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战胜拖延症》 所属活动: 不让时间的墓志铭上只有“遗憾”|宁波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战胜拖延症2 学习目标: 让学习者战胜拖延症,去干正经事

开场: 大家好,现在马上就要进行我的拆书分享了。在等下的拆书过程中,有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所以请大家以3个人为一组,就近与身边的小伙伴们进行分组,分组好了请举手给我示意一下。
好的,大家都完成了分组。那么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炬无霸,我有三个标签。1.我喜欢各种户外运动。2.我喜欢旅行。3.我是一个非勤读型求知者。
今天我要带大家拆的书是《战胜拖延症》这本书。作者是渥太华的华尔顿大学副教授——蒂莫西·A·皮切尔博士。自1995年起,他就致力于研究拖延症并撰写相关文章。这本《战胜拖延症》是这位博士研究内容的一个摘要,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对摆脱生活中拖延症的关键策略做了一个简明的总结。这是一本简短的书——实用而不拖泥带水。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用拆书法领略一下这本书的魅力吧!首先我们进入R,也就是阅读原文片段的环节,现在给到大家手上的是出自《战胜拖延症》这本书的一个片段,请大家阅读一下,大家阅读完后请给我一个眼神示意一下。

《战胜拖延症》,蒂莫西.A.皮切尔博士,P56~57

我在前面几章已经讲过这些执行意图是以“一旦……就”的表述形式呈现的。这个“一旦”部分就呈现出了刺激行动的因子,“就”这个部分描述了行动本身。这就相当于一个预先决策,我们试着不通过有意识的决定,就将我们开始行动的控制力转移到一个特定情况下。
  一旦我对自己说类似“我更想待会儿再做”或我现在没有心思做”的话,我就立刻开始做部分任务

执行意图帮助你开始。正是你的预先决策才让你避免困于思考、选择和决定之中。你已经做出了决定,现在是行动的时间

   在下面的表格里(或者作为一个思维实验),选择一个你正在拖延并且烦扰你的任务(目标),尽可能多地写下能把这个任务完成的一些子任务。你可以在第一列里写下作为你的首选,或者你最可能先完成的子任务,这就是一个可以“开始行动”的地方。但是,尽管有任务清单,你也可能不知道如何继续,这就是现实。而且你的方法不可能全部是理性的,然而你仍可以开始行动。选一个任务,任何一个,这就够了。你可能还左右摇摆不定,但是你一旦开始做了,至少你能有一个方向,不开始却只能让你困在原地。这个方法适用于任何一个目标或者任务。

image.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大家都很快的完成了R,也就是阅读原文片段的环节现在我们进入I也就是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环节。这个片段告诉我们:执行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开始行动,从而战胜拖延这个执行意图其实就是一种预先决策,它的表现形式就是“一旦怎么怎么样我就怎么怎么做”,我把它简称为“if XX then YY”。那么针对于拖延,我们需要确定怎样的执行意图呢?也就是“if XX then YY”中的XX是什么,YY是什么。首先这个XX,应该就是我们给自己拖延行为找的借口,比如说“我今天一点心思也没有,明天状态好了再做”或者是“现在还早呢,还剩很多时间”又或者是“我大概半天就可以搞定这个,过两天再做好了”等等,其次是这个YY,就是简单具体的行动,作者提出做一张表格,把正在拖延的任务拆成尽可能多的简单具体的子任务,因为简单具体的行动指南比抽象的思考整个任务更让人有及时行动的积极性。通过确定这样的执行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行动,从而战胜拖延。比如我大学的时候写毕业论文,一开始真是一头雾水,只知道要写1万字的长篇大论,每次去图书馆打算写的时候,面对这么一个抽象有难度的整体任务,经常会发呆或者以各种方式进行拖延,比方说逛校园论坛或者看视频,内心却是一天比一天焦虑,直到问了一个学霸室友,他说不要拖延,对照模板,一块一块写,对哪一块有些灵感就在哪一块里面先写下来,事后在修饰。于是我豁然开朗,其实毕业论文的模板框架就相当于给整个任务拆成了具体的子任务,我当时的“if XX then YY”就是:一旦我有“现在想不出,明天再写”这样的想法时,我就上下看看论文中的哪一块我似乎有更多的灵感可以写点什么,就算是几个词语也好。我发现这样做以后,不知不觉中论文的内容就饱满起来了,最终1个月就把毕业论文写完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我们读了这个拆页,了解了用执行意图战胜拖延的办法,现在我们进入A1,也就是联系自己相关经验的环节,那么请每位小伙伴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经历过拖延,或者有用到这个方法战胜拖延的经验。请大家在小组内轮流进行分享,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


学习者案例记录:刚才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有没有哪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相关经验呢?

六子:之前在拆书定的时候,每次大叔在群里发布定级通知的时候,另一位小伙伴阿洛就先把我的名字和她的名字先填上去。在第二个礼拜的礼拜三之前,得先把拆页的介绍发给组织长老。我那个时候总是觉得总还是有时间的,总还是有时间的,然后直接把这件事从第一个礼拜拖到第二个礼拜的礼拜二晚上才去找片段,到礼拜三的最后时间,才把片段的简介填上去。这就是我以前拖延的经历。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最后我们进入A2,也就是描述未来实践做法的环节。大家可以利用原文的表格,写上自己接下来要克服的拖延任务以及拆分的具体的子任务,并在最上面的执行意图内写上你的“if XX then YY”,请注意不能仅仅是决心,要是具体的做法,要有明确的时限,要有可衡量或可观测的预期结果。给大家两分钟时间。


学习者案例记录:大家都写好了自己未来实践的做法,有没有哪位小伙伴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A2呢?

Wendy:我的A2是这样的。首先我的目标是半年后通过剑桥商务英语资格考试。我的执行意图是一旦我有类似“我好累,今天不想学习了,明天再学吧”或者“时间还有很多呢,明天再学吧”这样的想法时,我就立刻开始以下的部分子行动。我的子任务有以下这些:1.翻开《BEC1阅读指南》看下去;2.翻开《BEC1写作指南》看下去;3.翻开《BEC1听说指南(含三盒磁带)》看下去,并播放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