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搞定I:无压工作的艺术(最新版)》 所属活动: 上海喜乐第321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学会关注结果 学习目标: 学会关注结果、明确定义结果

开场: 大家好,我是邱小猫。我是重新入会的新晋拆书家。
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
1)IT女:在银行做技术支持,是银行应用的急诊医生+护工
2)侠女:痴迷武侠好多年,对那个快意恩仇的世界依旧神往
3)不像上海妹子的上海妹子

拆书是赵周老师提出的一种读书方法。强调以学习者为重心,而不是以书本里的知识为重心。
提出一种RIA的读书方法,把书本里的知识拆解成学习者的能力。
R环节是指阅读原文片段
I环节是指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A环节是拆为己用
-A1指向过去,也就是根据知识点联系自己过去的经验
-A2指向未来,未来可以如何行动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起来
-A3现场演练

拆书帮是各个小伙伴用RIA的方法一起学习、交流、分享的学习组织。在全国多个地区都有拆书帮分舵。上海有喜乐,申活,申展,羊角村等。会员与非会员都可以参与拆书活动。一般由拆书帮会员来带拆书籍,带领大家一同学习。

今天给大家待拆《搞定》,请大家先看下拆页,请阅读完毕之后给我示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处理日常事务时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学会在脑海中对结果做出正面的预期,并以此影响实践。

 

判明事务的目标,确定下一步行动,这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结果和行动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当你对预期结果一清二楚时,才有可能找出恰当的行动,只有你知道该如何行动,结果和现状才能联系起来。你可以,而且必须同时从这两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

 

“我们希望这次会议达成什么样的决议?”“这个表格的目的何在?”“这项工作的理想人选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我们希望通过使用这种软件取得何种成果?”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听不到这样深刻的问题。在重大会议上,我们确实会听到很多不错的意见,但学会在日常工作中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成这件事会怎样?”才是最关键的——这会对你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追问你想要做的事的目的,是健康而成熟的表现,在具体方法明确之前,想象成功的场景,是一种需要强化的重要能力。愿意构思想法,无论好坏,并不加批判地表达和收集他们,是全面发挥创新能力的关键。为了获得特定的结果,仔细分析多重想法和各类信息,将他们组织、排序、区分其重要性,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心智训练。而决定并执行下一步行动——在现实世界推进某事的发展——是高效行动的核心本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想要有高效行动,需要有两步,1)定义结果 2)确立行动。

 

为什么要先确立结果,再去定义行动呢?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要先明确自己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才能确定最高效的,有力的途径到达那个地方。所以一定要先定义结果,再确认行动。

那么要定义怎样的结果?什么才是真正需要的结果呢?如书中所说,需要让自己大脑对结果做出正面预期。只结果被明确定义了,才有可能找到最合适的下一步行动。

 

这里的结果是指真真正正可以落到实处的结果。可以是一个最小可执行/可交付产品;一个明确可落地的决策方案;或者达到沟通的目的,等等。是一种可以被审核交付的结果。是最终的某种收获。

 

比如,开完一个项目沟通会只是一个行动,但出一份让各部门认同确认的,可被跟踪执行结果的会议纪要,才可以算是一个初步的结果。

而如果目标指向过程,比如“目标是每天健身”。这个目标不能被审核,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个定义好结果的目标。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我以前很少关注到结果,而只是关注在行动层面上。

比如:我去年健身,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每周健身三次,每次1-1.5小时。我隐约知道自己健身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和减脂,但那个画面并不明确,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意向。

后果是:这些目标虽然被执行了,但并不高效。最终达成的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

说是说去健身,但当天去练什么,要训练到什么效果算完成,这些都是模糊的。或多或少会有些懈怠,有时候就是照着“过程化”的目标,随便练个1小时。

但如果真的对结果进行明确定义的话,比如在多少时间内减脂,达到体脂百分率多少,会更有针对性,会更积极主动,而且会多管齐下,同时关注饮食,睡眠,真正为了达到结果而去进行多方位的努力。

 

A2

由于最近正好在听崔律的高效TODO日清单课程,也就是每天根据时间轴写下第二天的预期行动计划。待办事项其实是行动计划,而我后续每天除了在在日清单写下计划之外,针对工作部分的内容,还需要预先定义好结果,设置一个可以被审核/被交付的结果目标,达成结果预期之后,才可以对日清单里的具体行动置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