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 所属活动: 西安古城分舵第81次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学会和压力做朋友 学习目标: 能够学会积极看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掌握拥抱压力的2种方法。

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本环节的拆书家高飞。我是一名工程师,喜欢阅读、旅行。非常高兴能和各位小伙伴在拆书帮共同学习精进,成为终身学习者。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转变对压力的看法,在重要汇报、公开演讲等压力山大的时刻,能够将紧张转化为兴奋,能够将压力转化为挑战,把压力变成自己的朋友和助力,释放潜能更好地应对挑战。

【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在生活和工作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压力山大的时刻,例如:一次重要的面试,一次重要的工作汇报,一场面对几十上百人的公开演讲等等。当这些时刻来临时,你一个人站在那里,面对人力主管、上司或者台下黑压压一片的观众,你是不是心跳加速、紧张、口干舌燥,你是不是不停在心底对自己说:“冷静一点,我一定能战胜压力。”

提问:你认为压力会影响你的表现吗?你认为压力是你要战胜的敌人吗?你认为压力是有害的吗?

影响本书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是压力管理专家,他的研究表明真正有害的是“压力是有害的”这种观念,持有这种观念不仅容易让你消极抑郁,甚至还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

解决:凯利•麦格尼格尔借助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重新认识了压力。他认为压力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在这本书里,他告诉我们,通过改变对压力的看法和转化压力,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请大家自测】  

请你做一个简单的测试,测试一下你的压力情况。

  请仔细阅读下列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表示很不符合,4表示非常符合)。

1.我没有食欲或在不饿时吃东西。

1

2

3

4

2.我的颈部、背部或胃部肌肉紧张。

1

2

3

4

3.我难以入睡,会在夜间醒来或在早晨感觉疲乏。

1

2

3

4

4.我的决定一般是草率的,而不是有计划的,我经常改变主意。

1

2

3

4

5.我有精神紧张的习惯。

1

2

3

4

6.我感到疲劳,甚至在我没有做困难的工作时也是如此。

1

2

3

4

7.我有很多担心。

1

2

3

4

8.我容易并且很快就会发怒。

1

2

3

4

9.任何情况的耽搁都使我非常不耐烦。

1

2

3

4

10.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不安。

1

2

3

4

【解释自测题】

10-20分:低压力  21-30分:中压力  31-40分:高压力

坦白讲,我当初加入拆书帮就是因为压力大、非常焦虑。我们处在一个焦虑的时代,每个人都压力山大。我们下意识地认为压力是有害的,焦虑是有害的。我们期盼一个没有压力、焦虑的生活,例如退休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阅读原文】

请各位小伙伴阅读手中的原文拆页,时间是2分钟,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

想象一下,你在一家有几百人的公司工作,要做一次全员报告,首席执行官和全体董事会成员都位列听众席。你已经焦虑一周,现在小心脏怦怦直跳,手心出汗,嘴唇发干。 这时候,你最该做什么:试图平静下来,还是兴奋一些? 哈佛商学院教授艾莉森·伍德·布鲁克斯就这个问题问过好几百人,答案几乎是一致的:91%的人认为,最好的建议是试着平静下来。

 你或许曾经告诉过自己或他人,在压力情境下,如果不平静下来,就会搞砸。多数人都这么认为,可这是对的吗?面临压力,最好的策略是放松吗?或者,拥抱焦虑会不会更好?

 布鲁克斯设计了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她告诉一些要演讲的人放松,通过对自己说“我很冷静”来舒缓紧张。而鼓励另一些人拥抱焦虑,对自己说“我很兴奋”。哪个策略都没消除焦虑。演讲前,两组人还是紧张。然而,对自己说“我很兴奋”那些人,感觉更能处理压力。虽然还是紧张,他们自信有能力做好演讲。 感到自信是一回事,但是他们实际做到了吗?是的。演讲听众评价说那些兴奋的演讲者,比试图冷静下来的发言人,更有说服力,更自信,更有竞争力。经由思维的一次改变,他们把焦虑转化成助其更好表现的能量。 尽管多数人认为,压力下最好的策略是放松,这章会告诉你,何时以及为什么,相反的是正确的。无论是面临人生最重要考试的学生,还是面对生涯里最残酷竞争的职业运动员,欢迎压力都会强化自信,提升表现。我们会看看拥抱焦虑怎么样帮你在挑战面前奋起,甚至把典型的害怕反应转化为勇气。我们还将探索将恐惧化为机会,无助化为行动的策略。即使在那些你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的情况下,拥抱压力也能帮你找到前行的勇气。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简短互动,精确控场】

原文中认为面临压力最好的策略是放松,对吗?

李建宁:不对。

邢正鹏:不对。

原文认为拥抱焦虑会更好,对吗?

滕丽英:对。

余若愚:对。

大家都答对了,看来大家看的都非常认真,对原文理解的也比较到位。好,下面我们进入I环节。

Why

为什么只要改变对压力的看法,我们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呢?心理学家艾伯特埃利斯总结的ABC认知模式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点。A是不好的事情,B是你对事件的看法与解释,C是你的感受和行为。不好的事件不决定你的感受和行为,你对事件的看法才决定你的感受和行为。压力就是A,但是压力并不直接决定你的感受,你对压力的看法,才会决定你的感受和行为。

What

当人们视压力反应有害,它就被当成了良好表现的障碍,继而变成要克服的包袱。然而压力不是障碍,是资源。当感觉到心怦怦跳或者呼吸急促,就要意识到这是身体试图为你提供能量。如果注意到身体紧绷,就提醒自己说压力反应在让你接收力量。手心出汗?记住这就跟初次约会一样—要接近渴望的东西,手心才会出汗。如果胃部痉挛,要知道那是意义的信号。你的消化神经束连着数以亿计对想法和情绪产生反应的细胞。痉挛是你的直觉在说:“这很重要。”让你记住为何这个时刻如此特殊。

当我们将压力视为挑战时,大脑更容易从压力体验中学会韧性。部分原因是,你释放了更多推动韧性的荷尔蒙,包括DHEA和神经生长素。挑战反应后发生在大脑里的这种回路,强化了大脑额叶的联结,它们有助于增强积极的驱动力量。

前两年有个热门口号叫作“逃离北上广”,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大家都觉得在一线大城市,房价虚高,工作压力巨大,生活没一点幸福感,不如逃到二、三线城市去安放青春,过一种闲散的生活。可是没过多久,“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变成了“逃回北上广”,因为大家发现,相比于小城市的沉闷和无聊,他们更愿意去忍受大城市的压力。你能从北京、上海地铁中拥挤的人流里看到压力,也能看到希望。

压力的背面正是生活的意义。

【举出案例】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很不擅长当众演讲。我记得有一次要代表部门当众演讲,我背稿子背了一周,本来都滚瓜烂熟了。但是一上台,看到台下那么多双眼睛,特别紧张,一下子大脑变得一片空白,后来都不记得自己在台上讲了什么。

我在拆书帮拆书时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刚开场就说错了,我很紧张,声音都有点发颤。我当时想:这是因为我太兴奋了,我非常急切想和大家分享我读书获得的新认识,迫不及待说错了。这样一想,我反而能够放开去讲。

以我这次的拆书为例,我本来只想把TF3-2一过,余若愚鼓励我把TF3-3一起过了。我一想到在一周内完成2个级别的拆书稿,就感到压力山大。我不仅要选书,要看完两本书,还要找出合适片段,写拆书稿,最重要的是要理清逻辑链条。正好3-2我选了这本书,当看到把压力视为挑战这一段时,我就想两个级别一起过,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挑战,我可以试一试自己的极限。于是,我就开始准备两个拆书稿,每天骑车上下班的路上我都在不断思考,拆页应该怎么搭配,逻辑联系该怎么梳理,该举什么样的例子。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专注力有所提高。这就是将压力视为挑战的收获。当你视为挑战,你就开始想法设法迎接挑战,反而释放了你的能量,它就变成了助力。当你视为有害的压力,你反而需要浪费能量与它对抗。

【具体步骤】

那我们该如何拥抱压力呢?作者给出了两种具体的方法。

1.变紧张为兴奋。重新思考焦虑的生理信号,你会有紧张的感觉,但你可以理解为兴奋,认为是身体想要帮助你更好表现。

2.把压力视为挑战,释放自己的潜能去应对挑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指令清晰,给出具体场景】

马上要过年了,好久没见到父母了,你非常盼望回家过个团圆年。但是,春运火车票是如此的难抢,你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有抢到回家的车票,你只能坐飞机回家过年了。但是你一直恐惧飞行,偏偏这次又不得不坐飞机回家过年时,你该怎么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拥抱这次飞行带给你的压力呢?

【学习者案例记录

滕跃分享了她的A3:

她认为要将对飞行的恐惧视为挑战,这次如果能坐飞机回家,就成功战胜了自己一次。人最重要的是要跟自己斗争,成功战胜自己一次就是在人生中又往前迈了一大步。另外要改变对恐惧的看法,转换对恐惧的生理信号的解读,把心跳加速视为兴奋,把肌肉颤抖视为拥有力量。这样转换了看法,你就不会身体紧绷呆坐两个小时,还能看看外面的风景,品尝一下飞机上的餐食,或者与邻座聊聊天。这些做法有助于更好拥抱飞行带来的压力。

滕跃很好地运用了刚才所讲的拥抱压力的两种方法,感谢滕跃的分享!

【找人分享的A2

接下来给大家布置个任务,请大家回去之后,在一两天之内找机会跟同事、朋友聊一聊今天学到的新观点,压力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还可以进一步介绍一下拥抱压力的的两种方法。想想有哪些要点可以分享。请在下周一前将分享经历发送到群里。

【学习者案例记录

余若愚的A2:

周日下午,余若愚和自己的邻居小王聊天时,提到了压力是我们的朋友的观点和拥抱压力的两种方法。小王很感兴趣,小王是个程序员,目前在公司遇到了职业瓶颈,他非常焦虑。余若愚给他介绍这个观点后,他开始重新认识焦虑,认识压力,他把焦虑和压力视为信号,视为督促他更新知识,提升自己能力的信号;把压力视为对自己的一次挑战。这样重新审视压力后,小王觉得轻松了许多,也能更专注于提升自我。

【结语

好,我们总结一下,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了压力—压力是我们的朋友,还学习了拥抱压力的种方法。希望小伙伴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用到今天的方法,更好地拥抱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