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事件:在这个VUCA时代,我们的工作机会、工作任务都在快速变化,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更新和迭代已知。因此我们买了一堆的书,但是不是因为各种客观因素没有读完,就是看完后忘了八九十,甚至过了一段时间都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看过这本书。
提问:不知道大家自己或有没有看到旁边的人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般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这怎么去做呢?直接劝他人或自己方弃阅读这一方式还是硬着头皮啃完?还能怎么去做呢?
影响:我们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小则将用更大的代价去解决“成人学习”这一问题,大则会让你在社会竞争中落败。
解决:今天我们通过“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这一片段了解成人学习和原来我们熟知的青少年学习的不同,提炼为一个“反求诸己”原则运用到我们以读书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成人学习中。
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
1.自我导向
随着个体的成熟,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从依赖型的人格转为自我导向的人格。成人变得具有自我导向性,意味着成人学习者能够参与诊断自身的学习需求、规划、实施和评估自身的学习经验。所以,有效的成人学习应该强调主动参与,而非被动接受;应该强调互动和参与的研讨会,而非强调老师精彩讲授、学生认真接收的培训;应该强调一种学习氛围,使成人学习者得到认可、尊重和支持。总而言之,应该存在一种师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探索的精神。
2.关联经验
成人和青少年的另一个根本差异就是成人具有丰富的且不断增长的经验,这些经验应该作为学习资源供自己和他人使用。
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基于学习者的经验、充分利用学习者经验的。实际上,利用学习者经验产生的效果比想象中更明显,方法也比想象中更多。
3.强调实践
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中,学习者的表现取决于他做此事的能力和意愿。能力水平和意愿水平的组合,被称作个体做此事的“准备度”,而成人的学习准备度更倾向于实用性。学习内容与他的社会角色、工作岗位、面对的问题关联度越强,他的学习准备度就越高。所以,强调实践,主要体现在"在用中学"和"在学中用”。选择学习内容时,首先要考虑"是否用得上”,判断学习效果的标准要考虑"是否用上了”。
4.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个体的成熟,学习者的时间观念会发生一些变化,从知识的未来应用转向立即应用。因此成人学习更多的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学习,而不是以解题和通过考试为目标的学习。成人学习没有必要过分追求理论的深入、体系的完善、细节的论证。学习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搭建起的关联和系统,远比理论学习的知识体系重要。
5.内在驱动
成人学习更多的是受到内在因素(希望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和自我实现)而非外在因素(如考试、考核、证书)的驱动。具备内在驱动力的成人学习者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比运动和游戏更多的乐趣,因为他们不仅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在学习后更有实实在在的收益。
【学习目标】
学完后,学习者能够运用成人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去有效阅读一本书,能够用书中的知识点,解决当下遇到的问题。
【I- 通过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和边界】
1、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是面向成人学习的;
2、[成人学习VS普通学习(青少年)]
(1)我们先从服务于这两类人的理论-教育学区分
成人教育学是“帮助成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
普通教育学是“帮助青少年学习的艺术和科学”
两者最为关键的核心区别是学习的“主体”不同,一个是成人,另一个是青少年,“主体”的不同又决定了两者在多个维度的巨大差异:
(2)举例
请各位识别下下面两个例子是否符合我么成人学习的原则?
例一:在公司做一个小项目,遇到很多问题,看了《项目管理精要》之后发现自己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充分共识大家目标,马上去应用,在接下来开项目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开始的时候和项目相关利益方共识项目目标,因为不是特别清楚如何更好的共识目标,又读了相关目标共识的书。
请问各位学习者这是不是符合我们成人学习的原则?是的!
例二:学会项目管理能够在职场中为自己加分,所以我要去考一个PMP(类似项目经理任职资格),请问各位学习者,这种情况是否符合我们成人学习的原则?不是!
(3)适用边界
“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适合学以致用类的成人学习,不适用成人为了获得证书或者职称类的学习;
3、[为什么要区分成人学习和普通学习]
从区分成人学习和普通学习而理解成人学习与我们以前熟知和擅长的学习的不同,从而更加有效的学习。
【给出清晰的HOW】
从原文中我们了解到成人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我们要如何运用有效学习五大公理实现高效阅读呢?
第一步,明确阅读的目标。
如:解决人际关系学/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问题;让自己对哲学有个初步的框架认识;
第二步,选择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带来核心知识的书;
第三步,把书中有用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如:对“精益创业”比较熟悉的人很喜欢用“验证”来表述很多事情,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这个词是陌生的,你要用他们熟悉的方式来表达,比如“把想法去做一下,把做后的结果反馈过来和原来设想的对照”。
第四步,收获的知识点或内容,对照过往的经验修正推演。
第五步,把我们加工和收获的经验,运用到未来可能的场景。
《这样读书就够了2》的例子
【A2】(1.设计有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2.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一个未来具体要做的应用)
1、[故事设计]各位,想象未来2周时间,你会把今天学到的“如何运用‘有效学习爱五大公理’实现高效阅读”的方法运用在和周围环境的互动中,想象一下,你就是这个情景的大编剧,给自己编写一段小故事,二三百字左右即可,是在未来某个场景中你会运用以上方法去进行一个沟通对话,设计出任务、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故事要包括我们HOW中的5步,请大家把故事概要写在“小剧本”上,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们请小伙伴来分享下剧本。
{以下为学习者分享:}
【结语】
我们刚才学习了“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及如何在阅读中的运用。实际上我们把“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运用到阅读中,依然会碰到一些操作上的问题,轻则影响学习效能,重则让我们质疑“阅读”这一学习方法,甚至放弃……
接下来,我么将阅读下一片段,看如何解决阅读中会碰到的一些问题。
拆解原则:反求诸己
第一,成人学习的第一公理是"自我导向”,这意味着在学习相关的一切事情上都应"反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自己身上找方法,在自己身上加要求。
第二,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同时,也有很多是你不需要学习的。考虑清楚,这次阅读是你对书负责,还是让书对你负责。
第三,方法得当的话,阅读和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活动——只要你能在工作或生活中用上一点儿,给你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成本。
第四,采用简单易用、不引人注意的工具,比如便签、笔。降低便签法使用的复杂程度,你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阅读和思考上而不是费尽心思地掌握便签法。很多教人阅读的方法都听起来很美,但用起来未必有效,因为方法本身太复杂,要求太高,让人望而却步。
【两个片段间链接】
学习者在运用“成人学习五大公理”去有效阅读一本书时,能够贴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令到做致用类书籍的阅读为我所用,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但是还会碰到一些学习中的“拦路虎”障碍自己,比如“片段太生涩怎么办?”“别人都说好/不好,我要不要听?”“某个大牛推荐的记笔记方法我挺不习惯的,要不要先练会再说?”等等,这个时候我应该怎么做?那我们在下一个片段会来学习。
【A1】(量表的设计和解释)
这套自测的目的,是看我们对待事物或者问题的时从候,是否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和突破。
如果你在16分以上,那么你在反求诸己上做得很好,如果你在9分以下,那么恭喜你,今天你来对了!
【学习目标】
学习者在运用“成人学习的五大公理”高效阅读一本书,被知识点本身的表述、对书籍的使用、阅读工具的使用等干扰学习目标,影响学习效率时,能够用“反求诸己”的原则指导阅读,能够用书中的知识点,解决当下遇到的问题。
【知识点强化】
1. 概念解释:
“反求诸己”出自《孟子》,基本解释是: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2. 适用边界:
在本书中主要是作为“拆书法”成人学习方法的原则,不适用于组织的工作权责利分配、团队协作等场景。
【给出清晰的HOW】
用“反求诸己”原则指导自己于阅读一本书或一段文章?
1. 这本书或文章对自己有没有用?(YES or NO)
举例:《这样读书就够了》对我有没有用?有用!
2. 我要用这本书/这段文章实现什么目标?(WHAT)
3. 为什么这本书/这段文章能帮我实现目标?(WHY) 如果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我们就暂时把这本书搁下吧!
4. 我如何用自己方便的工具把对自己有用的片段结合实践经验输出?(HOW)
举例:用便利贴记录不同片段所思所想,用“拆书法”拆解核心片段,并结合以前的经验和未来的行动用便利贴提示自己。
{举例}
《关键对话》这本书看到有拆书家在拆,里面讲到适用场景就是在“不同的观点、强烈的情绪、巨大的风险”情况下的对话非常有用,对照我想提高我对面冲突的沟通能力是非常有用的,所以这本书对我有用(YES);我要用这本书解决如何和对话方在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令对话有好的效果(WHAT);在这本书中有一个章节在讲共识目标的的三个层次(WHY);我用便签和标签的方法,来输出自己的行动步骤(HOW).
【有通过学习者提问进行回应式反馈】
大家觉得在这4个步骤中比较难运用的是哪个?
{以下为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一:我们怎么判断这本书对我有没有用啊!
学习者二:为什么这本书能帮我我实现目标!
学习者三:用自己方便的工具输出,不清楚什么工具可以用。
拆书家:好接下来我们一起举手投个票,一人一票,选出你认为最难运用的一项。
{学习者共识的难点问题是:如何判断这本书对我有没有用}
【A3促动参与】
1、 发散、讨论。接下来让我们分成2个小组针对我们刚才提出来的比较难实施的问题,一起来讨论一个解决方案:
STEP1:小组内部讨论关于“如何判断这本书对我有没有用”这项内容,比较难的地方是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下来,不要评论。(用一张A4-1纸)
STEP2:请把刚才写的难点整理一下,重复的删除、类似的合并。
{以下为学习者讨论收集上来的难点:}
a.同一类型的书太多,不知道如何选书?
b.自我需求清晰,但是不知道具体做什么,不知道怎么细化执行?
c.好书的知识背景与自己的知识背景不统一,怎么办?
d.书买回来之后才知道好不好,怎么办?
STEP3: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从以上问题中选出一个最为困难的难点进行进一步讨论。
自我需求太宽泛,不知道具体从哪个小点入手细化执行?
STEP4:每个小组针对刚才自己写的难点,讨论可以用的方法。
2、 汇报、整合。
STEP1:请一个小组来阐述下,你们小组的成果,汇报方式“难点-解决”;
STEP2:其他小组是否有对他们小组内容的补充,有的话直接派一个代表讲;
STEP3:把所有的的解决方法,按照发生顺序进行整合,成为一个解决方案。
{以下为学习者讨论总结汇总的成果:}
1.从人的角度入手
a.请教与自己在这些方面合作频繁的人(领导/同事),从他们视角觉得自己要提升的点会在哪里?
b.请教这方面的牛人,让他能给我们一些指导和方向;
2.从事的角度入手
a.提前场景化遇到的问题,分析有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这里入手学习相关知识点;
b.记录自己这方面工作的经过,从中找到可以切入的小点;
c.复盘自己成长目标出来的过程,找出在过程中具体需要学习的点,从这些点出发;
3.从网络的角度入手
a.从百度、知乎等网络工具,搜索自己要提升能力的基本框架,相应观点,让自己有个大致框架性了解;
b.在豆瓣等书评平台或者一些人的博客,大致了解书评、书的内容、导读、读书笔记等,辅助自己做选择。
【A2】
各位小伙伴,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搜索下,你身边有没有被知识点本身的表述、对书籍的使用、阅读工具的使用等干扰学习目标的朋友?他/她是谁,请你在未来2周内,把用“反求诸己”原则指导自己于都读一本书或一段文章的方法分享给他/她。今天在微信群里,先写下一个小小计划:分享给谁?怎么分享?(形式、内容)
【结语】
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只有掌握了快速学习的能力才能够不被时代淘汰,相信这已经是在座各位的共识,不然我们也不会相聚于此。学习不仅仅要有态度和观念,也要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我们今天首先学习为了成人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区别于我们以前所熟悉的以知识导向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清楚了运用“成人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如何阅读一本书为自己所用。在第二个板块中,我们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学习了在阅读中更加细化的反求诸己原则,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避开通过阅读实现高效学习的坑。愿各位在新的一年,通过读书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