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我是魏世英,在企业办公室从事文字写作。个人兴趣比较广泛,旅游,瑜伽,舞蹈、当然还有写作。在信息多元,人心浮躁的时代,我更愿意在热情腾腾的生活背后安静记录,扑捉有温度,有深度的烟火气。另外就是读书,读书的人,是清澈,沉着和淡然的,宁静致远应该是我想达到的状态。
介绍拆书和拆书帮:拆书:——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拆书学习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RIA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就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来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的效果来衡量,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学习的爱好者的社群,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30多个城市都建有拆书帮的学习者俱乐部(也叫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一种公益性的学习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某个商店经理听到手下的售货员对一个女顾客说:“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了,未来一段时间看来也不会有。”经理听了,大吃一惊,就在那个顾客出门之前赶了过去说:“会有的,马上就有了!”但她只是投来古怪的一瞥,径直推门而去。经理对售货员说道:“永远别对顾客说我们没有,如果当时没有,就说我们已经订了货,而且马上就会到。那么,她想要什么?”售货员回答:“雨。”
你有过多少次,像那个经理一样想当然地做出推测?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因为我们看问题的观点各不相同。我们有不同的思维定式或参照系,就像我们赖以观察世界的眼镜。我们看到的世界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我们在条件限制之下所看到的世界。
我们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定式或推测能力的局限,意识到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己过去经验的影响,我们就越能直面自己的思维定式,用现实来检验它们、测试它们、必要时改变它们,而且心胸开阔,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I:个人理解
“永远不要去指责别人,因为你不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是我看完原文片段理解到的核心意思。如果想让自己做出的选择客观,合理,或者发表的观点要让人信服,仅凭一腔热情和满腔孤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个片段在时刻提醒我,有些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所以,为了实现高效的沟通和获得融洽的关系,遇到冲突和分歧时,要做到保持冷静心态,积极主动沟通,知己解彼调查和不断更新促进。因为只有以终为始的了解事情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方可做出选择。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学习的主题为——有一种温暖是晚两分钟选择。
A1:内化知识:
在我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因为自己的单向思和自以为是曾使局面一度僵化,片段中经理的武断和偏执在我身上也同样发生。孩子中考阶段,因为学习压力大,课业复杂,造成她一度的用眼过度,面对近700度的视力,作为母亲,我心急如焚。想尽各种办法,也通过人工提醒和设备提醒等多种方法来挽救孩子视力。人工就是时不时提醒,设备就是低头提醒仪。当低头的尺寸超过科学下限后,就会发出警报声。声音始终不间断,直到抬头超过规定值。又一次,有好久没听到警报响了,抬头一看,明显的早已超过下线了,感觉整个人都要贴到桌面上,走近一看,她直接给我关了。在这个晚上,我彻底失控,愤怒的将孩子的书本作业抛向地板,告诉她:“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我宁愿你考不上高中,也不想你瞎了眼睛,没有了眼睛,考上大学又如何。”孩子除了惊慌失措,还有满眼委屈:默默的拉着我的手,低声呢喃到“我在做数学题,图那么小,我看不清,所以就低头了,但是警报声声响起,我有点思路全被他吵没了。这道题,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做出来了,妈妈,我好不容易摆脱了差生的行列,我不想再当差生了…我也要做出来”孩子的话,分分钟化解了我所有的气愤和怒火。我不是孩子,没能设身处地的了解她所处的学习环境,也没有在积极沟通,直接选择发泄,咆哮,我在孩子在拼尽全力的时候,缺自以为是的给孩子贴上不听话的标签。这件事儿,我为自己没有晚两分钟选择,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懊恼不易。
A2 便签
为了今后,提高自己沟通的能力,做到高效能的处理工作,家庭中的各种矛盾和分歧,做出如下规划
1.保持冷静。在发生意见时,一定要第一时间将自己清零。用2分钟时间调整心态,给自己暗示,不能用以往经验来判断。
2. 积极沟通。用不少于10分钟时间,积极和对方和当事人进行深入,友好的沟通和了解,沟通要诚心诚意,了解要全面周全。
3. 知彼解己。在知晓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一定要给出3-5分钟(以具体事件来确定)时间,来换位思考,让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对方做出行为和举动,用最大的善意体谅和共情。
4. 不断更新。当双方意见不能统一时,用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初衷和想法,表达时,一定要把对方的想法和意见纳入进来,全盘考虑,在彼此理解,信任,尊重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互利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