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敏感是种天赋》 所属活动: 和罗罗一起学习心理学,遇见积极人生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共情式对话 学习目标: 学会共情式对话

开场: 我想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去猜别人在想什么、担心什么、不满什么。发微信给男朋友,他只回了“哦”,怀疑“他是不是没那么爱我了”;在朋友圈下点赞留言,对方回复了共同好友,却没有回复我,会想“是不是我们的友谊比不上他们俩?”尽管有时候我们能猜准,而当我们猜得不那么准确的时候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互动需要得到反馈,而不是个人独白

当你跟他人倾诉你的想法和感受时,你需要得到反馈,了解别人如何看待你讲的东西。如果你是一个很在意他人想法的人,或者想要保证对话中信息交换的协调性,反馈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你直接讲你的想法写到日记上就可以了,而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没有收到任何反馈,会带给你无比的空虚感,让你不确定花费精力跟人倾诉是否真的值得。

 

角色调换过来也是如此。当你作为一个倾听者时,给对方的反馈同样十分重要。尤其是当高度敏感型人扮演倾听者的角色时,应当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以免收到过度刺激。当你从对方那里获得了大量信息之后,你需要暂停,给自己一个机会,告知对方刚刚听到的一切对自己的影响。如果你只是不断地倾听、接受信息,却没能进行任何主动的表达,你很容易出现沉重的挤压感,直到难以呼吸。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书籍介绍:

【事件场景】我想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去猜别人在想什么、担心什么、不满什么。发微信给男朋友,他只回了个“哦”。“他是不是不在意我了?他是不是跟别人在一起?”在好朋友的票圈下点赞评论,他回复了我们的共同好友,却没有回复我的评论。“是我俩的关系不及他们俩吗?”同样,我们也这样被别人猜过。

【提问】当遇到这类情况时,你会有怎样的心情?而在被别人误会的时候,我们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影响】当我们没有猜对对方的心情和想法时,对方可能会说我们太敏感、玻璃心、想太多。而为了缓和矛盾,我们往往会选择委屈自己来讨好他人。过度压抑负面情绪,让自己变得疲惫不堪,也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解决】通过阅读《高敏感是种天赋》,我们可以练习与自己和解、学会放下。在勇敢做自己的同时,主动创造生活,拥抱崭新的人生。

【学习目标】希望在跟随我进行本次RIA学习后,大家能学会共情式对话的技巧,让向我们倾诉的对方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进而加深双方在人际关系中的联结。

 

给大家一分钟时间阅读拆页,结束的伙伴可以给我一个示意。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举例说明】

A1

说说看我自己的一个例子。近一年我有看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也运用学到的理论和新方法解决了很多之前关于人际交往困惑和职场问题。因此看到目前正处在跟我当时同样境地、也有相似困惑的朋友,我会推荐课程和书籍给对方。可推荐的过程中,往往是我介绍了一大堆,对方似听非听,或者毫无回应,有时候可能只有一句“哦”。这样的情况发生多了,也让我觉得费力不讨好,有些沮丧和生气;而这种情绪,也会让我在一段时间内不想再跟对方有任何交流。

 

【易混淆的概念】

以往读过的一些书籍,建议我们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而倾听绝非是一味的“听”,否则就会出现我前面的感受。反馈分为“不带感情的”和“带感情的”,也就是所谓的“复述式反馈”“共情式反馈”

复述式反馈

【A1】

今天拆书群里Emma在问哪里可以学习NLP,说自己的情绪控制有问题,很多人对她只是敬畏,觉得她让人觉得不好相处。我听完她的叙述,反馈给她说:“听起来,你希望能够改善情绪方面的问题,获得更融洽的人际关系。”

“复述式反馈”只是简单的归纳总结对方的意思,予以澄清,避免误解,并不需要带感情。【适用边界】什么时候可以用到“复述式反馈”呢?我认为是不需要进行深聊,只需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既可以让对方知道我们的注意力在听他说话上,却又不用把过多的能量耗费在注意内容的细节上。但要是为了确定自己不但听到了在说什么,还“感同身受”了对方的情绪,就要求“共情式反馈”了。

共情式反馈】“共情”又名“共感”,也被称作“同理心”。要求“看对方所见、听对方所闻、感对方所感”,指的是“真正理解倾诉者的处境”。【适用边界】而需要被“共情”的对象,可能是我们重视的人。我们感同身受对方的遭遇,相当于两个人在共同分担,这样负面情绪就得到了转移和疏导。【A1】就像Emma今天跟我说想学NLP的事情一样。她说:“很多人对我只是敬畏,觉得让人觉得不好相处”。尽管是微信文字,我仍然体会到了一种情绪。于是我说:“听起来别人和你的关系有些疏远,这种情况让你觉得有些无奈和伤心”。Emma立刻回复说:“是的,就像你说的这样。跟你聊一下,我觉得心情好多了。”

 

【行动建议】

以我是倾听者为例,如何去共情对方呢?

1. 听对方所听、看对方所看”:

倾听对方的谈话,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2. 感对方所感”:

假设自己身处ta所在的情境,会有怎样的情绪/感受和想法。

3. 用言语反馈给对方:

听起来,你真的......(情绪或感受)。如果我是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情绪或感受)。

 

【预防异议】

也许当我们尝试使用共情式反馈时,对方可能会说:“我感觉也不完全是这样——它更像是......”。这种时候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沮丧。事实上“尝试共情”这个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努力,即使我们没能准确地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可这份关心本身,也会带给人慰藉,起到情绪疏导的作用。而经过练习和试错,不断根据调整,就能练就准确的共情技巧。

 

A2教学习者编写剧本】

接下来邀请大家一起来为自己编写一个小剧本。剧本里要求有起因、经过、结果,并且剧情中的人物和对话能够应用到刚刚学到的方法:即使用到“共情式反馈”,让对方觉得我们在TA叙述的过程中始终陪伴,并感同身受TA的情绪。

剧本是大家未来可能碰到的场景。给到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写到便签上(写摘要即可)。随后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给我们分享一下。

 

学习者晓桐分享:

两天后我的下属二胖因为工作上的问题来找我,她说:“最近新入职,所有事情被搭档做掉,我觉得自己无事可做”。倾听完她的叙述之后,我想自己如果在她那个位置,会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回答她说:“听到你对工作上的困惑,我也觉得有些担心。我想如果我在你的岗位上,遇到这样的事情,也会觉得有些迷茫。”二胖听到后很感动,觉得自己是被陪伴和支持的,并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斗。

 

【会后感言】

今天我们学习到了如何在对话中使用共情。在对话中使用这些步骤,能使对方觉得我们真的是“自己人”,从而拉近双方心灵的距离,维系更高质量的人际交往,创造紧密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