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我是佳山,这是我的微信昵称。佳山这个词是我根据自己的姓氏拆解的,没想到和台湾的一个很有名的基地撞名了。于是就自我感觉这个名字也小有点名气的样子了。
大家都能体会到,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快到什么程度呢?快到我们可以用一个音来形容自己对这个时代的感受,那就是忙、盲、茫。这并不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第一个忙,忙碌的忙,是我们当下的普遍状态;第二个盲,盲目的盲,是我们接收到项目、任务后开始进入到工作的状态;第三个茫,迷茫的茫,是我们对自己的前景和方向的一种焦虑感受。因此,在我们厌倦了当下的工作想换个新工作时,总会面对这样的疑惑,我是一个有着十年经验的人?还是一个经验用了十年的人?
怎样解除这样的疑惑呢?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来学习的这本书。
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邱昭良博士著述的《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这本书的作者邱昭良,是管理学博士,在组织发展领域,也就是现在人力资源领域很火的OD,淫浸多年。并在联想集团的多个部门工作过,并为数百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过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和培训工作。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企业
相信大家对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PDCA闭环管理已经相当的熟稔了。那当复盘融入其中时,我们发现,原来PDCA环还可以这样滚动:
领导布置了一项工作后,我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制定完成工作的行动计划,成为指导自己工作的路径图。但市场总是多变的,在按图索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现实与理想的偏离,即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路径图进行检查、调整。怎么调整?这时,就可以使用复盘这个工具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的预期目标是什么,即领导布置的工作要求,这是当初我们制定自己行动计划的初衷。
其次,还原我们的执行过程,评估执行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这里面最重要的“还原过程”,这是一种对已经发生的现象的不带评论的回顾。
第三,对上一步的差距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为下一步的纠偏措施提供指引,是采取既定目标和规则,改善行动步骤的“单环学习”方法,还是优化目标和规则的“双环学习”方法。
最后,反思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那些经验和教训,在未来类似的工作中如何能前置性地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来规避那些可能存在的坑。
这里,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刚调到市场口工作的时候,一次领导让我对某一特性的用户群体进行消费分析,好制定相应的营销案。那首先我就要进行取数。在取数前,按照领导的期望,我要先定一个清单,这个清单包括要取哪些维度、要规避哪些维度。清单列好后,进行了操作。等结果出来我发现,取出来的用户规模和我想象的要差很多。于是我就开始从头梳理,领导需要的用户群体是怎样的一个用户群体?在我做计划清单时,我列了哪些维度。。。。。。最后发现,我增加了多余的两个规避维度,进而缩减了用户规模,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操作步骤,减掉了两个维度。达到了目标。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复盘过程。
好,分享了我的经验后,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的。我们按之前分好的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比如领导交办的工作,或与家人的一次旅行,在整个过程中,你是否有进行PDCA的闭环管理,如果有,那在执行过程中你是怎么修正自己的计划的,如果没有,又是怎么完成任务的。
下面我们请一位伙伴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他的经验:
小红:像PDCA是非常好的应用,但在工作中很少应用到,或最多用到其中的几个。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结合复盘的这四个不走,比如在内训师的课程设计中,通过复盘的四个步骤和PDCA很好地结合起来,相信能给学员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很感谢刚才小伙伴的分享。那接下来就到了布置作业的时候了。
现在已经是2018年初了,相信大家在过去的2017年底都有被要求写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计划的要求。但我们很少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一个总结。那通过今天的学习,动笔写下你对自己2017年、或四季度整体工作或12月的某项工作的复盘,也可以对生活中的某件事情进行复盘。要求,你的行动计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有时间限制、且结果是可以被衡量或观察到的。
小林:回去后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复盘:
1、今天来学习的目的和预期目标是什么?
2、通过一下午的学习,我是否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差距是什么?
3、为什么没达到?是事前我获取的信息不完全,目标设定太高?还是中间觉得没意思,溜出去了几次?
4、以后参加活动要先全面了解相关信息,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双休日。
小明:对2017年组内运营的8个项目进行复盘:
1、这些项目的预期目标是什么?
2、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工作,达到的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差距是什么?
3、产生这个差距的原因有哪些?
4、2018年要运营的项目中,我们可以从上面的分析中获得怎样的经验,避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