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本书《好好说话》,这是由奇葩团队带来的“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里面有很丰富的案例,案例贴近生活又生动有趣,看到他给的案例就觉得很有画面感。书里会通过“误区”,“小诀窍”,“使用注意”,“常用句型”四个方面来讲述,不单单告诉你说话的技巧和方法,还告诉你背后的原理,让你真正掌握好好说话之“道”。
学习主题:预先照顾容易被引爆的情绪
学习目标:学会用打“预防针”方式进行沟通,降低冲突的可能。
冲突双方:早起鸟:小明;夜猫子:大牛
小明认为:大牛晚睡只是为了打电玩,没正经事。自己早睡早起则是为了养精蓄锐,做好第二天的准备。大牛晚睡影响到我,这不光是生活习惯问题,还意味着大牛懒散、贪玩,既没有教养也不懂尊重他人。
大牛认为:白天压力大,晚上趁机放松,而且有时晚睡也是为了温习。小明早起会吵到自己,我都忍了,现在却得寸进尺,连我睡觉时间也要管。这不光是生活习惯的差异,还意味着小明娇生惯养、干涉他人生活,小题大做而且恶人先告状。
小明在诉说自己的版本时,认为自己是在忍无可忍之后才理直气壮地提出建议;大牛听后觉得小明不但恶人先告状,而且还扭曲事实冤枉人。于是冲突越演越烈,不再是生活习惯的摩擦,而上升到了人品和是非的矛盾。
虽然我们在沟通时都会强调“我对事不对人”,但在每个人心中,对于事实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版本。所以,我们要了解,所有的沟通事实上都是在“对人不对事”。在沟通中,我们对于事实的每一个陈述,都是在以某种形式攻击那个拥有不同版本的人。
囿于情绪和认知的不完全,我们往往意识不到“两个版本”的存在,而都误以为是对方不讲道理。这时候,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存留下来,甚至爆发出来。
既然认识到了“两个版本”的问题,我们就要努力去拆除这个陷阱,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打一记“感受的预防针”。比如当你想要宣泄情绪、表达不满之前,试着做一些这样的铺垫: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有这种感觉/但我难免会觉得你这样做是对我的一种不尊重。”
“抱歉,我知道你希望我早睡,不是故意想要干涉我的生活,但我总忍不住会有这种感觉。”
之所以用“感受的预防针”来为之命名,就像为了抵抗疾病,小孩要打预防针一样,面对某些敏感的沟通,我们也会需要预防针。而这句话的妙处在于,他预先向对方说明“我接下来要讲的仅仅只是我的感受而已”,也就等于在暗示说“我讲的有可能不是客观事实”,从而大大降低了会给对方带来“被冒犯”和“被攻击”的感觉。
紧接着你会发现,沟通的重点发生了奇妙的转化:你在意的重点是说出后一句“我有什么感觉”,而对方在意的重点则是前一句“这或许不是事实”。把“预防针”用在上面的例子中,事情就会变成这样:
原本,小明会对大牛说:“你晚上不睡觉还不是因为贪玩!”
现在,小明会这么说:“抱歉,这或许不是事实,但我难免会觉得你晚上不睡觉只是因为贪玩。”
原来的说法会一秒钟点燃大牛的怒火,然后大牛用暴跳如雷,反唇相讥,引发矛盾,而现在的说法则会在表达立场之余,也留给大牛诉说与解释的空间,如此一来对话就能持续,两个人的沟通也会立刻缓和很多。
所以,“感受的预防针”的好处在于,预先照顾到了容易被引爆的情绪,从而让理性的沟通有了接下来的延展空间,以“对人不对事”为切入,最终达到了“对事不对人”的沟通效果。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观感看世界。由于每个人经历、认知、思维不同,即便面对同一件事情,也可能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也就是“两个版本”。
而沟通双方往往意识不到另一个版本的存在,特别是当一方还包含负面情绪或观点的话,很容易让另一方觉得好像被冒犯、被攻击了,觉得:“你怎么这么不讲道理”。
(举例:)
比如,有一次我在健身房,有个姑娘用拉力器,那种大的架子蛮久了。有个男生也想要用那个设备。他就一直等,一直等,等到自己忍无可忍,他跑过去和那姑娘抗议:
男:(生气)“你有完没完!还让不让别人用了?”
女:(莫名)“我怎么不让人用了?”
男:“你用了多久你自己不知道吗?你一直占着别人怎么用?都40分钟了,你有没有素质?”
女:“你什么态度啊!这么没礼貌!”
然后他们就吵起来了,而且吵得很凶,劝也没用。
在男生的版本里:设备是公用的,你不该一个人霸占这么久,这样很没有素质。
在女生的版本里:设备使用有先来后到。你如果想提前轮流使用,需要好好地提出请求,但你太没礼貌。我让你的话,反而显得我理亏。
原本只是一件小事情,结果呢,不但大家都没法好好锻炼,而且还闹得非常不愉快。
(不这样做的坏处:)
所以说,当你有负面情绪/观点的时,打上一记“感受的预防针”非常重要——就是给对方的情绪爆发做出预防。如果不这么做,很有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在攻击他、冒犯他,从而针锋相对,反唇相讥,从小矛盾变成大争吵,使冲突升级。
具体怎么做呢?就是在表达负面信息的时候,在前面加上3点:
1)抱歉,或者,对不起
2)“可能的自我否定”(可能未必是事实,可能是我多心,可能我说得不对)
3)“被迫的感受/观点”(我难免觉得,我总忍不住会,我确实感到)
姑娘如果这么说:“抱歉,可能我是用得久了点,但是我本来自己一个人好好地在锻炼,你突然冲过来那么大声地和说话,我难免觉得你好像是故意来找碴的。”
我只是拿姑娘作为一个例子,其实男生也可以这么用,如果男生一开始就懂得这个方法,也会让姑娘觉得听上去舒服一点。
如果他们在有负面情绪/观点的时候能够这样说话,打上感受的预防针,就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冲突的可能。
这个方法有两个适用边界:
第一种,对商务场合的谈判不适用。
“抱歉,我们的数据可能不够精确,但我难免觉得你报价太低了。”“对,你的数据的确有这样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的报价是完全合理的”……这就没法谈了嘛。
第二种,当对方不存善意的时候,不适用。比如对方想要控制你的时候。
(A1显像提问)
我将会念一组表示负面情绪的词语,请回忆一下,最近一次,你和他人的沟通中,出现下面这些情绪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比如,不满、焦虑、挫败、压抑、愤怒、紧张、不服气、愤恨……等等,这个情绪可以是你的,也可以是对方的。你们当时的沟通是怎么展开的,你们说了些什么?请分组讨论一下。
(现场分组和讨论……)
好,有哪位小伙伴愿意分享一下?
(A1+反思加工)
好,那么想想看,如果使用拆页的建议,换成哪种说话方式可能会更好?请继续进行讨论。
(……)
好,哪个组愿意分享一下的有吗?
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大家后续可以多多尝试用“预防针”式的沟通降低冲突引发的可能。那今天的拆解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