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的艺术》 所属活动: 2018年2月25日喜乐分舵百新书局场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沟 通 01 学习目标: 学会提问,增进了解,建立关系

开场: 大家好,我是晓。今天我带来1-2的过级分享,我的分享用时大约一刻钟。首先,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下自己,拆书帮喜乐分舵的宣传长老,一步三回头但是依然挣扎着前进的自我成长实践者,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因为我内向,比起说,我更愿意听。然而,读了《提问的艺术》这本书后,我知道,我其实也不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因为我只是把说话的机会让给了别人了,自己选了被动的听而已。而一个好的倾听者是需要主动去听的,是需要通过提问以便更多得了解对方的。所以,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今天带来这本《提问的艺术》与大家分享。此书既有故事又有实操方法,是一本趣味性与实用性兼具的小书。通过此书,你能学会迅速提高沟通技能的小技巧,从而可以立竿见影的提高你在工作中/家庭中或社交中的沟通效率甚至做事效率。并且这本书每个问题单独成章,可以随时随地翻到哪里看哪里,就像一本工具书,适合随身携带随时翻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当你让谈话都在围绕着自己时,别人也许会认为你很聪明,但这并不能在你们之间建立起信任,也就无从了解对方。同时,也失去了一次建立深厚友谊的机会。因此,若要推销自己,可以尽力表现自己的聪明。如果想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就应该将表演的机会让给别人。想要赢得他人的心,就要多向他人提问,以表达你的兴趣和鼓励他人进行深度对话或多说一些话,是每个优秀提问者的任务。

你可以先这样问:“关于这件事,你能再多说一点吗?”接下来再这样问:“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怎么样了?为什么呢?”弄清楚对方的情况和需求后,你才会知道该怎么去做,而对方也会从你的问题中体会到你对他的关心和重视。

“你能多跟我讲讲吗?”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问题,不妨经常这样问别人,以开启更为流畅的交谈。

当对方回答时,你可以进一步问对方:“能跟我多讲讲吗?”这样会让你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更加畅通。不要小看这样一个简单的问话,它可以用在任何场合使用,将对方迅速带入到互动的对话中。

“你能多跟我说说吗?”是一个随时都能用上的有效问题,甚至每天都可以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回想一下,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与别人聊了很久关系却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形:比如,你们尽管各自讲了很多,然而结束之后你们并不想再次见面了?比如,你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自嗨,而对方却一脸懵逼或心不在焉?比如,你俩都在尬聊了,其实恨不得马上走人,但是却还不得不在一起继续聊?

天啊,光想想这些情景就让人难过。这些难过的情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你没有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兴趣与重视,没有把表演的机会让给对方。所以,结果基本上是,你们的天谈完了就完了,彼此之间可能没有信任的增加与感情的增进,也可能顺便把合作的可能丧失了。

这里分享一个作者自己的例子。作者的银行经理给他打过一年的电话了,想约见面,而作者一直没时间。一天中午,作者终于跟他的银行经理约了午饭。从一见面开始到会面结束,作者的银行经理一直在说自己,从自己怎么做上经理的到最近要去哪里度假,而没问作者一个关于作者的生意或职业的问题。作者认为这样的会面就是浪费时间。而因为不了解作者的事情,银行经理除了没有改善与作者的关系,甚至丧失了改进了自己服务或实现更多业务推广的机会。

其实,若想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应该让对方多谈自己,给对方表演的机会,让对方觉得你对他很感兴趣,想要了解他更多。这种方法,会让对方对你产生非常多的好感,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让对方多谈自己的具体方法是多向对方提问。向对方提问,可以用一个很简单却非常有效的句子“关于这件事,你能再多说一点吗?”开始。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对方就会跟你讲他的更多的事情。在对方谈自己事情的过程中,你可以进一步就对方事情的when、what、how、why等进行提问,以便让对方更充分地表达自己。这样一来,你能了解对方的更多信息,对方对你的好感也能让你赢得他的信任,甚至是心!

在作者的例子里,银行经理不应该把聊天变成自己的独角戏,而应该更多的是让出舞台让作者多说些关于自己的事情,从而维护作者与银行的关系,甚至挖掘更多的服务机会。

“你能多跟我讲讲吗?”这个问题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与任何人使用,尤其是你想进行深度对话或鼓励对方多说一些话的时候。同时,加上5W1H的任何问题,你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对方的信息,从而使对方对你的喜爱越来越多,并允许你对他产生影响力。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通过这个拆页,我们了解到,如果你想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想对别人施加一些影响,你需要在聊天的过程中让对方多谈一些,可以通过“关于这件事你可以多说一些吗?”这样一个问题来达到这样的目的。那么,请回想下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验或类似的经历,即使不是自己的,你见过的或听过的其他人的也行。然后,将这些经历在小组中分享一下。我们正好是偶数人数,大家各自与你对面的小伙伴组成一个小组,时间两分钟。

        小组分享后,小伙伴A给大家分享道:春节假期期间,我与本地的A朋友一起接待了外地来的B朋友,我们三个都是第一次见面。我与A作为地主,按理我们应该让B多说些自己的事情,一方面能表达我们的地主之谊以及对B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能让我们更多的了解B。然而,在实际的聊天中,我们的A朋友却滔滔不绝地讲了自己的种种,即使我们打断都没有用。会面结束之后,我与B都对A的印象不太好,我们默默达成了一致,以后不想再跟A一起会面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个提问的技巧“你能多说一些吗?”通过这个技巧,我们可以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做一个让别人喜欢我们的人,做一个通过提问而增加与他人的感情的人,甚至是影响他人的人。接下来,请大家根据今天分享的内容写一个A2便签,就是写一个接下来在什么情况下,你将怎么运用今天学的这个提问的一个计划。这个计划要能贴到冰箱上去执行的,要符合SMART原则。

       A2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想下周一下班时更多地了解下新来的实习生H。她是本地某大学的大四学生,目前跟着我实习,我们相处了一段时间了。然而,除了谈工作,我对她个人所知甚少。我们有时候下班时能一起走一段路。

        下周一下班一起走路时,我会问她“你周末干啥了?”我猜测,她可能会去看个电影、逛街买衣服或吃饭之类的。不论她说哪个,我都可以问“能跟我多说一下你看的电影/吃的饭/逛街的经历吗?”之后,可以针对她的回复继续问。细节问完了,还可以问你还喜欢看啥其他的电影/吃其他的啥/买啥其他的衣服/你对衣服的审美如何看?然后可以继续问,除了这些,你还有其他爱好吗?如此往复。

        通过这种对话,我可以了解我的实习生的业余爱好,更多的性格特征,甚至其他的我不曾料到的事儿。谁知道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