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小朵
【场景法介绍】今天我带拆的片段选自《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在开始我今天的拆解之前,我想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在你的日常沟通中,是不是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场景。
【事件】比如你找同事陪你外出考察场地,但她没有答应你,于是你不太高兴的说:”你这人怎么这样,上次你找我帮忙,我可不是你这态度,下次再也不帮你了。“然后生气的离开了。又如,一个周末,你想要爱人陪你去春游,但是他因为朋友拒绝你,你不太开心的说:“你心里就没有我,难得一个周末你都不肯陪我,你干嘛找老婆”,气鼓鼓的摔门走了。
【提问】请问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景?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
【影响】很多时候我们在跟对方提出请求之时,可能会不自觉的变成了命令,因为当对方拒绝我们的时候,我们会不高兴甚至是指责,又或者当对方尤其是管理者或者长辈在跟我们提请求时,因为不敢或不方便拒绝而直接当成了命令,不甘不愿的去做,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非常让人不舒服,或者容易造成误解。【解决】这本书里面提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帮忙我们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联系,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片段一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P06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四个要素。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这样,这位母亲就清楚地说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非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是借助它们关切地倾听。我们首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I: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的现场学习后,【可观察到的动作】当我们有愿望,想要得到满足时, 能够熟练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具体内容】提出具体的请求,
【完成程度】满足我们的愿望和需要。
好了,我们先来看看原文片段带给了我们什么新知,片段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彼此乐于互助,我们需要专注四个方面,也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大家有总结出来吗?
【互动】他们分别是什么呢?(学员回复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那么怎么样才算是正确的观察呢?是的,那就是不判断或评估,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
第二步是感受,这是一个描述自己情绪状态的步骤,例如高兴、幸福、气愤、害怕等等都是,这样做可以帮助对方更好的与我们情绪共情,从而更容易接受我们接下来的言行;
第三步是需要,这就是表达我们愿望的一个步骤了,也是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所在。
第四步是请求,这是很关键的一步,所以为了更好的达成我们的需要,我们这个请求一定要具体,不能泛泛而谈。 总结下来,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就是:
第一,说出我们的观察;
第二,表达我们的感受;
第三,依据感受,说出我们的背后的需要;
第四,我的具体请求是什么。
这四个步骤可以总结为“观感需求”。(互动),观察客观事实,所产生的感受,思考背后的需求,说出具体的请求。连起来呢,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万能话术表达这四要素:“某某,我看到你在做什么什么,我感到什么什么,因为我什么什么,你是否愿意怎样怎样”。
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吧,这是周一发生在我跟我家先生之间的一个小插曲,我正在卧室里面编写今天的逐字稿,我先生在客厅看体育节目,然后声音调的很大,我完全没有办法专心写稿,于是我用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进行沟通:“老公,我看到你在看体育节目,并且把声音调得很大(说出我们的观察),我不太高兴(表达我们的感受),因为我现在需要安静(依据感受,说出我们的需要),你可以把音量调在遥控器15格以下吗?我只需要两个小时就好(我的具体请求是什么)”。
这就是四步骤的完整运用,当然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顺序,以及反复运用多次,以便达成我们沟通的目的。
A2:
现在到了练一练环节,请大家思考一下,在未来日常生活中的你需要提出请求的场景,可能是想闺蜜陪你去旅行,或者是想爱人的周末陪伴,也可能是某项目需要领导的协助。
我想请大家,就你和这个人之间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情景来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需要设计出背景、人物关系、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中还需要有你们之间的对话。其中部分对话需要使用到今天我们所说到的关于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感需求。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们请一个伙伴站起来讲讲他们的故事。
大家有想到什么场景,可以先跟我们分享一下。
【伙伴剧本展示】
时间: 周末
地点: 老家
故事背景: 因为特别想家,所以特意在周末的时候,抽空会回老家,想跟妈妈好好聊聊天,说说最近这段时间的生活和工作,。
人物角色: 我跟妈妈
故事内容:隔壁邻居过来喊妈妈去打牌,我不想妈妈去,想让妈妈陪我。所以有了下面的对话。
对话设计:
慧娇:妈妈,我知道今天邻居今天叫你去打麻将,(观察)
妈妈:嗯,是的。
慧娇:但是我不太愿意,也不太高兴。(感受)
妈妈:嗯?为什么呢?
慧娇:因为我需要您陪我聊聊天,我好不容易回来,想多跟您交流交流最近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妈妈:哦,是这样的啊,那你需要我怎么做呢?
慧娇:我希望您今天不去打麻将了,就在家里陪我,可以吗?(请求)
妈妈:嗯好的,没有问题,我的宝贝。
故事的结果:妈妈没有去打牌了,在家里陪我过了愉快难忘的周末。
【给出反馈】 谢谢慧娇的分享,有一个小小的建议用词,并不是我们要求妈妈,而是请求妈妈在家里培伴,刚刚的场景很好的运用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也就是我们的“观感需求”。
片段二 请求与命令 P74 【原文 why/原文 what/原文案例】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以下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请求与命令的区别。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杰克和他的朋友珍妮说:“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这是请求还是命令呢?现在还不好说。我们需要根据珍妮没有同意时杰克的反应来作出判断。假定她回答说:“杰克,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如果杰克接着说:“你这人真自私!”那么,他的提议实际上就是命令。因为他并没有重视珍妮休息的需要,而开始指责她。
可能有伙伴会有疑惑,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运用“观察需求”的非暴力沟通方式来表达请求,但是自己的请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所以觉得这个方式也没有那么神奇,也许可能是因为你只注重了四要素表达的形式,把非暴力沟通是否有用取决于你的“请求”是否得到了满足,但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将请求和命令混为一谈了。那么如何区分请求还是命令,请先做一个测试题。
A1:
【自测量表】首先请你做一个简单的测试,看看你是否容易将请求与命令混淆。以下5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表示很不符合,6表示非常符合)
1.我提出的请求,别人总是能欣然接受。 | 1 | 2 | 3 | 4 | 5 | 6 |
2.当我提出请求时,如果对方拒绝,我会能接受。 | 1 | 2 | 3 | 4 | 5 | 6 |
3.当我提出请求时,不会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迫使其答应。 | 1 | 2 | 3 | 4 | 5 | 6 |
4.当我的请求被拒绝时,我不会生气。 | 1 | 2 | 3 | 4 | 5 | 6 |
5.我确定自己表达的需求是请求、不带强制性质。 | 1 | 2 | 3 | 4 | 5 | 6 |
合计 |
【自测表-量表解释】请各位做完的小伙伴核算一下总分,有没有总分在25分以上的,或者总分在15分以下的?这个表呢,是通过回忆我们日常的一下习惯性思维,来测试我们是不是容易混淆请求和命令,如果你的分数在25分以上,那么你非常棒,你已经在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请求,就可以看看今日的学习是不是可以给你带来新的启发,或者等下你也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平时你是如何做的,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路;如果你的分数在15-25分之间,意味着你可能还存在混淆这两个概念的情况,通过今日的学习可以帮助你学习一种新的技能技巧,提升沟通表达的高度,那有15分以下的伙伴呢,也不用太担心,说明今日来参与学习是超值的。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的现场学习后,【可观察到的动作】当我们提出请求被拒绝时, 能够熟练运用停、了、问、确四步骤,
【具体内容】先心平气和的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完成程度】再提出具体请求,达成沟通的目的。
【概念讲解】好了,我们回到原文当中,其实这个片段非常的简单,就是帮助我们区分请求和命令的概念。请求是什么意思呢?当我们提出我们的需求时,是允许被对方拒绝的,而且我们不会有指责和批评,也不会利用对方的内疚迫使其答应。
【类似概念】而命令的意思则刚好相反,是不允许被拒绝的,当对方一旦拒绝我们,会得到我们的指责或者是批评,或者会采用各种方式让对方不得不照我们说的做。
【类似概念的例子】就好像上周日,我一个几百年不联系的表弟突然找到我,跟我借钱,他是这样跟我说的:“姐,我现在很窘迫,你借2000块钱给我好吧。”当时,我是这么回复的“不好意思,刚过完年加上我月底又要外出学习,所以手头也不太方便,没有办法借你钱。”一听我这么说,我那表弟马上就不高兴了,说怎么可能2000块钱都没有,老姐你混得这么好,却这么不讲亲戚情面。“那很明显,我表弟这就是典型的提出的不是请求而是命令,因为他没有办法接受我的拒绝。
【概念重点讲解】那怎么样的才是请求呢?用具体的行动描述出我们的请求,而不是抽象的言语,也就是说需要有具体的时间、人物、请求缘由、行动、结果。比如依然是我表弟想找我借钱,如果他这样提出请求,”老姐,因为我刚刚找到工作,工资还有一个月才能发放,而我年前因为给家里购买年货超支使用了信用卡,现在到了最后的还款时间,你能不能借我2000块钱,让我先还了信用卡,我一发工资马上就还给你“。大家说,哪一个请求更有助于我们需要的满足?对,当然是第二种表达方式。所以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
【概念难点讲解】那么问题又来了, 你可能会想说,再具体再完美的请求,都是可能会被拒绝的,可是那又是我特别想要满足的需要,而你刚刚又说不能指责和批评,那我要怎么办来满足我的需要呢?当然是有办法的,答案也不是说放弃我们的需要,因为非暴力沟通是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需要都重要。具体我们可以这样的四步骤来再次提出请求:
第一步,停下来想要抱怨或指责的想法,深呼吸,你可以这样在内心说,停,我的目的可不是为了跟他吵架,而是为了。。。。。。。
第二步,了解他的需求和感受,这里用到的方式可以是观察也可以是倾听;
第三步,通过疑问句确认对方的需要和感受;
第四步,反确认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再次提出具体的请求。
大家听清楚这停、了、问、确四步了吗?不如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更好的理解。
【举出案例】春节过后我明显感觉自己身上的肉多了一大圈,回长沙后的第一件事我就上称,呀呀,不得了,114斤。吓蒙过后立马给自己定了一个减肥目标:如果不瘦十斤,不再购买新衣服!为了达成目标,我同时将这个目标告诉了我家的那一位,并且提出了请求,希望他能够监督我。原本以为一直嚷嚷着我胖的他,一定会欣然接受这个监督的任务。可是,没想到当我跟他提出请求时,他是拒绝我的。当下我就有点不高兴,本想着发脾气,但此时我提醒自己要来先体会他的需要和感受。
【概念步骤 how】于是,第一步,我先做了深呼吸,说道:听到你拒绝我,我有点不高兴,我想知道你为什么拒绝我?
第二步,通过观察和倾听了解他的需要和感受:他这样说“上次你说你也是要减肥,要我监督你运动打卡,可是才三天你就不动了,我提醒你,你还老大的脾气,说不要我管。
第三步,通过疑问句确认对方的需要和感受,“你的意思是说,你有点不高兴,我让你监督结果又不听你的提醒吗?
“不是的。“
“那你的意思是,你不高兴,我说出的话没有做到,反而把脾气撒你身上吗?“
“恩,是的。减肥既然是你自己提出来的,那么首先是你自己得意志坚定的做到,我提醒你的时候你就应该去完成当天的运动量。“
第四步,反确认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再次提出具体的请求。“恩。好的,我知道了,我今天买了体脂称,我确实是很需要减肥,所以请你监督我每晚8点后运动1小时,不再吃零食。“
【预防异议+讲解】 可能会有伙伴觉得这样的方式很麻烦,不够顺手,觉得我提出请求不就是为了对方答应来满足我们的需要,只要是目的达成,你管是不是用指责还是用内疚。对,这话听起来好像也没有错,但是如果是这样就是“以我为中心“,你考虑的仅仅只是你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但是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的是,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的需要都重要,我们需要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明确适用边界】当然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是简单的“麻烦你帮我倒一杯水,好吗?“这样的小事,就不需要按照四步骤流程完成 。但同时,也提醒我们的学习爱好者,再简单的请求,也建议将句式从陈述句改为疑问句。
A3 微行动学习:
伙伴们,我今晚的这个片段分享内容到这里,想请问下大家,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觉得哪个知识点还有盲点、不太能理解的?
【伙伴提问】我是觉得这个方式挺好,但是关于第一步,如何能够“停下来”我觉得很有难度!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噢~,大家都觉得“停下来”有难度?那能不能请大家说下,“停下来”具体哪个位置有难度呢?
【伙伴确认】嗯。就是当下接受到拒绝时,自己的心情难免起伏比较大,尤其是我们特别在乎的人,如何能够马上停下来,这个不太容易做到;有时候呢也是懵住,当场很尴尬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
【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哦,明白了,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比如有伙伴觉得情绪控制不了,或者会当场懵住等等,那我们现在就停下来,一起看看这个问题到底怎么来解决,那为了让大家更充分发酵和思考这个问题,首先呢想请大家先来分组讨论下,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讨论环节:倩倩,认为人在特定环境下,情绪很难控制;小颖,认为是之前没有做心理暗示,就没有想过对方会拒绝;慧娇,觉得当下不能理解对方为什么拒绝所以会引发情绪......)
【明确问题本质】大伙认为,因为人一方面是情绪动物,另一方面是在开始提出请求时,并没有心理暗示到,其实请求是可能会遭到拒绝的,所以就是在不自觉混淆了请求和命令,才导致当时的“停不下来”。
【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好啦,这是一组反思而来的问题本质,大家认同吗?有补充吗?(大家基本表示认同),那么我们进行下一步,就这个问题的本质,我们继续刚才的分组,讨论有什么解决方案。
【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
1. 调整注意力在自己的身上,而非对方身上,毕竟是自己的事;
2. 改变想法,降低自己的期望,就是帮是应该感激,不帮属于正常;
3. 先预想,如果自己“停不下来”,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要被坏情绪控制;
4. 事前要暗示,反复的暗示,对方是可能不帮自己的;
5. 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受挫管理的能力
6. 在心里默数数字,或者暂时离开一会的方式让自己的情绪缓和一些。
【拆书家反馈】 谢谢伙伴们的精彩分享,我这里想跟大家说的是,如果有情绪是正常的,不要多度的去压抑和否定, 而是应该正面的对待。好了,刚刚伙伴们提供的解决办法,用请求前的暗示,请求步骤的完整合理运用,最后是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事后缓和处理的小妙招。这样我们就会有空间来思考对方的需要和感受。
A2 :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拆为己用,那在今天的学习中,有没有让你联想到未来哪一个情景是可以用到今天的提出请求方式的?可能是你跟爱人之间的沟通?或者是与闺蜜的约会?或者你想跟邻居借一个什么物件?哪位伙伴马上想到了?
【伙伴分享场景/需求】
上级再安排活动任务的时候,当再出现只有我一个人积极的去响应,或者需要我去沟通其他的同事配合时,虽然这是大家的工作,但是我也会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抱怨为什么他那样的配合方式。
【布置特定任务】 学习到熟练之间还有一个不短的刻意练习时间,以后你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还有混淆请求和命令的时候,没有关系,我们把它记录下来,事后做一个复盘,当下一次类似的事件可以如何沟通效果更好。
请记录一次因为需求请求他人的经历,可以是需要得到满足,也可以是没有满足,分别是什么原因?欢迎在爱好者群里分享,@本人有大红包哦。
【伙伴分享解决方案】
学习者小颖:因为今年是我跟闺蜜认识15年的纪念年,刚好又都有假期,所以想一起去出国旅行,但是开始跟她提出时,她是拒绝我的,我开始听完有点生气,觉得是她不重视我们的友情,后面反思到这个片段,然后我尝试用这个“停、了、问、确”的步骤:
对话:
小颖:我听到你拒绝我,我有些不高兴,这是我们15年的纪念旅行,我想知道为什么呢?(停下来,深呼吸,再表达)
小颖闺蜜:最近公司项目工作推进的非常好,所以手头增加了好几个项目,每天加班加成狗,睡眠都严重不足。(通过观察和倾听,了解了对方的需求和感受)
小颖:你的意思是说,别说去休假了,就日常你已经加班到很晚,睡眠时间都被压缩了吗?(通过疑问句确认对方的需求和感受)
小颖闺蜜:对啊,现在空有假期,根本没有办法请假的。
小颖:那你这项目大概什么时候结束呢?
小颖闺蜜:嗯,大概在10月份完成。
小颖:好,那我也把假期调整到那时期,那时候我们再一起去旅行,现在我们都抽时间了解那时候适合出国去旅行的地方,可以吗?(再一次确认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提出请求)
小颖闺蜜:好的哇,谢谢亲爱的体谅我。
就这样,我们愉快的约定好了同去旅行。
结语:
【强有力的总结】好了,今天一共跟大家分享了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呢,简单跟大家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互动),第一,说出我们的观察;第二表达我们的感受;第三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第四,我的具体请求是什么。第二个片段呢,重点帮我区分了请求和命令。当我们提出的请求未得到满足,而我们也不职责或者批评,而是能够体会对方需要和感受时,我们提出的就是请求。而同时,我们也说了帮助我们更好达成沟通目的的,提出请求四步骤:第一步,停下来想要抱怨或指责的想法,深呼吸,你可以这样在内心说,停,我的目的可不是为了跟他吵架,而是为了。。。。。。。第二步,了解他的需求和感受,这里用到的方式可以是观察也可以是倾听;第三步,通过疑问句确认对方的需要和感受;第四步,反确认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再次提出具体的请求。
恩,好的,谢谢伙伴们的互动,那今天我的拆书就到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