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你们的小可爱罗罗又回来了~(掩面害羞ing)。我的三个标签是:1.移动的表情包; 2. 沉迷心理咨询学习的新晋催眠师;3.重回职场的耳鼻喉科医生。很高兴为大家带来我的2-4级别的拆书~
书籍介绍:
【Feature】作者露易丝海,是国际知名的心灵导师,著名作家和演讲家。她的作品一向倡导“整体健康”观念,着重于揭示疾病背后隐藏的心理模式。同时她也强调“自助运动”,旨在帮助读者开辟重建生命整体的新道路。
【Advantage】和其他书籍相比,这本书的影响力可能是难以企及的。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版蝉联50周第一名,在35个国家或地区出版,总销量达五千万册以上。我读过的很多心理学著作都强调“把握当下”,露易丝海在书中也同样强调:我们生命中经历的所有事件,都是由过去的思想和信念造成的;而当下的思想和语言则会创建我们的未来。书中甚至还给出了较其他书籍更为具体可行的简单方法:只要转换积极思考、多说肯定句,就可能一念之间改变人生。
【Benefit】露易丝海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让我们相信自己也可以对思考加以选择。我们会开始关注自己的所言所语,注意自己此时此刻正在思考什么?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进而使用书中提供的具体方法去超越自己的不足和缺失。当我们开始满怀期待,相信积极的思想会成为现实,就会最终获得开心的生活。
【学习目标】
希望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各位学习者能够察觉自己的哪些思维方式属于“限制性信念”。
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看一下这个拆页,看完的伙伴可以给我一个示意。
【拆页片段一】
心灵大扫除
现在,我们该好好检视过去,看看那些一直支配着自己的信念。
对那些人来说,这部分的清理过程很痛苦,但我们有必要这么做。在清理之前,我们得先看看这些东西都是什么。
如果想要彻底清理意见房间,你会把每样东西都拿出来检视一番。你会用充满爱的眼神看着某些物品,为她们拂去灰尘或将它们擦亮,使之焕然一新;有些物品需要整修,你会记下来,以便日后处理;有些东西再也用不到了,此时就该让它们从房间里消失。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将过期的报纸杂志和脏纸盘放进垃圾桶,而清理房间是不需要生气的。
清理心灵也是如此。我们没有必要为舍弃内心的某些信念而生气,丢掉它们应该像丢弃厨房垃圾一样容易。难道你会翻出昨天的垃圾来当今天的晚餐吗?难道你想用就旧有的心灵垃圾来创造未来的生命经验吗?
因此,如果某个想法或信念对你已经没有用处,就扔掉它吧!没有任何法律规定你一旦相信某件事,就必须永远相信它。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限制性信念,以及它们从何而来。
l 限制性信念:“我不够好。”
l 根源:父亲一再对他说他很笨
他说,他想功成名就,如此一来,父亲就会以他为傲。然而,他内心充满罪恶感,积久成怨,于是接二连三地失败。父亲不断在事业上资助他,但都是以失败收场。其实,他是用自己的失败来报复父亲,想让父亲不断付出代价。当然,最大的输家还是他自己。
l 限制性信念:不爱自己
l 根源:想赢得父亲的赞同
她决不想成为父亲那种人,而且父女之间常常意见不合,一天到晚争吵。其实,她只是想获得父亲的肯定,但得到的却是批评。她全身上下都很痛,她父亲也是。她不知道自己和父亲的身体疼痛,都是因为愤怒造成的。
l 限制性信念:人生充满危险
l 根源:可怕的父亲
有一位来寻求咨询的女士认为,人生是残酷无情的。她脸上难得出现笑容,就算笑了,也很害怕接下来会发生“不好”的事。她从小到大一直被告诫:“不要笑,否则会乐极生悲。”
我们常常关注实际物品的收拾,事实上心灵也是需要大扫除的。不知大家是否有在心情烦闷的时候开始收拾房间的经历。是不是当房间收拾得干净清爽时,心情也好过了不少?事实上“收拾房间”可以当作一个隐喻,那些杂物就好比我们思想或信念里需要整理的东西。当房间整理干净时,也代表纷乱的思想得到了规整。
先说说我自己的一个例子,然后接下来邀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来学习什么叫“限制性信念”。
【A1举例说明】
A1
我是长沙人,刚到上海来的时候大大咧咧的。有一次问同学借了一副耳机。其实这个同学有好几副耳机,借给我的那副还是只有一个耳朵能用的,所以当时并没有说好什么时候还。第二天的时候她来找我要回去,脸色有些不开心。后来班里就流传出关于我“借东西不还”的说法。这种地域差异所致的人际交往法则的不同理解,在之后又反反复复发生过几次,最后我在班上的上海女生之间人缘儿并不好。当时的经验太痛苦,以至于之后十多年我都不太麻烦别人,觉得 “麻烦别人是不好的”。后来新环境里的同学或同事倒是觉得麻烦来麻烦去可以增进双方感情,而那段时间里拒绝别人帮助和“不愿被别人麻烦”的我反而显得太过客气、不合群了。
【I便签-1】
拆页中说到了三种想法。它们分别是
第一类:保留喜爱的想法。
我认为“喜爱的想法”,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它们可能是那些一直以来让你的生活顺畅,能够帮助你获得周围的人的帮助和喜爱的想法。比如“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这些想法可以继续保持,甚至“擦擦亮”,更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第二类:需要更换或修理的想法。
我们的父母曾教给我们的一些信念,那些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价值观。可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这些观念可能需要一些调整,让它们更符合现在的价值观。比如“所有的工作都要尽快完成、全心全意”:如果工作源源不断的再增加,需要牺牲休息的时间、甚至健康来完成,可能就要三思而后行。还有“吃亏是福”:这是建立在所有人都很淳朴、善良的基础上。如果对方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恐怕也不能如此了。
以上信念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存在适用边界。因此我们可以“记录下来找时间进行调整”,在合适的情境中继续使用。
第三类:过期不合时宜的想法。
指的是不再适用于“此时此刻”,和当今社会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再匹配的想法。比如我的例子里,面对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种“不能麻烦别人”的信念对于人际交往中我希望加深和对方联结的需求来说,已经不合时宜了。所以我要抛弃它。
【限制性想法的名词解释】
后两类想法,可能来自于父母、亲戚、朋友或者权威人士曾对我们说过的一些教条。因为它们存在“适用边界”或者已经“不合时宜”了,再把这些作为行为准则,不分情境的使用,就会对我们的行为设限。因此被称为“限制性想法”。
“限制性信念”存在最显著的表现,可能就是某种“不对劲”的感觉:似乎自己总是陷入一个怪圈——不管怎么努力,都会走向失败的结局。对我们有帮助的可能是当身体出现的生理症状或者负面情绪。当一些不好的躯体症状或者负面情绪常常在类似的情境中袭来,可能就提醒我们:这些事件背后可能运作着“限制性信念”。也就是:
【I便签-2】
1. 察觉身体症状或负面情绪
2. 了解背后隐藏的想法
3. 归纳想法中存在的“限制性信念”
这些我会在接下来的演练中具体帮助大家练习。
【预防异议】
看到有的伙伴眼神里闪现出一丝疑惑,我猜你们是在担心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新的方法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内化成新的习惯。因此在头几次练习时,没那么快的找到答案,也不用着急。慢慢来,注意此时的身体出现哪些些感觉和情绪,等待潜意识给我们答案。
【不这么做的坏处】
认知行为心理学强调:想法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后果,后果决定情绪。“限制性信念”就是我们的想法。如果不去找到和改变它,我们就会在局限性认知的引导下重复不恰当的行为,最终导致人生不顺。在前面我的例子里也一样,如果我不摆脱“不能麻烦别人”的限制性信念,就会显得不合群,交不到更多的朋友,也建立不了更深的联结。
【A1显像提问】
【分步催化一】
我想邀请大家去回想一个月内发生的一件事。在这件事里,你面临情绪方面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家庭琐事(比如牙膏从尾巴挤还是中间挤)和伴侣发生争吵、精心准备的文案交上去后上司并不满意、还用一个你觉得不重要的理由要求重做,或者真心实意的给朋友提了建议却并没有被采纳、令你觉得很不开心,等等。大家可以把关键词写在便签纸上。
学习者老汪分享:
我们公司每周一有站立早会,各部门的成员都要一起开一个例会。有一个同事,是另一个部门、我同级别一个同事的下属,每次都要迟到2-3分钟。平时我就容忍不了迟到这种行为,因为我认为“按时到会是对在场所有同事应有的尊重”【限制性信念】。所以第一次被我碰到时,私下里跟他说希望他下次按时到。当时小伙子认错态度蛮诚恳的,还说他就是拖延,也被他妈妈说了好多次,确实应该改。我原以为他下次会注意,结果没想到第二周例会(也就是据现在一周前)他还是不多不少迟到3分钟。这一次我很生气,想着“我作为上级都跟他说过了,怎么还迟到”【“上级的话必须服从”——限制性信念】,于是当众批评了他。
【分步催化二】
如果现在你手上拿着月光宝盒,一念“波若波罗密”的咒语就可以“咻”的回到当时的情境。那么现在已掌握“限制性信念”辨识宝典的你,又会怎样帮助当时的自己意识到“限制性信念”的存在,以及这些信念是什么呢?
学习者老汪继续分享:
【A1+】
现在学到拆页精髓的我,拿着月光宝盒回到一周前我看到小伙子又迟到的那个早晨。我看到当时的自己很生气,在那边面色严肃的批评这个小伙子。我礼貌的打断了当时的对话,拍拍“那个自己”的肩膀,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科幻剧开场分割线---------------------------
现在的我:你好,我是一个月后的你。在拆书帮申活分舵的世博源场听了罗罗的拆书,学到了“辨识限制性信念”的新方法,特意回到今天,来帮助你的哟!
过去的我:(内心OS)哇塞什么情况!
现在的我:看上去你现在很生气,能告诉我,让你这么生气的背后的想法是什么吗?【寻找限制性信念】
过去的我:我上周就跟这个小伙子说过了,让他下次开会不要迟到。没想到这周又迟到了。
现在的我:所以你认为已经提醒过一次,就必须改正【限制性信念一】。
过去的我:是的。而且这个小伙子还说了,他在家里也一直拖拖拉拉的,被他妈妈说了好多年,也没改过。但是我不一样呀,我是他上级诶——虽然不是直属的,但也至少要尊重老同志吧?
现在的我:哦,所以你认为上级的话必须要服从,并且要尊重和遵守老同志给的建议【限制性信念二】。
过去的我:那当然。
现在的我:根据我对I便签的理解和聆听你的描述,我发现有两个限制性信念哦。一个是你认为“提醒了,下次就不能再犯”,另一个是“上级的意见必须遵守”。你认为这里面会发现哪些情况让这些原则不能实现呢?
过去的我:(沉思了一会儿)针对第一个信念,我想有时候也会有例外吧,比如他说这次电梯坏了,所以他是爬楼梯上来的,还气喘吁吁的。也许他真的提早了,只是遇到了突发事件。而对于第二个信念呢,我也不是他的直属上级,所以他并没有很强的权威感吧?
现在的我:很高兴听到你这样的想法。所以这两个信念,其实都是限制性信念哦。现在我要回去了,一个月以后参加世博源的拆书活动时,你会对“限制性信念”有更深刻的理解的。祝你好运~(挥手告别后,我用月光宝盒回到了现世)
-----------------------------回到现实分割线----------------------------
顺便说一句,穿越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拆书家:哇哦,老汪这个分享真是太让人惊艳了。非常感谢你精彩的角色扮演。
【总结过渡】
拆页一的RIA学习,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去察觉和分辨“限制性信念”。察觉本身就是改变的开始。那么如何在察觉了限制性信念后来转换积极思考、一念之间扭转人生呢?让我们来看第二个拆页。
【学习目标】希望在跟随我经过拆页二的RIA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学会将限制性信念转换为肯定句,从而达到转换正向思考,拥有积极人生的目的。
【拆页片段二】
下决心“愿意改变”
唯有面对是否愿意改变的问题时,你才会知道原来自己有多顽固。我们都想改变人生,都想让情况变好、变顺利,但我们都不希望自己做出改变,而比较喜欢寄希望于他人的改变。事实上,要改变外在的一切,我们的内在必须有所改变。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说话方式,以及表现自我的方式,唯有如此,外在的改变才会发生。
这是下一步。我们已经弄清问题的所在,以及它们的成因,现在是愿意改变的时候了!
我的个性有些顽固,即使到现在,有时当我决定在生活中做些改变时,顽固的个性还是会出现,强烈拒绝改变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会暂时变得自以为是、愤怒和孤僻。
是的,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的内在还是会出现这种情形,这是我此生的功课之一。然而,每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我就知道自己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每次我决定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些改变、释放某些东西时,我就会往自己的内在更深入一层。
每一种旧思维都需要让路,新的思想才能进驻。有些做起来很容易,有些则仿佛试图用羽毛举起大石头般困难。
然而我心知肚明,当我说我想要改变时,越是顽强地抓住不放的旧观念,我越需要放开它。唯有学会这些事情,我才有资格教导别人。
我认为,许多真正优秀的心灵导师都不是来自事事如意的美满家庭,而是出身于非常艰苦的环境。他们下了很大的功夫,打破自己内在的层层信念,才有能力去帮助他人获得心灵上的自由。他们大多数会继续努力精进,改变更多就有的观念,打破更深层的限制。这成了他们终生的工作。
关于放下旧信念,我现在的做法与过去最大的不同是,现在我已经不必为了释放就有的信念,而对自己生气了;我不在因为发现自己内在还有需要改变的地方,就认定自己是个差劲的人。
大家花两分钟阅读一下,读完再给我一个示意哦。
A1
我在大学实习的时候,江湖传说有外科”四大恶人”。言下之意就是实习同学都非常讨厌这四个老师,也常常被老师穿小鞋。我在其中两个老师手下呆过,很奇怪的是我跟他们的关系都还不错。其中排名第一的盛老师在给我的出科评价中甚至说:如果我的室友能够像我一样就好了。现在回想起来,无外乎就是我和别人的想法不一样。大部分的同学的限制性想法是:“盛老师是四大恶人之首,他真是严苛过头、讨厌至极”。于是在他们和老师的相处过程中,无处不流露出对老师的不尊重或者忤逆,而带教老师也为了给他们点颜色瞧瞧,自然是各种挑刺。而我的想法是“老师严格要求,是为了我们好。他真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为人处事也事事效仿老师。因此老师也从未把同学们口中恶人的一面对我展现过,出科时还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多亏了实习时老师们的好评,我也拿到了一等奖学金。
【I便签-细化步骤】
首先
第一步:察觉限制性信念
可以是负面的想法,比如”我好胖“、”我好倒霉“、“他好自私”。我们可能因为这些想法觉得懊恼或生气。
第二步:改成肯定句
比如“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值得被爱”,以及“他很爱自己”、“他懂得自己要什么”。这么一转换,你还会有之前的懊恼或者生气吗?是不是感觉很积极向上,甚至觉得“好像这也是我需要的品质”呢。
第三步:反复的诵读
古印度瑜伽理论脉轮说认为喉咙是身体上的能量中心之一,改变就在此发生。所以露易丝海建议我们用手触摸喉咙,反复的说“我愿意改变”。每感受到喉咙的震动,就感谢自己正处于转变之中。或者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直视自己的眼睛,说出一段关于自己的正向宣言,页是运用肯定句最快产生效果的方法之一。
【预防异议】
也许会有伙伴说这个方法还蛮唯心主义的,是不是真的这么神奇?明明不喜欢,但还要转换成肯定句,这不是把黑的说成白的嘛?
事实上说肯定句的方法也是经过作者本人和成千上万读者实践证实可行的。里面的心理学原理可能是自我暗示(自我催眠或NLP心锚)。潜意识的力量奇妙而又强大,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礼物。既然全世界有那么多人通过阅读《生命的重建》获得了新生,我们也不妨一试,看看有没有神奇的事情在自己的身上发生。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保持限制性信念不放,只会令我们不断产生负面情绪,并陷入困境无法自拔,既对心理健康无益,还会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而尝试转换正向思考,能够帮助我们产生更为积极的情绪。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在这次拆页准备中我自己按照书中所讲操作进而获益的故事。【A1+】这次做2-4的准备表时,我就深刻的感受到“限制性信念”的阻碍以及摆脱“限制性信念”的好处。我的师父在我二级开拆时,跟我说2-1和2-2比较容易过,到2-3就是一个门槛,可能会反复挂,也比较难准备。所以我2-1和2-2过级很顺利,到了2-3就陷入了一个怪圈:没有动力,还老选不出拆页导致了升级打怪的中断。尽管有些着急,我还是拿“2-3本来就很难”的限制性信念合理化了自己的拖延。而这次看完这个拆页,我立刻采用了肯定句“我能够顺利的写出2-4的准备表”,并且反复的诵读。果然写作的过程中文思泉涌,顺利准备了这个大级别的拆书。尝到甜头的我,现在每一次察觉到“限制性信念”可能存在的时候,我都会表扬一下自己能够意识到这类想法的存在。
【A3演练】
下面邀请大家来做一个角色扮演来加深I便签中的方法应用。
小软是一个公司小职员,最近在公司里受了些委屈。今天又被老板叫到办公室骂了一顿。刚好午休时在茶水间里碰到同事小快和小乐,不免要抱怨几句。
我想邀请大家三人一组。扮演同事的伙伴先倾听小软的抱怨,记录下他的 “限制性信念”,然后帮他改写成意思相近、但想法积极的肯定句。然后小软诵读这些肯定句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一步:察觉限制性信念】
小软(小彦)分享:
老板骂人很凶的,总是说这个人土、那个人没见识,做事没一个满他的意。最近公司里提辞职的人很多,环境也不稳定,人心惶惶。我想我估计也卡在瓶颈里,快混不下去了吧。
【第二步:转换积极思考,编写肯定句】
限制性信念 | 积极思考 | 积极思考 | |
小快(Alan) | 老板很挑剔 | 老板严格要求我们 | 老板在帮助我们提升个人工作能力 |
工作环境不稳定 | 工作环境存在更多机遇 | 我会有机会升迁 | |
小乐(小宇) | 我快混不下去了 | 我还在这里 | 我的抗压能力很强 |
我在瓶颈期 | 我在从瓶颈里突破的过程中 | 突破瓶颈就是快速上升期 |
【第三步:诵读肯定句】
小软(小彦)诵读肯定句后,表示心里很开心,觉得自己还是很不错的。同时其他学习者观察她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发现在诉说限制性信念时,她的身体是紧缩的、背有些驼。而诵读肯定句之后,身体变轻松、舒展了,紧缩的眉头也舒展开来,嘴角还出现了微笑。
【A2分布催化】
下面再邀请大家一起来设想一下:
【分步催化一】今天学到的方法,未来哪些时间,在怎样的场景,和什么人会用到呢?可能是严厉的上司、讨厌的同事、老公又让你不省心、老婆又在买买买或者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又开始淘气,请记录在便签纸上。
学习者老汪分享:
还是我前面在片段一说的那个例子吧。场景就是:下周开会这个小伙子继续迟到,我讲了他又不听,肯定我又要生气了。
【分步催化二】到那时,你会怎样运用I便签中的方法,去察觉限制性想法、编写自己的肯定句?诵读之后又会有什么感受呢?请把肯定句和感受写在便签纸上。
(题外话:老汪是典型上海老克勒,上海普通话说得可有劲了。)
学习者老汪继续分享:
当时我肯定气得火冒三丈了。俗话说“事不过三”【限制性信念】,这都第三次了,“上级的话必须要服从”【限制性信念】,我一定要好好把这个小伙子的毛撸撸顺、给他做做规矩。正准备发作,突然想到今天拆书活动的内容,脑子里立马有个小天使提醒我:“别急着发脾气。你的生气的情绪背后,说不定有限制性信念的存在哦。”我一想,还真有!【第一步:察觉限制性信念】
然后小天使又提醒我了:“还记得第二步是什么吗?”我赶紧把之前的限制性信念转换积极思考,编写成肯定句:“他还蛮有性格的”。【第二步:转换积极思考,编写肯定句】
最后就试着把手放在喉结上读一读:“他还蛮有性格的”,“他还蛮有性格的”……这句话么本身就是好话呀,读个几遍么我好像气一下子就消了,还有点欣赏他。真是奇了怪了。【第三步:诵读肯定句】
【结语】
“察觉是改变的开始”,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今天我们在拆页片段一学会了察觉和分辨“限制性信念”,进而通过拆页片段二,学习了在找到自己的限制性想法后,将之转换积极思考、改写肯定句的方法。我相信将这样的方法通过练习内化,继而应用到生活,能够给我们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也能更好的实现自我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