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炬无霸,首先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1.我是一个非典型性程序员,我不喜欢宅在家里玩游戏,我喜欢各种户外运动,比如跑步,爬山,骑行等等。2.我喜欢旅行,喜欢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我在大学的时候用穷游的方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3.我喜欢求知,但我并没有耐心看完一整本书,这也是我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用拆书法学习的原因。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是什么?拆书取意于将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强调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拆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学习方法。拆书法分为应用于个人学习的RIA便签读书法,和应用于组织学习的RIA现场学习法。这里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RIA,R就是Reading,指的是阅读原书片段,通常这个片段是让你心动的或者受启发的片段,I就是Interpretation,指的是促进引导,即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A就是Appropriation,指的是挪为已用,在这个环节中有A1,A2和A3,其中A1指的是联系过去的相关经验,A2指的是实践的具体做法,A3指的是现场演练。拆书帮是一群以拆书法进行学习的学习者的社群,我们在一起成长
现在我们开始体验拆书学习法吧!现在我们进入R也就是Reading,阅读原文片段的环节,现在给到大家手上的是出自《战胜拖延症》这本书里的一个片段,请大家阅读一下,大家阅读完后请给我一个眼神示意一下。
《战胜拖延症》,蒂莫西.A.皮切尔博士,P19~20:
要增强目标意图,很重要的一点是认识到马上行动的益处,而不仅仅是不必要的耽搁付出的代价。花点儿时间想一想你的目标是如何与你的价值、更大更长远的生活目标,或者做完必要工作的短期利益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增强目标意图中的重要一步。表格的最后一列给你的这个思考提供了空间,记下做完这个目标或任务的重要性,同时也写下立刻行动比以后再做的好处。
最后,“了解”一件事和“实现”是不同的,“实现”意味着真正在生活中去实践,将理想化为现实。比如说,我们知道经常锻炼、吃低脂食物、少吃精制糖等健康习惯对我们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往往知道却做不到,直到恶果在我们的生活中化为现实。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就是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后,人们才开始加强健康行为的目标意图。正是由于这一诊断结果,这个行为目标和健康结果的关联才真正“真实”地存在于生活中,而不只是人人皆知的常识
问题在于,有些人此时行动可能已经太晚了,而等待这方面的顿悟也不是最有效的策略。因此,经常检验我们的意图,将其作为减少拖延症的出发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能增强目标意图,我们就大有可能及时付诸行动。
好的,大家都很快的完成了R,也就是Reading阅读原文片段的环节,现在我们进入I也就是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的环节。那么在我看来,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增强目标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拖延症。那么如何增强目标意图呢?我们说首先要认识到拖延的代价,想一想拖延是如何从各个方面影响了你,比如幸福感、紧张感、健康、经济、关系等方面。其次,是要认识到马上行动的益处,你可以想一想你的目标与你的价值或者更长远的生活目标有什么联系,或者与做完必要工作的短期利益有什么联系。最后利用表格可以更直观和有效的提醒我们提高目标意图,比如第一列填入我们的目标和计划,第二列填入拖延的代价,第三列填入及时行动的好处,填好以后可以把这张表格放在自己时常能看得见的地方,比如公司的办公电脑前面,或者家里的床头柜上,电冰箱门把手旁边等等这些比较显眼的地方。
完成了I也就是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的环节,现在我们进入A1,也就是联系自己相关经验的环节。那么我联想到我自身拖延症的相关经历想到一件事情:1月2号的晚上,我们拆书帮的几个小伙伴在格兰咖啡搞了一次线下碰头会,商议下周周日拆书帮年会活动的具体安排。其中有一个“我拆故我践”的主题演讲环节,大伙在讨论由哪几位拆书家进行分享的时候,有好几个小伙伴都推荐我来分享,我当时觉得:行,就当练我的演讲能力了呗,况且还有快两个礼拜时间准备呢,妥妥的。于是就应了下来。在商量完各自分工的环节后,便散会了,各自回去准备自己承担的工作。 正好接下来几天单位比较忙,晚上加完班回到家的时候,感觉有点累,不想写分享稿,心想着还有一个多礼拜呢,周末和下周都有还有时间写。于是就把写分享稿这件事扔到了一边,开始刷各种微信公众号的帖子放松心情。到了周六,心想着可以睡一个懒觉,去健身房运动一下,下午和晚上可以用来写稿子,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正当我下午要出发去图书馆的时候,领导一个电话打过来,说业务有一笔数据维护很紧急,需要我去单位处理,于是我一直处理到晚上8点多才处理完,回到家里,又出现了之前的心理状态,想着还有周日和下周可以写,于是又把写分享稿的事情给拖延了。周日的时候,上午赴约去领导家聚餐,没想到吃完饭后小伙伴们提议一起玩狼人杀,我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大家一起玩到傍晚,等晚上回到家的时候,感觉由于前一天健身的影响,觉得很疲惫,想着下周也有时间写分享稿,于是又把写分享稿的事情拖延了。转眼就到了第二个礼拜,每天都想着时间不多了,该写分享稿了,但是每天都在上演着拖延,而这个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焦虑,甚至有一种内疚感和挫败感。一直到周六,也就是截止日期前的最后一天,我想必须要写分享稿了,不然就来不及准备了,而这时候单位偏偏又有突发事件要处理,于是心急如焚的去单位处理问题,处理完已经是晚上了,于是赶紧回家开始焦头烂额的写我的分享稿,等我写完的时候也已经是凌晨2点了。虽然据几位小伙伴反馈说,年会活动上我的分享效果还挺不错的,但是拖延写分享稿这件事情给我情绪上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让我下定决心要战胜我的拖延症。
完成了A1,也就是联系过去相关经验的环节。最后我们进入A2,也就是描述实践的具体做法的环节。那么对于我来说,我明天要制作一张“战胜拖延症”的表格,第一列是计划和任务,第二列是拖延的代价,第三列是及时行动的好处。我要战胜的第一个拖延症是我平常工作的一块内容,在”计划和任务”一列里填上:对上个月的系统缺陷和服务进行分析。这一块工作领导要求我缺陷分析在每个月的第一周分析完,服务分析在每个月的第二周分析完。然后在第二列“拖延的代价”里填上:随着一天一天的拖延,情绪上会感觉越来越焦虑,如果因为拖到后来要靠通宵完成工作,那么会损害到我的健康,如果因为拖延而最终无法保证工作质量或者无法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会影响领导对我的工作的评价。最后在第三列“及时行动的好处”里填上:及时行动可以保证工作质量,能得到领导的认可,有助于职业的发展,并且尽早处理完这块工作,心态会轻松很多。写完后我会把这张表格分别贴在办公座位的电脑前,以及家里的床头柜上,这样每天上班和下班看到表格的时候都能够提醒到自己,增强目标意图,从而战胜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