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晚的拆书家管凤华。我的三个特色标签是:热爱学习;热爱分享;项目管理领域资深人士。很高兴今天有机会来这里与大家一起拆书学习。
(学习目标的设定)今天的拆书主题是如何做好临场发言,各位小伙伴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能够运用结构化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临场发言变得逻辑清晰有条理。
(FAB法介绍图书)F:拆解片段选自《请停止无效努力》这本书,作者孙圈圈,曾任全球顶级咨询公司的咨询总监,现在创业中。这本书的定位是个人努力的方法论。
A:本书是个人成长类书籍中非常畅销的一本,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7分。作者利用其做过咨询顾问的职业优势,从企业、管理者、咨询师和职场人四种视角,全方位向读者提供了一整套个人成长的底层方法论。
B:所以,各位在座的小伙伴们,如果你当前正处于每天很努力,进步却很慢或者道理懂很多,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状态,那么强烈建议你来读读这本书,它会告诉你正确的努力方式,从而加速升级自己的心智和能力。
【主题】如何做好临场发言
【图书】请停止无效努力——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快速进阶
【章节】第4章 提升沟通能力
【页码】P119
R:
临场发言时,我们是有压力的。这种压力,要不让我们的大脑一片空白、胡言乱语,要不让我们的大脑信息泛滥、毫无头绪。这两种情况,听众听起来都会比较痛苦,不明白你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
如果说,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发言就变得容易了。一方面,如果你的大脑是杂乱无章的状态,它可以帮你把信息快速整理并输出;另一方面,如果你的大脑是一片空白的状态,它可以作为提示语帮你联想起一些有用信息。
用结构化思维,帮助你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沟通,关键是三个步骤:
第一步,想主题:迅速找到一个切入点,第一句就说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搭架子:在论证观点时,思考一个结构(时间、空间、程度),并只说三点,这称为三个“架子”。
第三步,填素材:每个架子里,填充一些事例、数据等,来推进论据向观点靠近。
(负面一般做法)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遇到需要做临场发言的情况,一个常见的场景就是在公司开集体会议时,领导询问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解决建议,这时我们就面临着做临场发言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大脑一般会产生两种常见反应:要么一片空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要么信息泛滥,有N多个想法在头脑中打架,不知道从何说起。
(坏处)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我们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给领导和同事留下思维混乱的不好印象。如果被贴上了思维不清晰的标签,这对我们的职场发展无疑是个很大的障碍。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临场发言能够做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想必领导和同事都会在心里为你点赞,认为你是一个头脑清楚,有认知深度的人,这种好印象绝对会助力你的职场发展。
(拆页提供的解决建议)想必小伙伴们现在一定很想知道该如何培养这种思路清晰的临场发言能力呢?拆页内容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结构化的表达模型,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步,想主题,主题就是针对要讨论的问题,你的观点,你的看法,你的态度,打个比方的话,主题就相当于议论文中的论点。
第二步,搭架子,所谓架子是指我们在表达时,用于把信息分组归类的结构关键词,常用的架子有三种类型,时间架、空间架和三角架。时间架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整理头脑中的信息,比如你是负责培训工作的,那么在向别人介绍你的岗位职责时,你可以按照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来表达,除了这些代表时间的词,有先后关系的代表阶段、代表步骤的词都算。空间架是按照地点的顺序分类信息,用空间架的好处是听众有画面感,常用的空间架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美洲、欧洲、亚洲等。三角架是按照三个方面总结信息,常用的三角架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语法、修辞、逻辑等。
第三步,填素材,素材指的是用于支撑主题或观点的数据、事实和故事。
(反例变正例)回到开头提到的会议临场发言场景,该如何应用“想主题—搭架子—填素材”的结构化表达模型,进行逻辑清晰的现场发言呢?假如会议讨论的内容是:为了加快项目进度,领导计划在部门内推行强制加班制度,询问你的看法。你可以使用三角架进行如下表述:我不赞成推行强制加班制度,有如下三方面的原因:从公司角度看,强制加班会造成公司成本急剧增加;从领导角度看,强制加班会将部门领导的关注点引导到加班时间长短,而非价值贡献大小;从员工个人角度,强制加班会引起员工不满情绪,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A1】激活经验+【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A1显像提问,包含具体场景):
以上就是我对拆页内容的解读,接下来进入演练环节,我先说两个场景,小伙伴们感受一下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场景一:假设在十一假期,你刚刚看了一部大热的电影《羞羞的铁拳》,好朋友问你,“怎么样啊,好看么?”你回答说“恩,挺好看的,你也去看看吧”,这个回答如何?是不是有点过于干巴巴了?如果能用几个架子支撑一下你的观点的话,会不会更有说服力?场景二:假设你刚刚参加完某个培训学习,好朋友向你询问“感觉怎么样,收获大不大?”,你内心很认可这个课程,于是你的回答可能就是这样的“嗯,课程非常好,特别棒,老师讲课可幽默了一点都不枯燥,关键人长的太帅了,简直就是我心中的男神,我还认识了一个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互加了微信,课程内容对我的工作特别有启发意义,对了,现场还给每个学习者准备了零食和饮料,组织者真是太用心了,总之这个课程真的非常好,下次你也去参加吧”,这个回答如何?信息量倒是很大,但是有点凌乱,如果能用几个架子将信息进行分组归类,听起来会清晰很多。
各位在座的小伙伴们,你们最近有做过类似的比较失败的临场发言么?如果有的话,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景下做的?(A1+指令)如果发言效果不好的话,想想看,根据今天学到的结构化表达模型,你可以怎样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让发言变得更有条理呢?
请想一想,想好后在小组内轮流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A1)我是做人力资源的,负责公司培训工作的组织。困扰我的问题是,在培训正式开始前的介绍环节,不知道说什么,每次都是简单的一句“有请老师”作为开场,感觉干巴巴的。
(A1+)小组讨论的时候,同组小伙伴建议我使用三角架充实自己的开场介绍,分别从导语(比如今天天气不错,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今天的培训)、老师简介(比如今天请到的XX老师是XX领域的专家,有超过10年的工作经验)和培训内容简介三方面作为开场,经过这样的修改,我感觉开场内容充实清晰了很多,回到公司要尝试一下。
小结:
最后我们再来小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要想做好临场发言,我们可以借助一个结构化的表达模型,这个模型包括三个步骤,分别是:想主题、搭架子和填素材,主题是我们要表达的观点,架子是把信息归类的结构关键词,常用的架子有时间架、空间架和三角架,素材是支撑主题的数据、事实和故事。推荐2个积累架子的途径,一是到网站上搜索“36氪 思维模型”关键词,会有将近上百种的思维框架;二是日常读书时可以有意识的积累,比如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就是一个很好的分析问题的框架。
关于结构化表达模型的适用范围,其实不只适用于临场发言,任何需要沟通的场合都可以使用,包括写作和解决问题。
依照作者的观点,结构化思维是最值得刻意练习的能力,祝愿各位小伙伴都能习得这项价值度极高的能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