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30天让孩子的学习更高效》 所属活动: 分舵139期活动:打怪训练营会员专属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亲子 学习目标: 压力树6步修剪法+有人向你告状怎么办?

开场: 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善美。非常感谢你宝贵的时间,支持我通过2-4的拆解。今天我们仍然是分两个小组进行,**的左手边这里为A组,**的右边为B组。今天的两个片段来自于《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这本书。【F】这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不到两年半时间里,已经印刷了17次,足见这本书的受欢迎程度。【A】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本讲概念的书,而是有非常细化的操作步骤,非常落地、可操作很强的一本书,被誉为咱们中国的“儿童时间管理宝典”。【B】如果你的身份已经是家长,还是准备要孩子,你都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好办法去面对孩子;就算你最近还不打算养孩子,那这本书里的管理办法也适用于成人作为自我管理的方案,我相信对咱们每一位坚持自我成长的小伙伴都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那今天为大家挑选的两个片段是和压力管理相关的内容。【两个片段的逻辑关系】第一个片段侧重于人或事直接给我们造成压力我们可以怎样应对,第二个片段进一步讲一下相互关联的人,他们之间的矛盾给我们造成的压力如何疏导。【学习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归纳出自己的压力来源、掌握“转换”的概念、形成自己应对压力的方案。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们要首先找出压力的来源,再卸掉包袱,最终轻松赢得胜利。

孩子的包袱来源于家长、老师、自己三个方面,可谓三座大山。因此,家长们首先要放下自己的包袱(从压力自检开始),不仅要从自己的肩上放下,而且还要从孩子肩上放下(家长对孩子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包括让孩子完成自己未尽的事宜、理想等,以及期望孩子立即达到较高的目标等,都是把自己的压力转嫁给了孩子),再帮助孩子卸掉包袱(从时间管理开始),帮助他们轻松跑到终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大家都看完了。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小伙伴们,有没有人感觉自己生活的非常轻松,毫无压力的呢?有的话请举手,接受我们的目光膜拜。那么,没有举手的伙伴们,你是否清楚自己的压力来源呢?【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不清楚压力来源,我们就不能很好的去面对和解决压力,可能就采取忍受、逃避、或者对亲密的人发牢骚和发脾气,对吗?导致自己生活在重压之下难以开心,甚至破坏我们的亲密关系日子过的水深火热。所以我非常赞成作者的思路,首先要找出压力来源,再减压,最后获得轻松的状态。

【预防性讲解】那伙伴就说了,这太难了!我感觉好多好多事情都有压力,乱成一团,怎么才理得出头绪呢?或者有些伙伴觉得这理论挺好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真的有用吗?我知道了压力来源,却不能很好的解决,反而让自己更沮丧、压力更大啊!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人活着就会有或大或小的压力,这是客观的常态,有些压力确实暂时我们无法解决的话,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接纳就好了。针对第一个疑问,如何找出压力来源并卸掉包袱【细化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我知道一个很好用的“压力树6步修剪法”,就好像我们自己是一棵树,压力来源于家庭,事业,自己等几个大的方面,这就是树最大的树枝;再往上,比如家庭里可能有爸爸,妈妈,老公老婆给我造成的压力,这就是树的小树枝;最外面是这个人具体在哪一件事给我造成的压力,这就是树叶。我们写出所有的树叶以后,按照轻重缓急排序,并按顺序解决这压力,这就是修剪树叶,最终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大部分压力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各位伙伴,不管咱们以前最常用的是忍受、逃避、还是对亲密的人发牢骚和发脾气,那不是我们的错,只是因为以前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而已。现在我们就一起按照压力树6步修剪法来梳理一下吧!

请大家一边看图,一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画出自己的压力树:

第一步:画出树的主干,写上:**的压力树

第二步:画出三个最大的树枝,分别写上:家庭,事业,自己。

第三步:画出小的树枝,代表具体的人物。比如在家庭这里画出来:爸爸,妈妈,老公,孩子;事业这里画上:老板,同事甲,同事乙。

第四步:画出树叶,代表具体的事情。比如爸爸话少、严厉,特别是对孙子和外孙女严厉;妈妈宠爱子女,特别是对孙子辈溺爱。

第五步:排序:按照重要、紧急和受压的程度,进行排序1为最高,越往后压力越小。比如我把爸爸话少、严厉,排到第1【根据原文脉络举例】

好的各位伙伴,请凝视着你的压力树,明确一下你第1位的压力是什么呢?你以往是逃避、忍受、还是把压力转嫁给亲密的人呢?用手摸着自己的胸口,默默的告诉自己,我要用更有效的方式替代过去做法中不好的地方


 

 

A2

好的,我们现在搞清楚了压力的来源,就要想办法去面对和解决压力了。这就是我们接下来的行动,也是第六步——修剪:按照顺序各个击破。

对我而言,我会思考:我爸话少、严厉,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他不爱我们吗?当然不是。恰恰因为爸爸很爱我们,而且在我十岁的时候爸爸就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少和我在一起生活,所以他不知道怎么表达感情、特别是对孙辈有很高的期望,才会这么严厉的要求他们。所以本质上是爸爸不擅长表达对我们的爱而已。那我要怎么做呢?我肯定不是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去教育爸爸。各位请注意,子女通常觉得自己年轻,知道得多有意无意的要去改造和拯救父母,通常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除非父母本人非常活跃,具有很强的接纳能力。所以我的策略是迂回解决。连续十几天,我都趁着爸爸心情还不错的时候,叫我女儿去到外公身边、围着外公玩,并且故意大声说“我就知道外公是很爱我的”。一开始女儿不愿意,我就是单独跟女儿做通思想工作;开始我爸呢也依然着脸没什么反应,但是大概三四次以后,终于惹的外公哈哈笑,后来外公对我们的面色和语气也柔和了很多。

 

所以各位小伙伴,对于你排在第一位的问题,如果以往的做法效果不理想,那你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去改善呢?请思考一分钟,把第一个压力的解决方案的核心简单的写在树叶旁边好吗?  



伙伴1:第一位的压力:我妈眼睛不太好,又不肯花钱去看医生做手术,我担心越拖越严重。

解决方案:叫我两位合作伙伴来家里做客,我跟他们聊天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妈。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请看第二个拆页:

 

R

老师告状怎么办——如何与老师沟通(亲师沟通)?

老师告状当然是指孩子在学校发生了状况,如在学校打架,扰乱课堂秩序,做操不听指令、破坏学校财物、拿同学物品、不认真听讲、没完成作业、考试考砸了、顶嘴、强词夺理、不尊重老师等不听老师话,让老师费神、生气的事情。

一般来说,这些行为都是多次发生,老师用尽各种办法——提醒、催促、警告、批评等方法无效时,就会告诉家长,期望家长有办法让孩子的行为有所收敛和改善。殊不知,这是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些行为发生在学校里,家长不在现场,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因此,家长感受到的是无奈和无助,继而生气、发脾气,指责孩子在学校的不当表现,而对孩子的行为改善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孩子也许因为害怕打骂而暂时减少或停止这些行为,稍后继续我行我素。

面对老师的告状,家长在保持自己情绪平静的前提下(如果自己也处于情绪状态中,请先“灭”火,“一离二吸三凉水”),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1) 理解和接纳。老师告状时通常是有情绪的,因为一定是老师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效时才求助于家长。老师也是人,也是有情绪的,有情绪就需要出口。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坦然接纳,这样的理解是和老师沟通的良好基础。如果家长总是躲着老师,害怕与老师沟通,孩子就只能自己承担这些压力,不利于孩子的行为改善和健康成长。毕竟孩子醒着的时间和老师在一起,家长应该定期和老师沟通,彼此通力合作,让老师成为教育的合伙人,共同帮助孩子朝着目标前进。

2) 感谢和道歉。无论老师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都是因为老师和家长一样对孩子有期望,期望孩子表现好。老师为我们的孩子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要对老师的付出表示感谢,对孩子给老师工作造成困难表达歉意,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3) 请教和转换。等到老师的情绪平静以后,再向老师请教如何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可以说:“老师,你看我们家长如何做来配合学校教育?”对于老师的建议,请一分为二的对待。如果老师说要严厉批评或惩罚孩子,就像老师在学校的方法一样,请忽视这些方法,并不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而是实在无效。设想一下,老师用这样的方法在学校直接干预都没有效果,家长在家里间接干预怎么会有效呢?这时需要进行转换,即把老师的建议进行积极转换。如老师说:“孩子上课还是说话‘,面对孩子要转换为:”老师说你有进步,今天只有一节课说话,4节课都特别注意听讲。“然后针对那4节课引导和鼓励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对孩子进行积极暗示,当孩子关注好的行为细节时,他就会更多表现好的行为。而且孩子对老师的肯定也会发生”标签化“(老师说自己有进步,那就要用进步的行为配合这个标签),他也会报以更多的好行为——多次重复后成为习惯。

4) 反馈和鼓励。和老师沟通之后,在一周之内要再次主动与老师沟通,告诉老师你实施了老师的办法(当然是经过转换的。不必告诉老师你是如何做的)以后,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注重细节的描述。通过对老师的鼓励,来引导老师看到孩子的优点,容忍孩子的缺点——这些缺点需要时间来慢慢减少,即错误递减。这样老师就会用积极的态度来发现孩子的进步,更注重孩子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用结果来衡量和评价孩子,老师直接给孩子积极的标签——“好孩子标签“,这让孩子的天使更加强大,更有力量战胜魔鬼。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可能的异议:我没有孩子】不管在坐的小伙伴是不是家长,都或多或少接触过现在的孩子吧?他们大都非常聪明,见多识广又精力旺盛,所以都有难搞的一面。在学校就难免有行为不符合老师期望的时候。如果多次教育不理想,老师就会告诉家长,希望家长配合,甚至严加管教。【根据原文举例】我就听说小学老师把家长叫过来以后,当着办公室这么多老师的面,就说***妈妈,你先到墙角那边去站着”。罚站家长,可以想象老师对孩子也不会客气、而且老师已经积累了非常强烈的情绪。这么棘手的情况,作者给出的建议是:第一,理解和接纳,老师是我们的教育合伙人,是人就会有情绪,需要有出口。第二,感谢和道歉老师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好。 第三,请教和转换。这里的转换特别重要。家长回来以后如果直接对孩子一通暴打或者劈头盖脸一顿骂,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那样做可能面临三种情况,第一孩子马上跟你对着干,第二孩子憋着,等到叛逆期的时候加倍偿还给你,第三孩子折损自己的内在生命力一辈子做一个服服帖帖的小绵羊,一生都没什么战斗力了。这些都不是我们希望的,所以可以把老师的要求换转换成一个积极的角度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理解到什么样的行为是正面的、被认可的,给孩子一个好的标签,使孩子努力向好的方向成长。最后,向老师进行反馈,鼓励和引导老师看到孩子的进步。

【可能的异议:我没有孩子】对于相互关联的人之间给我们造成的压力,大部分都可以适用这四个步骤,并且非常重要的是要做恰当的转换。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就像我爸我妈,一个对孙子辈很宠爱一个很严厉,两人为了这个事情经常闹的不愉快你的父母之间肯定也会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矛盾【场景/情景小矛盾比如其中一位总是不重视外表了略显邋遢,另一位很爱干净爱美丽,两人茶余饭后总是为了洗脚和换洗衣服的事意见不合;大一点的矛盾比如其中一位接受了新的养生观念要吃清淡,想少油少盐少辣椒,而另一位觉得那样一点也没味道根本就吃不下,在饭桌上就开始各执一词不能好好吃饭;更大的矛盾比如其中一位看好一个投资而另外一位非常保守只想把钱存银行,为了这个事吵得很厉害。

接下来就请大家三个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时间为25分钟【细化的指令】三个人组成一个家庭之后,首先确定谁来当子女——然后请扮演子女的伙伴,从上面的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情景、并相互确认谁做父亲,谁做母亲——接下来请母亲先对子女告状——子女做理解和接纳,感谢和道歉,以及请教——接下来子女向父亲做转换——最后子女向母亲反馈和鼓励。

核心对话:

妈向女儿告状:你看你爸那什么德行,饭都不要他做,还嫌菜不好!要按照他那个口味,他应该去和尚庙里住,不要跟我一起过!哪有只吃青菜不吃荤 的?

女儿:妈你消消气,消消气,我知道做饭真的太累了。我爸呢你也知道他有时候就是喜欢跟跟风嘛。你的辛苦我都看见了,妈!把我们养得这么好,我就是你的成绩是不是?你看我吃,我吃就行了。到时候我们再好好对付对付他,你消消气。唉那你说怎么办啊?  (理解接纳;感谢道歉;请教)

妈:让你爸出去。

女儿:啊,那我好可怜啊,我怎么办?

妈:你的饭还是我包了。

女儿:那别人说我只管我妈不管老爸,这也不行。一家人还是要团结才行,我们占据了主导地位,稍微改善改善就是。

妈:要不你让他自己做自己的,我反正还是该怎么做怎么做。

女儿:那我们还是该吃啥吃啥,给他炒盘豆芽不就完了吗?

妈:好吧,那我就天天炒盘豆芽给他。

女儿:你看你做菜这么好吃,荤的素的都有,你炒盘青椒炒肉我们吃肉他吃青椒吧。

 

爸:都三高了,还不吃清单一点!

女儿:你看我也三高,跟你一样啊爸。但是咱俩的生计掌握在妈的手里,她也挺辛苦,这么多年把我养的这么好,你也没饿着,是不是?咱们自己偶尔搞点水煮菜调解一下,慢慢来。

爸:我也为了她好,不能这样吃下去。

女儿:润物细无声啊,慢慢来。今天让她吃一口青菜,明天两口,慢慢的她自己有感觉,身体更好了她就更愿意做清单了,是不是?(转换)

 

女儿:妈,你做的真棒,给你点赞。看你做的爸也好好的吃,是不?(反馈1

女儿:爸,给你点赞。你看咱改变一个事情,慢慢来,会岳来越好的是不是?(反馈2

 

接下来我们邀请一组家庭来分享一下感受。

首先我们确认一下,现在是回到你是拆书帮小伙伴的角色来解析刚才过程中你的感受喔。也就是,今天的知识点对你有一些什么样的触动、你以后面对父母之间的矛盾会怎么做?

采访一下,刚才扮演子女的小伙伴:你在生活中遇到父母有矛盾,你原来会用什么方式处理?和我们今天演练的方法进行比较,你认为今天的方法让你印象最深的步骤是什么?结合原文进行回应

——我以前也这样做,但是不明确原理。特别是反馈这一步,以前没有做。我觉得加上这一步效果会更好,以后就会更加事半功倍了。


我再采访一下扮演母亲的小伙伴,整个流程下来你有什么感受?以后会怎么做?【结合原文进行回应

——心理更加轻松一点。得到女儿的感谢和支持,理解和道歉,觉得有人支持我。——家里还是应该以理解和感谢为主。


扮演父亲的小伙伴,你刚才最明显的感受是什么?以后会怎么做?【结合原文进行回应

——每个人在家里,其实道理都懂,只是有时候受到情绪干扰。所以需要子女这样一个传声筒或者润滑剂。当有人在中间很辛苦的感谢道歉转换反馈啊,就不忍心,就会愿意退让。


经过刚才的角色扮演和解析,我相信大家都对我们今天的内容有了一个深入的理解。那么下次,老师再向你告状,父母再向你告状、或者你作为管理人员,同事张三向你告状李四的时候,除了惯性反应之外,你可以做一个深呼吸,或者停下脚步让自己的思维也缓一下,然后调出今天的四个步骤一一进行回复,相信对方在接收到你的理解和接纳、感谢与道歉的时候,告状的怒气已经消了一大半了,而经过转换的建议,被告状的人也更能接受,从而朝着好的方向去改变喔。最后也别忘记鼓励和引导告状的人看到对方的进步。

 


【强有力的结语】非常感谢大家今天一个小时的宝贵时间。生活中压力再所难免,希望我们今天推荐的“压力树6步修剪法“能帮你理清压力;“应对告状的四步骤”则可以帮助你成为协调人际矛盾的高手。希望大家多多练习,生活中少一份压力,多一分轻松!

再次感谢你的参与,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