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晓。我今天过1-1。按要求,我的内容有自我介绍、拆书帮介绍以及一个RIA便签分享。首先是自我介绍,我用四个标签来介绍下自己,不知能否留任的拆书帮喜乐分舵的宣传,一步三回头的自我成长实践者,叶公好龙式养狗者,心情好就会去跑步的跑步者。加了定语的四个标签暗含着一种自我评价,一种纠结的、不自信的自我批判。我也想做个积极向上的优秀青年,然而,自身的种种总使自己有种无力感。所以,想通过更多的学习、互动与实践,把这些定语去掉,让自己变成一个自我满意的、富有成效的自我成长实践者。好,接下来,我介绍下拆书与拆书帮。所谓拆书,是一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法,强调的是将“所见”转化为“所用”,从而改变那种常见的“不想读书”“书读了无用”“知识与能力之间有着无法跨越的鸿沟”的现象。拆书其实就是RIA便签读书法,就是,读一段文字后,用自己的语言重述此文,然后将自己之前的相关经验与这段文字相联系以加深理解,之后,制定出下一步的行动步骤与计划。拆书帮就是一群用拆书法来学习与成长的小伙伴的集合,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社群组织,由拆书家组成。RIA便签法可自用,也可带领他人学习,带学的就是拆书家啦。
当你要做与意志力挑战有关的决定时,注意一下,你脑海中是否闪过了“未来再好好表现“的承诺。你是不是告诉自己,明天会弥补今天的过错?这对你当下的自控有什么影响?你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你所说的?或者“今天放纵,明天改变”的循环是不是又开始了?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了,我们错误地认为自己明天会比今天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我们总是憧憬未来,却没有看到今天的挑战。这让我们确信,未来我们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今天想做的事。我们觉得,推迟到以后再做是理所应当的 。我们相信,未来不仅能弥补今天没做的,还能做到更多。
行为经济学家霍华德·拉克林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技巧,帮助人们克服这种 “明日复明日”的想法。当你想改变某种行为的时候,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而不是减少那种行为。他已经证明了,如果让烟民每天都抽同样数量的烟,那么他们的总体吸烟量会呈下降趋势。即使研究人员明确告诉他们,不用试着减少吸烟量,情况也是这样。拉克林认为,这种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这会打破吸烟者通常会有的“明天会有所改变”的依赖心理。这不仅意味着今天抽了烟,还意味着明天会抽烟,后天会抽烟以及每天都会抽烟。这就给每根烟增加了意义,也就让人更难否认多吸一根烟带来的危害。
这一周就试着用拉克林的方法迎接自己的意志力挑战吧,试着逐渐减少行为的变化性。把你今天做的每个决定都看成是对今后每天的承诺。因此,不要问自己“我现在想不想吃这块糖?”,而是要问自己“我想不想在一年里每一天下午都吃一块糖?”或者,你明知道应该做一件事情却拖延不做时,不要问自己“我是想今天做还是明天做?”,而是要问自己“我是不是想承担永远拖延下去的恶果?”
你有拖延症吗?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干脆利落地回答有!
虽然,我们知道我们有很多计划需要去做,有很多好习惯需要去建立,有很多恶习需要戒掉。然而,在我们需要去做的那刻,我们总是有各种理由使自己不去行动:比如今天很累了,等明天再做吧,比如我现在有其他事要处理啊,等我处理好了再说啊……结果,我们常常陷入一种“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境地。事后,一想起来自己的拖延就会悔恨自责。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了,我们会错误地认为自己明天会比今天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有“明日复明日”这种拖延症的原因,我们总是高估了自己明天做事的可能性。想想自己的经历,一旦一件事情想拖到明天去做,结果基本上是,不论有多少个明天,这事儿一直被拖了下去。因为,明天终将会变成今天,而明天做事的可能性与今天做事的可能性并不会有太大差别。
那么,我们该如何停止这种“明日复明日”这种拖延症呢?
我们可以试一试行为经济学家霍华德·拉克林的技巧。他的技巧可以帮助人们克服这种 “明日复明日”的想法,一旦这种想法被克服了,那行动就会很容易出现了,那么,我们就能停止这种“明日复明日”的拖延症。
拉克林的技巧是这样的:当你想改变某种行为的时候,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而不是减少那种行为。你要把你今天做的每个决定都看成是对今后每天的承诺。
这个技巧的秘密在于,能帮你打破“明天会有所改变”的依赖心理,让你意识到,明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并不会有太多差别。一旦如此,你就会不自觉地行动了,而不是因为想要等到明天再行动而放纵现在的自己了。
比如,你要改掉自己每天一杯奶茶的习惯。在你想喝奶茶的时候,你不要跟自己说“我不能喝奶茶了!”因为这么说的同时,你心里的另一个念头“今天先喝一杯,明天我就不喝了”会占上风的,你会毫不犹豫地又喝了杯奶茶。
如果用拉克林的技巧,你应该问自己“我是不是想在接下来两年的每天里都要喝一杯奶茶?”。一旦你这么问了,你心里肯定会有个声音回答“我不想”。这样,你极有可能就会从奶茶的吧台边上走开了。当然,如果你这次的回答是“yes”也没问题,那你这次就去喝。明天的时候,你可以继续问自己“我是不是想在接下来两年的每天里都要喝一杯奶茶?”,明天你的回答可能就是“我不想”了。不论你如何回答,慢慢的,你会喝越来越少的奶茶,直到某天你会发现你没有每天都喝一杯奶茶的习惯了。
A1便签
在我刚开始晨跑的时候,我经常因为身体累或心里烦而中断。每到该起床时,我常常跟自己说“今天累/烦/不想跑,先休息一天吧,等我明天舒服点再跑。”结果我就再也跑不起来了。过了些时日,觉得不跑不行,又开始跑。然而,还是经常因为相同的原因而中断。断断续续地跑,时不时内心充满对自己拖延症的愤怒。结果一直也没养成每日晨跑的习惯。
我这种拖延,是因为高估了自己明天的执行力,而并未意识到明天的自己跟今天的自己并没啥两样,今天不去意味着我明天其实也不会去。我总是指望着明天的自己会做得更好,结果事实是明天的自己做的跟今天的自己做得一样,没有改进。
如果,我在给自己找借口时候,问自己“我是接下来的每天都不去跑,对吧?我愿意承担每天都不去跑的身心负担吗?”,那么我更有可能马上就起床去跑步了。
A2便签
我手头上有个项目,我一直在拖延。这个项目做或不做,对公司来说无所谓,只是对我个人来说,属于锦上添花而已。我本意想做,但我常给自己找一堆我现在很忙没空之类的借口拖延。我自己清楚,这些借口真的只是借口,因为其实我经常浪费时间在聊天或购物上。
为了改变这种拖延,我计划给自己两个周的时候,在不外出不开会的下午,在两到五点之间,拿出一段时间来,来做这个项目。投入的时间从五分钟开始,然后慢慢增加长度。
为了防止自己明日复明日的拖延,我会写张纸条贴在这个电脑屏幕边上“我今天做不做?今天不做的话,我明天也不会做的,那么,这个项目我会一直不做的,我能忍受自己这样吗?”。在下午需要开始的时候,我会阅读纸条上的问题,以此避免“以后再说”这样的借口。最开始的时候,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反正不管怎么样,每到下午都这样问自己。可以从最开始的五分钟做起,满满的加长时间。相信我能把这个项目做起来的。
好了,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