧来。倾听,不止是竖起耳朵,它要求心灵同样真诚。有时候,心还要走在耳朵的前面。案例:我的一个朋友,跑保险的,他总是能够拿下别人办不到的单子,别人问他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却只笑笑:没什么好方法,我会集中注意力倾听客户的话,并适时给予回应。预防异议:你可能会感觉耐心倾听哪有那么简单啊,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可能听下去。但其实,只要听者全身心投入,适当给予回应,对于说话者而言就是很大的鼓励。而当你能够做到这些,你就基本做到了耐心倾听。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耐心倾听的习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既然我们已经弄明白了沟通的关键是倾听,那我们就将上面的方法应用到实际中。

在一位愿意接纳的倾听者之前,我们可以厘清自己的想法,发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当我们倾听别人有不同见解时,可以继续倾听,揣摩说者的意图,前后连贯,有时会增进我们的理解,因此,在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一个肯倾听我们说话的人的同时,我们也更能聆听自己的声音。

在你的过去的生活和工作中,是不是也有沟通倾听问题?如果让你回到过去,你会怎样利用我们讲的两个步骤?请大家思考并写下来。

【学习者分享】

A过去小学生没话找话时我一般会不理他,而他会觉得很失落。现在看来,我需要照顾他的感受,沟通的关键是倾听。现在我会集中注意力倾听他的讲话并适时给予回应。当我们与孩子沟通时,尤为重要的是倾听,孩子不需要我们给到建议或者指令,只想表达并寻求我们的关注,从而认真的倾听给到孩子想要的需求就好。

A2

倾听是需要学习的。现实生活中喜欢抢发言权的人有很多,因为我们通常都只在意和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高兴的事情,不吐不快,对于烦闷和痛苦也同样需要宣泄。但在大多数交流中,我们用于应答和倾听的时间,大概和讲话的时间一样多。只是我们自己常常无法意识到这点,而且善于听取他人谈话的人也并不多。由于不善于倾听,很多商家也因此失去了客户;过于热衷的畅谈自己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其结果就是谈而不畅,因为别人对于倾听你的谈话已经失去了兴趣。

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在一本书上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教堂里丢失了圣子塑像,神父心急如焚,到处寻找。一日,神父看见一个家里很穷的五六岁男孩拉着一辆颜色鲜红的四轮儿童玩具车,追上去本想对他说句“圣诞快乐”,并赞美一下他的玩具马车,可是神父走近时发现马车里坐着他苦苦寻觅多时的圣子塑像。神父生气了,厉声呵斥住了孩子,并严厉地盘问他。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由于年龄太小,他显然还不知道偷窃是一中罪过,更不知道偷窃教堂里的圣像是一种更为严重的罪过。于是神父用清晰而响亮的话语阐明了利害。而孩子却回答:我没有偷那个绳子塑像,事情根本不是您说的那样。我一直都希望得到一辆红色的四轮马车作为圣诞礼物,但是我们家太穷了,买不起,我一直都没有得到。今年圣诞节前,我向圣子塑像祈祷,并向他许下诺言说,今年我要是能得到一辆红色的四轮马车,就第一个带着他坐车出来兜风。

有时眼睛看到未必是真实的,如果我们肯倾听一下,会有助于我们弄清事情的真相。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你想倾听谁的话呢。请大家思考3-5分钟,并分享自己的故事。

【学习者分享】

A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最想倾听我的闺蜜。闺蜜最近发生了很多事,现在我明白了,她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倾诉的人,今后我想试着倾听她,她需要一个人倾听,并不是需要一个方法。

B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最想倾听我的客户。过去跟客户沟通,谈不拢的时候,我总会打断了对方的话,双方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原本这通电话是想要双方意见达成一致的,结果双方都带有情绪,开始区分责任、扯皮。双方都意识到带着情绪去表达或者一方愿意倾听,就会走向不可控制的方向。我等对方说完,对方也等我说完,双方明白了彼此的意思都是想要尽快的完善减少伤害,后面的沟通比较顺畅,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表达者一方不要带情绪,倾听者要倾听完表达者的话,从底层含义去理解表达者的意思,耐心倾听才能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总结:当我们使用这样的倾听方式去与他人沟通时,就会发现我们很容易的就和对方达成共识,你也能更好理解他说的话,也就很少出现你不懂他说的是什么的尴尬场面了。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沟通还需要正确使用正面词语,下面请大家阅读第二个拆页

阅读原文片段

恰当使用正面词语

语言显露一个人心态和思想的深层内涵,同时我们可以运用语言去改善自己及别人的心态和思想,因而改变行为和结果。”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事实上,对自己及身边的人,我们也经常用语言操纵着自己和他们的心理状态。

在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之中,所有的情感、思想、欲念、感受,都似一团模糊不清的星云。目前的科学还没有准确把握语言究竟是怎样编码、生成的,哪怕是最先进的口语或写作教材,也无法教会人们按照特定的流程、特定的方式出口成章或妙笔生花。尽管如此,我们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大脑和语言之前,还是有些规律可循的。规律之一就是——人类的大脑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就是不能接受含有”不“字的指令。

想象你是餐厅的经理,正在招待我这个顾客,我点菜说”我不吃牛肉,不吃螃蟹、不吃辣椒的东西、不要油炸的东西。“你会问我:”那你想吃什么?“假如我只重复前面的话语,最终你会说:”先生,我没有办法为你做什么,因为你还没有告诉我你想吃什么。”

现在,看看以下的指示:“你不可以想老虎,绝对不可以想老虎,大老虎不可以想,小老虎也不可以想,就算是白色的老虎也不可以想。总而言之,你不可以想老虎,不可以想老虎!”现在,检查一下你自己:你正在想什么?对了,你在想老虎!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重述知识

目标: 通过学习,学习者能够将负面词语替换成正面词语,不再提及你不想要的东西,而关注你想要的东西。

正面词语帮助我们运用词语去改变思想而使自己在人生里有更积极和进取的态度遇事时更快找出解决跳出困境,在我们身边不难听到一些这类的说话显出说话的人陷于困境中:   我不要再被人欺负

我没有办法

这没有可能

困境里的“困”是因为事情里有一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使我们感到无可奈何,即是无能为力在困境中的人容易把思想放在那些无法控制或不想要的因素上。当能够改为注意一些本人可以控制的因素,自己便有办法对事情作出改善,即是说可以再来一次和越做越好的心态使事情有了新的转机,便肯再多试一份成功的机会,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好。慢慢的累积下来有所成就的人便会比怨天尤人的人多多了。

常说我办不到的人,是一个失败者。而说我要找出一个解决办法的人,是一个乐观者亦是一个成功者,其实都是同一个情况。心态不同便出现反差大不相同的结果,方法:进而改变语言,一、可以把句子中的“不”没有等”负”性的字替换成正面的词语代替;二、可以使心态向积极的方向改变,例如:

1、我不要再被人欺负 改为 我要别人尊重我;

2、我没有办法 改为 我要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3、这没有可能 改为 我要找出一个突破的方法;

看看这些例子你会发觉左边(负面)的例子,就像困在一个圈中,文字的意思完全是静态的而右边(正面)的语言,则是有动感是灵活的,则是可以有所行动的意思。我们的大脑跟随着思想去操纵我们的身体,而大脑只能接受正面的指令,给它负面的指令它便会做出与我们意愿相反的结果。例如:一些人不断叫自己不要惊慌,结果是不久之后自己惊慌到发抖甚至哭出来便是这个原因。同理可得,当你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说“不可以或不行…”,他对方是完全无法接收到的。例如:多数的时候你不想让对方做的事情,对方偏偏做了,而你想让对方做的事情是因为你没有告诉他该做什么,你只告诉他不该做什么,导致对方无法达到你想要的。预防异议:你可能会感觉这哪有这么简单,但其实,你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你应该将心态向积极的方向转变,试着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问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心态不同便会出现不同的语言,而改变语言便可以使心态改变。即把句子中的“不”、“没有”等负面的词删除,改用正面的词语代替。下面我们想象一下日常工作中常见的语言:不要迟到→请准时在8点前到岗;不要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上班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不要出事→注意按遵章守纪,按操作规程操作,安全在心中;不要急→心情要放松点,有节奏地工作;

下面我们来现场演练一下,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熟悉正面词汇的使用技巧。现在假设这样一个场景,小李因为总迟到被扣钱了,作为他的同事,你会怎样劝他。接下来就请大家两个人一组,运用上面所学的知识点,恰当使用正面词语来自行设计对白并进行角色扮演,时间为25分钟;最后我们会邀请一个组来分享他们的感受。

【学习者分享】

a: 我最近发现一个方法可以让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有动力。

b :是什么?说来听听。

a :我先举个例子,你最近是不是因为总迟到被扣钱了?

b :嗯,虽然迟到是我的错,但也不能扣钱啊。

a :那你再听一下这个:“听经理秘书说每个月迟到次数不多于两次的给发额外奖金。”

b :哇 有这种好事吗?那我以后再也不迟到了。

a :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

b :第一个例子听起来就很不舒服,有想反抗的心理。第二个就不会,还会有积极向上的感觉。

a :这个就是正面词语的影响啦,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变得积极向上。

从二位伙伴的分享中我们不难看出,正面词语不仅能改变思想,还能使人在职场中改变负面情绪,从而调动更多的积极性。

A2

你最近的事情很多很杂,忙的焦头烂额,事情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时的你就会有很多负面想法,这时就需要我们用正面词语改变负面想法:“虽然现在事情很多,但是我很有头绪,我能够按时间完成这些事,老板将这些事情安排给我是看重我,这说明我在领导的眼里还是很有能力的”。当你这样想时,你就会感觉活力又回来了。

你过去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如果让你回到过去你该怎么做?请你根据这次拆书的内容,说出你的故事。大家思考5分钟,稍后请两位伙伴来具体分享。

【学习者分享】

A最近在做总结的时候才发现还有一部分事情没做完,看着不多却很麻烦,我内心就很烦躁,十分想放弃。越这样想越不想做,经常在座位上盯着电脑什么都不做的过一上午,到了下午又开始后悔为什么上午什么都没做。第二天又开始这样重复。现在我会转换这些负面情绪:事情理清了再开始做,一件一件事情慢慢来,想着做完一件事的成就感,带着这种成就感接着往下做。事情是不可能做不完的,而事情做完是有成就感的。为了这种成就感我也要努力

B负面语言有负面语言的使用场景,负面语言比较容易激发我们爬行动物脑的反应和力量,非常直接和有效,我们本能的就会使用否定性语言,因为它非常有力量。从理性的角度来讲,我们不希望矛盾激化,我们希望解决问题,而不是把谁激怒,解决具体问题,就要使用正面语言,正面语言有个大的问题,就是正面语言如果踩不到那个点上,正面语言很弱、无力,对方麻木,平常状态,负面语言好用是因为大量接受了相关的正面语言,正面语言没有全面的建立起来,所以你再给他说正面语言的时候就要丰富,除了声音、表情、动作、肢体语言,都是我们要表达的,认知失调。比如:习惯班有个孩子,第一周所有的孩子都在习惯养成的第一阶段,新鲜期,表现的都很优秀。第二周本性就暴露出来了,不听指挥,积分效应失效了。有一个孩子爱招事的特点、话多、总是通过伤害别人骂别人来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我们很快与家长沟通,找到原生家庭的痛点,更大的问题来自家庭,妈妈很痛苦,自己处于失控状态,孩子就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情绪。如果我们用,不要动、不要说、别打他,这样的词语他会没有反映。会告诉他怎么做给到指令,现在光用语言已经不管用了。当他再要去伤害别人的时候,我会抱住他问,今天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要跟老师说一说吗,然后他会说没有不开心,跟谁谁打了一架,人家没打过我,这样做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只是把他抽离出来。暂时缓解了矛盾,使用正面肢体语言,因为对于这个孩子光用语言已经不起作用了。从这个孩子身上让我体会到正面语言和负面语言,我们学到的多用正面语言,实际操作过程中,负面语言有他短期有效的价值。如果大量使用负面语言只会让伤害越来越深,正面语言不单是词汇问题,还有很多其他高级应用。

总结:今天的两段拆页,大家都有所感悟,我相信伙伴们与人沟通时会注重倾听的方式,倾听的能力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学会倾听,把说话的权利让给别人,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沟通成果。同时也要关注自己语言中的词语,多使用正面词语,恰当的使用正面词语能够让我们想通很多事情,也可以使事情变得简单容易。多用正面词语鼓励自己、激发自己,从而改变负面状态,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享受生活。感谢大家的陪伴,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