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A:
有这样一本书是被拆书家拆解的最多的,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被拆解出来,甚至形成了一个个沟通类的培训课程。它甚至入选了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目“之一。
这本书就是《非暴力沟通》
F:
作为一本教人们如何与人和谐沟通的工具书,这本书主要侧重于“如何诚实地表达自己”以及“如何关切地倾听他人”。
该书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2006年获得了和平之桥奖。
B:
比起“说”,“听”是我们更早就学会的,并且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不自觉的进行的。可尽管我们有那么多年的经验,为何我们有时还会被人说不懂对方呢?到底怎样倾听才是合适的呢?倾听的时候我们又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反馈才是恰当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片段中来找出答案吧。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做出必要的补充。我们的问题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他人的观察:“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2. 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 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订酒店?”
请注意上述问题与以下问题的区别:
1. “你说的是什么事?”
2. “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你会有那样的感觉?”
3. “你希望我怎么做?”
第二组问题并不需要我们用心体会他人。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直接,但根据我的经验,它们并不是获得信息的最佳方式。这样的提问方式,就像心里咨询师在帮助客户,容易产生距离感。如果我们真的要这么问,那么,在提问前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将鼓励人们主动表达自己。例如:如果我们想问别人“你说的是什么事”,我们可以说:“我有些困惑。我想知道你是指哪件事。告诉我好吗?”虽然,这并不是必要的——有时,我们的语气已经表明了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但我还是建议主动表达感受和需要,特别是情绪很激烈的时候。
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反馈呢?首先,在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把握时,我们需要对方的确认。然而,即使确信自己已经明白了,我们可能还会发现别人正期待我们的反馈。有时,人们甚至会直接问:“我的意思清楚吗?”或“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时,简单回答“是的,我明白了”可能是不充分的,人们也许期待我们说得具体些。
大家有想过“听“与”倾听“有什么区别吗?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字,
“倾听“实质上意味着,我们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体会他人此时此刻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what
但是当对方在说话时带有明显的情绪的时候,光是倾听实质上是不够的。我们可以从这段拆页中看到,在倾听后,我们可以主动给与反馈,来表达我们的理解。
why
这是因为我们无法肯定自己体会到的这些是不是就是真实的,而只有通过反馈我们才能确认对方的真实想法。
when
书中还告诉了我们无论在我们理解或不理解对方的情况下都需要作出反馈。
那正确的反馈应该如何做呢?
How
首先
1. 疑问句,
2. 问题可以集中在他人的观察、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他人的请求上
3. 疑问句中表达出我们的体会,感受或需要
这样当对方反馈的时候,我们就能确认我们的理解是否符合对方的实际情况,也能够更好地体会对方了。
why
事实上,现实中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这样来做。
我们在听人朋友倒苦水时,经常会马上给予一些建议和安慰。
在我们被上级批评的时候,我们马上就会辩解。
在我们的权威被质疑的时候,我们甚至马上会怒火冲天地反驳。
当然,还有些人在听的时候一直一言不发,或者只是应付的说着“嗯嗯“。
其实这样的行为都会妨碍到我们去体会对方,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甚至会影响彼此间的人际关系。
举个例子,
这周上海的天气一下子变冷了,我也有了些小感冒。就在这周二的时候呢,
我和我老婆抱怨道:我明天要去接老外了,可我拆书的宣传语还没有提交,怎么办呢?!
我老婆立马回说:你怎么那么笨的哪?!我命令你哦,找人替你去拆书,今天10点前必须睡!
我当时脑子里一下子就冒出了一团火。
我想说:你怎么能这样说我呢?我怎么能说不拆就不拆呢?这不是违背承诺吗?!
大家想一下,若这些话说出去了,迎接我的必定是场吵架
可还好我当时准备的就是现在的这个拆页,
所以,我转念一想,
回道:你是担心我拆书会搞坏身体?
妻子答到:你说你身体那么弱,天冷一下都要感冒,你还要这样折腾,肯定对自己不好啊……
所以我通过反馈确定了,她之所以反对我拆书是因为爱我,担心我搞坏身子。所以接下去的对话就在很平和的过程中度过了,最终我还是说服了她支持了我的拆书。
---A1环节---
大家试想一下,最近,在工作中有没有领导与你沟通时你只是在“嗯嗯”应付地回答,在生活中有没有与家人沟通的时候懒得给与任何反馈,在朋友与你倾诉的时候你有没有像人生导师一般一味地打断对方,给建议?
请大家先把想到的因为你在倾听中未能给予好的反馈而导致沟通不顺畅的情况写在纸上,然后小组内花2分钟讨论一下。
我们请这位小伙伴来简要分享一下
A:我的助手在2个月前突然间和我说不再帮我写快递了,她不写就变成要我写了。我很不爽,工作那么多年还要自己写快递。她说不写了,我就“哼”
我:也就是说对方说“我不写快递了”,你并没有回答,只是“哼”了一下,你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你没有办法让她来写快递。
A:是的
--A1+环节--
很好,那我们再来想一下,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在倾听中给予反馈,我们回到刚才那个场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写一下,然后小组内2分钟的时间简单讨论下。
我们请B来简要分享一下
B:那来说一下背景,这是我和我妈妈之间的冲突。我叔叔病重,我在做一款有助于健康的产品。我认为我这款产品对他相当有帮助的,我就把这个产品送给我叔叔试用,我妈妈知道这个事情后非常反对。
C:用今天的方法,我来扮演她,她来扮演她妈妈,
B:据说你给你叔叔送产品去了?!
C:你是觉得我没有和你提前沟通而送给叔叔这个产品这个事情不对是吗?
B:你太过分了!
C:你是觉得没有和你沟通好所以很生气是吗?
B:你为什么要送东西给他?他又没对你怎样!
C:你是觉得我吃亏了是吗?
B:对呀!
C:妈妈,你还是特别关心我的
大家听得出对话就这样顺畅地走下去了。OK,非常高兴大家今天听我这里诉说“如何反馈”的方式方法。谢谢大家的参与,那今天我的拆书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